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領導人收入有多少?史達林工資花不完,列寧勃列日涅夫靠稿費

2021-01-09 孫博士侃歷史

2003年,俄羅斯《總結》周刊發表一篇題為《從工資到工資》的文章,介紹了蘇聯不同時期領導人的工資情況。從中,我們可以對蘇聯歷代領導人們的工資和主要收入情況有些大致的了解。

列寧是蘇聯歷屆領導人中工資較低的。當時,蘇聯政府規定部長級的人員,工資不得超過500盧布,不過由於當時蘇聯正處於國內戰爭之中,盧布急劇貶值,因此列寧的工資從年初到年末有了很大的變化。平均下來,1918年,列寧的月工資大約有800盧布,而當時蘇聯普通工人的工資為420盧布。列寧的工資大約是普通工人的兩倍。這基本是符合巴黎公社原則的。而列寧除了工資外,還通過撰寫文章獲得了15000盧布的稿費,這部分收入自然屬於列寧勞動所得。

史達林繼任後,蘇聯領導層的工資水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史達林對政府的高官實行高薪制度。他還專門統計了一份名冊,名冊之上的官員不但有高工資,還有紅包,更有常人沒有的各種特權,史達林本人也不例外。以1936年為例,史達林的月工資為1200盧布,這相當於普通工人工資的4-5倍。更令人感到費解的是,在史達林的工資制度下,高官們的一切吃穿用度全都有國家提供,他們領取的工資根本無處使用,然而他依然樂此不疲的給官員們發高工資。莫洛託夫就曾經坦言,自己根本不知道工資是多少,需要多少就發多少。看來,在史達林的領導下,蘇聯有一部分人已經進入共產主義了。

赫魯雪夫執政後,整改了史達林混亂的工資制度,大幅削減了政府領導們的工資,並且取消了紅包製度。此外,他還明確規定了各級領導的工資,他本人的工資則為800盧布每月,這也是遠高於蘇聯普通勞動者的。此後,蘇聯歷屆領導們的工資基本沒有過變化。

到勃列日涅夫時期,他的工資依然保持在800盧布,不過勃列日涅夫與列寧有相同的外快來源。勃列日涅夫出版了《小地》、《墾荒地》和《復興》三部書,這為他帶來了近50萬盧布的稿酬,相當於蘇聯基層教師500年的工資。此外,勃列日涅夫又再次恢復了史達林的紅包製度。

1990年,戈巴契夫就任蘇聯總統後,蘇聯第一領導人的工資才發生了變化。這位蘇聯末代領導人的月工資為2000盧布,相當於普通勞動者工資的5—20倍。蘇聯解體後,戈巴契夫通過出版自傳、參演廣告、舉辦講座也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僅從工資來看,列寧這位出身富貴的領導人,或許算是最親民的了。

