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修養是心中有愛,培養這8個習慣,成為更好的人

2020-12-20 櫻桃書院

生活中,你是否:

經常會懷疑另一半到底愛不愛自己

常有不安全感,陷入恐懼當中

與人相處中難以坦誠交流

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常常陷入恐懼中,沒有安全感,那是因為我們內心缺愛。

當我們敞開心扉去愛時,我們會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愛,生命也會因此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有8種習慣》告訴我們,只要你願意愛與被愛,養成這八種習慣,你就會是一個有愛的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1.慷慨的習慣

慷慨的習慣具有改變人生的能力,能夠讓人擺脫恐懼的束縛。慷慨不僅表現才財物方面的對人家慷慨。而且也表現在心靈上面的對人慷慨。給予別人衷心的祝福,也是一種慷慨的表現。

當你在行動上給予別人慷慨的幫助,你就會在心裡種下一顆善的種子。

每個慷慨的舉動都是在給予祝福。在祝福他人時,某種力量就被釋放出來了,這種力量能夠穿透並挫敗源於恐懼的抗拒。

那麼,如何踐行慷慨

① 出你今天需要感恩的五件事情。

② 列出讓你感到害怕的人際關係,拜訪他,並祝福他,向他傳遞宇宙的仁慈。

③ 與朋友共進晚餐時,讓每個人都表達他們的感激和遺憾。

④ 想想目前可以捐贈多少錢,增加捐款比例,並留心這種捐贈對你的恐懼指數的影響。

⑤ 勿以善小而不為。

⑥ 心懷感恩之心。

2.靜默的習慣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工作的壓力,突然其來的事件,對未來不確定的因素而感到恐懼。

治癒自己內心的恐懼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

古代的靈性大師都曾談到,在靜默時,他們的心靈會充滿奇妙的溫暖感,身體也會放鬆下來,同時感到自己精力充沛。當人們完全擁有愛時,他們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和平與喜悅,也能感受到力量。

我們的大腦、心靈就像一盆渾水,遮蔽了我們的視野。但是,當水被靜置時,水質就會慢慢變清。正如我們的心靈一樣,當我們安靜下來,我們才能接觸到內心深處那個充滿愛與喜樂的地方,我們就不再受到恐懼的羈絆。

3.求真的習慣

求真的習慣會讓我們將內心的恐懼轉變愛,會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避免了將來的遺憾與悔恨。

當我們培養求真習慣時,首先要花時間修習上文中提到的靜默的習慣。只有學會了靜默才能看清內心、學會求真,當你在靜默時,就可以拷問自己你所了解的真理會不會將你捲入衝突。

4.坦誠的習慣

坦率的做法實際上是關愛之舉——關心自己和他人,以及彼此的交情。勇敢而坦誠的對話能夠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豐富、更深刻、更持久,可以經受各種各樣的挑戰。

有時我們會因為恐懼,擔憂,而不敢對別人坦誠。這樣會讓我們在處事中懷著怨恨或其他負面感受。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巧妙的方式和合適的時機,通過溝通來發現問題的核心,我們就能消除所有的誤解和負面情緒所帶來的恐懼。

在坦誠以待他人之前,我們需要修習靜默。在心靈靜默的狀態中,我們才可以解除到內在真實的自我。我們才可以更清晰的覺察自己。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動機。

你給人建議目標是建設性的嗎?能夠產生積極的變化嗎?或者它們是由憤怒—權力和復仇欲—所激發出來的嗎?

坦誠的生活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它並非總能帶來很好的結果,但也有可能產生非常積極的結果。

5.遊戲的習慣

遊戲的習慣是讓我們回歸的到孩童般的天真、充滿好奇、想像力的心裡。

通過遊戲,會讓我們的內心釋放出更多的創造性力量。

遊戲是我們可以給予自己以及他人最有愛心的禮物之一。

想要養成遊戲的習慣,

①我們要以學習者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留意並尊重身體所傳達的訊息。

②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③在犯錯誤時,幽默的承認它。

④培養我們的幽默意識。

6.寬恕的習慣

南非的種族隔離統治結束後。有一天,有個年老的黑人婦女來到了委員會。她要見白人警察凡·德·布洛克先生,後者曾在幾年前折磨並殺害了她的兒子和丈夫。他罪大惡極,甚至強迫這個女人觀看他對她的兒子和丈夫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她聽到丈夫在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父啊,赦免他們。」

「你認為,應該怎樣處罰這個殘忍殺害你的家人並給你帶來巨大痛苦的人才算公正?」委員會的成員問。

她說,想讓凡·德·布洛克到燒毀她丈夫屍體的地方去搜集骨灰,以便她能體面地安葬自己的丈夫。這個昔日的警察低著頭,點頭表示同意。老婦人停頓了片刻,讓自己鎮定下來,接著說:「凡·德·布洛克先生殺死了我所有的家人,但我還想深深地去愛世界。我想讓他每個月到貧民窟來兩次,和我待一天,這樣我就可以將母愛給予他。」

