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一個時期裡,中國和蘇聯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被稱為中蘇關係史上的「蜜月」期。
1949年10月3日,中、蘇正式建交,蘇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
之後,毛主席親自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成功地訪問了蘇聯,籤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即便如此,毛主席和黨中央也絕對不允許蘇聯共產黨凌駕於中國共產黨之上。毛主席歷來看不慣,並睿智地抵制著蘇共以「老子黨」自居,頤指氣使、任意妄為的「不良」行為。
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毛主席是如何智懟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赫魯雪夫的。
一、史達林,無可奈何。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一天,坐陣克裡姆林宮的史達林突然想到一種水果,隨即有了一個念頭——建個菠蘿罐頭廠。接著,他認為,這種廠子不適合在蘇聯建,最好是建在中國。
於是,史達林轉動了一下座椅,眉毛一挑,頭一歪,傲然地對身邊的秘書說:給中國人發個電報,說我希望他們能拿出一塊地來,讓我們建立一個菠蘿罐頭廠。
指令下達後,史達林沉浸在即將擁有一個在異國他鄉的、屬於蘇聯的菠蘿罐頭廠的遐想之中。
史達林想當然地認為,只要他一聲令下,中國人就會立即照辦,並且趕快向他請示建廠的地點,乃至具體方案!
兩天後,蘇聯人收到了中國人的回電。中國人的回電速度令史達林滿意,但是,電報內容卻大大地出乎了蘇聯領導人的意料。
在回電中,毛主席對蘇聯人說:你們既然對菠蘿罐頭感興趣,我們可以接受你們的提議!
如果你們不方便在你們自己的國土上建廠的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筆貸款,由我們自主地建一個中國的菠蘿罐頭廠。
屆時,我們就用這一工廠裡出產的菠蘿罐頭,逐步償還你們給我們的貸款。
如此的回覆,是蘇聯的主宰者史達林萬萬沒有想到的——中國人竟然不遵從他的「令旨」!於是,史達林大為惱火,非常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因為,中國人沒有拒絕。但是,菠蘿罐頭廠必須由人家自己建,還得藉助蘇聯的貸款。
表面上接受,實際上拒絕;或者說,有條件地接受,這並沒有完全不給他史達林顏面。只是,你們不得打我們的主權的算盤!
毛主席這一「軟中帶硬」的答覆,傷損了史達林那「指手劃腳」強加於人的「尊嚴」,他自然不高興。但是,我們也不能為了讓他高興,而舍卻我們自己的主權、利益!
二、赫魯雪夫,只好作罷。
1959年,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到了美國,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在戴維營進行了會談。之後,赫魯雪夫來到了北京,毛主席接見了他。
在會談過程中,赫魯雪夫提請中國釋放來自美國的八名空降特務。這些特務,都是在韓戰期間及以後,被我國安保工作人員在東北俘獲的。
替美國人講了要求後,赫魯雪夫還強調說:這幾個人是一定要放歸的!因為,在戴維營會談時,美國總統艾森豪提出來後,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做到,所以,就已經滿口答應了。
毛主席聽了,對赫魯雪夫的「先斬後奏」甚是反感。中、美關係的緊張局面,你赫魯雪夫是清楚的。美國在臺灣等問題上的橫加幹涉、咄咄逼人,是中國人民所不願意看到的。
與此同時,毛主席的腦海裡又浮現出了中蘇之間的一些「溝溝坎坎」。近幾年來,中、蘇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凸顯,雙方關係的不甚和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1957年11月,毛主席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慶典活動時,赫魯雪夫向毛主席提出,由於蘇聯本國建設的需要,準備撤回援助中國的蘇聯專家。
當時,由於雙方政見上的一些不同,毛主席沒有進行無謂的爭取,只是淡然地回道:這樣好啊!既可以解決蘇聯的困難,中國也可以更好地自己辦自己的事!
1958年,赫魯雪夫訪問中國。在會談中,他要求在中國建個聯合艦隊、搞個長波電臺。對赫魯雪夫一廂情願地「妄想」,毛主席當即斷然拒絕。
毛主席認為,蘇聯是在變相地搞殖民主義,是欲竊取我國的情報!事後,他還對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說:我們支持蘇聯,但錯誤的東西不支持!
這時,毛主席的思緒,跳出了往事,又回到了現實。如今,蘇聯的專家還在中國,中國也確實需要蘇聯的技術援助。
為此,既不能縱容赫魯雪夫的「無知無畏」、肆無忌憚、自高自大,也不能過於「不顧情面」。
於是,毛主席坦誠、果斷地對赫魯雪夫說:這很難做到,你知道,中國有自己的法律。
言外之意,蘇聯有蘇聯的規矩,美國有美國的要求,中國也有自己的律條。各有各的「苦衷」,得相互體諒、彼此尊重才行!
毛主席一言既出後,赫魯雪夫雖然「莽撞」,但還不傻,自然明白毛主席之言的內涵,只好作罷!
毛主席就是這樣,用自己的智慧和愛國情懷,時刻維護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益,時刻抗擊著一切欲對中國人民圖謀不軌的惡行!
主要參考文獻:《毛主席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