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NGO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下)

2021-02-20 NGO招聘

隨著NGO在國內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也意識到,NGO行業也不僅僅只適合做做志願者或者是兼職,也能像金融、網際網路或者其它行業一樣成為一個可以認真考慮的事業選項,NGO和其它任何行業一樣,也是專業又充滿了發展前景。


對於大多數期望在NGO領域工作的人來說,去國際NGO工作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國際NGO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進入中國的,涉及教育、健康、扶貧開發、環境保護、國際交流等領域。寬容的環境、國際化的視野,可以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同事們交流,比起國內NGO,國際NGO的收入似乎更能與國際接軌。


為此,中國發展簡報特策劃本文(分上、下兩篇),採訪多位在國際NGO的從業者,通過講述,讓讀者了解在國際NGO究竟是怎麼一種體驗。

在國際NGO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上)請點擊

  

文 丨 張歡 鄒蘊 朱宇靖

     圖 丨任廣闊                 

「我每一份工作都是為了尋找內心問題的答案,只是在找答案的時候,常常不自覺地就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家國際NGO工作。」

我很幸運從小到大在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方面都是自己較能做主。我出生的家庭就像一個NGO,保護著我的心靈,並帶我一同對抗著社會的種種不公和對人的禁錮洗腦。這些也造成了在求學過程中,我和學校源源不斷地起衝突:和老師拍桌子對吼、公開撕掉要求強制參加的無聊會議門票、要求老師同意自己在家自學等等。最終,我順利拿到了大學畢業證,但過程實在如過山車般驚悚刺激。

    

畢業後,我猜想外企是否真是有其宣傳的那樣世外桃源般寬鬆的工作環境,後來,我進入過兩家一流的外企工作,雖然較體制內系統更人性化了一些,但我仍無法接受工作的日常就是絞盡腦汁幫企業盈利,每個人緊盯著一年年不斷攀升的職位和薪水。這樣的生活對我而言味如嚼蠟。

    

更高的職位和更豐厚的薪水根本驅動不了我,也餵養不了我的內心。在商業社會的打拼,只讓我想跳出商業資本塑造的一個消費者追求享樂的世界。所以,我登上飛機,企圖去別處尋找信仰。

    

我到過幾個西方國家,對於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似乎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大家彼此尊重,和睦共處。但是時間久了,也會發現有些人自信膨脹、歧視偏見得厲害。在這些國家的國際NGO的捐款依然依靠著白種人的優越感,讓人心急又無可奈何。當然,也有崇拜毛爺爺古來稀的嬉皮士們,依然精神矍鑠地進行自己想要的社會變革,著實令人欽佩。

  

之後我去了一個全球GDP墊底的B國生活了半年。這裡最大的行業就是國際社會對當地的發展援助。在千瘡百孔的首都,修得最漂亮的樓就是國際NGO的樓。每棟樓裡都充滿著從西方接受發展教育回來的精英,坐在電腦前思考和炮製著精美的報告,兜售著國外學來的話語和思想。而在鄉下部落的生活卻和這一切沒有半毛錢關係。這裡的人全然沒有國家的概念,家庭制度和價值觀念都沿襲的是祖祖輩輩的習俗。在部落裡長大的孩子都是由幾個爸爸和幾個媽媽一起撫養帶大。西方和本土精英們炮製的「發展」、「現代」的概念在這些村莊裡驚不起一絲波瀾。

    

而生活在這些村落是最讓我舒心的事情,內心平靜如水,笑對人生,最窮的人其實往往過著最奢侈的生活。部落生活的寶貴回憶在我後來的人生中時不時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生活。

    

說了這麼多,似乎有些跑題了。說實話,這些年我的確未曾過多考慮「職業選擇」的問題,我每一份工作都是為了尋找內心問題的答案,只是在找答案的時候,常常不自覺地就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家國際NGO工作。

    

我想這裡面的原因並不難回答:首先,國際NGO有較強的透明度,很多資料和信息是對外分享的。加入一家富有經驗的NGO也意味著你可以立刻聯通多個國家上十年的工作經驗;第二,國際NGO的自主度較高,尤其是團隊人數較少的NGO更適合我這樣性格的「刺頭」;第三,可能保持自己的多視角批判性。在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獲得多元化的信息和培養多視角的思辨能力比較困難,而在國際NGO工作可以從國外同事或者機構內部獲得不一樣的觀點和聲音,更有助於個人能力發展和專業提升。