此外她還有個心願。「我想讓凡·德·布洛克先生知道,上帝寬恕他,我也寬恕他。」她讓人將她帶到他的對面,「我想擁抱他,這樣他就知道我真心寬恕了他。」

每次讀到這個寬恕的故事時,真的很難想像這樣的寬恕內心需要多大的力量。

當我們真正的向寬恕的力量敞開心扉時,我們就變得自由了。就仿佛有愛的強大能量被釋放出來,穿透我們全身。

在我們還沒有寬恕之前,這種能量會變成痛苦、悲傷和混亂,糾纏我們的身心。當我們選擇原諒的時候,這些阻塞就會融化,生命之河又可以重新在這些地方流淌。

這種能量變成了愛、光明和清醒,我們的靈魂就好像從囚禁中解脫了出來。

7.慈悲的習慣

寬恕自然會將人引向慈悲。當我們對其他人踐行慈悲的習慣時,我們就會努力讓善良在那個人心中再次綻放出來。

"慈悲"是宇宙最基本的能量與最強大的力量。只要我們發出慈悲心,自然能夠回到最原始的平衡完美境界。

修習慈悲心,就是修習無條件的愛。一個人有了慈悲心,自然能夠無條件的接受一切,也願意無條件去服務一切。對周遭的任何人事物隨時展現慈悲心,其實就是對自己慈悲。

8.社群的習慣

我們不是單一的一個人,而是有人組成的大家庭。

與群體的互動會讓我們的靈魂飽滿而歡愉,我們與朋友聚集在一起聊天說話就是一種社群習慣,孤獨令我們恐懼,而進入社群則讓我們永遠不會感到真正的孤單。

要踐行社群習慣,最好選擇與那些充滿愛和正能量的人共處。在社區活動中慷慨地對待別人。尊重每個人的差異性,讓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至愛者的光明。

