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7月9日公布對臺出金額為6.2億美元(約182億新臺幣、43.2億人民幣)「愛國者三型飛彈延壽案」,此前臺灣軍方高層竟毫不知情,亦未曾核定此案。
事情爆出後,臺防務部門7月20日承認,該案系空軍「未遵照程序辦理」,為避免此類案件,未來會研議管制辦法。空軍稍後表示,將對空軍「副司令」、「司令部」業管主管等人進行懲處。
臺灣向美軍購有一套申請制度,先經過軍種「司令」、臺防務部門「戰略規劃司」、「後勤次長室」層層審議,由「參謀總長」、防務部門負責人核定,再報請臺當局「安全會議」、高層知悉後,經由臺防務部門「情報次長室」通過「駐美軍事代表團」對美遞送要價書,美方才會啟動程序。
而若後續裝備維持或增補,可通過無需報請核定的「作業維持費」機制編列相關預算,經臺防務部門核定預算案,再經臺立法機構審議後,直接採購。不過,如果「作業維持費」超過10億新臺幣,須向防務部門呈報審核。
如此高額的軍購,竟能瞞天過海?案子發生後,以「未遵照程序」為由輕描淡寫揭過,怪不得臺灣政治人物痛批「螺絲鬆了」。
不過,在美方宣布「愛三延壽」案後,臺灣當局外事部門和防務部門仍隨即配合發新聞稿,表示對美國的感謝,不禁讓人疑問:臺當局真不知情?還是整個案子中間有外力介入?
臺灣軍方螺絲鬆了,有各種徵兆。
今年1月初臺軍一黑鷹直升機撞山,8人罹難,其中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這是臺軍方史上任內殉職最高軍銜的人員。7月22日,當局監察機構對黑鷹墜機一事調查結果認為空軍氣象部門主管人員有違失,並提出彈劾。
不管「參謀總長」殉職還是天價「烏龍軍購」,代表臺灣軍隊出現了嚴重問題。
回到「愛國者三型飛彈延壽案」,案子顯示出臺防務部門「軍令」與「軍政」系統橫向聯繫出現問題,「便宜行事」心態在軍中仍然存在。
當然,也有分析認為,因愛國者2型防空飛彈性能提升及採購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案的「疾鋒專案」將於2021年結案,結餘會上交。臺軍方或在美方壓力下,利用制度灰色地帶「暗度陳倉」,待美國宣布批准後,臺灣方面不得不「硬吞」。
從美國角度來說,即使明知這起軍購案沒獲得臺軍高層核准,也樂於順水推舟。
川普上臺後,曾先後七次向臺灣軍售,僅2019年就先後向臺售出107.2億美元的軍備,把臺灣作為對抗大陸的籌碼。
可臺灣呢?雖然購買的裝備卻始終是美軍價值不高或即將淘汰的武器,但臺灣仍樂此不疲,最重要的原因其象徵意義,即企求美國的「保護」。換言之是用「凱子軍購」換取所謂「安全」。真是不得不令人喟嘆:保護費,多少軍購假汝之名?
面對質疑,臺灣軍方對此予以否認。
若臺灣本無購買之意,該是向美方說明並取消這項軍購案。可是,蔡當局敢向美國說「不」?自蔡英文上臺後,臺灣便被其綁架在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戰車上,甘當抗中前線的「棋子」,並沒有本錢和勇氣拒絕美國的任何要求。
看來這起「烏龍軍購」,不論制度漏洞還是「陰謀論」,蔡當局除了「硬吞」別無他法。
(來源: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