    

但我也很警惕國內的國際NGO會不會變成我在B國家看到的「官僚系統」。依靠精英創造排斥性的權威話語,壟斷資源,謀取私利,串通市場和商業,精英化運作,追求效率而損失公平等等。因此參與國際NGO只是開始,用行動去改造這些國際NGO,更是每一個追求更美好社會的青年人不得不為之奮鬥的方向。

E,某國際NGO項目官員,從業2.5年


「項目執行過程中,總有一些不在計劃內的事情發生,在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可以搞定「本以為超出我能力」的事情。」

我2015年從人民大學碩士畢業,第一份工作也就是現在這份工作——在一家NGO做政策倡導項目官員,已經有兩年半的時間了。

 

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和大多同學一樣參加了校招,拿到一家在北京的銀行的offer。

 

本打算就這樣定下來,卻突然收到之前投遞的一個聯合國實習生項目的Offer。可以深入了解聯合國在發展中國家是如何開展項目的,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於是我拿出三個月時間去實習。

 

我實習的團隊負責聯合國在亞太地區的項目評估,即看項目的成效,是否實現既定目標,是否有效地幫助到受益人。我的工作主要是協助部門主管開展項目評估,包括在聯合國的顧問庫裡尋找和指定與項目相匹配的評估專家等。

 

我學的是公共政策,這段實習經歷讓我看到,公共政策專業與國際發展領域結合,會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可以切實地幫助到基層社區的人,這樣的事於我來說非常有意義。

 

結束實習已經是6月,完成論文後我順利畢業。我拒絕了銀行的工作,開始找NGO領域的工作。做這樣的決定,壓力肯定是有的,也聽到一些不理解的聲音,但只是覺得,人難得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方向,不去嘗試下以後可能會後悔吧。

 

我在中國發展簡報的招聘欄目看到了的招聘信息,選擇申請它是因為這份工作的關注點與我碩士的研究方向很相關。

 

目前我的工作重點是關注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推動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發展性金融、對外援助的相關政策及企業行為更可持續、負責任,進而可以切實的幫助到發展中國家的基層社區。

 

申請後我收到了面試通知,我經歷過的面試不是大公司的那種多人群面,每次只有一個候選人。面試的側重點根據不同崗位要求而有所不同的,比如我的職位更側重於對項目的全盤考量,與合作夥伴溝通、協調的能力,以及對國際發展領域的理解。

 

談到NGO的工作氛圍,我個人覺得,許多安排人性化相對高一些。例如:在每日工作滿8小時的前提下,有相對靈活的上下班時間,可以選擇8點上班、5點下班,也可以選擇10點上班、7點下班。

 

同時,我的機構也鼓勵員工的個人發展,相應設置了員工學習發展假期。再有就是更關注一些公共議題,機構層面也會關注性別平等,性少數方面的權益,整體的工作氛圍會更加寬鬆、包容。

 

在NGO工作僅僅憑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作為一個項目官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因為每個項目開始的時間不同,項目周期也各不一樣,我需要從項目的最初設計就開始參與進來,與合作夥伴共同推進項目的實施,有時需要同時跟進十幾個項目。

 

我的工作要求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協調能力,我的合作夥伴大都是業內資歷很深的專家,我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專業能力,這樣大家才能可以更有效率地共同推進項目。這對剛剛畢業的應屆生來說是有一定壓力的,經過了半年的時間,我才開始在工作上得心應手。

 

我的項目都是有關政策倡導的,這可能和傳統的公益項目不太一樣。很多公益項目可以在短期內看見成效和產出,但政策倡導項目需要更長的時間。有些議題從來沒有受到過關注,我們努力幾年也只是把它推到被討論的平臺上,讓政策制定者看見它們。

 

但這不意味著這份工作沒有新鮮感和意義。項目執行過程中,總有一些不在計劃內的事情發生,在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可以搞定「本以為超出我能力」的事情,這種learning by doing的成長體驗逐漸構建了我工作上的經驗和自信,也驅使我在未來去做更有挑戰的工作。

