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8年10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官邸會見印度總理莫迪。
熱點新聞: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導稱,在近期印日本兩國舉行的雙邊首腦會晤上,討論並確定了一項名為「物品役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的基地共享協定,同意印度軍方與日本自衛隊使用對方軍事基地進行後勤保障。具體來說,該協議將允許印度海軍使用日本在吉布地的基地,同時日本海上自衛隊也可以使用印度在印度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軍事設施以及其他海上設施。
點評:
印度和日本都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在防務與安全領域的互動由來已久,而隨著近年來美國「印太戰略」的逐漸「實心化」,兩國安全與防務合作的升級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此次印度與日本籤署《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不僅是印度要實現「有聲有色」大國夢採取的具體措施,也是日本修改和平憲法和擴大海外派兵的鼓吹造勢和提前鋪路,更是為日本自衛隊下一步「海外用武」打開了方便之門,勢必會給印太地區安全和穩定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印度不斷加強海外基地建設
近年來,隨著印度世界大國戰略目標的進一步確立,印度軍事戰略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先後提出了「海洋威懾」和「遠海殲敵」的戰略思想,不斷加強海外基地的建設。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把整個印度洋看成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容他人染指。例如,印度在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和馬達加斯加都部署了大型海岸警戒雷達,時刻監視著印度洋上的一舉一動。而在鞏固印度洋傳統勢力範圍的同時,印度還將觸角伸到了亞太、中東和非洲。例如,在亞太地區,印度積極實施「東向」政策,加強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存在,並與越南新加坡等國開展了廣泛的軍事合作,獲許了進入金蘭灣等軍事基地的權力;在中東地區,印度先後與海灣國家卡達和阿曼籤訂了防務合作條約,獲許軍艦停泊在他們的港口;在南太平洋地區,島國斐濟也允許印度建立一個衛星跟蹤站,以觀察「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在非洲地區,印度在塞席爾的阿桑普興島上建立了一個海空軍基地,目前正在島上清理淤泥,建設一個新的優良深水港,以便印度軍艦停泊。
根據此次根據協議,印度將獲許使用日本在吉布地建立的軍事基地,這將進一步拓展印度在世界範圍的軍事影響力。從地理位置上看,吉布地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五大海的「十字路口」,扼守紅海進入印度洋的戰略要道曼德海峽,凡是北上穿過蘇伊士運河駛往歐洲或由紅海南下印度洋繞道好望角的船隻,都要在吉布地港進行補給,加水加油,被稱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也是各國海軍首選的停靠補給點。
正是由於這種地理獨特性,近年來,以美國、法國、日本為首的眾多國家爭相在吉布地駐軍和建立軍事基地。其中,美國設在吉布地的勒莫尼耶軍事基地是其在非洲最大的永久軍事基地就,駐紮有4000人規模的陸、海、空軍和海軍陸戰隊,部署有P-3C反潛巡邏機、F-16戰鬥機、無人攻擊機等武器裝備,並設有專為打擊恐怖分子成立的「非洲之角聯合特種部隊」司令部,保持著常年在葉門和非洲之角執行各種軍事任務。法國作為吉布地的宗主國,一直擁有在該國的軍事基地,目前駐紮陸海空三軍超過3000人,其中包括2個戰鬥團的陸軍,一支海軍部隊,以及一個飛行大隊,人數長期維持在法駐非洲駐軍人數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日本作為後起之秀,在軍事基地建設上也不甘示弱,在毗鄰吉布地國際機場的12公頃土地上建設了停機場和倉庫、補給庫等設施,派駐了約180名以海上自衛隊為主的自衛隊員,部署有一艘驅逐艦和兩架P-3C型反潛巡邏機,並非永久性的派駐C-130等軍用運輸機。目前,在吉布地的外國駐軍總兵力約在2萬上下,如果算上配套的後勤保障人員和商務人士,總數在10萬以上,使得吉布地成為目前世界上外國軍事基地數量最多、外國軍人駐紮最為密集的國家,這對於作為一心實現大國夢想的印度來說,無疑具有很強的誘惑力,也成為其借用日本吉布地軍事基地來拓展該地區影響力的最大驅動。
