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所能及做「小事」 讓留守貧困學生上好英語課

2020-12-13 紅網

紅網時刻7月10日訊(通訊員 陳宇)又是一年暑假到了。「這個暑假我還是會和往常一樣,和同行們一起去支教。」7月10日,長沙師範學院外語系老師胡薇一邊準備著出行的東西一邊說。她的行囊很簡單,一個小背包裝下了全部的教案和日常用品,「偏遠貧困地區背多了東西是累贅,條件有限對自己只能將就了」。

不過,她對志願者支教卻從不將就,做支教已經成為一種自然。

2017年暑假,學院開展「三下鄉」團隊走進長沙縣星沙望仙橋社區開展暑期志願者支教活動。為了發揮專業優勢,她主動承擔起「三下鄉」支教活動的指導教師,從上課內容到課程設計再到教具的製作都嚴格把關。她說:「儘管這不是正規的英語課堂,雖然我們支教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們力求每節課盡善盡美,將課堂知識性和趣味性原則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正是這種「厚德博學,特立篤行」的精神,在她和支教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將一個個有趣的遊戲活動融入到英語教學中,給留守和貧困兒童們帶來了一次次不一樣的英語學習體驗。孩子們說:「我們期待上英語課,這個英語課很有趣」。

其實早在2015年,志願的腳步就越過大洋。2014年10月,中國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向全國高校及中小學公開選拔招募美國大學理事會項目赴美志願者。經學校推薦、省教育廳初選、國家漢辦的統一選拔考試及美方大理會官員面試後,2015年7月中旬,胡薇赴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克拉克學區C.T. Sewell Elementary School開始了一年的漢語文化及語言志願者推廣工作。作為一名國際志願者,胡薇通過網絡,向學生們分享自己在異國他鄉生活。她的美國支教生活也在美中兩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各方讚賞。

她說,志願者不是簡單的符號,而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勿以善小而不為。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公益就會成為一種自然。

