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考試安排新鮮出爐,請查收!」網友笑談,學校生活就是仰面朝天躺半年,最後再一激靈。這「一激靈」指的就是期末考試來臨,所有學生進入緊張複習狀態的時期。
目前,各大中小學高校學生先後進入了本學期的倒計時階段,期末考試毫無疑問是當下的焦點話題。無數學生一邊高喊「內卷了內卷了」一邊跟隨人群搶佔圖書館、努力刷題。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最關心期末考試的可能並不是學生,學生的心裡似乎也並非「獨寵」學習一件事。
一、周期性「臨陣磨槍」常言道「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臨近期末,同學們總會加班加點「衝一波」,圖書館成為了最香的地方,而這也是每個學期固有的期末風景。
我們給廣大學生群體做了一個心電圖,從2018年至2020年,「期末考試」搜索指數變化呈現浪花式的周期性變化,學生們每年平均有兩個月處於「風口浪尖」上。
「期末考試」搜索指數在1月、2月、7月、8月、12月達到頂峰,平均以為4-7月為一個周期,均為期末考試的開始前後,學子們的心情也隨著考試周期的波動而跌宕起伏。當我們將時間尺度縮小至一個學期,一些更細節的特徵浮現出來。百度搜索指數可以衡量人們對期末考試的搜索熱情,從而反映出人們的關注程度。
學期伊始,對期末考試的關注就一路飆升,在考試月前達到了頂峰。根據大中小學的課程安排,12月為各學校分別安排期末考試的主要時間,峰值在考試月前一個月的出現展示了大眾在考試前開始了衝刺式的複習,也同樣反映出學生們的複習習慣。
「我對期末考試的關注度和投入度會隨著臨近考試時間的減少而指數型增長,比如搜往年真題、考試經驗帖或者網課課程來複習等等。」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小睿自稱典型的「考試突擊型選手」。
在她看來,越臨近考試學習效率越高,而在這期間,她需要通過網絡來查缺補漏,補足平時欠缺的部分。期末考試的動向牽動著人們的心,而這份「關照」不是一家的,全國各地都給予了足足的關心。那麼哪個地區最關心期末考試呢?
河南朋友們最為關心期末考試,與第二名山東省的搜索指數差也是最懸殊的,將近三成。相對而言,北方地區對期末考試的關注程度略高於南方,而關注前十地區全部集中於東部地區。
對期末考試的關注度,是人們對教育關注程度的縮影。東部地區經濟較之我國西部更為發達,教育資源也更為豐富,致使學術上和成績上的競爭也更為激烈,更被人們所重視。另外這也會導致重點院校、人才等資源向東部集聚,使得東部地區教育氛圍和觀念更加濃厚。
根據我國國情,南方地區相對北方擁有更好的經濟條件和教育資源,而北方地區多以人口見長。以河南省為例,作為我們熟知的「人口大省」,河南自2018年起便有近百萬的學生參加高考。
人口因素和教育資源因素構成了成績競爭激烈的主要原因。二、家長的衝鋒眾所周知,在每個中國家庭中,一個孩子的大小事務都會牽動著整個家庭的心,考試更是被視作優先級較高的關鍵事件。
期末考試不只是學生一個人的戰鬥,兩代人甚至三代人並肩作戰才是常態。其實,不論是在學業的哪個階段,家長對孩子學業的付出都是司空見慣的。從小學開始手把手教乘法口訣,到初高中比比皆是的陪讀,研究生階段還經常有《50歲媽媽和女兒一起考研雙雙被錄取》等新聞佔據頭條。即使沒有陪讀,家長們也會更多地將目光投向自家娃的成績,尋找和交流期末心得成為了期末時期家長的必修課。
「考試前我唯一做的準備就是知道了考試時間。」
