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物華天寶,具有地理標誌特徵的名物特產眾多。
地理標誌是一種新型智慧財產權,是原產地域和品質聲譽的標誌。地理標誌制度為地方特產市場競爭提供了新思維。地理標誌產品市場競爭新機制有別於以往簡單的「價格競爭」,為地方特產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競爭機制。
但是,地理標誌保護與發展工作良莠不齊,地理標誌市場由於信息不充分、不規範和碎片化,真偽難辨,經常出現一些魚目混珠的問題,消費者購買正宗優質地理標誌特產的過程變成了一個「燒腦」的風險行動,甚至出現「李鬼打李逵」的現象!
為了推動地理標誌特產保護與可持續健康發展,中郡研究所建設了全國地理標誌原產地特產信息門戶和導航平臺,同時公布了第四次全國地理標誌調研成果。
地理標誌總數
截止到2020年8月8日,調研的全國地理標誌數量有8421個。
在地理標誌四次調研中,地理標誌數量分別是:
2005年,第一次全國地理標誌調研,地理標誌數量323個;
2011年,第二次全國地理標誌調研,地理標誌數量1949個;
2013年,第三次全國地理標誌調研,地理標誌數量3210個;
2020年,第四次全國地理標誌調研,地理標誌數量8421個。
在第四次全國地理標誌調研中,地理標誌總數為8421個,是第一次調研數量的26.07倍,從第一次調研到第四次調研十五年間的年均增長率為24.28%,數量增長非常快。
內蒙古全國地理標誌269個,排名第13位
四大地區的省市區名單是依據《中國統計年鑑》中的劃分規範。東部地區: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中部地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全國省市區的地理標誌平均數量為271.65個,在平均數以上的有12個,平均數以下的有19個。
內蒙古恰好以269個全國地理標誌,排名第13位 ,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2個。
在甘肅、內蒙古、青海和西藏等4省區中,畜禽品類地理標誌在省域內數量比較多,具有比較優勢。
內蒙古15個最著名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5、內蒙古肉蓯蓉
肉蓯蓉,別名疆芸、寸芸、蓯蓉、查幹告亞(蒙語),屬瀕危種。主產於新疆、內蒙古阿拉善盟,甘肅、寧夏也有分布,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
14、烏珠穆沁羊肉
烏珠穆沁羊產於水草豐美的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東烏旗、西烏旗和烏拉蓋草原上,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形成為蒙古羊的一個優良類群。
13、巴達仍貴大米
巴達仍貴大米產地範圍為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歸流河鎮、巴拉格歹鄉、居力很鎮、察爾森鎮、大石寨鎮共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2、察右中旗紅蘿蔔
「察右中旗紅蘿蔔(察右中旗胡蘿蔔)」以下簡稱「察右中旗紅蘿蔔」,是在特定的生態環境,特殊的氣候條件、特色的種植方式下形成的獨特的冷良蔬菜品種和綠色健康食品。
11、開魯老白乾
開魯老白乾採用傳統「老五甑」工藝,以開魯特產優質紅高粱、小麥、大米為主,具有清淨典雅,醇和細膩,香氣幽雅純正,兼具清、濃、醬、芝麻香型特點,獨具特色、自成一體。
10、固陽燕麥
固陽特產――莜麥麵,學名燕麥麵,是固陽三件寶之一,生長在固陽原生態的環境中,農民以傳統方式耕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純綠色,無汙染,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是一種上好的營養保健食品。
9、小文公大蒜
小文公大蒜種植歷史悠久,歷來是人們家常種植蔬菜之一。
8、俄體粉條
俄體粉條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俄體鎮的特產。
7、開魯紅幹椒
開魯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通遼市,開魯紅幹椒皮紅肉厚、色質純正、果實細長、品質優良,產品銷往中國國內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並出口新加坡、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
6、巴林石
巴林石隸屬葉臘石,石質細潤,通靈清亮,質地細潔,光彩燦爛,顏色嫵媚溫柔,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
5、清水河小香米
小香米是內蒙古中南部及河套地區被廣泛種植的一種有機農作物食品。
4、武川土豆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使武川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土豆最佳適種區之一。武川土豆以無公害、綠色、有機品牌走進超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出口到馬來西亞、奧地利、德國、泰國、新加坡、蒙古等國家。
3、先鋒枸杞
先鋒枸杞產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
2、科爾沁肥牛肉
科爾沁肥牛肉,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1、西旗羊肉
西旗羊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現轄行政區域。無汙染、無羶味,肉質鮮嫩,香味濃鬱,風味獨特,富有人體所需各種胺基酸和脂肪酸,容易消化,是製作「涮羊肉」和「手把肉」的最佳原料。
(假舟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