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領導人中,執政時間最長的是史達林,在位29年,其次便是勃列日涅夫,掌權18年。但不管他們手握權力多久,他們終歸也是凡人,最後也會走向人生的終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蘇聯領導人人生的最後一程,他們的葬禮。
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是蘇聯歷史上的第一位領導人。1923年秋在蘇聯中央的一個秘密會議上史達林就在會上宣布,列寧的健康狀況已經嚴重惡化,可能隨時會死亡。史達林在會上提出了對列寧遺體進行防腐處理的建議。在這次會議上託洛茨基曾對列寧遺體永久保存提出過異議,他指出這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是一種倒退,但史達林根本鳥都沒鳥他的意見。甚至列寧的妻子也反對將他的遺體做永久防腐保存,提出可以以列寧的遺物來做代替供人們瞻仰,不過史達林依然決定要將列寧的遺體進行永久保存,隨後便在紅場修建了列寧墓。
列寧逝世後,史達林順理成章的接管了蘇聯。他統治這個國家長達29年,但他也不是永恆的。1953年3月5日21點50分,這個曾經二戰四大領袖之一,功過一身的一代霸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即便是最為保守的統計,死在史達林手上的人也至少有2000。根據醫學報告顯示,史達林的死因是腦出血。隨後蘇聯宣布進入為期4天的哀悼期。史達林的死後被安放在了列寧墓,並在當年對公眾開放。
史達林在列寧墓裡一直呆到了1961年。1961年年10月在莫斯科舉行的蘇共二十二大決定將史達林的遺體從列寧墓裡移出。並在移出當晚,史達林便被迅速安葬在了克裡姆林宮牆下。
史達林之後的繼任者叫格奧爾基.馬林科夫,這個對於很多人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從1948年開始領導蘇共中央秘書處的工作。當人們知道史達林的病情很難康復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馬林科夫是隨其自然的繼任者。史達林逝世後他也確實順理成章的在1953年3月5日在蘇共中央委員會上通過成為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然而他並沒能高興多久,他不過只是蘇聯歷史上的一個過客而已。
而將他趕下臺的正是他的繼任者赫魯雪夫,他在1953年9月成為了蘇共中央的第一書記。當選了第一書記後的赫魯雪夫毫不客氣的坐在了中央委員會主席團會議領導人的位置上。看得馬林科夫一頭霧水,徹底懵了。赫魯雪夫倒是不客氣的表示:「我們已經決定要回到列寧時代的傳統,我作為書記應該是國家領導,這個位置你已經不適合坐了!」
沒過多久,馬林科夫便被以反黨的名義,被取消了中央委員和中央主席團委員的資格,並從莫斯科的公寓中被趕了出來。1961年的時候更是被開除了黨籍。
直到撈了才被允許回到莫斯科,他餘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住在莫斯科郊外他母親留下的老房子裡。1988年1月14日,馬林科夫在孤寂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被安葬在了公墓內。
1953年9月坐上第一書記大位的赫魯雪夫,上臺後便告訴蘇聯人民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趕上比超過美國。嗯,這是他的諾言,但他並沒能實現。他倒是在1955年建立了華約聯盟,世界正式進入到持續36年了兩極化格局中。還在1961年修建起了柏林圍牆,成為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對抗的象徵。
赫魯雪夫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在蘇聯開展了大規模的住房建設,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這一時期蘇聯在科技領域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1954年建造了第一座核電站, 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
但不管這樣,1964年赫魯雪夫被解除了職務。從那時起,他的名字便從未被蘇聯報刊提及,他被軟禁了起來。一直到1971年他死亡。
赫魯雪夫的葬禮是在嚴格保密下進行的,沒有門庭若市的送葬者,沒有訃告。赫魯雪夫被安葬時,整座公墓實施了封閉,不許任何人進入,公墓上貼的告示顯示,這天公墓在進行清潔,暫時關閉。但在公墓外面有著明確的警戒線,並有士兵和裝甲車負責警衛。赫魯雪夫時候蘇聯的克格勃離開著手抹去他的一切痕跡,就連他最後幾年居住的鄉間別墅也被徹底拆除,赫魯雪夫似乎在蘇聯從未存在過一樣。
勃列日涅夫取代了赫魯雪夫總書記的位置,他在位置上一呆就是18年,1982年11月11日蘇聯媒體正式宣布了勃列日涅夫的死訊。勃列日涅夫是11月10日在莫斯科郊外的別墅裡睡夢中去世的。其實早在官方通報前蘇聯百姓就感覺到了不尋常,因為每天都要出現在新聞裡的勃列日涅夫在這天消失了,很快所有的娛樂節目被取消。
11月15日,勃列日涅夫的靈柩被裝在了炮架上,在士兵的護送下在莫斯科出殯。參與送葬的不但有蘇聯的高層,還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在勃列日涅夫下葬的五分鐘時間裡,蘇聯所有的企業全部停止生產,所有的車船鳴笛三分鐘。
勃列日涅夫後,蘇聯在1982年迎來了新的領導人,與普京大帝一樣出身於克格勃的安德羅波夫。安德羅波夫上臺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他上臺時已是重病纏身,並在1983年夏天后開始了嚴重惡化。1983年9月住進了醫院,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時光,因為他住院,蘇聯甚至將最為重要的全國性會議安排在了醫院召開。
1984年1月安德羅波夫的病情急轉直下,時常陷入昏迷狀態。1984年2月9日,安德羅波夫因腎衰竭去世。安德羅波夫的醫學報告顯示,他飽受多種病痛折磨:間歇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安德羅波夫在當年與美國總統裡根一起被時代雜誌評為了「年度風雲人物」。而這個榮譽儘管他的前任勃列日涅夫在位18年,卻沒能獲得一次,儘管安德洛波夫在位僅僅15個月。
安德羅波夫去世後,蘇聯進行了為期4天的哀悼。安德羅波夫去世時,冬奧會正在塞拉耶佛舉行,原本蘇聯的體育迷們以為電視裡只能如勃列日涅夫去世時那樣,只能看到一遍一遍的哀悼紀錄片,但沒想到竟然還能看到直播。1984年2月12日的遺體下葬。安德羅波夫是一個如同鄧大人一樣的改革者,如果他的身體更好一些,給他更多的時間,蘇聯也許也能走上與中國一樣的改革之路。
安德羅波夫的接班人是契爾年科,他上臺的時候已經是72歲的高齡了,而且健康狀況也很不好,準確的說他那時候已經是身患絕症,時日無多。他在位的時間甚至還不如他的前任安德羅波夫,他才掌權13個月便在1985年3月10日去見馬克思了。
契爾年科的葬禮在1985年3月13日下午13點在紅場舉行,一樣的炮車出殯,被安葬在了克裡姆林宮的紅場墓地。
而契爾年科的繼任者就是當時54歲的米哈伊爾.戈巴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