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句話 浙江女教師驅車1400公裡去貴州家訪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錢江晚報

王開宇家訪時和村民歡聚。

奶奶為我縫製了花花的書包,買的書包太貴了,我感謝奶奶」

這句話打動了民工子弟學校老師,她想去孩子們的家裡看看

1400公裡,女教師王開宇

寒假開車去貴州家訪

她和丈夫在學生家裡度過了包括除夕在內的5天4夜

她每天記日記並決定,用心去培養他們,用愛和他們溝通

昨天是民工子弟學校衢州龍遊北辰小學舉行開學典禮的日子。

六年級男生田太陽和四年級女生田欣然向同學們驕傲地講述著一個讓他們「難忘的故事」:王老師和愛人自駕1400多公裡去貴州山區做家訪,並和他們全家一起度過了包括除夕在內的5天4夜。

「奶奶幫我縫的書包」

讓她動了遠足家訪的念頭

47歲的王開宇已經做了27年的小學教師,去年剛調到北辰小學任教。學校600多名學生來自全國18個省市。

之前王老師在龍遊縣城的一所民辦學校任教。學校收費相對昂貴,就讀孩子的家庭大都很富裕。王開宇說,她之前很少接觸到家庭貧困的孩子。

到北辰小學任教後,王開宇發現,民工子弟的家庭貧困以及受教育的貧乏程度超出她的想像。

去年9月開學的一天,王老師在上《道德與法治》課時,讓學生們暢談開學感受。一個女孩說:「奶奶為我縫製了花花的書包,買的書包太貴了,感謝奶奶!」

孩子童真的話語讓王開宇感到驚訝。她沒想到今天還有家庭買不起書包,還要用奶奶縫製的書包。「當時我就有一股衝動,想去孩子家裡看看,看看他們到底生活在怎麼一種場景裡,去真切地感受一下他們的生活。」

幾天後,又一個讓她感到憂傷的事實堅定了去學生家看看的想法。

小學一年級的一個小男孩每次不說話只是哭,王開宇去他家家訪,才知道孩子的父母不認識字。孩子由山裡的爺爺奶奶帶大,只聽得懂當地方言,不會說普通話。

究竟每個學生的家是什麼樣子?每年假期都會自駕遊的王開宇決定,將這個寒假的目的地選在學生家所在的省份。

王開宇與田太陽兄妹。

帶著文具和被子

她驅車1400公裡去家訪

王老師開始挨個問孩子:你今年會隨家人回家過年嗎?她決定將第一個回答的孩子作為家訪對象。

第一個回答要回家過年的是12歲的六年級男生田太陽。他要和妹妹田欣然一起回老家。他們的家在貴州省德江縣大土村,這是一個高海拔小山村,導航顯示距離龍遊城區1400公裡。

王開宇把想法告訴丈夫,丈夫也爽快答應同行。

去之前,王老師了解到村裡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數字。她想給老人帶點禦寒的棉被,給留守兒童送一些學習用品。

2月12日(臘月二十七)中午,王開宇和丈夫開著越野車一路向西,越野車裡裝了幾條棉被和一箱學習用品。

2月13日下午,他們抵達大土村。田太陽一家已在村口橋頭早早等候。給老人送棉被,給留守兒童送文具,給村裡的孩子們講課,和村裡人一起過年吃年夜飯……王開宇這幾天過得很忙碌。

從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二,王開宇在田家住了5天4夜。

大山裡的家訪日記本

女老師記錄的全是感動

每天晚上入睡前,王開宇都會把在田太陽家家訪的故事寫進日記。

臘月二十八,王開宇在日記裡寫道:

田太陽一家領我去集市上走走,看望正在鎮政府門口出攤賣菜的太陽外婆。老人很熱情地一把緊緊抱住我,說著我雖不能聽懂但能完全明白的話語,仿佛我是一個離家已久的女兒回到母親身邊,頓時感動湧上心頭,親情暖遍全身。

正月初一,王開宇在日記裡寫道:

太陽爸媽領我們在寨子裡走走,看看太陽媽媽家族的老房子,聽聽她的童年記憶。看著渴望孩子能走出大山的年輕的父母,倍感身上責任重大。這時刻提醒我,應該用心去培養他們,用愛來和他們溝通。

