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蘇黎世5月20日電 (記者 許立群) 2016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第二屆歐洲論壇今天在蘇黎世市中心瑞銀集團(UBS)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以「發現中國的下一個商業機遇」為主題,旨在促進中瑞兩國企業家間的相互了解和雙向交流,幫助兩國企業家把握轉型時期的商業機遇,繼續分享雙邊經貿紅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士聯邦特命全權大使耿文兵、瑞士聯邦政府經濟事務國務秘書加布裡埃爾?茵艾辛、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佩德羅·雷諾等10餘位政、商、學屆嘉賓應邀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耿文兵大使在歡迎致辭中強調了中瑞兩國在「創新」道路上的合作機遇,他認為, 「中國的下一個商業機遇」一定離不開創新的基因;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瑞士的創新優勢相結合,一定可以取得1+1>2的可喜成效。
耿文兵大使說,無論是哪個領域的創新,都需要創新性人才和優秀企業家精神,以及孕育這種人才和精神的教育體系作為支撐。迄今為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已有33位瑞士校友,現有3位瑞士學生正在攻讀MBA和EMBA學位項目。隨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蘇黎世校園的正式啟動,這個數字未來將不斷增加。
佩德羅·雷諾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推動中瑞兩國交流互動中的舉措。他說,中歐蘇黎世校園是中歐在歐洲腹地設立的一個教學和研究基地,中歐將在那裡開設教學課程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學習項目。
加布裡埃爾·茵艾表示,中國是瑞士在亞洲最重要的夥伴,雙方的貿易在全球化的環境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城鎮化和巨大的市場給瑞士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她相信,瑞中「創新戰略夥伴關係」的確立,成為瑞中自貿協定籤署之後的又一個裡程碑事件,瑞中貿易將能更上一層樓。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的演講題目是「重建資產負債表,恢復增長勢頭」。他認為,中國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方法得當,就一定能重新回到正軌,危機和困境的出現反而更能推動改革。許小年教授提出的建議包括:去槓桿化,縮減中國的資產負債表;關閉虧損企業,去除過剩產能;核銷不良貸款,對銀行實施資產重組;創造投資和就業機會,促進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護私有財產權,既能起到鼓勵長期研發投資的作用,也有助於減少資本外流,穩定人民幣匯率等。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教授發表的主題演講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機遇和挑戰」。他表示,通過實際案例的研究發現,中國企業通過國際化獲得資源和能力之後再回到國內市場,待能力升級後,再與其他本土資源相結合,與國際市場對手競爭。丁遠教授表示,中國企業與歐洲企業的合作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些公司通過兼併收購,將財務和社會價值最大化,將中國的市場增速、低勞動力成本、低資金成本等優勢與歐洲企業的品牌優勢、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結合起來,形成全球合作、多方共贏的局面。
瑞銀集團財富管理瑞士亞太區負責人弗蘭克·內德曼介紹,中國是瑞銀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中國企業現在有三分之一的資金投向了歐洲。他認為中國公司的團隊精神、家庭文化和工作動力也值得西方企業學習。
瑞士聯邦大蘇黎世區經濟發展署亞太區總裁兼副總經理盧卡斯?哈勃認為,中國對歐洲的直接投資數額雖已破紀錄,但還只是處於初始階段。根據大蘇黎世區經濟發展署的研究,併購存在於各類行業,所採取的模式也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瑞士的投資也顯現出新的趨勢,那就是PE、保險等金融投資量正在增加。
論壇上,泉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中歐校友潘龍泉,江蘇省金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歐校友管燁,國航蘇黎世營業部經理葛晨也分享了各自企業和機構在全球化過程中的經驗。
250餘名瑞士及中國駐瑞士的企業界人士出席了本次論壇。本次論壇得到了瑞士聯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Swissnex China)、瑞中經濟協會、UBS、瑞士聯邦大蘇黎世區經濟發展署(GZA)、瑞士中心(上海)、中國國際航空、CGMA(全球特許管理會計師)等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
蘇黎世論壇也是2016中歐第二屆歐洲論壇的第二站,5月18日,論壇在慕尼黑舉辦了首站活動,隨後論壇還將登陸倫敦和巴黎兩大歐洲城市。
(責編: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