大家對期末考試的關注點多為考試成績、試卷、時間等與考試本身息息相關的信息。此外,人們對於期末考試的關注細緻入微,可以具體到試題、答案、複習方法以及特定年級等方面等等。不同階段的人有自己學習階段的「期末」,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階段的結尾,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驗,神通廣大的的網友們不會放過每一個了解考試的機會。比如四六級考試前翻譯作文的押題總會登上微博熱搜,雅思考試換題季前會有大量的口語視頻。此時的學生們會關注更加具體的細節,考試經驗、往年真題,並且在特定時間互相交流,而考後的難度、具體題目如「登機口怎麼翻譯」等話題有時還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三、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上了大學就輕鬆啦……個鬼哦!!!!」大學生是可以自由接觸網絡,同時需要面對期末考試的一類群體,他們不僅對考試有著長期以來的豐富經驗,而且會在網絡平臺將自身對「考試」這一事件的觀點放大。
「楊超越保佑我!」
「我為考試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花一秒鐘轉發錦鯉。」
「不看了!這文憑不要也罷!」
在期末考試前後的特殊時期,大學生們喜歡做出調侃吐槽、自嘲自諷、或者轉發祈福等行為,或是為了放鬆,或是為了傾瀉自己的焦慮,在朋友圈或者其他小圈子中形成共鳴。而在網際網路的公共空間則會有不同的效果,比如B站的期末鬼畜或經驗分享視頻,在這一時間段的高播放量和刷屏討論,在公眾面前放大了群體的「亞文化」。
雖然都受到了「期末考試」亞文化的侵襲,但是網絡大眾和考試的大學生關注的話題有很大不同。
外圍詞雲圖是全網網民的關注點,討論的焦點集中於考試、學習和成績等方面。內圍詞雲圖則揭示出大學生在面對期末高壓時的壓力宣洩渠道和心理寄託。專注複習的同時,頻頻出現的「錦鯉」、「好運」背後其實是大學生們在網絡上宣洩著自己焦慮的情緒,跟風刷屏對大學生而言,能給彼此更多的慰藉,而有趣的表情包和段子更緩和了這種緊張的氣氛。期末時候瘋狂刷屏的祈福,是獨屬於大學生的狂歡。
根據微博內容,高數已經成為最多專業最讓人頭疼的學科;而整體13個科目中,和數學相關的學科佔據了5個。在面對令人頭疼的學科時,文理的差距更加明顯,除英語、毛概和體育外的「擔心科目」均屬於理工類學科,令人唏噓慎重選專業的重要性。
諸如高等數學、英語、力學等學科,在排名上靠前,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難度最高。一方面它們的理論性較強,知識較為抽象且體量大,另一方面,高數、毛概和英語作為必修課,修讀的學生基數大,因此它們作為廣大學生群體共同的困擾,被推上了榜首。此外,學生自身所長也在影響他們眼中的「頭疼學科」。傳播學(媒體市場調查方向)的學生小藍坦言,「文科生擔心高數線代,理科生擔心概論歷史。」同時開展的高數線代讓文科出身的小藍苦不堪言,她在期末幾乎通宵複習,最後成績並不理想,相較於輕鬆努力就取得滿分的理科生們,她感到深深的無奈。但是在概論課上,小藍較為輕鬆地就獲得了論文結課課程的高分。
四、複習方法對於最現實的問題——期末如何高分,知乎上「如何做到期末高校複習」的高贊回答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方法。從前10個tip來看,考前狀態的調整和對知識的複習,二者缺一不可。
一些細節性的建議如對課件、教材、網課、試卷、問題的處理是複習階段需要把握的小技巧。不過不論方法多有效,最重要的前提還是要去執行。而在我們重點關注的大學生群體中,期末考試是一項重要的考核,代表一個學期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階段的伊始。
作為績點的佔比主體,保研、評獎、評優的重要指標之一,期末考試往往給學生帶來不小的壓力。尤其在以考試導向型的風氣下,「給大學生增負」的社會呼聲重現,審核統計機制越發嚴格,同學自身更需要做好調整以應對一學期一度的挑戰。
同時,這也不僅僅是學生單個主體的任務,老師、學校、社會環境都應當協調,創建合理的考核制度,不斷完善高等教育的教學。記者 | 吳一帆 於若琳 徐瀾月 徐昳清 關新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