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了?學會這幾點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2020-10-26 旋轉的小魚兒

有了孩子後最怕什麼?生病!孩子一生病,全家都跟著擔心,如果是新手父母,就更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寶寶生病中發燒的一些護理小知識。

首先,要確認孩子發燒時精神狀態良好,吃奶吃飯正常,沒有其他明顯症狀,那麼我們可以在家進行一些基礎護理,幫助寶寶恢復健康。

1.穿衣服要注意適量,不能盲目捂汗,發燒會使身體溫度升高,這時需要的是散熱。可以選擇純棉的衣物,透氣吸汗性好,出汗後要及時更換,避免再次著涼。

2.注意多喝水,寶寶發燒出汗會使身體缺水,這時要注意給寶寶充足的水分,可少量多次餵水,這樣寶寶也能接受,畢竟一次喝太多水,就算大人也會不舒服。

3.注意室內通風,不要怕寶寶吹風,只要不是正對著吹就沒事。生病時讓室內空氣流通會讓寶寶覺得舒服,呼吸新鮮空氣對寶寶恢復也有幫助。

4.注意休息,寶寶生病期間儘量避免劇烈運動,可以做一些舒緩身心的小遊戲,讓身體能夠得到充分休息,恢復健康。

5.如果寶寶發燒低於38.4°(這個溫度建議問下醫生,在我這邊醫生讓我38.4°再用藥,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應該是不一樣)可以選擇不用退燒藥,如果溫度高於這個溫度,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切記不可擅自用藥。

上圖是醫生給我家寶寶開的藥

如果寶寶在發燒的同時,伴有哭鬧不止,精神差,不能吃奶吃飯,咳嗽嘔吐,甚至是抽搐等明顯症狀時,不要猶豫,趕緊帶孩子去醫院。如果寶寶嘔吐,一定要將寶寶側身,頭扭到一邊,防止嘔吐物造成窒息發生危險。

小結:當寶寶發燒了,作為父母一定要冷靜,觀察寶寶的症狀,給寶寶正確的護理,如果有異常表現一定要儘快去醫院。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寶爸寶媽帶來幫助。

