多所頂尖高校增加在鄂招生計劃,本報直播間好消息不斷……

2020-12-25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7月24日訊(記者柯稱 黃士峰 實習生高欣 隗薇 張思懿)23日下午,楚天都市報「2020雲上湖北高招會」正式開啟。10所省外頂尖高校在鄂招生負責人受邀參加了本報首場「高招訪談」直播,他們分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本場活動通過多個平臺直播,吸引了超70萬人次觀看。多所高校表示今年在鄂招生計劃有所增加,並給出了預估分數線(位次),給考生及家長提供參考。

北大吳揚老師(右)參加訪談

北京大學在鄂招生老師吳揚介紹,受疫情影響,湖北省今年諮詢報考北京大學醫學專業的學生人數增多,北大擴建了醫學部在鄂招生隊伍,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湖北考生圓醫學夢。「我們一直認為湖北籍的大學生在北大表現十分優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位2016年入校的湖北籍學生,剛剛獲評了北大學子最高榮譽『學生五四獎章』,這再次印證了湖北學生的優秀。」吳揚說。

清華郭朝暉老師參加訪談

「清華大學今年對湖北的招生名額有所增加。」清華大學在鄂招生組副組長郭朝暉說,「清華師生對湖北人民,特別是對在疫情之下堅持學習和備考的同學們充滿了敬意,十分歡迎湖北學子報考清華大學」。對於廣大考生及家長十分關心的如何選擇專業的問題,郭朝暉建議,考生們一定要用發展性的、批判性的目光去選擇。

浙大李金林老師參加訪談

浙江大學在鄂招生負責人李金林表示,湖北學生的生源質量評價在浙大多年來一直穩居前五,今年,浙江大學在鄂招生名額有小範圍增長。調查顯示,浙大80%以上的湖北籍本科生都進入到了國內外名校繼續深造。李金林鼓勵考生選擇專業時,優先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

上海交大田冰雪老師參加訪談

上海交通大學在鄂招生負責人田冰雪指出,經過生源質量評價和學業質量評價,他們發現湖北的基礎教育情況與上海交大的高等教育情況是無縫銜接、完全匹配的,這體現了湖北考生與上海交大的適配度非常高。而今年,上海交大在鄂招生名額也有了適度的增加。

中國科大李群祥老師參加訪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鄂招生負責人李群祥介紹,中科大在湖北的招生名額數量在各省中排名靠前。「我們一致認為,湖北的學生深造率高、大賽獲獎率高,中科大2020屆就有4名湖北籍本科生拿到了本科生最高獎『郭沫若獎學金』。」

復旦大學陳雁老師參加訪談

復旦大學在鄂招生負責人陳雁表示,復旦大學近兩年在湖北招生人數平穩,整體招生人數維持在100人左右。談到出國留學問題時,陳雁說,「如果你想要出國交流或者深造,那復旦大學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每年我們都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有機會與海外名校交流學習。」

南京大學於雷老師參加訪談

「鑑於往屆湖北學生十分優秀,南京大學今年在湖北增加了漢語言文學、人工智慧等專業的招生計劃。」南京大學在鄂招生負責人於雷說。對於湖北考生關注的未來發展前景,於雷給出了一組有力的數據:南大本科畢業生,60%以上選擇了繼續深造,20%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留學,剩餘選擇就業的學生也都進入到了知名企業、單位工作。

西安交大陳雪江老師參加訪談

西安交通大學在鄂招生負責人陳雪江介紹,西安交大在湖北省的招生指標比去年增加了17%,這樣大幅的增加是對往屆湖北生源質量的認可。陳雪江重點介紹了西安交大全國首建的儲能專業,還提醒想要報考西安交大醫學專業的考生,西安交大今年醫學招生將不再分臨床和非臨床專業,更改為兩個專業一起培養建設。

哈工大金野老師參加訪談

「哈工大今年在湖北招的都是好專業。」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鄂招生負責人金野說。哈工大目前除本部外還有深圳校區和威海校區。金野介紹,從往屆學生報考志願中了解到,哈工大深圳校區對湖北考生吸引力很大,應這一需求,今年哈工大擴大了深圳校區在湖北的招生比例。同時,本部的專業對湖北招生也更加聚焦於強勢工科。

