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讓計算機科學真正流行起來——計算機科普的現狀與思考

2020-12-17 中國科普網

2019年的一次意外事件,引發了我對科學普及的重新認識和深刻的思考。2019年初我帶女兒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之後,給女兒畫了6張手繪圖講解其中的科學知識。

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2013年我們在《計算機學報》上發表的文章《網絡大數據:現狀與展望》,下載量達到7萬次歷時近7年,而我的手繪科普圖實現過億閱讀,只用了7天時間。這讓我深切意識到大眾對科學知識的需要和對科研人員參與科普工作的認可。根據近期的思考,我認為推動計算機科學普及需要從品牌、產品和生態三個方面著手。

科學普及需要權威的品牌

在新媒體環境下,大量自媒體發布各種信息,信息的影響力不僅由內容決定,對觀眾「注意力」的爭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信息傳播速度。新的信息分發方式帶來了媒體界的深刻變革,這也為科學傳播者帶來了眾多機會。這就決定了現代科普既要重視鞏固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科普陣地,又要注重與新媒體結合,滿足不同受眾的互動性和體驗感,有熱情的科研人員可以通過多樣的渠道傳播科學信息。因此,計算機科學普及也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將計算機學會打造成最權威的計算機科普品牌,在這個品牌下成就一批「明星科學家」。幫助公眾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參與科學,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群眾基礎。

科學知識的普及、科學精神的培養,也需要更多科學家走出實驗室、面對公眾,擔負起解疑釋惑的責任。如果在某些熱點話題上,「真」專家沉默,那麼謠言和誤導就會有存在和擴散的空間,進而潛移默化影響大眾認知。

科學普及需要有溫度的產品

科學普及要想影響更廣泛的受眾,並形成持續的影響,需要有滿足大眾需求的產品,而大眾的科普需求是需要創造,也是可以創造的。這需要培育「讓科學流行起來」的大眾文化,讓科普更加接地氣,稱為有趣、有料、有生活和有溫度的產品。我們的科學傳播應該注意到把事實和信息包含在社會和文化情境中,有效的科學傳播應該是包容性的、整體性的,需要整合不同的社會科學視角,讓更廣泛的受眾更加容易接受。

對科學觀點進行有效傳播的關鍵是對新的或不熟悉的觀點提供充足的情境,然後對關鍵內容的本質進行解釋。比如我從2019年初開始致力於通過手繪的方式,以科幻電影為載體講解其中的科學知識,並獲得了較好的結果。「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系列科普文章和視頻吸引了數千萬人次的閱讀和數千人次的討論。

我通過人們所熟知的漫威系列科幻電影中的鋼鐵俠,使用他的智能管家(賈維斯、星期五等)的場景,來介紹智能大腦可能的組成和實現技術,如:大數據感知、知識圖譜、大數據引擎、高性能計算機、高通量計算機、智能計算機、智能晶片、智能計算和遠程交互等原理,也更加直觀和形象地介紹了計算機科學知識。

我始終認為,科學傳播不同於科學研究,它是一門藝術,也是需要科研人員習得的技巧,更是把科學與社會和公眾溝通起來的橋梁與紐帶。科研成果只有傳播出去,被廣大公眾所理解和運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效果。

科學普及需要良性的生態

全社會可持續的科學普及發展需要良性生態。一方面,需要鼓勵大量有能力、有熱情,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的科學普及工作者,製作內容、講解科學知識。科學普及不但需要更多專業的科研人員參與,尤其是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明星科學家發揮引領作用和示範效應,拉近科學與公眾和社會的距離;要提升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單靠科研人員遠遠不夠,科學普及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需要更多專業領域的從業者、大學生、研究生等投身其中,承擔基礎性的科學普及工作。

另一方面,需要激發大眾了解科學知識的欲望,希望有更多的人對科學問題感興趣,並進行一定的思考,讓科學在大眾的生活中佔據一席之地。科學普及生態的建立,需要更多的科學普及工作者,將自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對科普的熱情結合起來,將科學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地傳播給廣大公眾,形成規模效應。大眾科普呼喚明星科學家。我們應當讓更多的科研人員成為科學普及的明星,讓科學知識在大眾中流行。