想要修習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愛的人。推薦你讀這本《愛有8種習慣》。

相關焦點

  •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修養的人?
    當孩子們玩得正愉快的時候,一個稍大的孩子想要參與進去,這時有幾個家長一把將孩子摟回來,並示意自己的孩子不要跟這個孩子玩。原來這名大孩子是出了名的「調皮鬼」,爸媽們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其「帶壞」。小孩子們剛開始是懵逼的,不明白為什麼家人不允許自己跟這個大哥哥玩。
  • 藤順留學章垠熙:適合的才是最好,培養心中有愛、眼裡有光的孩子
    這也是受了她父親的影響。父親喜愛讀書寫字,章垠熙從小就從他身上繼承了良好的學習基因,自幼成績就很好,是當地有名的學霸,讀書是最大的愛好,最好的朋友也是書。愛讀書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無論多忙碌,手邊總帶著書和筆記本。她喜歡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好書會反覆讀好多遍。
  • 新學期校長寄語學生:注重修養,培養習慣,努力讀書,成就人生
    皇甫學校轉眼走過了12個春秋,中小學部走出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生,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德育建設等有了良好的積澱。面對今天的在校學子,我深感做人、學業堪憂,所以寄語同學們:注重修養,培養習慣,努力讀書,成就人生。
  • 做個有修養的人,活出精彩(句句激勵人心)
    1、修養,是一個人經過鍛鍊和培養,達到的內化水平。有修養的人,是心中有風景的人,鮮活、亮麗、永不褪色。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的自己,其實修養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我們自身善柔的活水,那就是自己寬容的真性真情,是我們天生具備的自家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孩子希望你能成為那個心中有夢 枕邊有書的那個人
    ,愛讀書的人,註定不平庸。讀書是通往星辰大海的終極之路,想要人生更美好,讀書要趁早,閱讀習慣的培養亦是如此。即使他們身處逆摬,但心中依舊有夢,堅強且樂觀。而這種內心的豐盈,不僅有利於他們身體的健康恢復,還會讓他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
  • 如何激活自己的潛能:請培養三個處世習慣,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最重要的是培養三個處世習慣,你越懂得處世,你越能活得越來越精彩。 如何遇見更好的自己,本質上是喚醒自己麻木的心靈,讓自己的每個當下都充滿著力量,讓每個當下都變得鮮活起來,我們就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 與人相處,有這3種修養的人,人緣更好,關係更和諧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避免不了要與人相處。與人相處的小細節,往往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修養。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也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智慧。與人相處,有這3種修養的人,人緣更好,關係更和諧。任正非是個多方有智慧的人,知道留條活路給對方,這樣自己才能長久。郭德綱也曾說過一段話:「得饒人處且饒人,山不轉水轉,人生在世,誰都會有馬高蹬短,山窮水盡的時候,留一些餘地,是給自己一些退路。」
  • 這三個好習慣決定了一個人良好的氣質,願朋友們都成為有氣質的人
    下面這三種好習慣決定了一個人良好的氣質。一、愛讀書、愛學習任何外在的美,都會被無情的歲月所磨滅,唯有內涵的美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而愈積愈厚。古語有「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讀過大量書籍的人,它的知識底蘊是強大的。看待問題的高度、解決問題的方法會與讀書少的人有著千差萬別。
  • 在這3個細節上計較的人,基本上都是有修養的人
    沒想到吧,那些計較的人還是特別有修養的人!關鍵要看是在什麼細節上去計較了,有些技巧會讓人煩惱,有些技巧會讓人肅然起敬。有些有修養的人,就是通過一些細節上的技巧,來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認可。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做,你也就可以成為這樣有修養的人。
  • 孩子的素質透露出家長的修養,4個方法培養有教養的孩子
    家長的自我修養,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說孩子的行為是家長的鏡子,很多時候家長的舉動在無意中都會被孩子模仿,從而影響到他們行為處事的思維和原則。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他們最初的老師,也是終身的榜樣,不管自己心中是如何想的,最後一定多多少少會有父母做事的樣子和影子。
  • 培養孩子的音樂修養是多麼重要!
    音樂是人類一個重要的娛樂方式,當你痛苦時,聽聽音樂會讓你變的精神放鬆,音樂可以讓人褪去心中的憤怒和不安,沉浸在音樂的海洋裡,感覺只有自己。從古至今人類的生產力不斷發展,音樂也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和變化,但是有一點是亙古不變的,人們離不開音樂,可見音樂對人類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在音樂方面的修養非常重要,曾經有人說過「不懂音樂的人,不懂得如何快樂生活」。
  • 全國傑出校長建議小學生要培養的五個習慣(一):讓運動成為習慣
    聽郭校長演講,下面的人都不敢隨便喝水。因為郭校長連續講幾個小時,他自己一口水不喝,內容太精彩,聽眾不敢去上廁所,生怕漏聽了什麼。郭校長這次講了2個小時,沒用1頁PPT,思路清晰,掌聲不斷。他講了他希望孩子們養成的五個習慣,分別是讓運行成為習慣、讓閱讀成為習慣、讓微笑成為習慣、讓文明成為習慣、讓優秀成為習慣。
  • 董卿:人生最好的修養,來自於一生不斷堅持的讀書習慣
    一直喜歡董卿,喜歡她「腹有詩書」的氣質,喜歡她溫婉謙卑的語態。董卿的美,不在於外表(雖然我也很喜歡她這種古典美),而在於內在的修養。在央視,美女如雲,才女也不少,但能夠讓人如此喜歡並信服的,董卿是為數不多的主持人之一。她的爆發,來自於《中華詩詞大會》,來自於《朗讀者》,很多人因為這兩個節目而更加熱愛和喜歡董卿。我也是。
  • 葉聖陶: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為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家長會更省心
    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家長們應該對這句話都很有共鳴吧!很多時候孩子是明白怎麼做是更好的,但就像約翰·洛克說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而從小養成的習慣卻能讓孩子的行動先與思考。
  • 怎樣做個有修養的女人!
    要培養高雅的情趣包括閱讀、音樂、美術、舞蹈、園藝、美食、攝影、旅遊、公益慈善等,減少或摒棄低俗的情趣包括抽菸、酗酒、睡懶覺、沉溺於網購、沉溺於電子遊戲和刷網,以及是非八卦、打架、罵人等。第三,習慣一個有修養的女人,必然有著良好的習慣,包括做事勤快、講究個人衛生、早睡早起、物品整理井井有條、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待人接物注意禮節等。習慣多半是從小養成的,跟原生家庭的教育有莫大關係,但是吃遍以後的自我糾正也是有效的。
  • 李有毅校長: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學校,是我們培養德性、修身養性的地方。今天坐在這裡的,有六歲的小學一年級學生,也有十六七歲的高三學生,怎麼談道德修養呢?我想,先從「樣子」說起:我們看到,9月3日天安門閱兵時,軍人的腳步、口號和眼神,那威武的樣子無不體現著軍人特有的國威。國有國格,人有人品。一個優秀的人就該有他應該的樣子,男生禮貌勇敢皆紳士,女生端莊智慧如淑女。
  • 最好的修養:與人相處,不讓人尷尬
    修養,是一個人的人格體現。有修養的人,與他人相處,令人如沐春風,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感;沒修養的人,和別人交往,兩人如鯁在喉,即使再難受也咳不出來!最好的幫助,是給人留有尊嚴。人都是要面子的,不要讓你的善良被別人當成一種施捨。
  • 你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父母,就是孩子這一生最好的老師與榜樣。父母的修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孩子的身上。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是個勇敢正直的人,首先父母得當一個勇敢正直的人,如地鐵裡的爸爸、克裡斯特爾·潘恩的父母。
  • 培養好習慣,從這5個關鍵習慣開始
    很多人說自己的生活混亂,時間不夠用,總是不停地去學習各種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往往生活並沒有因此變得井然有序。其實我們思考問題要從底層邏輯開始考慮,想要改變生活狀態,其本質上需要我們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清華校長都在做:每晚堅持對孩子說這4句話,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撫養孩子,最重要的是最好的教育。清華大學校長在講座中告訴家長們,每晚堅持對孩子說這四句話,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管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中國父母的情感表達往往很含蓄,他們不會對孩子說「我愛你,我想你」。別小看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句子,對孩子其實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你每晚對他們的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他們會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和關心,他們也會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