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菜根譚》一三二、節義來自暗室不欺,經綸繰出臨深履薄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屋漏室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繰出。
注釋
節義:名節義行,此處指人格而言。
經綸:本指紡織絲綢,含有織造整理使其景景有條的意思,此處引申比喻經邦治國的政治韜略。據《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朱熹曰:『經者理其緒而分之,綸者比其類而合之也。』」此外《易經》中也有:「君子以經綸。」
繰:同「繅」,音sāo,抽繭出絲的意思,此處作整理領悟解。
臨深履薄:面臨深淵腳踏薄冰的意思,比喻人作事特別小心謹慎。據《詩經·子雅》篇:「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註:『如臨深淵恐墜也,如履薄冰恐陷也。』」
大凡一種光明磊落的偉大人格和節操,可說都是蓬門敞戶的艱苦環境中磨練出來的;凡是一種足可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政治韜略,都是從小心謹慎的作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
評語
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就都是說明一個成大功立大業的偉人,是都從艱苦惡劣環境中奮鬥出來的。可見一個具有旋轉乾坤滿腹經綸的大人物,他們的事業絕對不是在粗心大意中所完成的,都是抱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謹慎態度,然後再按部就班小心謹慎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因而普通人所說「舉大略細」和「作大事不拘細節」都是必須嚴加排除的錯誤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