「現在的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相信堅持和努力能夠帶來改變。」

我沒想到自己能在NGO行業待到現在。

剛畢業那會我本來打算讀博,後來導師的身體出了狀況就沒讀成。當時已經錯過了幾乎所有的校園招聘,剛好朋友說有一家NGO很適合我就介紹我去了。因為人事上的一些變動,我在那家機構待了1年多就離職了。後來我也嘗試過非NGO的工作,不過最後還是輾轉來到了現在的機構。

無法繼續做學術研究,我也希望能在工作中做一些調查和研究的工作。我的專業是社會學相關方面的,因此,比較感興趣的研究對象是人。然而我所在機構的工作主要是做環境保護,所以我研究的直接對象從人變成了自然。雖然並不是我最理想的領域,不過還是在這裡一幹就是4年,或許還會有第二個4年,第三個4年。

我非常喜歡機構裡的工作氛圍。同事們對待工作的態度是極為嚴肅認真的。雖然不是專業的學術機構,但我們自認在嚴謹程度上並沒有任何的偷工減料。有時候僅僅是為了一個小細節,我們也會反覆考察確認。同時,完成的研究報告和相關數據也都會無償提供給所有感興趣的機構。

一般來說,NGO從業者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需要了解各個維度的知識和信息,讓自己變成一個既專又全面的人。因為我們解決的不僅僅是一個維度的事情,而是整個框架下的事情。所以儘管每個同事都是極好的教育背景出身,大家還是會利用各種機會學習、讀書、充電以應付工作所帶來的新挑戰。非常難得的是,沒有人會吝嗇自己的知識,大家都非常主動地將自己所學和所知與他人分享討論。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下工作,每一天我都有所得。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說國際NGO高大上、清閒又高薪。其實不是這樣的。我記得有一年年末的時候,我和三個同學在一起聚會。其中兩個在銀行工作、另一個是公務員。我們四個人坐在一起的時候,有人提議說年終獎最多的人來買單。我坐在一旁默默地笑了,因為「年終獎」對我而言只是腦海中一個從未「變現」的詞彙。

但是,相比於國企或事業單位,相對「富裕」的年假則是一種令人欣慰的補償。我們每年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度假和旅遊。但同時帶來的困擾可能是很難找到時間合適的旅伴。

從本土NGO到國際NGO,我認為國際NGO的優勢可能在於它的規模性更大、資金更穩定、資源更豐富。這樣一方面它看問題可以有一個更全面、更全球性的視角,解決以點到面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到更多的人才,並使議題在全世界各國都有聯結的機會。

然而無論是本土還是國際,對NGO從事領域沒有真正熱情的人是無法在行業幹久的。5年前的那份NGO工作,我的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不知道當時是怎麼活下來的,只知道心裡有一團火在燒、攢著一股勁兒,是抱著要對社會做貢獻的心情一直堅持了下來。

有時我也會面對身邊人的不理解。兩年前,我最好的朋友因為不理解我的工作宣布與我絕交了。這件事情帶給我很大的觸動,在那之後,我更加認真反覆拷問了自己的職業選擇。而每一次的拷問結果,答案都是這是一份有意義、值得去做的工作。我並不後悔。

作為NGO從業人員,我們更多時候可能接觸的是社會不太完善的一面。接受的負面信息多了,當你發現自己的工作可以帶來一些改變的時候,整個心態反而會越來越積極。比如現在的我,就充滿了信心和希望,相信堅持和努力能夠帶來改變。