北師大馮成洪老師參加訪談

「北師大今年在湖北招生計劃比去年增加了5個。北師大有北京校區和珠海校區,今年招錄的所有湖北考生都在北京校區就讀,那裡高校雲集,環境優越,十分適合個人成長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在鄂招生負責人馮成洪介紹,北師大獎助學金多達40餘項,覆蓋人群廣,學校承諾不讓任何一位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

據悉,楚天都市報「2020雲上湖北高招會」還將持續舉辦多場「高招訪談」視頻直播,活動全程在楚天都市報官方微博進行直播,楚天都市報官方微信、今日頭條號、「看楚天」新聞客戶端、楚天視頻等全媒體平臺也將進行推送宣傳。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漢 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鄂招生計劃有增加
    【武漢 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鄂招生計劃有增加】武漢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鄂招生計劃有增加,還有新增專業。武漢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均增加了在鄂招生計劃,不少高校還推出了新的專業。
  • 「招辦主任你」8所本地高校直播間聊招生
    45萬人次在線收看重慶日報訊 (記者 李星婷)7月22日至23日,由市教育考試院指導,重慶日報主辦的「招辦主任@你」2020重慶高校招生諮詢直播活動舉行。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8所在渝高校做客直播間,為廣大考生和家長解讀今年各校的招生政策等。
  • 武漢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在鄂招生計劃有增加
    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今年在普通本科招生計劃招收7200人基礎上,另外增加30個湖北生源名額,主要為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藥學等專業學生。開創性打造契合頂尖英才成長規律的「啟明書院」。推進「三制三化」的培養模式: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基於28個優勢專業,設立四類實驗班:啟明本碩博實驗班、強基計劃實驗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驗班和創新實驗班。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北京大學等10所高校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 7月20日,「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北京大學等10所高校,直播累計觀看總量約為1770萬人次,其中北京大學為352.1萬人次,北京大學醫學部為263.3萬人次,浙江大學為134.5萬人次,上海交通大學為134.2萬人次,西安交通大學為113.5萬人次,南華大學為119.7萬人次,
  • 廣東多所高校公布招生計劃
    2020年高考即將放榜,高校招生正火熱進行。日前,廣東多所高校陸續公布今年招生計劃,多所高校新增人工智慧等熱門專業,理工類專業進一步增加招生名額。中山大學▶▷新增4個專業2個學院專業錄取無級差中大面向全國計劃本科招生約8000人,與2019年基本持平。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中南大學等10所高校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7月21日,「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中南大學等10所高校,直播累計觀看總量約為1137萬人次,其中中南大學為128.7萬人次,蘭州大學為126萬人次,中國地質大學
  • 好消息!7所學校再次調整招生計劃,增加1178人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專升本考試結束後,又有幾所學校再次調整了招生計劃,並且都是調增計劃,截至目前,一共有7所學校調增了計劃,總共增加1178人。武漢紡織大學在專升本考試中一向屬於比較熱門的學校,此次招生計劃再次大幅增加,相信很多報考該校的同學都感到很開心。此外,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荊楚理工學院、湖北民族大學招生計劃增加幅度也比較大,均在200人左右。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中國海洋大學等5所高校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7月25日,「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中國海洋大學等5所高校。直播累計觀看總量約為617萬人次,其中中國海洋大學為178萬人次,華南師範大學為177萬人次,石家莊鐵道大學為41.7萬人次,合肥師範學院為159.5萬人次,遼寧何氏醫學院為60.8萬人次。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中國農業大學等9所高校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7月23日,「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中國農業大學等9所高校。學校按照分數優先原則安排專業(類),各專業(類)志願之間不設分數級差,從高分到低分按考生所報專業(類)志願順序安排錄取專業(類)。投檔成績相同時,文化課成績高者優先。首都師範大學:新增人工智慧等3個專業4個方向的招生首都師範大學今年招生計劃2905人,與去年持平。
  • 河南高考人數創新高,河南高校本地招生計劃在減少,這是怎麼了?
