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晉升國家高新隊成員,2015年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無論看設園之初的功能定位,還是20多年的成長軌跡,因「新」而「興」,一直都是湘潭高新區發展的生動註腳。
1992年8月,湘潭高新區奠基
當各地招商奉行「撿到籃裡就是菜」時,這裡已經「騰籠換鳥」,引導企業向「微笑曲線」研發端進軍;當大部分工業企業還在單打獨鬥時,這裡已經致力打造產業鏈,形成配套優勢的「強磁場」;當同類產品競爭日趨白熱化時,這裡已經搭建平臺引進院士,為企業引入「外腦」,以「智慧」的力量贏得市場;當一些人還在驚呼電商時代「狼來了」,京東集團、阿里巴巴等一批網際網路頭部企業早已落子於此,數字經濟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別人走一步,看一步;這裡走一步,看十步。
正是這種先人一招、快人一步的審時度勢和超前謀劃,湘潭高新區一路發展、一路凱歌。
「十三五」期間,湘潭高新區累計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531.3億元,年均增速11.92%;地區生產總值1019億元(僅2017-2020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48.5億元,年均增速8.0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1.4億元,年均增速7.58%。經濟發展呈現出高速、高質的健康態勢。
湘潭高新區已經成為一座創新發展、產業融合的科技新區
應勢而發
以產業立園的湘潭高新區,多年來始終將「創新」作為發展要務,堅守「高」「新」本色,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奮力攻關,在「智造谷」和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上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京東湘潭電商產業園
把握時代脈搏尋覓風口。新能源、大數據、機器人、雲計算……近20年來,一個個新名詞不斷闖進人們視野,與現代生產形成關聯。緊跟時代發展,便能尋到發展的風口,這是產業發展永葆活力的奧秘所在。
湘潭高新區結合實際,逐步調整方向,轉換主導產業體系,將以前「以新能源裝備、先進礦山裝備、精品鋼材深加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逐步過渡到現在「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數字經濟為主導的『兩主一特』產業體系」,並積極鋪排建設一批新業態、新動能、新項目,大力促進機器人、新能源裝備、先進礦山裝備、5G+大數據等4條產業鏈發展。目前,「兩主一特」主導產業總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已達到80%,經濟效益和輻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藉助政策利好奮力奔跑
隨著長株潭一體化的加快推進,以及「湘潭向北、西拓南延」的戰略布局,很長一段時間內,由城市群發展帶來的政策利好將會集中加持。湘潭高新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智造谷」,近年來,充分利用區域發展的政策機遇,不斷夯實產業基礎、完備產業門類、培養產業人才,積極引進了一批重點企業,建設了一批重點項目,開展了一系列智能化建設和智能化改造,為未來預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
近5年來,湘潭高新區累計引進培育屹豐汽車、勝利鋼管、京東等項目44個,實際到位資金416.4億元;累計實施重點項目150個,完成投資約1562.3億元;累計實施技改項目36個,完成投資19.6億元;累計培育省、市、區智能製造示範企業、車間、單元43家,市智能製造產品18個。這些都將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辨析「危中之機」實現新生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寫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疫情防控期間,在高新區全力支持和保障下,臻和亦康、永霏、飛鴿藥業等一批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克服重重困難,開足馬力,加大生產,為全市乃至全省全國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貢獻。
企業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撬動了園區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據統計,永霏1-11月實現產值5.7億元,同比增長828.88%,累計海外訂單1.3億元;臻和亦康投資3500萬元新增12條口罩生產線,完成產值5.6億元,同比增長1500.6%。醫療器械產業如同一匹黑馬,在疫情困局之下,衝出種種重圍,助力園區經濟穩定前行。
隨鏈而強