相關焦點

  • 寶寶半夜發燒時應該怎麼辦?寶媽要做好這幾點
    寶寶的健康成長一直是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但是在寶寶成長發育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生病的時候。家裡有寶寶的人都知道,小寶寶的抵抗力差,很容易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特別是上了幼兒園的小寶寶,由於身體抵抗力差,特別容易被傳染,有時候寶寶莫名其妙的就發燒了。
  • 看完這篇,寶寶發燒你就不會再手忙腳亂!
    作者:寶寶知道達因藥業伊可新遇到寶寶發熱,特別是第一次發熱,新手爸媽更是手忙腳亂,確實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應對寶寶發燒的方方面面!什麼情況是發熱?寶寶的正常體溫隨年齡,身體狀況,活動情況,以及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會有所不同,甚至穿衣服多少也會影響到體溫的變化。
  • 掌握寶寶「急診」常識,媽媽應對發燒,不再手忙腳亂
    初次當媽,在照顧孩子上還真是時時處處需要學習,這不,當媽的最怕孩子發燒了,別說燒到40度,就是隨便的體溫升高,當爹媽的都受不了,各種擔心,一旦失控,燒壞孩子哪裡可怎麼辦呢?其實,在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發燒絕對是必須要面對和經歷的。
  • 積食發燒和感冒發燒的區別,主要是這幾點
    積食發燒和感冒發燒的區別,主要是這幾點 孩子發燒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很多媽媽第一個想到的是感冒,其實也可能是積食導致。通常而言,積食性發燒與感冒發燒的區別還是相當大的。下面,育姐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該如何分辨。
  • 寶寶發燒還有真假?掌握這幾點輕鬆辨別
    寶寶發燒還有真假?掌握這幾點輕鬆辨別 什麼?寶寶發燒也有真假?很多家長聽到這個應該匪夷所思,其實寶寶出現「假」發燒的情況只是家長被一些特殊情況所迷惑,導致家長判斷失誤,從而採取了錯誤的處理方式,使寶寶的病情愈發嚴重。下面這三種假髮燒,家長應該有所警惕。
  • 嬰幼兒發燒怎麼護理,新手媽媽學會這些,避免手忙腳亂
    寶寶是每個爸媽心中的天使,我們不希望他受一點點傷害,希望他健康成長,但是寶寶要成長,變的強壯就必須經歷很多挫折。比如感冒發燒,只有這樣寶寶才能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抵抗力才能更強。所以寶爸寶媽們碰到小孩感冒發燒時不要自亂陣腳,這是你的寶寶要長大了哦。
  • 寶寶發燒就輸液!做好這幾點,寶寶少受罪
    發燒,聽起來很平常的一個症狀,但是真趕在自家娃頭上,相信每個寶媽都是火急火燎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著急上火、徹夜不眠的照料著寶寶。「寶寶發燒就怕高燒不退,不退會不會燒傻呀?會不會是突然得了很嚴重的病啊?好害怕呀!轉瞬間把所有最壞的結果都想到了,於是為了控制病情,趕緊給寶寶亂餵退燒藥,小診所就診輸液退燒,只希望體溫能儘快下來。」
  • 寶寶發燒急死父母,那麼到底寶寶發燒該怎麼處理呢?
    作者: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孩子出生之後難免會出現一些發燒感冒之類的,如果父母平常沒有積累一些經驗的話,或者學習一些類似的知識的話只能是手忙腳亂,啥都不知道!甚至一些慌忙的父母,亂給孩子吃藥的也不稀奇!那麼寶寶發燒了我們該怎麼處理呢?第一:為什麼會發燒?
  • 寶寶發燒了,新手爸媽怎麼辦?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一有風吹草動牽動的是整個家庭的心。寶寶處於發育期,由於身體各項技能不斷完善中,所以難免身體抵抗力要比成年人差一些,一年到頭難免會有一兩次感冒發燒。而寶寶一旦生病發燒,對於新手寶媽寶爸來說難免手忙腳亂。
  • 寶寶發燒怎麼辦?求更多退熱方法!
    很多媽媽都著急寶寶發燒,怕寶寶會「燒壞腦子」,影響智力。其實發燒並沒有那麼可怕,寶寶的免疫力會在孩子一次一次發燒中提高完善起來。對孩子實際是一種好事!媽媽們只要照顧好,孩子更健康哦!寶寶的發燒情況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精神狀態良好(正常吃喝玩樂),發燒溫度在38.5度以下,3天左右好轉的普通發燒。
  • 你家寶寶打完預防針第二天就發燒,別人家的就不會,這是為什麼?
