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行政區劃體系當中,省級行政單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域,總共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1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其中除了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生產建設兵團之後的28個省和自治區,每一個都有一個省會城市。
呼和浩特的尷尬
在我國每一個省或自治區的省會城市,由於具有極強的地位優勢,往往在社會經濟發展上,在省區內享有優先地位,一般都會擁有更多的人口數量、更多的政策、更多的發展機會,因此省會城市的發展程度往往排名區域內各城市之首,成為區域的發展中心,從GDP角度來衡量,通常省會城市的排名都是區域內的第一位。
內蒙古大草原
我們把上述這種省會城市GDP排名區域內第一位的狀況,稱為省會城市的經濟正態分布,這種呈正態分布的省區總共有23個,而另外5個省區的省會城市,我們可以稱為經濟非正態分布,包括福建省會福州市、河北省會石家莊市、江蘇省會南京市,GDP總量都位列省內第二位。而山東省會濟南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省會呼和浩特,GDP總量僅僅位列省區內第三位。
內蒙古位置圖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我國北方,北部與蒙古、俄羅斯接壤,東南西三面與我國八個省份相鄰,橫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面積達118萬平方千米,僅次於新疆和西藏,是我國各省區面積第三大的省區。內蒙自治區東西跨度大,自然地理環境體現了明顯的乾濕度差異,從東往西隨著降水減少,自然帶從森林、過渡到草原、再到荒漠。另外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自然資源蘊藏量極為豐富的省區,是中國發現新礦物最多的省區,煤炭、鐵礦、稀土等礦產資源都有豐富的儲量。
內蒙古自治區政區圖
內蒙古自治區歷史上以遊牧民族發展為主,人口容量較小,全區人口數量僅為2500萬左右,地廣人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近些年,隨著我國的產業轉移和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發展迅速,2017年全區GDP總量達到1.74萬億元。內蒙古自治區現下轄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烏蘭察布、巴彥淖爾等9個地級市,都是區內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較好的代表。
呼和浩特
不過作為自治區首府的呼和浩特,雖擁有人口300萬,但在這九個地級市中並不是GDP總量最高的,2017年GDP總量為3179億元,排名全國第73位,僅列內蒙古第三位,鄂爾多斯,人口數量為201萬,2017年GDP總量為4716億元,排名全國第43位,位列內蒙古第一;包頭,人口數量為286萬,2017年GDP總量為3448億元,排名全國第64位,位列內蒙古第二。為什麼省會呼和浩特會比不上鄂爾多斯和包頭呢?
包頭市
我們先來看看包頭,包頭是內蒙古製造業和工業中心,礦產資源豐富,白雲鄂博鐵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儲量,而稀土是高端製造業的重要原料,由此包頭以來礦產資源,發展原料指向性工業,集中了如包鋼、稀土研究院、中國核工業公司等企業,工業對於GDP的貢獻很大。鄂爾多斯的發展可以說是內蒙古的奇蹟,連續15年經濟增速位於全內蒙古第一,主要也是依賴本地區的煤炭等礦產資源。
鄂爾多斯
由此我們發現,包頭和鄂爾多斯的發展,主要是以來自身的資源,以發展工業為主要推動,這在短期內能夠取得較高的經濟增速,但是作為資源型城市,將來也會遇到發展瓶頸,如我國東北地區,所以如果不提早做產業升級,就有可能降低發展速度。而呼和浩特作為省會城市,發揮自身的地理位置、政策、教育等優勢,進行差異化競爭,發展現代農業、旅遊業、新能源產業等方向,逐步成為內蒙古的GDP第一強市。
喜歡就點下方小手☟☟贊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