王開宇說,田太陽他們家鄉絕大多數外出打工的父母,為減少開支,都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祖輩照顧。像田太陽父母那樣把孩子帶在身邊,並積極配合學校重視教育的,真的不多。「從貴州回來後,深感責任重大,這些來自遠方的孩子背負著家庭對教育的無限期待。」

「我們不僅僅擔負著對孩子的教育,還擔負對家長的教育。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只停留在長大能留在東部打工,我覺得更要注重孩子的理想、志向教育。」

王老師說,這只是第一次,以後每個假期她都要去。記者 盛偉 文/攝

相關焦點

  • 只因一句話 浙江女教師驅車1400公裡去貴州家訪(圖)
    奶奶為我縫製了花花的書包,買的書包太貴了,我感謝奶奶」  這句話打動了民工子弟學校老師,她想去孩子們的家裡看看  1400公裡,女教師王開宇  寒假開車去貴州家訪  她和丈夫在學生家裡度過了包括除夕在內的
  • 47歲女教師這趟家訪的距離:1400公裡
    1400公裡,這是女教師王開宇這個寒假家訪的距離。今天(3月9日)是民工子弟學校衢州龍遊北辰小學舉行開學典禮的日子。六年級男生田太陽和四年級女生田欣然向同學們驕傲地講述著一個讓他們「終生難忘的故事」:王老師和愛人自駕1400多公裡去貴州山區做家訪,並和他們全家一起度過包括除夕在內的5天4夜。是的,這個寒假,酷愛自駕遊的王開宇將目的地定在了有學生的地方,旅遊間隙順便去學生家看看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知道了孩子們在大山裡的成長環境,更有利於我們和這些孩子的溝通,更利於教學。」
  • 河北這位老師驅車2807公裡家訪36名學生
    >開車走遍省內7個城市、25個縣(縣級市),累計行程2807公裡,到36位同學家進行了家訪。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王曉勇花了5個整天的時間,開車走遍了省內7個城市、25個縣(縣級市),累計行程2807公裡,到36位同學家進行了家訪。最多的時候一天跑了600多公裡,去滄州鹽山縣,僅高速上就走了5個小時。有些偏遠的地方,導航都找不到,只能等待學生出來接。
  • 湘潭大學新生還沒報到 老師驅車數百公裡來家訪
    4日訊(通訊員 文磊 記者 賀衛玲)9月1至2日,湘潭大學計算機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輔導員冒著酷暑從湘潭大學出發,輾轉常寧市、衡南縣、衡陽市石鼓區、婁底市新化縣、長沙五地,驅車1000餘公裡,對2020級新生代表進行了一次家訪。
  • 湘潭大學新生還沒報到,老師驅車數百公裡來家訪
    紅網時刻9月4日訊(通訊員 文磊 記者 賀衛玲)9月1至2日,湘潭大學計算機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輔導員冒著酷暑從湘潭大學出發,輾轉常寧市、衡南縣、衡陽市石鼓區、婁底市新化縣、長沙五地,驅車1000餘公裡,對2020級新生代表進行了一次家訪。
  • 女教師三年寫下10萬字家訪日記!這些難忘瞬間刷爆朋友圈
    保定冀英第一小學有這樣一位80後教師她堅持家訪三年寫出十萬字家訪日記她叫劉紅樸三年來劉紅樸的家訪足跡遍布整個保定主城區今年暑假劉紅樸帶領數學、英語老師去學生家回訪每次家訪後劉紅樸都會寫下家訪日記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
  • 遠嫁廣東的南陽閨女大年初一驅車1400多公裡回娘家
