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斤三兩」,這是近來山東西南地區的農村流行的一句俗語,三斤三兩稱的是什麼呢?既不是菜,也不是糧食,而是百元大鈔。三斤三兩的百元大鈔是娶媳婦給彩禮的標配。而近些年,娶媳婦已經成為很多農村家庭最奢侈的一件事。
天價彩禮:
為娶媳婦一夜返貧 農村家庭不堪重負
鞭炮的硝煙雖已慢慢散去,但對於甘肅省慶陽市佛殿灣村的張湖夫婦來說,沒有一絲睡意。雖然,兒子娶了媳婦,壓在心頭的一塊巨石被搬走了。但是,為了支付結婚費用,這個甘肅大山裡的家庭,不僅傾其所有,還欠下了15萬元的外債。
張湖表示,大兒子剛結完婚,二兒子正在讀高三,如果考不上大學,也面臨著娶媳婦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彩禮也是水漲船高。在山東省西南地區,彩禮是用秤稱的。三斤三兩百元大鈔的重量,加起來是10多萬元,對於山東省西部的農村家庭來說,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取一個媳婦,彩禮的開銷只是一小部分,「四金」、汽車,房子也一樣不能少。
山東知情人陳先生:「四金,幾銀,車子房子都是不能少的,而且現在鎮上的房價基本都是四千多一平米,下來,娶媳婦要花好幾十萬,難啊,娶媳婦借錢也要娶,有的借了一二十萬,好幾年才能還上。」
「穿金,一動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這不是在作詩,也不是順口溜,而是山東省一些農村地區彩禮的標配。
山東東營市民王先生:「一動就是一臺車,不動就是一棟房子,萬紫就是一萬張5塊的,千紅就是一千張100的。一片綠就是一張50的,條件好的,還可以多綠一些,多給一些。」
在河南,明碼標價的不僅僅是彩禮;農村的婚介市場上,前來相親的男士,也會根據學歷、長相、家庭條件、身高、是否是獨生子女的條件,明確分類。
河南媒人孟先生:「家庭條件好的,城裡有房是一類。家裡條件過得去,個子不能太矮,至少上過初中是二類,三類是經濟條件差的。條件差的不好找。」
按照他的說法,幾乎不給條件不好的男士介紹對象,成功率太低,說不成媒,也收不到費用;這樣說來,雖然彩禮市場價格高漲,但是給「彩禮」的資格,也不是人人都有。
媒人孟先生:「六六大順是六萬六,發發發是八萬八,還有十多萬的,加上買房子的花70多萬的很多,很多家庭都擔負不起。借錢也要付。」
新聞觀察:
農村昂貴彩禮引發系列社會問題
我國2015年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首次超過11000元,這也就意味著,一個青年農民,需要不吃不喝十多年才能夠攢夠昂貴的彩禮錢。為了能取上媳婦,一夜返貧,負債纍纍的情況並不少見。
而「天價彩禮」有時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農村的現象,還引發了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
江西樂平市樂港鎮的村民李炎林,有三個兒子,都還未婚。2015年時,正是因為看中了價格便宜,就花了四萬五千元,為大兒子買了一個越南新娘。可沒想到,在去年7月7號,包括李炎林的兒媳在內的,樂平市總共20名外籍新娘集體失蹤了。
實際上,近年來從國外買個媳婦回來,已經成為很多農村青年避免成為「光棍」的最後方式。因此讓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緬甸新娘等等,通過一些婚戀機構嫁到中國農村,而有的則是涉及拐賣和詐騙。
如今,在網上只要輸入越南媳婦、緬甸媳婦等關鍵詞,就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各種能「交易」洋媳婦的信息平臺。這樣的婚姻甚至已經成了產業,而婚姻也成為了赤裸裸的交易。
專家分析:
人口結構變化 女性短缺顯現
為什麼近些年農村的「天價彩禮」現象越來越普遍?天價彩禮背後有著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專家的分析,人口流動,農村適婚女性人口減少以及農村「彩禮文化」影響,相互攀比等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