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至今的數十張全家福記錄90餘年家族的變遷

2020-12-19 浙江在線

  1920年拍攝的全家福。

  2013年拍攝的全家福。記者徐文杰翻拍

  由東南商報寧波市媽媽大學公益俱樂部和寧波市攝影家協會合辦的「中國移動·最寧波月月評」之「尋找最幸福家庭全家福」活動自1月21日啟動以來,收到不少全家福照片,有不少是新年家庭聚會中剛拍攝完成的照片。今年61歲的畢爾雄先生帶著一套數十張畢氏家族從1920年至今的全家福來到商報,用照片講述了他的家族。

  「老一輩寧波人都知道,解放前在鹹塘街上有家『畢裕興』繡花店。這家繡花店是我的太公開的,由於經營得好,在當時的寧波城裡小有名氣。」畢爾雄告訴記者,全家最早的一張全家福拍攝於1920年,照片上坐著的是他的曾祖父畢文昭,手裡抱著的是小姑畢玲,還有他的曾祖母、叔公、大姑丈、爺爺、大姑婆等三代16人。

  「由曾祖父抱著的小姑畢玲1938年在上海讀書時就參加了中共地下黨,嫁給後來擔任過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的吳學謙,現居北京,今年已經94歲了。」畢爾雄說,這張照片對於他們家族很有紀念意義。

  「現在基本上每過幾年,我們家族都會進行聚會。每次聚會都會拍攝一張全家福作為留念,這不僅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記錄。」畢爾雄說,2013年11月,畢氏家族80多人從全國各地聚到一起,拍攝了一張五代同堂的全家福。

  -相關連結

  全家福照片繼續徵集中

  全家福照片仍在繼續徵集中,部分優秀作品將陸續刊登,並通過網絡投票和簡訊投票,最終評選出10張最幸福全家福照片。入選家庭可獲由西瓜莊園兒童攝影提供的20寸全家福水晶相框一個。

  報名諮詢電話:87270000(報名)、87291600(拍攝)。您也可將投稿資料打包發送至郵箱100872700@qq.com,或@東南商報新浪微博,或加東南商報微信(微信號:dnsb87270000),或加西瓜莊園兒童攝影微信(微信號:NBXGZY)報名。

  您也可直接到江東區中山東路724號西瓜莊園兒童攝影現場報名和免費拍攝。現場報名拍攝的家庭將獲入冊20張的全家福微相冊一份。

  此外,繼續向全市社區發起社區居民公益照片拍攝資助計劃,義務幫貧困居民或外來務工人員拍攝全家福。

  有意向的社區以12戶家庭為單位報名,屆時將邀請寧波市攝影家協會攝影師志願服務團免費上門拍攝,所有數碼底片及衝洗後的一張8寸照片都將贈送給居民。報名電話:87270000。(記者孫肖)

