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都有鏡頭,鏡頭的主要作用是結像。懂得如何去合理的使用鏡頭,是一名 合格攝影師的基本要求。鏡頭的基本功能是確保照片中的被攝對象看起來清晰,根據照相機和鏡頭類型的不可自動或者手動控制。
(一)透鏡
鏡頭是由不同的單片透鏡組成不同的透鏡組,通常以空氣面來劃分。攝影鏡頭是由光學透鏡和機械元件組成的,現代的鏡頭中還加入了電子技術。機械元件包括了鏡筒、光圈環、變焦環等。
透鏡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凸透鏡,又稱為「正透鏡」,包括對稱式的雙凸透鏡、非對稱式的雙凸透鏡、平凸透鏡、凸凹透鏡:二是凹透鏡、又稱為「負透鏡」,包括對稱式雙凹透鏡、非對稱式雙凹透鏡、平凹透鏡、凹凸透鏡。
凸透鏡有匯聚光線的作用,凹透鏡有散發光線的作用,兩者組合在一起成為複式透鏡。
光學透鏡的鏡面通常是呈球面狀的,從透鏡中心到周邊有一-定的曲率, 這種透鏡成為球面透鏡。非球面透鏡的側面則是從透鏡中心到周邊曲率作連續變化。採用非球面透鏡能有效的克服「球差」,其鏡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有效地克服球差和矯正影像畸變,研大口徑的高品質鏡頭。
(2)有效地提高鏡頭的成像銳度。
(3)有效地減少鏡頭的透鏡數量。
(4) 減少鏡頭的長度。
現代科技使得鏡頭更加的精益求精。螢石透和超低色散的透鏡能使得成像更清晰、色彩的原更鮮明。董石透鏡技術是用人工方法將氟化 鈣經過結晶而得到一種光學材料作為支撐的。 超低色散透鏡是由含有某種稀土原料如氧化物的光學玻璃製成的。
(二)加膜
加膜又被叫做「鍍膜」,給鏡頭加膜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光線的損失。現代相機鏡頭,大部分都經過這一工序。 鏡面呈紫色、紅色、綠色等現象。鏡頭的透鏡除了能夠透過光線外,也會反射光線以及吸收光線。一個有多個空氣面的鏡頭不加膜時的透光率為60%左右,單層加膜的透光率為80%,多層加膜的透光率則達到了97%左右,可見多層加膜的鏡頭光線損失小。對鏡頭加膜質量的鑑別方法是:開足光圈,打開B門,面對鏡頭正面,在鏡頭中能看到人的臉部影像越亮,說明鏡頭的加膜質量越好。
(三)焦距
焦距是指照相機鏡頭對準無限遠的位置時,從照相機鏡頭中心到感光片的距離。焦距通常用「f」表示,在攝影鏡頭的鏡圈上可以看到一組數據:如f=50mm或f=28mm, 這就是鏡頭的焦距(Focal Length) 的標識。
(四)視場角
視場角是鏡頭能拍攝到最物的範圍寬度或角 焦距變化可歸納為以下規律:
1.焦距與視角成反比
焦距長,視角小,焦距短,視角大。視角小意味著能遠距離地攝取較大的影像,視角大能近距離攝取範圍較廣的景物。
2.焦距與景深成反比
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景深是指畫面中景物在視覺上形成的清晰度,即在對焦以後,景物從最近清斷點到最遠清晰點範圍。景深大小涉及縱深景物的虛與實程度,作為一名攝影師這些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
(五)口徑
鏡頭的口徑又稱「有效口徑」,是表示鏡頭的最大進光孔大小,也就是和鏡頭的最大光圈有關。「口徑」通常用最大光孔直徑與焦距的比值表示。如一隻50mm的定焦鏡頭,當它的最大進光孔的直徑是25mm時,25 : 50=1 :2,用「1 :2」表示該鏡頭的口徑,簡寫為f2;當它 大最大進光孔直徑為35mm時,35 : 50=1 : 1.4用「1: 1.4」 表示。簡寫為f1.4。現代鏡頭通常也把口徑和光圈比分開表示,而在鏡頭口徑前表明。圖2-25為77mm口徑。
大口徑鏡頭主要有3個優點:
(1)有利於在暗弱光線下獲得最大限度的光線射人,手機相機拍攝。
(2)有利於攝取小最深、虛實結合的發重
(3)有利於較高的快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