當前,科學普及已經在實際生活中體現出越來越大的價值。而根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特點和科普現狀,根據受眾認知基礎、學科特點和多樣的科普目的,建立適合計算機科學普及的創作體系和發展模式,有助於計算機科普工作事半功倍,把計算機科學普及工作從偶然為之變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有助於讓計算機科學真正流行起來。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王元卓

編輯:吳桐

終審:尹宏群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相關焦點

  • 讓人「雲裡霧裡」的計算機科普——計算機科學普及的現狀與思考
    對科研群體來說,科普與科研同等重要,既是權利,更是責任。 在新形勢下,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方法以提升科學素養更是一個長期過程,這對研究人員產生了新的、對科普能力的要求,自然也提出了新問題:作為科研人員又該如何科普?對比物理知識科普,分析計算機科學普及的現狀,或許能引發一些思考。
  • 成功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特性,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原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科學家已經展示了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工作原理,並成功地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的特性,結果應該在決定如何建造量子計算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造超高速和強大量子計算機的夢想再次成為焦點,世界各地的研究都投入了大量資源。
  • 沒弄清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工程的區別,清華男退學重考
    在採訪中也提到當時的自己比較年輕、血氣方剛,因此在考慮之後就瞞著父母決定退學回去重讀高三,然後就給大家展示了學霸真正的技術。小時候大家都有在中國兩所最高學府清華北大中 「抉擇」的經歷,後來長大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用糾結。因為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 計算機科學和數據科學的區別
    計算機科學專業是大學生選擇的最熱門專業之一,同時也是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下就業市場上需求最大的專業之一。但除了CS以外,我們發現在招聘市場出現了一個新興起的熱門職業 Data Science 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和數據科學有什麼實質性的差異呢?
  • 科普:量子計算機是這樣計算的
    當您看了這兩篇D-Wave公司的文章,您就會明白:什麼是量子計算機、它是如何實現和工作的、它長得什麼樣、解決什麼類型的問題等……D-Wave系統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量產量子計算機的公司,堪稱量子計算機的鼻祖。本文及下一篇文章都是翻譯他們寫的科普文章《量子計算入門》和《D-Wave量子計算機硬體介紹》,李電匠在此逐段逐段的翻譯整合如下,之前的分開翻譯的部分,請進入歷史消息中查找。
  • 小樂數學科普:數學與計算機科學2020年終總結-譯自量子雜誌
    今年,我們還探索了數學家對幾何構造的日益熟悉情況,研究了電腦程式如何幫助數學家提供證明,並調查了數學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但是,今年並非所有新聞都令人欣喜:COVID-19的大流行使在職數學家的研究複雜化,他們越來越依靠合作來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
  • 計算機科學和數據科學區別是什麼?
    Computer Science 計算機科學專業是大學生選擇的最熱門專業之一,同時也是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下就業市場上需求最大的專業之一。但除了CS以外,我們發現在招聘市場出現了一個新興起的熱門職業 Data Science 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和數據科學有什麼實質性的差異呢?
  • 為什麼說學計算機科學比學編程重要得多?計算機專業學生看過來
    如果說教授編程是授之以魚,那麼教授計算機科學就是授之以漁。為什麼說學習計算機科學比學會編程要重要得多?來聽聽Yevgeniy Brikman的解釋。計算機和程序只是工具,它們是我們通向終點的橋梁。我們真正的目標應該是教會人們如何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教人們計算機科學,而不只是編程。在這篇文章裡,我將會解釋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以及為什麼在這兩者當中選擇正確的一方對於邁向成功來說如此重要。
  • 澳洲八大計算機專業申請者科普篇