總體上來看,隨著大國意識的不斷增強,印度與其它國家合作加強世界範圍影響力的意願也在不斷提升。印度打著反恐和防務合作的理由,積極建立和使用海外軍事基地,將其軍事觸手不斷從南亞伸到印太,從中亞伸到非洲,從中東伸到南太平洋,正在不斷拓展傳統的南亞地區勢力範圍,向著「有聲有色」世界大國邁進。
日本P-1反潛巡邏機部署在吉布地軍事基地。
日本不斷突破海外用兵禁區
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和平憲法》明文規定「禁止向海外派駐武裝力量」。例如,在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日本雖然派遣了部分自衛隊參與相關軍事行動,但由於受到不能進入交戰區域的限制,自衛隊只參與了一些人道主義援助及掃雷作業行動,其實戰能力沒有得到檢驗。但是,隨著近年來安倍政府的不斷推動,日本向外擴展軍事力量的動作越來越快,正以「國際安全貢獻」為突破口之一,積極推行以擴大海外軍事行動能力為重要內容的軍事安全政策轉型,不斷降低向海外派兵的政策門檻,其目的是用海外行動刺激部分人的民族主義,爭取國民對海外用兵抱有更多正面印象,為修憲進行鋪墊。
日本軍事安全政策的外向化,勢必伴隨著海外軍事據點的擴張和軍事力量的投送部署,為此日本積極加強海外軍事基地的選址和建設。一方面,日本利用2009年3月派遣海上自衛隊以打擊海盜的名義到達索馬利亞海域,吉布地同意其軍艦在吉布地進行補給休整的機會,開始在該地區進行軍事存在,並將其作為在海外的第一個軍事基地。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日本將吉布地當作提升和檢驗軍事行動能力的「實驗田」,以打擊海盜,應對中東和非洲地區恐怖活動和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提供駐留保護為由,名正言順地向海外派遣軍事力量, 通過積極參與非洲軍事行動,讓更多的自衛隊員和具有進攻能力的武器裝備走出本島,檢驗和提高戰鬥力,實現了從海外派兵到海外駐軍的重大突破,為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事大國作最後的鋪墊。
此外,日本還抓住美國深化「印太」戰略的契機,積極向印度洋地區滲透。2016年8月,安倍在非洲開發會議上提出了所謂的「自由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 要求建立「民主安全菱形」,實現貫穿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聯合陣線」,提高其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並聲稱日本與印度的軍事合作是「日本從南海到印度洋、波斯灣的海上交通線防衛戰略的軸心」,公開強化與印度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合作。
根據此次協議,日本將可以使用印度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軍事基地。該群島位置非常重要,如卡住海峽的兩道天然閘門,扼控亞太、非洲、歐洲以及大西洋地區之間國際航空及海運的戰略要衝,世界著名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也坐落在安達曼-尼科巴以東不遠處,具有印度洋其他島嶼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正是由於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歷來是大國爭奪的海上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群島曾一度被日本人佔領,直到戰後才還給印度管轄。目前印度海軍在群島首府布萊爾港設有軍港和基地,印陸軍和空軍在當地也有少量駐軍。據報導,印度還將計劃耗資20億美元,在島上增加部署6艘戰艦、10架海上偵察機,並修建完善其他軍事設施。日本在獲得安達曼群島軍事基地的使用權後,必然會將其作為深化「印太」戰略實施和搶佔國際海運大通道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和立足點,並配合印度洋西海岸的吉布地軍事基地,一東一西相互支撐和配合,從而牢牢掌控整個印度洋航線,並以此作為跳板,更好地進入中東和非洲。
總體上來看,在「安倍國防學」的相關理念設計下,日本正在積極擴建海外軍事基地,不斷強調全球基地存在和多功能化,為海外出兵謀劃準備了理念和法制基礎。未來,日本很可能以吉布地基地和安達曼群島基地為基礎,把在海外地區的軍事存在坐實、坐久,積極準備實施海外軍事行動,甚至可能派出包括能執行攻擊性任務的部隊和裝備,使自衛隊走向海外,積極參與地區與全球事務,從而不斷提升其軍事大國的地位。
(兵韜志略是由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凌雲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一周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後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每周一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