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俄羅斯《總結》周刊發表一篇題為《從工資到工資》的文章,介紹了蘇聯不同時期領導人的工資情況。從中,我們可以對蘇聯歷代領導人們的工資和主要收入情況有些大致的了解。
列寧是蘇聯歷屆領導人中工資較低的。當時,蘇聯政府規定部長級的人員,工資不得超過500盧布,不過由於當時蘇聯正處於國內戰爭之中,盧布急劇貶值,因此列寧的工資從年初到年末有了很大的變化。平均下來,1918年,列寧的月工資大約有800盧布,而當時蘇聯普通工人的工資為420盧布。列寧的工資大約是普通工人的兩倍。這基本是符合巴黎公社原則的。而列寧除了工資外,還通過撰寫文章獲得了15000盧布的稿費,這部分收入自然屬於列寧勞動所得。
史達林繼任後,蘇聯領導層的工資水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史達林對政府的高官實行高薪制度。他還專門統計了一份名冊,名冊之上的官員不但有高工資,還有紅包,更有常人沒有的各種特權,史達林本人也不例外。以1936年為例,史達林的月工資為1200盧布,這相當於普通工人工資的4-5倍。更令人感到費解的是,在史達林的工資制度下,高官們的一切吃穿用度全都有國家提供,他們領取的工資根本無處使用,然而他依然樂此不疲的給官員們發高工資。莫洛託夫就曾經坦言,自己根本不知道工資是多少,需要多少就發多少。看來,在史達林的領導下,蘇聯有一部分人已經進入共產主義了。
赫魯雪夫執政後,整改了史達林混亂的工資制度,大幅削減了政府領導們的工資,並且取消了紅包製度。此外,他還明確規定了各級領導的工資,他本人的工資則為800盧布每月,這也是遠高於蘇聯普通勞動者的。此後,蘇聯歷屆領導們的工資基本沒有過變化。
到勃列日涅夫時期,他的工資依然保持在800盧布,不過勃列日涅夫與列寧有相同的外快來源。勃列日涅夫出版了《小地》、《墾荒地》和《復興》三部書,這為他帶來了近50萬盧布的稿酬,相當於蘇聯基層教師500年的工資。此外,勃列日涅夫又再次恢復了史達林的紅包製度。
1990年,戈巴契夫就任蘇聯總統後,蘇聯第一領導人的工資才發生了變化。這位蘇聯末代領導人的月工資為2000盧布,相當於普通勞動者工資的5—20倍。蘇聯解體後,戈巴契夫通過出版自傳、參演廣告、舉辦講座也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僅從工資來看,列寧這位出身富貴的領導人,或許算是最親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