相關焦點

  • 數十張全家福記錄90餘年家族變遷
    1920年拍攝的全家福。記者徐文杰翻拍  由東南商報寧波市媽媽大學公益俱樂部和寧波市攝影家協會合辦的「中國移動·最寧波月月評」之「尋找最幸福家庭全家福」活動自1月21日啟動以來,收到不少全家福照片,有不少是新年家庭聚會中剛拍攝完成的照片。今年61歲的畢爾雄先生帶著一套數十張畢氏家族從1920年至今的全家福來到商報,用照片講述了他的家族。
  • 用鏡頭記錄時代變遷 綿陽幫扶幹部堅持3年為彝族村民拍全家福
    時光匆匆,照片可以定格美好,見證時代的變遷。彭濤是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派駐涼山州美姑縣合姑洛鄉沙洛村的幫扶幹部。2020年彝族年前夕,彭濤照例帶著相機走村串戶,為彝族村民拍攝全家福,這也是他拍攝全家福的第3個年頭。
  • 老照片裡的「全家福」:折射時代變遷(圖)
    近日,中國新聞社廣西分社的攝影記者蔣雪林在QQ空間曬出了四世同堂的全家福,感動了眾多網友。昨日記者聯繫上蔣雪林,他真切希望,「再忙不差那按快門的幾秒鐘,和家人拍張全家福吧。」   當《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未在春晚響起時,年近40歲的蔣雪林已經無數次問自己:時間都去哪兒了?從事新聞攝影十幾年,拍了數不清的照片,「在我的相機裡唯獨缺了和父母在一起的全家福。」
  • 老照片裡的"全家福":折射時代變遷(圖)
    近日,中國新聞社廣西分社的攝影記者蔣雪林在QQ空間曬出了四世同堂的全家福,感動了眾多網友。昨日記者聯繫上蔣雪林,他真切希望,「再忙不差那按快門的幾秒鐘,和家人拍張全家福吧。」  當《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未在春晚響起時,年近40歲的蔣雪林已經無數次問自己:時間都去哪兒了?從事新聞攝影十幾年,拍了數不清的照片,「在我的相機裡唯獨缺了和父母在一起的全家福。」
  • 【刷屏】一張全家福,記錄了幾代人的傳承與美好...
    用照片記錄了時代的變遷?央視財經頻道策劃了#我的全家福#系列報導,引無數網友踴躍投稿,紛紛秀出滿滿愛意的老照片,每一張都在講述一個小家庭的時光流轉!一張全家福 見證與中國照相館30年的約定說到全家福,背後的意義有很多,記錄著生活、記錄著變化
  • 給你們拍張全家福
    2月4日上午,在涪陵區焦石鎮永豐村4組,大學生王嘉鑫熟練地按下快門,為簡廷明一家四口拍下第一張全家福。作為「助學回家路,團聚中國年」志願服務活動的受助者,王嘉鑫在獲贈春節回家往返車票的同時,還要為自己所在鄉鎮的困難家庭拍攝並贈送裝裱好的全家福照片。
  • 揚州"照片式家譜"走紅:10張全家福時間跨度80年
    【閱讀提示】  央視馬年春晚,歌曲《時間都去哪了》所配的大萌子與其父親30年的30張合影,感動了無數人。在揚州江陽苑,84歲的老攝影愛好者胡永康,近日以「壽辰的留念,家族的記憶」為題,將10張家庭老照片組合在一起,製作了「照片式家譜」,這些跨世紀的全家福講述了家族不同年代的故事。
  • 連續18年在派出所吃年夜飯,衢州「警三代」春節免費拍攝全家福
    這是他春節期間免費為市民拍全家福的第五年。全家從警 18年除夕駐守派出所陳唐衎坦言,「我拍這個跟我家族有關係,我家是警察世家,整個家族,上到外公,下到弟弟,除了我全是警察。」為此,陳唐衎和母親就在每年除夕夜趕到所裡與父親一起吃便飯,「都是幾十分鐘草草吃完,父親已經是第18年在派出所過年三十了,我也沒別的活動,乾脆拿出來免費拍全家福好了。」親人離世 5年免費拍攝全家福真正萌生拍全家福這個念頭,是陳唐衎外婆離世的時候。
  • 70張全家福集中展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7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一樓大廳被團圓和笑容「佔領」,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白雲邊.我們的新時代我們的全家福攝影展正式拉開帷幕。70組幸福美滿的全家福、70個定格團圓的瞬間、70個普通家庭的人間煙火,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現場】70張全家福集中展出,身上的服裝在變,團圓的主題不變「這是咱家的!」
  • 劍橋雅思14test4寫作範文解析:1920到至今某公園地點的變化
    劍橋雅思14test4寫作task1給出的是地圖類題型,主要是展示了同一個公園在不同的時間(1920年和現在)的整體布局變化。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劍橋雅思14test4寫作task1範文解析:1920到至今公園地點的變化一文,供大家參考。
  • 視覺圖像記錄城市變遷史
