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蘇聯歷代領導人的葬禮 有人74歲繼位掌權13個月就去世

2021-01-09 愛歷史

在蘇聯領導人中,執政時間最長的是史達林,在位29年,其次便是勃列日涅夫,掌權18年。但不管他們手握權力多久,他們終歸也是凡人,最後也會走向人生的終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蘇聯領導人人生的最後一程,他們的葬禮。


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是蘇聯歷史上的第一位領導人。1923年秋在蘇聯中央的一個秘密會議上史達林就在會上宣布,列寧的健康狀況已經嚴重惡化,可能隨時會死亡。史達林在會上提出了對列寧遺體進行防腐處理的建議。在這次會議上託洛茨基曾對列寧遺體永久保存提出過異議,他指出這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是一種倒退,但史達林根本鳥都沒鳥他的意見。甚至列寧的妻子也反對將他的遺體做永久防腐保存,提出可以以列寧的遺物來做代替供人們瞻仰,不過史達林依然決定要將列寧的遺體進行永久保存,隨後便在紅場修建了列寧墓。


列寧逝世後,史達林順理成章的接管了蘇聯。他統治這個國家長達29年,但他也不是永恆的。1953年3月5日21點50分,這個曾經二戰四大領袖之一,功過一身的一代霸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即便是最為保守的統計,死在史達林手上的人也至少有2000。根據醫學報告顯示,史達林的死因是腦出血。隨後蘇聯宣布進入為期4天的哀悼期。史達林的死後被安放在了列寧墓,並在當年對公眾開放。


史達林在列寧墓裡一直呆到了1961年。1961年年10月在莫斯科舉行的蘇共二十二大決定將史達林的遺體從列寧墓裡移出。並在移出當晚,史達林便被迅速安葬在了克裡姆林宮牆下。


史達林之後的繼任者叫格奧爾基.馬林科夫,這個對於很多人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從1948年開始領導蘇共中央秘書處的工作。當人們知道史達林的病情很難康復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馬林科夫是隨其自然的繼任者。史達林逝世後他也確實順理成章的在1953年3月5日在蘇共中央委員會上通過成為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然而他並沒能高興多久,他不過只是蘇聯歷史上的一個過客而已。

而將他趕下臺的正是他的繼任者赫魯雪夫,他在1953年9月成為了蘇共中央的第一書記。當選了第一書記後的赫魯雪夫毫不客氣的坐在了中央委員會主席團會議領導人的位置上。看得馬林科夫一頭霧水,徹底懵了。赫魯雪夫倒是不客氣的表示:「我們已經決定要回到列寧時代的傳統,我作為書記應該是國家領導,這個位置你已經不適合坐了!」

沒過多久,馬林科夫便被以反黨的名義,被取消了中央委員和中央主席團委員的資格,並從莫斯科的公寓中被趕了出來。1961年的時候更是被開除了黨籍。


直到撈了才被允許回到莫斯科,他餘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住在莫斯科郊外他母親留下的老房子裡。1988年1月14日,馬林科夫在孤寂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被安葬在了公墓內。


1953年9月坐上第一書記大位的赫魯雪夫,上臺後便告訴蘇聯人民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趕上比超過美國。嗯,這是他的諾言,但他並沒能實現。他倒是在1955年建立了華約聯盟,世界正式進入到持續36年了兩極化格局中。還在1961年修建起了柏林圍牆,成為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對抗的象徵。


赫魯雪夫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在蘇聯開展了大規模的住房建設,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這一時期蘇聯在科技領域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1954年建造了第一座核電站, 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


但不管這樣,1964年赫魯雪夫被解除了職務。從那時起,他的名字便從未被蘇聯報刊提及,他被軟禁了起來。一直到1971年他死亡。


赫魯雪夫的葬禮是在嚴格保密下進行的,沒有門庭若市的送葬者,沒有訃告。赫魯雪夫被安葬時,整座公墓實施了封閉,不許任何人進入,公墓上貼的告示顯示,這天公墓在進行清潔,暫時關閉。但在公墓外面有著明確的警戒線,並有士兵和裝甲車負責警衛。赫魯雪夫時候蘇聯的克格勃離開著手抹去他的一切痕跡,就連他最後幾年居住的鄉間別墅也被徹底拆除,赫魯雪夫似乎在蘇聯從未存在過一樣。


