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萊西30年發展滄桑巨變、欣欣向榮,「萊西會議」經驗30年曆久彌新、永葆生機,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終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作用,著力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為推動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在基層落地見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基層黨組織的一個最大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無論是早期的村級組織建設「三配套」、後來的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還是當前的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鄉村網格化治理,一個不變的精神內核,就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讓黨的旗幟在農村各領域高高飄揚,形成「眾星捧月」的基層治理合力。30年來,在黨組織領導下,我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始終緊跟時代變化和實踐需要,不斷改革、不斷創新,各類組織活力進一步激發,實現了從「花開幾枝」到「滿園芬芳」的轉變。進入新時代,努力做好鄉村組織振興這篇大文章,豐富拓展「萊西會議」經驗,更要加快構建以黨的基層組織為引領,群眾自治組織、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和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協同治理格局,努力把群眾主體作用發揮出來,把群眾參與主動性調動起來,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內生動力,為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加強大的智慧力量。
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必須在融合上下功夫。當前,我省農村各類組織、各類群體交織分布、相融共生的趨勢日益明顯,各種要素、各種資源城鄉雙向流動、合理配置的趨勢也愈加凸顯。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單純依靠傳統理念和辦法,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已經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迫切需要做好融合文章。要立足實際,打破就農村抓農村、就黨建抓黨建、就村莊抓村莊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進一步增強協同性、耦合性,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步前行。要把農民群眾組織起來、資源整合起來,推動區域發展由「各自為戰」向「集群作戰」轉變,鄉村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轉變,鄉村服務由「粗放供給」向「集約配置」轉變,在農村基層區域內實現各種資源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勾畫出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
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必須在服務上下功夫。服務群眾是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的題中之義。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其最終評判是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根本在於能不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只有強化服務功能,真心實意地為群眾服務,讓群眾得實惠、長受益,才能贏得群眾擁護,使黨的執政基礎深深根植於人民群眾之中。全省各級一定要把實現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鄉村治理的奮鬥目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從滿足群眾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切入,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務下傾,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要從解決群眾最需要、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實現服務群眾工作與基層黨建工作有機融合,不斷增進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