    1920年代漢口碼頭。本次展覽是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優秀展覽巡展扶持項目。 此次展出的近百件作品皆為武漢美術館館藏,且囊括了攝影(蛋白照片及銀鹽照片)、影像、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新媒體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主辦方希望通過多樣化、多維度的視覺呈現,讓觀眾能夠更加立體地感知武漢的文化變遷。
  • 為村民免費拍全家福的「90後」攝影師
    央視網消息 全家福,方寸之間承載了不同家庭的情感和夢想,傳遞著人們對團聚的渴望和留戀。不少家庭會選擇到影樓記錄團圓,定格幸福。今年春節,在江西的很多個村子,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幾個小夥子背著照相機,帶著可攜式印表機,走村串戶,為村民免費拍攝全家福。
  • 20餘年從未間斷 陳守仁家族福利基金會累計捐資超1.8億元
    近日,陳守仁家族福利基金會到鯉城區福利院和江南街道王宮社區走訪慰問,共慰問160餘名老人和兒童。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陳守仁家族福利基金會每年都會在清明、中秋、冬至等傳統節日期間,為家鄉福利院和王宮社區的老人送去慰問金或生活用品,連續20餘年從未間斷。  「根在中國,根在老家。」
  • 家是什麼:拍張全家福 方寸眾生瞬間永恆
    位於王府井大街的中國照相館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80個春秋,小小的相機記錄了千百萬個家庭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相聚、別離,都在一張張相片中組成了日後難忘的記憶。一直以來,照相館延續著春節不休息的傳統,照張全家福也成了很多家庭的一種儀式。
  • 100張全家福講述深圳家庭故事
    深圳晚報訊 近期,地鐵7號、9號線地鐵燈箱出現了一些深圳人的全家福,有世世代代在深圳居住的深圳原住民湖貝村、筍崗村等村民的家族全家福,也有來自深圳創業的創一代或深二代的全家福。每一張全家福的背後都有深圳家庭成長的溫情故事,一個個溫情的故事又構成了有溫度的深圳。
  • 90後攝影師連續7年深入農村拍全家福 累積送出照片一萬餘張
    1月30日,戴繼民背著單眼相機、印表機等設備,分赴江西德安、共青城、星子等地農村,為貧困戶拍攝全家福照片,這是他第七年做全家福公益。7年來,共有27位攝影志願者參與了戴繼民發起的公益項目,走遍江西的11個地市,累積送出照片一萬多張。
  • 張學良晚年珍貴照:圖2罕見全家福,圖4是他90壽辰的樣子
    張學良晚年珍貴照:圖2罕見全家福,圖4是他90壽辰的樣子 圖:1975年,張學良在打掃家中院落。張學良,近代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作為張作霖的長子,他自從1920年畢業以後,就在奉系軍中擔任要職。
  • 「曬全家福得全家福」每一張照片背後,都在講述一段故事~~
    快快上傳你的全家福,你的全家福就有機會獲得龍映像2019最新主題全家福免費拍攝,同時將獲得在電視媒體、新媒體及線下參展的機會。凡參與曬全家福活動,均可獲得免費翻洗老照片、贈送相框。拍攝於1981年,在爺爺奶奶那一輩,照相機還沒有流行,拍全家福是件「大事」。一家老小整裝打扮,再按長幼輩分排好,在照相館裡熱熱鬧鬧忙活好一陣!(照片主人/趙降龍)
  • 全家福不應成為奢侈品「家族記憶」也能拍出新意
    昨日,記者在街頭隨意調查了幾位南京市民,幾乎所有人都表示,已經多年沒照過全家福了,據此南京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陸遠認為全家福是一種「家族記憶」,可以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性地拍攝形式多樣的「全家福」。  張先生:  以前新鮮,年年照  去年大學剛畢業的張先生現在在南京的一家企業上班,張先生告訴記者,一家人很多年沒拍全家福了,以前年年拍,「我來自河北農村,家裡有四個小孩,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小時候的照片稀罕,把照相當做一種儀式啊,差不多年年要拍,我上高中後,家裡就沒再拍過全家福了。」
  • 「90後」黎綱峰:收集2000餘張老照片 再現哈爾濱70年變遷
    他的這組照片,可以分為地標建築類(以哈爾濱火車站、索菲亞教堂為代表),休閒娛樂類(以兒童公園小火車、八區體育場滑冰為代表),美食類(大白梨汽水、油鹽燒餅、哈爾濱啤酒為代表),消費類(以呢子大衣為代表)……圖為1987年南崗區黑龍江省博物館。作為一名90後,黎綱峰身上的哈爾濱情懷顯得比其他同齡人更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