勃列日涅夫取代了赫魯雪夫總書記的位置,他在位置上一呆就是18年,1982年11月11日蘇聯媒體正式宣布了勃列日涅夫的死訊。勃列日涅夫是11月10日在莫斯科郊外的別墅裡睡夢中去世的。其實早在官方通報前蘇聯百姓就感覺到了不尋常,因為每天都要出現在新聞裡的勃列日涅夫在這天消失了,很快所有的娛樂節目被取消。


11月15日,勃列日涅夫的靈柩被裝在了炮架上,在士兵的護送下在莫斯科出殯。參與送葬的不但有蘇聯的高層,還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在勃列日涅夫下葬的五分鐘時間裡,蘇聯所有的企業全部停止生產,所有的車船鳴笛三分鐘。


勃列日涅夫後,蘇聯在1982年迎來了新的領導人,與普京大帝一樣出身於克格勃的安德羅波夫。安德羅波夫上臺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他上臺時已是重病纏身,並在1983年夏天后開始了嚴重惡化。1983年9月住進了醫院,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時光,因為他住院,蘇聯甚至將最為重要的全國性會議安排在了醫院召開。


1984年1月安德羅波夫的病情急轉直下,時常陷入昏迷狀態。1984年2月9日,安德羅波夫因腎衰竭去世。安德羅波夫的醫學報告顯示,他飽受多種病痛折磨:間歇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安德羅波夫在當年與美國總統裡根一起被時代雜誌評為了「年度風雲人物」。而這個榮譽儘管他的前任勃列日涅夫在位18年,卻沒能獲得一次,儘管安德洛波夫在位僅僅15個月。


安德羅波夫去世後,蘇聯進行了為期4天的哀悼。安德羅波夫去世時,冬奧會正在塞拉耶佛舉行,原本蘇聯的體育迷們以為電視裡只能如勃列日涅夫去世時那樣,只能看到一遍一遍的哀悼紀錄片,但沒想到竟然還能看到直播。1984年2月12日的遺體下葬。安德羅波夫是一個如同鄧大人一樣的改革者,如果他的身體更好一些,給他更多的時間,蘇聯也許也能走上與中國一樣的改革之路。


安德羅波夫的接班人是契爾年科,他上臺的時候已經是72歲的高齡了,而且健康狀況也很不好,準確的說他那時候已經是身患絕症,時日無多。他在位的時間甚至還不如他的前任安德羅波夫,他才掌權13個月便在1985年3月10日去見馬克思了。


