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7月10日訊(通訊員 陳宇)又是一年暑假到了。「這個暑假我還是會和往常一樣,和同行們一起去支教。」7月10日,長沙師範學院外語系老師胡薇一邊準備著出行的東西一邊說。她的行囊很簡單,一個小背包裝下了全部的教案和日常用品,「偏遠貧困地區背多了東西是累贅,條件有限對自己只能將就了」。
不過,她對志願者支教卻從不將就,做支教已經成為一種自然。
2017年暑假,學院開展「三下鄉」團隊走進長沙縣星沙望仙橋社區開展暑期志願者支教活動。為了發揮專業優勢,她主動承擔起「三下鄉」支教活動的指導教師,從上課內容到課程設計再到教具的製作都嚴格把關。她說:「儘管這不是正規的英語課堂,雖然我們支教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們力求每節課盡善盡美,將課堂知識性和趣味性原則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正是這種「厚德博學,特立篤行」的精神,在她和支教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將一個個有趣的遊戲活動融入到英語教學中,給留守和貧困兒童們帶來了一次次不一樣的英語學習體驗。孩子們說:「我們期待上英語課,這個英語課很有趣」。
其實早在2015年,志願的腳步就越過大洋。2014年10月,中國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向全國高校及中小學公開選拔招募美國大學理事會項目赴美志願者。經學校推薦、省教育廳初選、國家漢辦的統一選拔考試及美方大理會官員面試後,2015年7月中旬,胡薇赴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克拉克學區C.T. Sewell Elementary School開始了一年的漢語文化及語言志願者推廣工作。作為一名國際志願者,胡薇通過網絡,向學生們分享自己在異國他鄉生活。她的美國支教生活也在美中兩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各方讚賞。
她說,志願者不是簡單的符號,而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勿以善小而不為。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公益就會成為一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