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是維也納古典樂代表人物,他的九部交響曲是他一生當中最傑出的作品,他的交響樂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音樂家推進了世界音樂,而一個樂團當中,指揮家是如同靈魂一般的存在。
一個好的指揮家不僅僅要了解音樂創作者,還要引領者演奏者,小澤徵爾就是一位世界級指揮家,他獲得了美國音樂屆最高榮譽格萊美大獎,跟印度指揮家祖賓·梅塔和新加坡指揮家朱暉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東方指揮家,擁有極高榮譽的小澤徵爾,為什麼會將母親的骨灰撒在中國?
這還得從小澤徵爾的父母開始說起,小澤徵爾的父親小澤開作,是偽滿洲國建立移民過來的,他在東北建立了一個牙科診所,他也是一位狂熱的戰爭分子,他跟關東軍關係非常好,就連小澤徵爾的名字都是取自兩位日軍高官的名諱。
徵是板垣徵四郎,另外一位叫石原莞爾。他們是關東軍參謀,一同策劃了「九一八」事變,自從戰爭爆發之後,小澤開作就帶著妻子前往了瀋陽,1935年,小澤徵爾在瀋陽出生,對於他來說,他是出生在中國,長在中國。
他住在瀋陽的一家大院當中,四合院成了他童年的一部分,普通家的孩子不敢接近他家,小澤徵爾就偷偷跑出去跟他們玩,父親雖然是戰爭的狂熱分子,但並不阻止他學習中國文化,或許從他的角度來講,讓小澤徵爾學習中國文化,能夠讓他成為更優秀的戰士。
小澤徵爾的母親並不贊同他去當兵,她希望小澤徵爾能夠走自己的路,她自己是一位音樂家,她教周邊的一些孩子唱歌,在母親的薰陶下,他從小就感受到了音樂的純樸和優美,小澤徵爾也是決心發展自己的音樂道路。
美國對日本宣戰之後,小澤徵爾就跟隨著父母返回了日本,當時正值戰爭時期,家裡面生活貧困,父親為了小澤徵爾的學業,省吃儉用為他買下了一臺鋼琴,並將他送到鋼琴教育家豐增升的門下學習。
開始接觸指揮是在桐朋學園,他師從指揮教育家齋藤秀雄,為了記住一些樂譜,他都會早起兩個小時讀書,然後才去上課,畢業之後,他已經小有名氣了,他開始參加比賽,在美國又接受名師的訓練。
小澤徵爾不負眾望,成為了世界級大師,自從中日兩國恢復建交之後,小澤徵爾一直想著回到瀋陽,他決定指揮遼寧交響樂團,他一遍一遍的訓練每一個成員,到了第三天,他實在太累了,他跪在地上指揮。
一位小姑娘拉了一遍又一遍,最後都哭了起來,他們都以為小澤徵爾會生氣,但是小澤徵爾只是說:「謝謝你,請再來一次好嗎」,比起天分,小澤徵爾更加看重的是勤奮,他說:「你們都行,誰也沒有理由洩氣……」。
在演奏結束之後,他重回了故居,他十分懷念「家鄉」的一切,一草一木,那怕只是街頭的陳舊的氣味,他一共回到中國7次,其中一次是2000年,小澤徵爾的母親去世了,他將母親的一部分骨灰撒在了母親親手種下的大樹下,也算是滿足了母親的願望。
對小澤徵爾來說,他雖然只在中國住了幾年,但這裡留給他的影響太深了,中國是他的第二個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