契爾年科的葬禮在1985年3月13日下午13點在紅場舉行,一樣的炮車出殯,被安葬在了克裡姆林宮的紅場墓地。


而契爾年科的繼任者就是當時54歲的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相關焦點

  • 蘇聯最沒影響力的領導人,73歲當選74歲去世,仿佛從來沒出現過
    縱觀中華歷史的長河,有人因自己創下的豐功偉績而名留青史;也有人因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遺臭萬年,被後世所指責;還有一些人雖身居高位卻少有作為,在歷史中毫無存在感可言。在前蘇聯的歷史上,有一位領導人就屬於最後一種人,雖然他曾擔任過蘇共中央的總書記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是絕無爭議的一把手,但卻一直沒有多少存在感可言。這個人就是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也就是蘇聯的第六任領導人。
  • 前蘇聯的領導人都有誰
    (一共是15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但經過最慘烈的鬥爭,s史達林最終成為繼列寧之後蘇聯最高統治者。從1924年46歲的史達林實際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一直到1953年去世,實際掌控蘇聯29年,終年75歲。是統治蘇聯時間最長的一個。邱吉爾對他的評價是,他出生的時候,俄羅斯還是刀耕火種,而他去世的時候,蘇聯已經有了原子彈,英國卻沒有。
  • 蘇聯領導人的葬禮,1982年,中國參加,關係緩和的第一步?
    1982年11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勃列日涅夫先後管理蘇聯18年時間,見證了蘇聯從發展到鼎盛的一系列階段。勃列日涅夫的葬禮過程中,中國派遣了高規格代表團參加。雖然,當時的中蘇關係還非常緊張。但從這個葬禮開始,我國與蘇聯的關係開始逐步緩和。
  • 史達林去世之後,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都去了,只有一人沒去
    在1953年3月5日,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突患腦溢血,在莫斯科的去世,享年74歲,在史達林去世的六個小時之後,蘇聯的廣播電臺和報紙全部報導了這個消息,蘇聯宣布全國默哀八天並且停止工作,蘇聯中央決定把史達林安葬在列寧的旁邊。
  • 特殊葬禮,陽新93歲老人去世僅9人參加葬禮
    楚天都市報2月13日訊(記者梁傳松 通訊員向能來 倪勝林)沒讓親朋好友來弔唁,沒操辦一桌酒席,就連請的抬棺人每人也只給一盒方便麵。2月12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陽新縣韋源口鎮茅村一名有130多名親友的93歲老人去世,整個葬禮只有女兒和兩個兒子三家9口人參加。
  • 阿根廷前軍政府領導人馬塞拉去世 享年85歲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導    阿根廷前軍政府領導人之一埃米利奧·馬塞拉因病在阿根廷去世,享年85歲。馬塞拉曾是阿根廷1976-1983年軍政府3名領導人之一,曾因屠殺罪被起訴並被判刑。路透社報導稱,馬塞拉因中風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家海軍醫院去世。
  • 原蘇聯領導人長壽揭密(圖)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不久前載文透露,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平均壽命為84歲,而當時蘇聯普通公民的人均壽命僅為64歲。是哪些「秘密武器」讓領導人們如此長壽?為什麼他們能有足夠的精力管理國家事務?  圖片:勃列日涅夫愛用醋慄漿果製成的果醬  食譜科學  《共青團真理報》認為,原蘇聯領導人的長壽秘訣首先應歸功於他們的科學飲食。
  • 74歲高齡的張學良出席了蔣介石葬禮 輓聯上寫了哪十六個字?
    1975年的清明節,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在臺灣去世,終年88歲。四天後,一位74歲的老人前來弔唁。此人不是別人,就是被蔣介石一直關押在臺灣的少帥張學良。在宋美齡的安排下,張學良來到了蔣介石的遺體前,做了最後的道別。
  • 赫魯雪夫和尼克森著名的「廚房辯論」,兩個領導人在廚房爭論個啥
    這是顛覆思想成長擴大的地方,蘇聯的廚房,自由討論的故鄉。 我們可能無法理解這些歌詞的意義,這與蘇聯歷史相關。早期蘇聯政府把私人廚房視為假想敵,擔心人們會在那裡談論政治,有人認為「廚房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一個家庭如果擁有了廚房,就在某種程度上有了私人生活和私人資產。」
  • 鳳翔老人去世葬禮"不熱鬧" 省喪葬費捐給村裡修路