相關焦點

  • 白水縣隆重舉辦2019年貧困留守學生貧困資助金發放儀式
    12月26日,在模底的基礎上,通過召開聯席會,在縣教育局四樓會議室召開「白水縣關工委2019年特困留守生資助金發放儀式」,為全縣202名特困留守學生每人發放資助金100元,把黨和組織的溫暖帶給特困留守學生。會上,縣教育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段建明對2019年留守兒童情況做了說明。2019年全縣義務段留守兒童小學有1499人,初中有408人。
  • 高家鎮人大代表六一節前關愛慰問貧困留守兒童
    >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30日10時10分訊(通訊員 李國安)5月28日上午,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人大組織部分鎮人大代表,由鎮人大代表、鎮黨委組織委員餘忠明、鎮人大主席團秘書長李霞帶隊,帶領部分鎮人大代表與鎮婦聯主席譚應娟一道,分別到高家鎮侯氏村校、高家鎮中心幼兒園、高家鎮中心校開展「六一」節慰問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活動
  • 米樂英語貴州助學 留守兒童初遇「謝耳朵」
    學生們跟著Alex老師揚起嗓門唱英文歌,Alex老師經常走下講臺站在學生們面前,來一場男人之間的英文「battle」,還教會了男同學如何紳士地與女同學打招呼,女同學如何禮貌地回應。學生們平時吃到的香蕉、蘋果、葡萄、西瓜,在吃貨老師Alex的口中,都變成了標準而流利的英文單詞,面對老師的提問,學生們也開始大膽舉手回答自己最愛的食物。幾十分鐘的課堂裡,笑聲此起彼伏。課間休息時,備受歡迎的Alex老師被學生們圍了個水洩不通,趁機還教會了他們「Give me five!」對於新民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來說,這樣的一堂外教英語課,好玩,新鮮,有意思!
  • 給女學生發衛生巾:讓貧困地區生理知識不"貧困"
    看到自己給學生分發衛生巾的視頻上了熱搜,楊飛凡有些意外,但也感到開心,「我覺得大眾對貧困地區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關注都在增加。」楊飛凡給學生上生理衛生課,帶學生一起做衛生巾吸水性實驗的照片。 受訪者提供33歲的楊飛凡是廣西巴馬縣東山鄉長洞小學的支教老師,今年是他支教的第八個年頭。
  • 給女學生發衛生巾的男老師:讓貧困地區生理知識不「貧困」
    視頻來源:受訪者提供(00:26) 看到自己給學生分發衛生巾的視頻上了熱搜,楊飛凡有些意外,但也感到開心,「我覺得大眾對貧困地區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關注都在增加。」
  • 南陽市內鄧大隊持續關愛貧困留守學生
    南陽網訊 (記者竇文帥 通訊員呂文杰)南陽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隊內鄧大隊在持續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校園行活動以來,橫跨三縣市深入內鄧高速沿線36所中小學校,堅持從培養學生正確的良好的交通安全習慣入手,堅持「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交通安全宣傳為目標,及時有效預防遏制轄區交通事故的發生,為周邊群眾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的服務保障。
  • 八旬老人義務教留守兒童英語 十年教授千餘學生
    就在這間課堂裡,和縣烏江鎮濮城中學80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十年義務為周邊留守兒童輔導英語課程,獨自撐起了一個「留守兒童之家」。 10年來,千餘學生在這個「家」 度過了自己的小學甚至初中的時光,他們也親切地稱呼他——葉爺爺。
  • 韓城:鄉村學校學生面對面聆聽網際網路外教課
    圍繞如何豐富辦學內涵、把學生留住教育好這一問題,韓城市教育局做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近日,韓城市芝陽鎮喬子玄學校有了英語外教的新聞在該鎮柏鼎塬方圓十裡不脛而走,成為群眾茶餘飯後、田間地頭聊的最多的談資。據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康宏介紹,作為提高教育扶貧質量、改革留守兒童關愛的創新做法,為了確保穩妥實施,前期,市教育局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的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相對於城區學校,英語教學水平高低不一和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是鄉村學校尤其是山區學校的短板。
  • 學生正在上英語課,其他班級的老師「借」學生出去勞動,怎麼辦?
    「學生正在上英語課,這個時候其他班級的老師過來『借』學生出去勞動,作為英語老師我應該怎麼辦?」有人問。對於這個問題,像我這樣的老油條,哦不,應該是像我這樣的老教師比較有發言權:既然英語這個科目是主科,上英語課的時間也是比較寶貴的,如果是其他班級發生火災之類的需要幫忙救火,那麼借學生過去救火應該算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其他老師只是讓學生在上英語課的時間做一些老師自己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麼如果我是英語老師的話,我會果斷拒絕。
  • 上好英語課的20個必要條件
    要領4:相同的課程方法不同閱讀理解課上,如果有許多學生看不懂課文,那看懂就是教學重點。可分段或分句走,提示單詞或讓他猜。先自己看,教師幫助,儘量不包辦代替。看完做書後問題,再看一篇容易的。寫作課的話,讓學生寫,邊寫還邊介紹,口頭背下一些句子。
  • 蕉城區:情寄留守愛暖童心冬令營開展,關愛留守和貧困兒童
    1月12日,由共青團寧德市委、寧德市計生協會指導,共青團蕉城區委、蕉城區計生協會主辦,蕉城區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輔導站協辦、蕉城區曙光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承辦的蕉城區「情寄留守 愛暖童心」冬令營活動在蕉城青少年之家開展,24名小學生參加。
  • 萍鄉登岸小學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活動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易志紅報導:喜逢國慶、中秋佳節雙慶之時,對於大多數父母無法回家團聚的留守兒童而言,卻也許只能倍增思親之情。為讓留守兒童、貧困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愛,萍鄉登岸小學組織開展了"情暖中秋愛滿國慶"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活動。
  • 宜賓南溪長興鎮開展貧困學生、留守兒童送智慧型電話手錶活動
    為關心和愛護未成年人,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近日,長興鎮關工委攜手南溪區關工委、中國電信公司開展貧困學生、留守兒童智慧型電話手錶發放活動。活動現場,長興鎮關工委及中國電信的工作人員向貧困、留守兒童發放電話手錶,並向孩子們仔細講解電話手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 九旬教師守候留守兒童 語文英語書法全都教
    安徽馬鞍山90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義務為學生輔導英語18年,分文不收。葉連平原本是初中語文老師 ,2000年,他在家中開設課堂(後更名為「留守兒童之家」),給小學和初中的留守孩子們平日義務輔導英語,周末兩天上英語課。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放學後,孩子們會來留守兒童之家做作業。
  • 讓更多貧困學生高薪就業
    指導老師賈志軍說,儘管李紅根已經在去年的大賽中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但是他並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去年學校組織的『大國工匠航天技能大師進課堂』活動中,徐立平老師給我們講了他為火藥『整形』的工作經歷,讓我感受特別深。要成為他那樣的人,註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李紅根說。李紅根家住洋縣謝村鎮後灣村,跟他一起練習的幾位同學也大多來自洋縣農村的貧困家庭。
  • 「童伴媽媽」項目惠及樂平10村2000餘留守兒童
    通過創設情景,幫助兒童了解新冠病毒通過哪些途徑傳播,應該如何預防;講解繪本故事《溺水的橘子狐狸》,教育兒童不私自下水遊泳,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結合端午等傳統節日風俗,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習、生活有困難或存在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經常家訪並制定幫扶計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 贈親情賀卡關愛留守學生
    本報訊(記者羅暄)「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在他鄉工作好嗎?雖然你們沒有在家,但我仍然很乖,很聽話……」這感人肺腑的溫馨話語,將出現在自貢市留守學生的親情賀年卡上。記者昨日從共青團自貢市委獲悉,新年即將來臨,該市多家部門將聯合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學生,新春送溫暖獻愛心」系列活動。
  • 公益聯盟希望之光愛心協會為貧困學子免費家教
    12月6日上午,龍子湖區東升街道地委社區會議室內暖意融融,來自蚌埠學院十多名大學生為社區貧困學子免費輔導。據了解,作為愛心家教的發起單位,蚌埠公益聯盟希望之光愛心協會聯合蚌埠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已經堅持5年開展此項活動,為社區近400名貧困學子免費輔導功課。
  • 廈門舉辦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在參加完為期四天的「手拉手不孤單 美麗廈門等你來」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後,來自平和秀峰中心小學的四年級學生曾釔發說。  豐富留守兒童暑期生活  原來,為豐富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7月11日至14日,廈門市青少年宮與廈門華祥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為期四天的「手拉手不孤單 美麗廈門等你來」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 90後「海歸」女孩辦免費輔導班教留守兒童學英語
    「這一批是剛招的學生,他們都是第二次來,就已經學會了26個字母。通過邊做遊戲邊記憶單詞的方式,我發現這些小朋友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作為一名家庭富裕的90後「海歸」,劉歡並沒有滿足於舒適的生活,而是自費近20萬元開辦了一家免費英語班,義務教工薪家庭子女和留守兒童趣味英語。她的目標只有一個:為家鄉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