    這個冠軍對河南考生來說,卻不是什麼好消息。河南考生真的很無奈,一是考生人數多,今年考生達到115.8萬,二是河南省內沒有985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鄭州大學河南大學2019年在河南文科招生768人,理科招生1723人;2020年在河南文科招生714人,理科招生1544人,分別減少54和179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作為河南的頂尖高校,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要減少在河南的招生計劃,這又給河南的考生增加不少壓力。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9所高校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 7月22日,「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9所高校,截至發稿直播累計觀看總量約為862萬人次,其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107萬人次,北京化工大學為113.8萬人次,南京中醫藥大學為108.5萬人次,哈爾濱師範大學為66.4
  • 首都師範大學:師範類招生計劃增加400人
    首都師範大學:師範類招生計劃增加400人 2018-06-16 來源:《光明日報》   「2018高校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團隊6月15日走進首都師範大學。直播時長90分鐘,截至記者發稿時,總觀看量達52.7萬人次。記者專訪了該校招生就業處副處長臧強。
  • 多所高校公布今年招生計劃,考生上大學更容易了?
    而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071萬人,比去年增加40萬人,是近五年參加高考人數最多的一年。因此很多人可能無緣大學,好消息是今年很多學校宣布擴招,意味著更多的學生有學可上。近日,全國各地多所高校也陸續公布2020年高考招生計劃,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西安交通大學相比2019年,西安交通大學今年本科生計劃招生人數增加了600人,擴招比例超過10%。
  • 做客「封面新聞直播間」 6所高校招生負責人教你填志願
    總計劃人數與去年持平,在川招生的普通類分省計劃也和去年基本持平,略有增加。從招生政策來看,今年川大最大變化是錄取實行分數優先原則,即按照高考分數從高到低擇優錄取,不設置專業級差。而在選學校還是選專業的問題上,廖愛民建議考生先選擇一所心儀的學校。「在學生入校後,不少高校轉專業的政策是十分寬鬆和開放的,考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先選擇學校再選擇專業。」
  • 多所高校公布招生計劃!
    日前,廣東多所高校陸續公布今年招生計劃多所高校新增人工智慧等熱門專業理工類專業進一步增加招生名額一起來看看↓↓中山大學新增4個專業2個學院專業錄取無級差華南農業大學省內招生7647人新增人工智慧專業華農面向廣東省招生計劃為7647人。本科批次方面,2020年華農理科專業新增人工智慧專業。廣東省本科批次理科招生計劃為3550人。文科招生計劃為1589人,較2019年增加188個招生計劃。
  • 多所高校公布招生計劃!
    日前,廣東多所高校陸續公布今年招生計劃多所高校新增人工智慧等熱門專業理工類專業進一步增加招生名額一起來看看↓↓中山大學新增4個專業2個學院專業錄取無級差華南農業大學省內招生7647人新增人工智慧專業華農面向廣東省招生計劃為7647人。本科批次方面,2020年華農理科專業新增人工智慧專業。廣東省本科批次理科招生計劃為3550人。文科招生計劃為1589人,較2019年增加188個招生計劃。
  • 清華、北大一批次招生計劃在鄂有增加,清華增9人、北大增20人
    科教武漢 【清華、北大一批次招生計劃在鄂有增加,清華增9人、北大增20人】記者獲悉,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湖北一批次招生計劃均有增加,其中清華增加9人,北大增加20人。北京大學今年在湖北的整體招生計劃還不明確,但是一批次在湖北招生計劃擴大了,這一點在全國知名高校中是罕見的。所謂「一批次計劃」就是裸分錄取,不包含保送生、專項招生及強基計劃。
  • 高校招生負責人做客封面直播間繼續支招
    拿到高考考分後,考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填報志願,從23日開始,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招生負責人先後做客封面直播間,在線為廣大網友解答如何填報高考志願,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校。24日到25日,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都藝術職業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的招生負責人和丹秋名師堂學校的志願填報專家來到封面新聞直播間,就廣大網友關心的志願填報問題做了周到細緻的指導。
  • 給湖北高校畢業生的好消息!
    給湖北高校畢業生的好消息!三、增加升學深造機會。四、擴大基層就業規模。五、多渠道吸納畢業生。六、提升投資、產業和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七、優化就業指導服務。八、做好特殊群體幫扶。九、大力促進畢業生留鄂就業創業。十、壓實就業工作責任。具體而言,相關舉措為:對湖北2020屆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復旦大學等7所高校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 靳曉燕 鄧暉 劉豔傑 陸健 嚴紅楓 劉勇7月24日,「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7所高校。復旦大學:「2+X」培養體系復旦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潘偉傑介紹,復旦大學秉承「國家意識、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理念,在全面落實「復旦大學2020一流本科提升行動計劃」的過程中,將人才選拔與人才培養緊密銜接——最具特色的「2+X」培養體系,「一生一案」,培養學生核心能力,助力自主發展;最優質的生源群體營造優良的學風傳統與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