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達因藥業伊可新
遇到寶寶發熱,特別是第一次發熱,新手爸媽更是手忙腳亂,確實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應對寶寶發燒的方方面面!
什麼情況是發熱?
寶寶的正常體溫隨年齡,身體狀況,活動情況,以及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會有所不同,甚至穿衣服多少也會影響到體溫的變化。
特別是新生兒階段,體溫中樞調節不好,如果穿衣蓋被過多都會引起體溫的升高,所以如果新生兒體溫高於37度,首先檢查穿衣、蓋被是否太多,室溫是否過高經過環境的調整後,寶寶的體溫是不是下降恢復正常。
一般來說,體溫計測出體溫超過37.5℃就視為發燒了。
如何測量孩子的體溫?
水銀體溫計計數最為準確,但是有打碎的危險,需要小心使用。
【水銀極易揮發造成中毒,所以如果不小心打碎了水銀溫度計,首先必須開窗加強通風,儘量把孩子抱離這個房間,用溼潤的棉棒(醫用棉籤即可)或膠帶紙將灑落在地面上的水銀粘集起來,放進可以封口的小瓶中,如飲料瓶等塑料瓶,並在瓶中加入少量水,不要倒入下水道,然後盆栽泥土或者麵粉鋪灑在地面,防治殘留的汞揮發,並清除破碎的殘渣,還可用10%漂白粉液體衝洗被汞汙染的地面,也有一定的除汞效果。保持長時間通風換氣。】
耳溫計雖然測溫快速,但是對耳道放置位置要求較高,而且如果耳垢太多也會影響準確度。額溫計速度快,多用於公共場所排查,但準確度一般,而且如果寶寶貼了退熱貼或物理降溫,額頭局部溫度也會降低,就無法用於體溫評測了。
此外還有一種測溫方法,對於熟睡的小寶寶適用,保持體溫表水平,將其置於寶寶脖子的褶皺處,使寶寶的頭部位於合適的位置,能夠保持溫度計在正確的位置。測溫時間要≥5分鐘,10分鐘是最好的選擇。
寶寶高燒應該做什麼?
物理降溫
首先發熱37-38.5度要進行物理降溫,除外由於細菌感染醫生開具的抗生素藥物,暫不需要其它藥物輔助。
可選擇退熱貼貼於寶寶額頭、後背大椎穴、頸部腿部動脈處進行輔助降溫。
可用溫水擦浴降溫,溫水擦大腿根部、胳膊、頸部輔助散熱。
不要用冷水、冰水擦浴,會導致寒戰,使體溫進一步升高。
不要使用酒精,會通過皮膚和呼吸道吸收,引起昏迷、過敏等嚴重後果。
不要試圖快速使孩子的體溫降至正常,這可能導致反彈。
藥物降溫
發熱超過38.5度,考慮使用退熱藥物來降溫,但各位媽媽要了解,退熱藥的作用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降溫的作用,但引起發熱的原因並沒有解除,所以藥效褪去後,寶寶體溫仍舊會回升,這是正常的。
嬰幼兒可以選擇的較為安全的退熱藥為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最適合寶寶的劑型是口服溶液劑和外用栓劑,其它成份的退熱藥物不建議給寶寶選擇。
3-6個月寶寶首選對乙醯氨基酚,6個月以上兩種藥物均可以選擇。
很多複方感冒藥中常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一定要看好說明書,如果正在服用複方感冒藥就不要再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熱藥,否則容易疊加過量。
布洛芬退熱速度和持續時間要優於對乙醯氨基酚。
退熱藥的服用次數不宜過於頻繁,一般24小時不超過4次,請記好服藥時間,在服藥退熱後,給寶寶多飲水,並仍舊採取物理降溫,以延緩體溫的回升。
小嬰兒選擇口服混懸滴劑,大孩子可以選擇口服混懸液,服藥前必須充分的搖勻,以保證藥物濃度的均一,才能保證劑量和療效。
孩子如果不能口服藥物,或者在夜間睡眠中發熱,避免叫醒寶寶服藥,對乙醯氨基酚栓和布洛芬栓,直腸給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就診化驗
多數的感冒發熱是病毒感染,當然也有合併細菌感染的可能,這需要去醫院就診化驗,來進行評判,在發熱初起時血液中的各項指標可能還未顯現,這個時候去醫院化驗準確度會較差,影響對疾病的判斷。
