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
經常會懷疑另一半到底愛不愛自己
常有不安全感,陷入恐懼當中
與人相處中難以坦誠交流
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常常陷入恐懼中,沒有安全感,那是因為我們內心缺愛。
當我們敞開心扉去愛時,我們會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愛,生命也會因此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有8種習慣》告訴我們,只要你願意愛與被愛,養成這八種習慣,你就會是一個有愛的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1.慷慨的習慣
慷慨的習慣具有改變人生的能力,能夠讓人擺脫恐懼的束縛。慷慨不僅表現才財物方面的對人家慷慨。而且也表現在心靈上面的對人慷慨。給予別人衷心的祝福,也是一種慷慨的表現。
當你在行動上給予別人慷慨的幫助,你就會在心裡種下一顆善的種子。
每個慷慨的舉動都是在給予祝福。在祝福他人時,某種力量就被釋放出來了,這種力量能夠穿透並挫敗源於恐懼的抗拒。
那麼,如何踐行慷慨
① 出你今天需要感恩的五件事情。
② 列出讓你感到害怕的人際關係,拜訪他,並祝福他,向他傳遞宇宙的仁慈。
③ 與朋友共進晚餐時,讓每個人都表達他們的感激和遺憾。
④ 想想目前可以捐贈多少錢,增加捐款比例,並留心這種捐贈對你的恐懼指數的影響。
⑤ 勿以善小而不為。
⑥ 心懷感恩之心。
2.靜默的習慣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工作的壓力,突然其來的事件,對未來不確定的因素而感到恐懼。
治癒自己內心的恐懼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
古代的靈性大師都曾談到,在靜默時,他們的心靈會充滿奇妙的溫暖感,身體也會放鬆下來,同時感到自己精力充沛。當人們完全擁有愛時,他們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和平與喜悅,也能感受到力量。
我們的大腦、心靈就像一盆渾水,遮蔽了我們的視野。但是,當水被靜置時,水質就會慢慢變清。正如我們的心靈一樣,當我們安靜下來,我們才能接觸到內心深處那個充滿愛與喜樂的地方,我們就不再受到恐懼的羈絆。
3.求真的習慣
求真的習慣會讓我們將內心的恐懼轉變愛,會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避免了將來的遺憾與悔恨。
當我們培養求真習慣時,首先要花時間修習上文中提到的靜默的習慣。只有學會了靜默才能看清內心、學會求真,當你在靜默時,就可以拷問自己你所了解的真理會不會將你捲入衝突。
4.坦誠的習慣
坦率的做法實際上是關愛之舉——關心自己和他人,以及彼此的交情。勇敢而坦誠的對話能夠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豐富、更深刻、更持久,可以經受各種各樣的挑戰。
有時我們會因為恐懼,擔憂,而不敢對別人坦誠。這樣會讓我們在處事中懷著怨恨或其他負面感受。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巧妙的方式和合適的時機,通過溝通來發現問題的核心,我們就能消除所有的誤解和負面情緒所帶來的恐懼。
在坦誠以待他人之前,我們需要修習靜默。在心靈靜默的狀態中,我們才可以解除到內在真實的自我。我們才可以更清晰的覺察自己。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動機。
你給人建議目標是建設性的嗎?能夠產生積極的變化嗎?或者它們是由憤怒—權力和復仇欲—所激發出來的嗎?
坦誠的生活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它並非總能帶來很好的結果,但也有可能產生非常積極的結果。
5.遊戲的習慣
遊戲的習慣是讓我們回歸的到孩童般的天真、充滿好奇、想像力的心裡。
通過遊戲,會讓我們的內心釋放出更多的創造性力量。
遊戲是我們可以給予自己以及他人最有愛心的禮物之一。
想要養成遊戲的習慣,
①我們要以學習者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留意並尊重身體所傳達的訊息。
②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③在犯錯誤時,幽默的承認它。
④培養我們的幽默意識。
6.寬恕的習慣
南非的種族隔離統治結束後。有一天,有個年老的黑人婦女來到了委員會。她要見白人警察凡·德·布洛克先生,後者曾在幾年前折磨並殺害了她的兒子和丈夫。他罪大惡極,甚至強迫這個女人觀看他對她的兒子和丈夫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她聽到丈夫在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父啊,赦免他們。」
「你認為,應該怎樣處罰這個殘忍殺害你的家人並給你帶來巨大痛苦的人才算公正?」委員會的成員問。
她說,想讓凡·德·布洛克到燒毀她丈夫屍體的地方去搜集骨灰,以便她能體面地安葬自己的丈夫。這個昔日的警察低著頭,點頭表示同意。老婦人停頓了片刻,讓自己鎮定下來,接著說:「凡·德·布洛克先生殺死了我所有的家人,但我還想深深地去愛世界。我想讓他每個月到貧民窟來兩次,和我待一天,這樣我就可以將母愛給予他。」
此外她還有個心願。「我想讓凡·德·布洛克先生知道,上帝寬恕他,我也寬恕他。」她讓人將她帶到他的對面,「我想擁抱他,這樣他就知道我真心寬恕了他。」
每次讀到這個寬恕的故事時,真的很難想像這樣的寬恕內心需要多大的力量。
當我們真正的向寬恕的力量敞開心扉時,我們就變得自由了。就仿佛有愛的強大能量被釋放出來,穿透我們全身。
在我們還沒有寬恕之前,這種能量會變成痛苦、悲傷和混亂,糾纏我們的身心。當我們選擇原諒的時候,這些阻塞就會融化,生命之河又可以重新在這些地方流淌。
這種能量變成了愛、光明和清醒,我們的靈魂就好像從囚禁中解脫了出來。
7.慈悲的習慣
寬恕自然會將人引向慈悲。當我們對其他人踐行慈悲的習慣時,我們就會努力讓善良在那個人心中再次綻放出來。
"慈悲"是宇宙最基本的能量與最強大的力量。只要我們發出慈悲心,自然能夠回到最原始的平衡完美境界。
修習慈悲心,就是修習無條件的愛。一個人有了慈悲心,自然能夠無條件的接受一切,也願意無條件去服務一切。對周遭的任何人事物隨時展現慈悲心,其實就是對自己慈悲。
8.社群的習慣
我們不是單一的一個人,而是有人組成的大家庭。
與群體的互動會讓我們的靈魂飽滿而歡愉,我們與朋友聚集在一起聊天說話就是一種社群習慣,孤獨令我們恐懼,而進入社群則讓我們永遠不會感到真正的孤單。
要踐行社群習慣,最好選擇與那些充滿愛和正能量的人共處。在社區活動中慷慨地對待別人。尊重每個人的差異性,讓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至愛者的光明。
想要修習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愛的人。推薦你讀這本《愛有8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