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汽車報導】國產新能源車失去政策補貼的這層保護傘後,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不再被束縛,就可以大顯身手了。
所以今年開始豪華品牌不再持觀望態度,紛紛躍躍欲試。11月份的廣州國際車展上,寶馬首款國產純電動SUV BMW iX3正式上市。
很多人對於新上市的車會存在一定的顧慮,更何況這款國產版的BMW iX3還是寶馬在國內推出的首款「純電動寶馬「。今天環球網就帶大家一起實地試駕這款上市不足一個月,熱騰騰的國產版BMW iX3,看看它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先來講講它的「出身「吧。國產版BMW iX3誕生於寶馬可生產純電動、插電式混動、汽油以及柴油驅動多種車型的CLAR模塊化平臺,加上外觀上和X3相似度非常高,46.99萬-50.99萬的指導價和X3 xDrive30i指導價也差不多。很多人會覺得國產版BMW iX3就是X3的「油改電「版本,但如果你也這麼認為真的就是大意了。因為寶馬的CLAR模塊化平臺在研發時就已經充分考慮了燃油車、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的兼容性,所以它並不是「油改電「,而且因為是共用平臺,研發成本大大降低,用戶的入手價也隨之降低,用戶其實也是從中獲利的。
雖然國產版BMW iX3的外觀和X3比較相似,但我們還是來看看有哪些區別吧。
因為是純電動車,國產版BMW iX3的超大雙腎進氣格柵是半封閉式的,進氣格柵周圍的藍色裝飾條凸顯了身份。然後就是它輪轂的造型非常有未來科技感,採用了空氣動力學設計能降低5%的風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如果你對於國產版BMW iX3的外觀有煥然一新的期待,那恐怕是要失望的。
內飾其實和X3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因為純電動車的身份,在方向盤中央的車標周圍、無鑰匙啟動的按鍵和大雞腿換擋杆的四周加上了藍色的裝飾條。因為是在珠海試駕,身處珠三角地區海洋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的城市,滿眼都是藍色,瞬間覺得國產版BMW iX3身上的一抹抹藍色跟大海的藍相映襯,幸福感滿滿。
那這款寶馬首推的國產版BMW iX3真的就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部分了嗎?當然不是。它是不在外觀、內飾這些肉眼可見的地方搞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真正的硬貨都在內裡。
喜歡寶馬的人大多數都是追求極致駕駛樂趣的,純電動車也沒有例外。所以不論是轉向精準性,和底盤的運動調教完全都不輸燃油車,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重點說說它的駕駛模式吧,運動模式下它的電門會變得非常敏感,整個車會變得非常激進,稍微踩下踏板車瞬間就出去,你想要的推背感和速度帶來的刺激體驗絲毫不少,當然,電耗量還是挺大的。那舒適模式就會稍顯平和但是更接近燃油車的起步和加速反應,節能模式更注重電耗。除了駕駛模式,它還具備高、中、低和自適應四種動能回收模式,自適應模式下它會通過車頭上的攝像頭去判定前車是否正在行駛來改變自身車速的快慢,從而進一步調整能量回收的效率。自適應模式不僅能合理回收能量,更能在前車緊急制動的情況下提前剎車,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對於駕駛安全性也有很大幫助。
國產版BMW iX3搭載的是寶馬最先進的第五代BMW eDrive電驅系統,匹配80kWh電量,最高輸出功率是210kW,最大輸出扭矩是400Nm。官方給的百公裡加速是6.8秒,綜合續航是500公裡。我整個道路試駕經過望橋驛站,經過淇澳島,有高速路段也有城市道路,三種模式我都有用到,使用自適應能量回收模式跑完50公裡我的電耗數據是15.7kWh/100km。其實這個數據比官方的16.7kWh/km還是低了一些的。所以我對於它的電耗表現非常滿意。
另外,國產版BMW iX3 ACC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也是非常超前,它具有智能輔助巡航模式和車距控制功能,它的電容方向盤不需要握住方向盤晃動兩下次才能「知道你回來了「,只要握住方向盤的任何位置它就「懂了「,非常聰明。
它還有一個50米的倒車功能,車速35km/h的情況下,它可以自動記錄最後行駛的50米的方向盤轉向情況,它可以原路倒回最後50米之前的車輛位置。這個功能對於駕駛技術不是太好的用戶來說,非常友好。
寫在最後:
再給大家說一個國產版BMW iX3在聲音方面帶給大家的「小驚喜「吧。
由於是純電動車,聲音本來就不會像燃油車那樣通過踩油門來表現。所以它採用的是電動聲浪。為了讓用戶體驗更極致的聽覺上的駕駛樂趣,寶馬邀請了給《加勒比海盜》、《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國際大片配樂的,傳奇配樂大師漢斯·季默來給國產版BMW iX3製作車輛啟停、加速等聲音。
它的加速模擬音浪有運動型、均衡型和根據駕駛模式三種選擇,反正我是聽著很過癮,大家如果想體驗國產版BMW iX3的殿堂級音浪可以去4S店試駕,當然,它還有超多我文中沒有提到 「黑科技「等大家自己去探索。
總體來說,如果你想要一輛外觀和內飾上和以往大不相同的純電動寶馬,那不好意思,國產版BMW iX3可能真的做不到。但如果你想要體驗寶馬在純電動SUV方面的滿滿「黑科技「,那它絕對會讓你驚喜連連。
責編:張芳
初審: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