確診病毒感染,那沒有特效藥,抗生素輸液無效,抗病毒的中藥對於小寶寶來說可能寒性過大,有些抗病毒的西藥副作用較大,不建議給寶寶服用,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寶寶一些時間,讓寶寶自身的抵抗力來清除病毒。
如果確診為細菌感染,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首選口服藥物。
家庭護理
室內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病菌的過度滋生。
不要給寶寶穿衣蓋被過多,焐熱容易是體溫調節失效,還容易誘發驚厥。
多飲水,母乳照舊,飲食清淡易消化。
父母也不要過於緊張焦慮,好心情對寶寶疾病的恢復也是有益處的。
警惕高熱驚厥
有的孩子高燒時會出現肢體抖動、身體僵硬、抽搐、眼睛上翻的表現。驚厥可能持續幾十秒到幾分鐘。可伴隨意識喪失。無顱內感染及其它導致驚厥的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
驚厥多發於發熱最初的24小時內,多數體溫高於39度,但也有寶寶會在38.5以上就發生驚厥。初次高熱驚厥以後,約有40%的患兒會復發。如果寶寶有驚厥發生史,要格外注意。
要鎮定,保持安靜,禁止給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立刻將他放在地板或床上,遠離尖銳或質硬的物品。
將他的頭部轉向一邊,使得唾液或嘔吐物能順嘴流出,避免吸入氣管造成窒息。
不要將任何物品或者手指墊進孩子嘴裡。
驚厥消失後,立刻就診。
一般情況下,小兒高熱驚厥3-5分鐘即能緩解,因此當小孩意識喪失,全身陣發痙攣或抽搐時,家長不要急著把孩子抱往醫院,而是應該等孩子恢復意識後前往醫院。
患兒持續抽搐5-10分鐘以上不能緩解,或短時間內反覆發作,預示病情較重,必須急送醫院。就醫途中,將患兒暴露在外,伸直頸部保持氣道通暢。切勿將患兒包裹太緊,以免患兒口鼻受堵,造成呼吸道不通暢,甚至窒息死亡。
哪些情況應儘早將高熱的寶寶送往醫院?
曾經待在高溫的地方,如炎熱天氣時密閉的汽車裡。
出現其它症狀,如脖子發硬,頭疼、咽喉痛、耳痛的很厲害,不明原因的皮疹,反覆嘔吐或腹瀉,噴射性嘔吐。
有免疫力低下的問題的兒童,如患有鐮刀形細胞貧血症、癌症,或正在服用激素類藥物。
出現驚厥。
年齡小於2個月,肛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的小嬰兒
上述情況,必須立刻送寶寶就醫。
夜間急診醫療資源不足,醫生較少,而除上述特殊情況外不建議夜晚就醫,首先給服用退熱藥或用退熱栓退熱,讓寶寶安心睡眠,白天再就醫化驗就診。
認識幼兒急疹
6個月至2歲寶寶的第一次發熱,要認識到幼兒急疹的可能,因為面對寶寶的第一次發熱,新手爸媽往往緊張、害怕、手足無措,而如果知道有幼兒急疹的可能,並且了解它的發病進程,肯定會感覺放心一些。
幼兒急疹是一種人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多數從6個月寶寶的母傳抗體逐漸消失開始,有的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病時間會延遲一些。不分月齡、季節、地區。
表現:大部分寶寶會高熱3天,個別寶寶會持續到第4天,燒退之後,在寶寶的胸部、背部出現大面積的小紅疹子,有的還會波及臉、脖子和手腳,持續1天逐漸變少,寶寶痊癒。
醫學檢查:血象化驗呈明顯的病毒感染
服藥:抗生素輸液均無效,僅需要退熱藥和加強護理。
預後:預後良好,可能生病階段寶寶的奶量減少,不要強求;出疹階段避免洗澡和受風;痊癒後可能排稀便;痊癒後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和護理,因為痊癒後的階段可能抵抗力稍差,避免再次感染而生病。
抗生素的使用
當醫生化驗確診為細菌感染時,才需要服用抗生素藥物,並且要遵從醫囑,足量足療程,切不可認為寶寶已經好了,就自行提前停止服藥,因為如果未按療程服藥,會使體內細菌清除不淨,不僅容易使疾病反覆,也會引起人體耐藥性。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