    有很多寶媽反應每次帶娃打完預防針寶寶就會發燒,簡直就像魔咒一樣,都不敢帶孩子去打預防針了。又或者是忐忑的帶著孩子打完預防針,孩子發燒幾天就會糟心幾天。那麼怎麼辦孩子才不會發燒呢?打完預防針寶寶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家長不必擔心。
  • 哺乳期發燒不要慌,學會這幾點有效預防
    有很多新手媽媽在哺乳期的時候會出現發燒的情況,媽媽們就會擔心自己發燒能不能吃藥啊,吃藥會不會對奶水有影響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講解如何有效預防發燒!  產後反覆發燒的三大原因  產後反覆發燒,無外乎感冒、乳腺炎、產褥感染或者是泌尿系統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如果您的症狀長期反覆沒有治癒的話還是建議您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治療,以免產生更嚴重的症狀對自己和寶寶產生影響。
  • 寶寶發燒時這幾種常見誤區,你中招了嗎?
    初為父母,在寶寶生病的時候一定都會心疼的不得了,那麼新手爸爸媽媽們,寶寶發燒的時候,你犯過這些錯誤嗎?2、 多穿衣服我們都知道,退燒的標誌是出汗,不少親們就誤以為發燒像感冒一樣,多穿點衣服捂汗出來就能降溫了,這是很錯誤的。發燒期間如果給寶寶多穿衣服,不利於散熱降溫,正確的方法是要注意通風少穿衣,讓寶寶能夠很好的散熱。
  • 寶寶第一次發燒,大多集中於此年齡段,寶媽早預防、少麻煩
    專家也表示,寶寶第一次發燒大多集中於此年齡段,這是一種發展規律。寶寶6個月發燒的誘因1)患上幼兒急疹這是嬰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疾病,多發於6個月到兩歲之間的嬰幼兒,也被稱作幼兒玫瑰疹。3)外界危險源的增多6月齡之前,寶寶難以自主行動,基本每天都躺在床上睡覺、玩耍。但隨著逐漸學會坐立、爬行,外界的更多危險源也給他們帶來了潛在威脅。
  • 寶寶發燒,這4種物理降溫才真的有效!
    寶寶發燒,這4種物理降溫才真的有效!天氣一冷,感冒發燒的孩子也更多了,小編的小侄女也不幸中招,高燒燒到40度,嚇得堂姐趕緊帶著去醫院,沒想到,醫院裡滿滿都是各種感冒發燒的孩子。家長們一碰到寶寶生病的問題就非常不淡定,手忙腳亂的,恨不得十八般武藝齊上陣,讓寶寶立馬降溫。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物理降溫手段,尤其是老一輩的,一直覺得用酒精擦拭身體是物理降溫的最佳手段。但是可不是所有的物理降溫都有用哦,甚至沒有處理好的話還會加重寶寶的病情。那麼寶寶發燒,爸爸媽媽們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呢?
  • 寶寶半夜發燒有辦法
    作者:寶寶知道 花開。半夏嬰幼兒階段因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抵抗力差,稍不注意就會發燒。尤其半夜時突然出現高燒情況,常常令媽媽們手忙腳亂,方寸大亂。對此,媽媽們應該提前預防,多注意學習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 寶寶長牙發燒該怎麼辦?看完這5個處理妙招,寶媽不再慌亂!
    前段時間,在小區裡跟我的一個閨蜜聊天,閨蜜說,「上個星期孩子忽然發燒了,我一直以為他是感冒了,趕緊手忙腳亂的把他送去了醫院。結果到醫院之後,醫生檢查孩子不是感冒!」「那是什麼病啊?」我趕緊問。「是長牙引起的發燒呢!」聽完後,我也忽然大悟。
  • 寶寶發燒 千萬別捂
    千萬別捂  反而應把寶寶胸口的衣服稍微解開一些,使其充分散熱,並注意室內通風換氣,給孩子補充水分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林惠芳)發燒是寶寶很常見的一個症狀,然而,很多家長在面對寶寶發燒時,總擔心會燒壞孩子腦子,處理起來免不了手忙腳亂,陷入不少誤區。
  • 寶寶發燒怎麼辦?兒科醫生來支招
    看著寶寶發燒,不僅寶寶自己難受、精神不佳,身為家長,也是感同身受,急得心焦。判斷寶寶發燒不僅僅只看體溫關於寶寶發燒,很多家長都關心體溫。針對上面一些家長們問的寶寶發燒高頻問題,丁香媽媽邀請了從醫 24 年的兒科副主任醫師李璐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寶寶發燒護理的免費直播。她在直播中將會講解寶寶發燒不同階段的具體用藥情況、市面上的退燒藥是否適用於自己的寶寶。
  • 寶寶冬天發燒,學會這3個物理降溫法,寶寶退熱快又安全
    孩子退熱,物理降溫要選對孩子發熱時,如果沒有超過38.5℃,精神狀態不佳,嘔吐,抽搐等其他異常情況出現時,一般情況下,做好物理降溫,觀察孩子情況即可,但並不是所有物理降溫法都對,家長要學會分辨。錯誤物理降溫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