    原標題:鳳翔老人去世葬禮"不熱鬧" 省喪葬費捐給村裡修路   「我去世時,不要唱大戲,不要亂花錢,喪事省下的錢幹些實際的事,幫幫一些窮苦人。」鳳翔縣七旬老人何鳳英生前留下遺願。  2月14日,老人因病去世,四個兒女湊了3萬元的喪葬費,遵母遺願葬禮從簡,將省下的1萬元捐給村上,用於修建村南頭那條逢雨便泥濘不堪的生產路。  省下喪葬費捐修村上路  沒有搭臺唱戲,沒有鑼鼓傢伙,只有簡單的酒席招待前來弔唁幫忙的親友鄉鄰。
  • 87歲翻譯家戴驄去世,因疫情葬禮從簡
    據上海譯文出版社微博,翻譯家戴驄2月7日7時在上海去世,享年87歲。家人稱,因為此次疫情,葬禮已從簡辦理。在該微博下面,很多網友都留下了自己讀過、或者正在讀的戴先生譯著的名字,《金薔薇》《阿赫瑪託娃詩選》《哈扎爾辭典》等作品均在列。
  • 慈禧掌權47年,到底是怎麼死的?說出來你未必相信,但卻是真的
    從秦宣太后到呂太后再到武則天都是如此,還有晚清最後一位女性掌權者慈禧太后也是如此。 是不是慈禧為了更好的掌權,故意下了毒?最玄之又玄的是光緒皇帝的死。 光緒三十四年,病入膏肓的慈禧,讓太監把自己抬到被他囚禁了10年之久的光緒皇帝所住的瀛臺,兩人是嬸侄,卻又仿若仇人一般。不知道他們說了些什麼,總之不久後光緒皇帝便駕崩了,而慈禧太后也在光緒駕崩一天後去世。
  • 新婚、體弱多病者不適合參加葬禮?盤點參加葬禮的九大注意事項
    尤其農村的葬禮,不僅新婚、體弱多病者、屬相犯衝者不能參加,而且規矩、禮數還比較多。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參加葬禮的九大注意事項。其一、久病的人、身體虛弱者、體質特異的人不適合參加葬禮。如果至親去世,不得不參加葬禮,應提前做好參加葬禮前的準備工作。參加葬禮返回後,如果突感身體不適,應找信得過的師傅進行查看,以達到除晦洗孝的墓目的。
  • 乾隆為去世皇后辦喪事,為何葬禮當天,眾多大臣腦袋搬家?
    就在這位皇后去世的葬禮上,乾隆皇帝可能是因痛失愛妻而變得有些恐怖。乾隆在為皇后辦葬禮時,很多大臣都腦袋搬家,這是為什麼?這位皇后出生於名門貴族,與皇帝可謂是門當戶對,大家閨秀是滿洲鑲黃旗。這樣的家族小姐自然是小就開始學習琴棋書畫,所以書法和詩畫都是上乘功力,懂禮法規矩,十分端莊賢惠。
  • 蘇聯元帥曾要求武力剿滅葉爾欽:敢對祖國不忠,就該徹底消滅
    1991年8月22日凌晨,被解救的戈巴契夫乘專機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當機門開啟時,他忍不住感嘆道:「我似乎回到了另一個國家。」因為在這裡,他看到了烏壓壓的人群夾道相迎,這些人要麼是同情他,要麼是希望這位蘇聯總統可以拯救國家。
  • 領導人翻譯怪癖:蘇聯翻譯必帶《花花公子》
    比如,中國有個成語「韜光養晦」,翻譯成英語是要隱藏力量、逐步發展,這讓其它一些國家感到緊張。其實,「韜光養晦」來自中國的哲學觀念,意思是要用很長時間培養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威脅之意。陸克文在6月26日戰勝吉拉德,再次當選澳執政黨工黨黨魁,並重新出任該國總理。他的中文又有了用武之地。
  • 14歲男孩剛為母親辦完葬禮,兩周後父親又突然去世
    7月2日,14歲美國男孩艾賽亞在母親的葬禮上和父親抱頭痛哭,兩周後,他的父親也被新冠病毒奪去了生命。 7月22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了這起悲劇。艾賽亞的母親麗塔·馬奎斯不久前因新冠去世,7月2日,她的丈夫卡洛斯帶著兩個兒子為她舉行葬禮,誰知葬禮剛結束,卡洛斯就確診新冠被送入醫院。
  • 英國女王只要偷懶幾天,英國就開始葬禮演習,民眾便傳謠女王去世
    英國但是,任你生前權傾天下,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也不過是黃土幾兩,墳草幾丈,就算是葬禮多風光,墳墓多豪華,也不過是後人為了懷念你而作出的事物,這一切的一切,都跟逝去的你毫無關係,當你死後的幾個小時裡2018年,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平平淡淡的一年,對於有些人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有人高考落榜,抑鬱自殺,有人投資失敗,傾家蕩產,也有人公司上市,一飛沖天等等。
  • 沙龍葬禮安排:哀悼持續一個月 至親「頭七」不做飯
    原標題:別了,沙龍  法制晚報訊(記者張潔清 李志豪) 據外媒報導,以色列前總理沙龍在昏迷8年後11日在醫院去世,享年85歲。  據《耶路撒冷郵報》報導,以色列當地時間12日,沙龍的遺體將會從醫院被運送到位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議會大廈,供以色列民眾前往瞻仰。
  • 他執政時間達32年,東歐劇變唯一善終的領導人,至今仍受國民愛戴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發展遭到了嚴重的創傷,一時之間民怨四起。在長期對社會狀況的不滿下,東歐各國民眾開始反對政府,紛紛發起遊行示威運動,要求走西方道路,實行自由化,市場化,在這樣的劇變浪潮中,首先遭殃的就是東歐各國的領導人。對當時身處東歐劇變中的國家領導人而言,只有三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