    澳洲的計算機專業近些年來成為留學國家中一個異軍突起的專業。首先,八大中開設了近些年來大熱的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專業以適應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行業。其次,八大部分的計算機專業是不需要本科背景的,比較適合跨專業的學生申請,並且部分專業受澳大利亞計算機協會認證的課程,適用於想要移民的申請人。
  • 從美國CSTA計算機科學教育標準思考少兒編程課程設置
    從美國CSTA計算機科學教育標準思考少兒編程課程設置 作者:單孟華 發布時間:
  • 計算機科學自學指南
    為什麼要學習計算機科學有兩種軟體工程師:一種人對於電腦科學有很好的理解從而去從事挑戰性的、富有創造力的工作。另外一種人僅僅熟悉一些高級工具,對其原理持得過且過的態度。兩者都叫做軟體工程師,而且兩者在早期的職業生涯中可能領著同樣的薪水。
  • 計算機科學與計算機工程有什麼不同?
    計算機科學與計算機工程有什麼不同?簡易而言,計算機科學專業關鍵學習培訓和科學研究開發軟體行業,更 側重於理論與實踐 ;計算機工程專業聚焦點在計算機系統行業,具有應用型。計算機科學與計算機工程有哪些共同之處?
  • 熱門專業—計算機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屬於工學下的一個大類,其中包括17個具體的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譯]自學計算機科學指南
    我可以廣泛推薦的方法只有一個:寫之前先思考。— Richard Hamming數學知識從某個角度說,計算機科學是應用數學的一個「發育過度」的分支。— Ras Bodik 在他的編譯器課程伊始分布式系統隨著計算機在數量上的增加,計算機同樣開始 分散。儘管商業公司過去願意購買越來越大的大型機,現在的典型情況是,甚至很小的應用程式都同時在多臺機器上運行。思考這樣做的利弊權衡,即是分布式系統的研究所在,也是越來越重要的一項技能。
  • 新興的「概率計算機」會彌合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之間的差距?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量子計算機可能還需要幾十年才能做到解決今天經典計算機不夠快或效率不足以解決的問題,但新興的「概率計算機」可能會彌合經典計算和量子計算之間的差距。普渡大學和日本東北大學工程師建造了第一個硬體演示概率計算機的基本單元(稱為p位),如何能夠執行通常需要量子計算機執行的計算。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上期刊上,引入了一種設備,作為構建概率計算機的基礎。以更有效地解決藥物研究、加密和網絡安全、金融服務、數據分析和供應鏈物流等領域的問題。經典計算機以稱為比特的0和1形式存儲和使用信息。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濟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始建於1989年。本專業相關學科建設成果頗豐,2002年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權,2011年獲得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 一個專業老師的總結:將計算機科學納入科學課的意義
    NGSS於2013年發布,旨在使科學教育與科學家的實際工作和思考方式保持一致。它鼓勵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和原始數據,深入學習科學的概念和內容。目前,美國18個州正式採用了這一標準,有40多個州或地區對其感興趣或正在準備使用,標準由核心概念(如波浪特性)、實踐(如分析和解釋數據)和跨學科概念(如因果關係)三部分組成。
  • 中科院郭國平:現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量子是科學不是玄學
    量子計算是科學不是玄學郭國平認為,量子是一門學科,一門科學,而不是玄學,它是對某種物理狀態的描述,所以量子這個詞不只特定出現在量子力學中。量子計算是在信息學裡的一種應用,比如信息分為採集、傳輸、處理,量子計算就是利用量子力學的原理或者量子態的特性,使信息處理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種計算方法。
  • 科普:計算機的更新換代是怎麼回事,計算器與計算機的區別
    計算機的更新換代是怎麼回事當今社會技術日新月異,新產品代替舊產品,舊產品淘汰絕跡,這種更新換代的事,本來並不新鮮稀奇,然而計算機產品的更新換代卻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心,因為計算機更新得實在太快了!計算機誕生於1946年。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前景(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是一個計算機系統與網絡兼顧的計算機學科寬口徑專業,屬於計算機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或理學學士學位。當你一眼看去這就是一個雜牌子的專業,但是你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它很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