12月13日,冷空氣來襲。室外寒風凜冽,而創一工業股份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創一葉片」)4萬平方米的車間裡,卻溫暖如春。「為保證風機葉片在玻纖布鋪層時不發生形變,我們車間全年都保持24℃恆溫。」創一葉片副總經理鄧晟初說。
創一葉片是一家生產風力發電機配套零部件的企業,2015年進入葉片領域後,主要為湘電風能定向供貨。近幾年,隨著風場擴建,湘電風能業務大幅攀升,創一葉片的產值也一路飆升。2015年進入葉片生產行業,當年實現營收1.5億元。2019年,業務急劇增長,營業收入實現翻番。今年情況更好,預期能再實現80%~100%的增幅。
創一葉片經濟效益的大幅增長,離不開湘電風能的強力帶動。作為新能源裝備產業鏈的龍頭企業,湘電風能在高新區的產業經濟版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圍繞湘電風能這個「大佬」,全區有鐵姆肯、世優電氣、創一葉片等40餘家企業與之配套,涵蓋了風機整機設計與製造、零部件製造、風場開發與運維等不同領域。一條完整的風電產業鏈條正在高新區經濟發展軌道內高速運轉。
鏈式發展,促進了企業配套與集群聚合,也舞動了園區經濟的龍頭。除了新能源裝備產業鏈,高新區還強力推進機器人產業鏈、先進礦山裝備產業鏈以及大數據產業鏈的建鏈、強鏈、延鏈、補鏈工作,目前「企業因鏈而興、園區隨鏈而強」的局面已經形成。
以湘電風能為龍頭的新能源裝備產業,今年對接引進央企哈電集團,創新能力和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產業鏈產值今年有望實現20%的增長;先進礦山裝備產業集群轉型發展勢頭強勁,智慧礦山裝備等一批新技術產品成功研發、開始投產;以勝利鋼管為龍頭的精品鋼材及深加工產業,不斷加大研發設計,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承接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訂單源源不斷。「這3條產業鏈真正起到了主導作用,多年來,其產業總產值都穩穩佔據了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高新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劉燦輝說。
讓人興奮的是,進入大數據時代,因「新」而「興」的高新區又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機,一條全新的5G+大數據產業鏈已悄然成型。園區內,京東集團、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已經落戶,省級大數據中心即將投入運營,工業互聯、釘釘、豬八戒等數據服務商相繼到來,越來越多的電子信息、智慧機器人、3D列印等新興產業崛起。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成為高新區未來快速發展的「新生力量」。
智聯未來
鼓勵科技創新,推動智能製造,是高新區職責與使命所在,也是布局前沿搶佔先機的重要選擇。
12月2日,湘潭市機器人產業鏈產銷對接會上,湘潭華聯電機、湖南建湘工程等6家企業分別與新松機器人產業發展(湘潭)有限公司籤訂意向採購和入駐協議。其中4家成為了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園的首批入駐企業。
與此同時,5公裡之外的金杯電工電磁線廠的上引車間裡,智慧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傳送、投放冶銅材料。這個車間施工環境不好,灰塵多、溫度高,過去即使開出高薪,也難以請到工人。如今,機器換人後,操作只需1-2個人在後臺進行,生產局面大為改觀。企業總經理助理楊大為說,今年10月金杯電工完成了對無錫統力電工的收購,而統力電工最大的優勢就是智能製造,這對於金杯電工的智能化改造而言是「如虎添翼」。
還有,創一葉片的質檢車間裡,小型探傷機器人正敏捷地爬進風機葉片的尖端部分。幾十秒時間後,一項項參數指標便通過感應設備「跳」到電腦顯示屏上。「風機葉片長度一般有50~70米,接主機埠徑大,可以人工進入檢測,但是葉片尖端人根本進不去。有了小機器人探傷,質檢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創一葉片副總經理鄧晟初說。
近年來,高新區以智能化改造為抓手,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積極探索轉型升級的技術路徑和應用場景,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智能升級,屹豐汽車、大唐發電等一批技改項目實現了迭代升級,湘電萊特、崇德科技、金杯電工等43個企業獲批省智能製造示範企業、車間和單元。現在,運用機器人、大數據的智能控制在高新區的企業、車間內隨處可見,不再是一件稀罕的事兒。
企業因智而興。園區也因智而興。圍繞「三高四新」的新定位新目標,數字經濟,將成為高新區下一輪的發力重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建華表示,園區將一方面對傳統產業進行數位化賦能,鼓勵「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將積極布局新基建項目,發展5G+大數據產業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高新區的『高』『新』之路越走越寬廣。」
圖片來源:湘潭高新區
(責任編輯:楊博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