--- 完 ---

相關焦點

  • 在國際NGO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上)
    為此,中國發展簡報特策劃本文(分上、下兩篇),採訪多位在國際NGO的從業者,通過講述,讓讀者了解在國際NGO究竟是怎麼一種體驗。當天晚上她就在微信上給我回過來一個感謝,說特別謝謝,這些年她超級焦慮,比如說孩子在幼兒園哪怕有一會注意力不集中,她都想著是不是因為體驗到了性高潮什麼的。其實更多的是主觀上自己對於性的不了解加劇了自己的焦慮。像這樣,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能用自己的所學幫到一些人讓我覺得十分滿足。
  • 內地人才在香港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中國香港作為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赴港就業,內地人才也不例外。不少內地人才選擇通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等計劃赴港就業,他們的感受如何?在香港就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入讀學費超過20萬的國際學校是怎樣一種體驗?
    作為搭乘九年義務教育班車的我,怎麼也不能想像,入讀學費超過20萬的國際學校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於是,經過多方走訪與調查,爾爾我今天就來為大家盤點下,上海那些學費超過20萬的國際學校,一起來體驗下貴族式教育的與眾不同!
  • 在上海華二崑山國際學校做一名中學生,是一種怎樣的獨特體驗?
    (原標題:在上海華二崑山國際學校做一名中學生,是一種怎樣的獨特體驗?) 今年秋季,上海華二崑山國際學校將正式啟航。學校以融合中西方教育精粹、建立世界一流學習共同體為願景,激勵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其潛能,令其終生受益。
  • 在中民投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看來,中民投除了傳說中的福利與國際投行看齊之外,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是花了不少功夫。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獻上一個專題報導,通過三位青年才俊親口講述在中民投的工作經歷,讓大家更多了解,在中民投工作,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遲超:在中民投做世界級的項目遲超,中民投新能源設計室副主任。
  • 在快手工作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然而高關注度下,快手本身依然神秘,外界對它的評價多數只有兩個字—低調。真實的快手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在快手工作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快手在2018年做的一件事,以及普通員工們的反應,提供了認知快手的一個新視角。1、這個年輕人忍不住哭了當年輕人奔向大城市,成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以自己名義豎立的巨大廣告牌,會出現在家鄉繁華的街頭?
  • 在香港中環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著真實的中環精英分享:在香港中環上班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比如「辦公室樓上就是酒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老闆心情好的時候會請大家去happy hour。「先生要點什麼?」「我是你爸爸。」吃飯的確是頭疼事,去中環或者SOHO動不動就一兩百出去了。中環的精英們,小跑兩步就到上環了,50蚊的好客山東,40蚊的三送飯,接地氣多了好嗎,別天天吃pret或者simplylife的手卷沙拉了好嗎!
  • 在活力四射的張江讀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活力四射的張江讀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張江,高科技企業雲集,不僅有微軟、英特爾、羅氏、強生、諾華、霍尼韋爾等全球知名跨國企業,同時還有百度、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中芯國際、阿里巴巴平頭哥等國內知名企業。
  • 【汙言六色】在汙水處理廠工作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環境工程學院的同學請看到這裡來,對國家未來的汙水處理事業懷有遠大志向的同學請看到這裡來,想為汙水處理產業添磚加瓦的同學請看到這裡來,聽聽在汙水處理廠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工作壓力,對於我這種不思進取,沒想升官發財的人來說,可以說是毫無壓力,人際關係再負責,不參與其中也沒事。只想混日子的話,確實是沒什麼壓力,好多廠裡的職工都有自己的小生意。 工作無聊程度,運轉工人屬於四班三運轉,即每四天一個周期,需要上一個白班和一個夜班,其餘時間休息。
  • HUSTer上THU的課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HUSTer上THU的課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但老師親切地跟我們交流,了解我們的進度,教我們做好預習工作。在清華老師、華中大老師的『雙重照顧』下,在家裡本來有一絲迷茫的自己也得以明確目標和方向,在這個疫情蔓延的冬季感受到陣陣溫暖。」華中科技大學《工程製圖》任課老師阮春紅教授與同學們一道參加了該課程的學習與交流。阮春紅說:「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次觀摩學習的機會。
