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公裡的路程,擋不住遠嫁女兒思鄉的腳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文圖
本報訊「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這個春節,這句話無數次在蔡軍秋的心頭浮動,大年初一她攜家帶口驅車1400多公裡,從溫暖如春的廣東虎門回到了寒氣逼人的河南方城縣清河鄉的老家過年。
蔡軍秋家住清河鄉門莊村,是父親最疼愛的女兒。由於家裡困難,多才多藝的她初中沒有讀完就輟學南下做了打工妹,並遠嫁廣東。能幹的阿秋和丈夫謝先生一起經商開店,開拓市場,生意做得挺不錯,一家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不過,對於遠嫁的女兒來說,最期待走的就是回家的路。遠嫁南方12年來,因為生意太忙、孩子太小等原因,她僅在結婚後第一年回來過過一次春節,希望再回老家過年的願望,已經在心頭縈繞了整整10年。
「朋友都說開車回太遠太累了,但我覺得,只要向著那個方向出發,心就莫名溫暖幸福,出發前兩天更是因為興奮失眠,甚至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百倍,心裡想的都是父母的笑臉,一家人相聚一堂,香噴噴的家鄉味兒……」阿秋說,為了這次回家過年,一家四口在大年初一凌晨五點起床,收拾好一堆行李,她和丈夫帶著兩個孩子驅車1400多公裡,向著老家的方向一路馳騁……
大年初一,一家人著急趕路,一路上吃了兩頓快餐面,「路上,孩子不停問我還有多遠?還有多久才到?父母和姐姐、弟弟也時不時發信息詢問到哪兒了,感覺全世界只有這事最重要了!」阿秋激動地說。
最激動的是回到家的那一刻:大年初一晚上10點多到家時,父母和弟弟一家人都早早在大門口等著迎接,要知道,平時,在寒冷的北方,此時人們早已入睡,看著家人的笑臉,聽著一句句問候,她覺得,為了這次團圓,為了這份親情,再遠再勞累的奔波,都值得!
最解鄉愁的,除了親人的團聚,還有家裡的美食。「一坐下我媽就問:想吃點啥?你喜歡吃的東西都準備全了。」說話間,家人端上來一盆盆煮熟五香的牛骨、牛尾、牛雜等,樣樣都是她小時候的最愛……吃著吃著,心美化了,眼窩兒有點兒發熱。
從當年離家打工的女孩,到如今兩個孩子的媽媽,阿秋更加懂得了「過年回家,回家過年」的分量。「對我這樣遠嫁的女兒來說,回家過年更是期盼——遠嫁千裡,哪怕生活條件再好,過年遊玩娛樂再多彩,都比不上回娘家吃頓團圓飯。」阿秋說,「因為老家人都說我從小是老爸的小棉襖,每次我回家,老爸臉上的笑容都沒停過,老媽說本來過年家裡買的肉和好吃的已經很多了,因為我們要回來過年,老爸還說不夠,說爸爸『像瘋了一樣買買買』,只是因為,他離家最遠的女兒要回來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