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又稱注意力,心理學上認為這表示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情時的狀態。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有時,我們埋怨孩子成績總是沒有提高,和學霸相差萬裡,是因為他的智商不高,但往往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智商的關係不大,他們的智商在一開始只有些微的差別,真正使得成績拉開距離的其實是孩子的關注力。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心理學上認為這表示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情時的狀態,專注力的發展和大腦的發育息息相關。
0~6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在1歲以前,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專注力大約在一分鐘左右,也就是說他感興趣的東西,可能把玩個1分鐘左右就失去了興趣。
從2歲開始,嬰幼兒就進入了細節敏感期,這是孩子注意力發展的開始,這時他就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微觀世界裡了。
隨著專注力的提高,他很喜歡盯著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看,一片樹葉落了,他會看很久,螞蟻搬家,他也要默默的跟著螞蟻的行蹤看,即使這時周圍非常的吵鬧,但是他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不受一點影響,這時孩子專注力會大幅度的上升,家長注意一定不要打擾到孩子的思考,這會對他的思維發育有不好的影響。
3歲後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已經達到成人的80%~85%了,這時外界的環境、家庭教育都會對孩子的專注力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要格外注意這時的教育。
總的來說,專注力的發展會隨著大腦的發展而逐漸的培養起來,所以2歲到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養成的關鍵時期。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結果表明:專注力的培養主要在嬰幼兒時期,世界上僅僅只有24%的專注力缺失的孩子會在青少年時期得到發育型改善,其他專注力不夠的孩子會把這種問題一直帶到成年時期,從而對生活和工作都造成影響。
專注力的培養和大腦發育有關,也和後天的培養環境息息相關。所以以下幾點對孩子的專注力都會產生多多少少的影響:
1、家庭環境
安靜的環境可以幫助提升注意力,這個結論不僅適用於大人,更適用於大腦發育還不成熟的孩子。
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差,就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想像一下自己在房間中做作業,外面卻總是發出洗衣機轟隆隆的聲音,炒菜巨大的油煙聲,甚至是電視機的聲音,這樣沒有一個強大的自制力,怎麼可以靜下心來學習呢。
所以房間的隔音很重要,當孩子在獨自幹自己的事情時,父母最好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這樣孩子才可以完全的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中。
2、玩具數量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將兩組同齡的孩子單獨的放到兩個房間中,給每組孩子都提供玩具供他們玩耍,但是給第一組的孩子每個人幾個玩具,給第二組孩子一個玩具,然後觀察他們的玩耍過程,結果發現,第二組的孩子明顯的更專注,而第一組的孩子因為有很多的玩具,所以在每個玩具中都會做出停留,不會玩一個玩具太久。
這個實驗說明,孩子的精力有限,要能夠在有限的精力裡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要讓他每次玩一個玩具,不要直接提供許多玩具供他們挑選,這樣孩子的選擇就大大的增加,不會一心一意的專注於一個玩具,養成習慣後以後在幹其他的事情時也會很喜歡開小差。
3、家長是否打斷孩子
雖然孩子年紀小,但幹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是認認真真的,家長頻繁的打斷會讓他們破壞專注力。
有時,這些情況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在寫作業時,給他端一杯牛奶;孩子在玩玩具時,問他要不要吃水果;孩子在畫畫時,告訴他這樣畫不對,然後過來幫助他畫,這些情況都會切斷孩子的思維,對他的專注力培養造成影響。
1、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般情況下,睡眠不足、生病、情緒不穩定等情況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因為身體上的疼痛或者不適,孩子必須分一部分的神思到這方面,所以專注力就很難集中起來,所以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保證充足的睡眠對他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2、從感興趣的事情入手
孩子在6歲以前對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時間非常短,所以為了提升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就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比如繪畫、堆積木等就是孩子常常感興趣的活動。
其中練習書法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如果孩子有興趣也可以嘗試,這樣慢慢的就可以延長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3、給孩子限制時間
不管孩子在玩耍還是在做別的事情時,最好規定一個時間,讓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完成。如果孩子有困難,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完成,當完成的時候,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這樣讓他們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只有孩子認真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才是最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