  • 員工親述:在皮克斯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技術總監唐蘭女士在皮克斯已經工作了12年。她曾與世界著名藝術家,頂尖電影製作團隊共同製作多部經典影片,包括獲得了奧斯卡金獎的《玩具總動員3》、《汽車總動員2》、《怪獸大學》、《尋夢環遊記》等。她將與我們分享她在皮克斯工作多年的體會和感受,破解皮克斯的文化密碼。
  • 親述 在「星巴克」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星巴克」全球罕見地設置有首席數碼官(Chief Digital Officer),擔任此職位的 Adam Brotman 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曾經表示:「在連接線上和線下的時候,我們認識到網際網路的線上資源能夠讓我們能更好地通過全新的互動,大規模地和客戶建立可靠的聯繫。」
  • 胸很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1怎樣反駁「胸小不要說話」怎麼,怕我揭你短2矮是什麼感覺?站住,你擦我肩了,我也要擦你5長得醜但身材很好是一種什麼體驗?背面傾國傾城,正面憂國憂民6熱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8大圓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有一種被歲月磨平了稜角的感覺9你小時候父母為了能夠讓你努力學習都用過什麼喪盡天良的方法?
  • 未來的線下購物將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人性化的細節無處不在,可見唯有提升服務設計與用戶體驗是無止境的! 2、融入社會功能的商業生態培養了消費者的線下購物習慣 尼爾森報告同時也指出「特別是對與那些流動性較大的消費品而言。而中國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線下購物是一種愉快的家庭外出活動,另有67%的受訪者認為非常享受在實體店鋪購物帶來的愉悅和滿足」,可見銷售並不是線下服務唯一形式。
  • 衡國良:把興趣愛好當成工作是一種怎樣的人生體驗?
    提到「工作」大家可能會想到「996、711、加班、熬夜、脫髮」頂多「痛並快樂著」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換一種活法?如果把興趣愛好當做一生的工作會怎樣?第一個考驗就是從部隊轉業到工廠工作,所做的工作與攝影毫無關係,如果向現實妥協,也許就會一輩子做工人,而衡老師沒有向命運低頭。要進媒體做攝影工作,必須提升學歷,衡老師就在工作之餘熬夜學習,進一步深造,拿到學歷後,如願以償進入華商報社成為了一名攝影記者。而這一幹就是近二十年,在華商報社發表大大小小的作品3000多幅,拿獎拿到手軟,還獲得了新聞攝影界的奧斯卡華賽大獎。
  • 長期失眠是怎樣一種體驗?
    長期失眠是怎樣一種體驗?不知道你有多久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就是那種倒頭就睡著,一覺到天亮,醒來精神煥發、元氣滿滿的那種睡眠。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連睡個好覺都成了一種奢望。在這個人人焦慮的快節奏時代,工作壓力、學習壓力、買房壓力、二胎壓力,再加上一些熬夜、暴飲暴食、睡前玩手機等不當的生活習慣,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擾。失眠不僅意味著不能睡個好覺這麼簡單,時間長了對人體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那麼長期失眠到底是一種怎麼的體驗呢?
  • 新東方張蕊:國際遊學是一種別樣的人生體驗
    張蕊是石家莊新東方學校青少部區域主管,2012年獲得「新東方國際遊學金牌領隊」榮譽稱號。   採訪張蕊是一個雨天,天色陰鬱,乍暖還寒。見到她,記者眼前一亮,突然有種很驚豔、很明朗的感覺。是的,她身上有一種特別溫暖的親切感,讓你一見到她就不由自主地想走近她、了解她。採訪自然變成了聊天一樣輕鬆愉快的事情。
  • 讓人放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三國演義中,曹操很放心荀彧,知道他一定能幫自己守好老巢,孫權很信任周瑜,知道只有他才能爭取赤壁之戰的一絲勝機,劉備很親信諸葛亮,從一開始就報以最大的希望……反之,關羽守荊州,諸葛亮放心不下,囑以「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于禁守樊城,曹操放心不下
  • 斑馬知乎|在斑馬英語工作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大家心中,斑馬英語究竟是個怎樣的公司呢?有愛的大家庭?90後的天堂?和諧美滿幸福快樂?今天,斑馬君就特別邀請到咱斑馬英語的幾位小夥伴,讓他們現身說法告訴你在斑馬英語工作最真實的體驗。絕對原汁原味零添加哦,一起來看看吧!
  • 在英國牛津學習英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英國上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環境怎麼樣?今天,小K帶大家來到牛津,體驗一下Kaplan國際英語牛津語言中心的學習生活。為什麼要選擇牛津?除了想要瞻仰名校牛津大學之外,還因為這裡的歷史。學校的後院是供大家課餘的休閒場所,下了課在這裡和來自各個國家學英語的同學聊聊天,可以盡情體驗多文化的語言環境。上課的教室教室接下來給大家看看我們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