相關焦點

  • 勃列日涅夫(1)
    政變的另一位主力、克格勃頭目謝列平就明確表示:勃列日涅夫只有州級領導人的水平,他不會通過文件看世界,更不會用文件管理國家,一有什麼事,動不動就跑到田頭車間,要親眼看看具體該怎麼做。把兩種方法聯繫起來,勃列日涅夫都辦不到。他也沒有任何理論知識,所有的講話都要別人代筆。
  • 一個「阿諛奉承」的時代,勃列日涅夫當政18年,毀了蘇聯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上臺後便獨攬政治、軍事大權,在推行改革期間,看似大刀闊斧的改革推進,實際處處束手束腳、被旁人左右。他費盡心機上臺當政,任期僅次於史達林,但在這18年之久的日子裡,蘇聯的實力卻越來越衰弱,被人們認為是蘇聯發展階段的「停滯」時期。
  • 前蘇聯的領導人都有誰
    列寧宣布成立人民委員會,1917年11月8日,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從1917到1924年一直是蘇聯總理,但列寧卻一直沒有擔任過蘇聯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也沒有擔任過蘇聯的國家元首(最高蘇維埃主席。)雖然這個職務是虛無元首,曄沒有掌控過軍隊,實際上是依靠威望和資歷來領導蘇聯的。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的創建者。列寧的功績無疑永遠是第一位的。
  • 盤點蘇聯歷代領導人的葬禮 有人74歲繼位掌權13個月就去世
    1953年3月5日21點50分,這個曾經二戰四大領袖之一,功過一身的一代霸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即便是最為保守的統計,死在史達林手上的人也至少有2000。根據醫學報告顯示,史達林的死因是腦出血。隨後蘇聯宣布進入為期4天的哀悼期。史達林的死後被安放在了列寧墓,並在當年對公眾開放。
  • 原蘇聯領導人長壽揭密(圖)
    站在列寧墓檢閱臺上的是一群高齡的蘇聯高層領導人。他們戴著貂皮帽子,在凜冽的寒風中站成一排,不時向臺下揮手致意,絲毫看不出他們有任何倦意。  就算是一名體格健壯的小夥子,在凜冽的寒風中站立數小時尚且還會覺得腰酸背痛、體力不支,更何況這些耄耋老人?要知道,他們是當時全世界最年長的領導班子。
  • 勃列日涅夫使用的一種吻禮,為何讓許多部下及國家領導人不安
    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人地位是通過政變得來的。在他執政的19年間,蘇聯的核武器數量不斷增加,甚至超越了美國,這也讓蘇聯歷史性地成為了軍事上的超級強國。勃列日涅夫在生涯末期,又搞起了個人崇拜。蘇聯的經濟,因此出現了重大問題,這為日後蘇聯的解體埋下了隱患。不過,勃列日涅夫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他的「勃列日涅夫之吻」。
  • 蘇聯最沒影響力的領導人,73歲當選74歲去世,仿佛從來沒出現過
    在前蘇聯的歷史上,有一位領導人就屬於最後一種人,雖然他曾擔任過蘇共中央的總書記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是絕無爭議的一把手,但卻一直沒有多少存在感可言。這個人就是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也就是蘇聯的第六任領導人。在他之前的領導人都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如列寧、史達林、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每一個名號都是響噹噹,只有他仿佛從來沒有出現過。
  • 蘇聯7任領導人:第2任給世人留下1模式,而最後1任卻把蘇聯整沒了
    蘇聯7任領導人:第2任給世人留下1模式,而最後1任卻把蘇聯整沒了當今世界的格局是一超多強,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而在這之前,世界的格局卻是兩極對立的。要說兩極對立是哪兩極,基本上世人都是知道的,美蘇啊!一個社會主義陣營最強者,一個資本主義陣營最強者,兩者怎麼可能不對立呢!
  • 蘇聯全盛時期到底有多牛,看了你就有所了解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蘇聯的全盛時期應該是勃列日涅夫時期,1964年,赫魯雪夫被以不流血政變方式被迫下臺,勃列日涅夫出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在解除了謝列平等人的威脅之後,跟柯西金和波德戈爾內一起建立了「三駕馬車」的集體領導體制。蘇聯進入勃列日涅夫時期。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在史達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幾年後加入契卡(克格勃前身),先後擔任喬治亞國家政治保安總局主席,高加索各公國的政治領導人等職。1933年,史達林在度假時遇襲,貝利亞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掩護了史達林。1934年,貝利亞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
  • 赫魯雪夫任蘇聯領導人時,有絕對的權力,為何還會「被退休」?
    蘇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改變和發展,才走上了適合自己的道路。蘇聯的領導人,確實是換了不少,從列寧到史達林,可以說讓蘇聯發生了徹底的轉變,他們兩位對蘇聯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若沒有列寧和史達林,蘇聯還不知道要在歷史中要花多少時間去探索。
  • 周有光:蘇聯解體的深層原因是專制制度
    蘇聯既有成功的記錄,也有失敗的教訓。蘇聯歷史是當代知識分子不能不讀的必修課。我閱讀蘇聯歷史十多種,包括周尚文等《蘇聯興亡史》(2002)、陸南泉等《蘇聯興亡史論》(2002)、曾嚴修《半杯水集》(2001)、約翰·根瑟《今日俄羅斯內幕》(1958,英文)、美國駐蘇大使馬特洛克《蘇聯解體親歷記》(中譯本,1996)、紐約時報通信集《蘇聯帝國的衰亡》(1992,英文)等。
  • 念錯講稿,給自己發勳章,這位蘇聯領袖為什麼還能執政十八年
    時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勃列日涅夫火線上崗,接替赫魯雪夫成為了蘇聯最高領導人。在1991年吉利斯世界紀錄的認證中,勃列日涅夫榮獲「世界獲得勳章最多的人」。他一生共獲得了114枚勳章,其中有4枚是對「蘇聯英雄」進行表彰的金星勳章。在歷史上,只有兩個人曾四次得到「蘇聯英雄」的稱號,其中一個是蘇聯的傳奇戰神朱可夫,而另一個就是勃列日涅夫。
  • 蘇聯的「紅包製度」,金額之大,史達林的心腹都不敢收下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蘇聯曾是世界上的超級強國,作為世界的霸主之一,它的實力不容小覷,但卻如曇花一現般短短數年的統治便土崩瓦解,曾經的一大強國現如今只能存留於教科書之中,著實令人惋惜。
  • 蘇聯領導人的葬禮,1982年,中國參加,關係緩和的第一步?
    1982年11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勃列日涅夫先後管理蘇聯18年時間,見證了蘇聯從發展到鼎盛的一系列階段。勃列日涅夫的葬禮過程中,中國派遣了高規格代表團參加。雖然,當時的中蘇關係還非常緊張。但從這個葬禮開始,我國與蘇聯的關係開始逐步緩和。
  • 普京的治國方略,勃列日涅夫內政,捆綁歐洲安德羅波夫路線
    在內政方面,普京建立起了自己的權威制度,具體表現在兩個方向:制服寡頭、安德羅波夫國家權威路線,勃列日涅夫內部協調機制。別列佐夫斯基的事件,已經表明普京在寡頭政治上的規則:所有寡頭遵循我的規則,就會獲得許多好處,否則只能完蛋——要麼「偶然地「死亡,要麼就像別列佐夫斯基那樣、永遠滾出俄羅斯,最後」悄然死去「。
  • 郭欣根:蘇聯解體內部原因的再探索
    在 史達林時代,對國家政策和領袖提出不同意見的人,不管是史達林身邊的戰友還是普通 工作人員,都借「捍衛社會主義」原則將其撤職、開除、流放,甚至殺掉。從1926年到 1953年,史達林先後搞掉了託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貝利亞、馬林 科夫等5個所謂「反黨集團」。這同封建社會的「宮廷戰爭」有何區別?  在蘇聯,領導職務終身制更是典型。
  • 歷史之鏡|史達林死後的權力更迭:誰是指定的接班人?
    從這裡可以看出,1922年底列寧在給代表大會的信(「政治遺囑」)中對6名中央委員逐個提出自己的看法,從年齡的角度看也不是偶然的。1922年列寧本人52歲,託洛茨基和史達林兩人同年,生於1879年,(有一個說法,史達林生於1878年。
  • 暴民們的遊戲:蘇聯的農業集體化
    蘇聯解體至今已有三十年,縱觀其歷史,蘇聯既有成功的記錄,也有失敗的教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蘇聯歷史是當代知識分子不能不讀的必修課。蘇聯的歷史輪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隨即捲入戰爭。1917年10月(俄歷),列寧黨人處死沙皇一家,建立蘇維埃政權。1924年,列寧去世,史達林成為繼任者。
  • 蘇聯註定難以復活?為何雷厲風行的普京不去重建超級大國蘇聯?
    不過普京似乎有點兒多慮了,因為俄羅斯根本就不可能回到蘇聯。在疫情爆發時,幸災樂禍的美國曾高聲宣告疫情讓俄羅斯倒退40年,俄羅斯也回到了那個令人膽戰心驚的紅色帝國時代。蘇聯建立的基礎,是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在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後,為鞏固新生的蘇俄政權,列寧在蘇俄推行「民族自決」政策,允許各大中民族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並以加盟國的形式加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