    1400公裡的路程,擋不住遠嫁女兒思鄉的腳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文圖  本報訊「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這個春節,這句話無數次在蔡軍秋的心頭浮動,大年初一她攜家帶口驅車1400多公裡,從溫暖如春的廣東虎門回到了寒氣逼人的河南方城縣清河鄉的老家過年。  蔡軍秋家住清河鄉門莊村,是父親最疼愛的女兒。由於家裡困難,多才多藝的她初中沒有讀完就輟學南下做了打工妹,並遠嫁廣東。
  • 從浙江名校退休,他拒絕了200萬年薪,去貴州大山當支教校長
    3年前的夏天,剛剛退休的陳立群從杭州來到1400公裡外的貴州臺江民族中學,從一所「考不上一本的難度比考清華北大還要高」的浙江名校,到了一所曾經整年僅有1人考上一本的全州墊底差校。 3年時間,臺江民族中學實現了奇蹟般的逆襲。
  • 7天奔走720公裡家訪路——90後教師的別樣暑假
    8月14日,同組政治教師徐素榮老師傳承衢州二中「老帶新、幫扶後輩」的老傳統,帶領新班主任劉夢婷去家訪了。在老教師的帶領下,掌握了家訪內容的新班主任劉夢婷漸漸有了底氣。回家後,劉夢婷在手機地圖上標註了學生的家庭住址,安排好了家訪路線,她打算用公交車和打車的方式完成她在柯城區和衢江區的家訪。帶上了水杯和為了家訪新買的防曬衣、帽子、防曬霜、鞋套,劉夢婷先從城區開始家訪。
  • 走遍深山去家訪——特崗教師的別樣暑假
    新華社石家莊8月10日電 題:走遍深山去家訪——特崗教師的別樣暑假新華社記者馮維健、王昆「進入汛期了,我得趕緊去山上的學生家轉轉,告訴他們別去河裡遊泳。」孫兵印一邊啟動摩託車,一邊對妻子薛志燕說,「你們班那幾個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我也去看看吧。」
  • 不開家長會,走11萬公裡去家訪,張桂梅深入基層,應了魯迅那句話
    深入基層進行家訪,掌握第一手材料,可能對最終創辦女高產生怎樣重要的影響,本文旨在做一番探索。既突出張校長品格的偉大,又對我們有榜樣意義。張桂梅被評為時代楷模以後,我注意到麗江市正在掀起學習張桂梅的高潮。我也一直在關注張桂梅的事跡,隨著主持人採訪節目的進行,特別是張桂梅的學生向這位老校長表達謝意的時候,我和張校長的學生一起,也流下了熱淚。
  • @麗水市民速看,90後教師的別樣暑假:7天奔走720公裡家訪路
    8月14日,同組政治教師徐素榮老師傳承衢州二中「老帶新、幫扶後輩」的老傳統,帶領新班主任劉夢婷去家訪了。在老教師的帶領下,掌握了家訪內容的新班主任劉夢婷漸漸有了底氣。回家後,劉夢婷在手機地圖上標註了學生的家庭住址,安排好了家訪路線,她打算用公交車和打車的方式完成她在柯城區和衢江區的家訪。帶上了水杯和為了家訪新買的防曬衣、帽子、防曬霜、鞋套,劉夢婷先從城區開始家訪。
  • 一位援藏女教師的84次家訪
    這是楊玲對單增的第3次家訪,也是援藏一年多來的第84次家訪。9月8日,西藏林芝市教育局公示2020年教師節表彰人選,楊玲列為全市3位「優秀援藏教師」之一。連續考低分的孩子2020年5月初,拿到數學測驗的分數後,楊玲皺起了眉頭。有一個叫單增貢覺的孩子數學分數很低,這是他第二次考低分。
  • 雪域高原上的教師節|援藏女教師楊玲的84次家訪
    楊玲決定去家訪了解一下情況。去了後,她發現單增貢覺的父母都不在,奶奶達娃卓瑪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最小的才一歲。原來,單增的母親突然離家出走,拋下13歲單增和才1歲的小兒子,至今未回。隨後單增的父親去了拉薩打工,也一直沒回家。已經懂事了的單增貢覺自此沉默寡言,學習成績開始急劇下滑。
  • 南京90後老師寫下10萬字家訪日記 行程2000公裡
    這是南京市科利華中學紫東分校老師葛盛家訪日記中的一段。這位90後教師參加工作以來,行程2000公裡,家訪90多次,寫下近10萬字的家訪日記。在QQ、微信等溝通方式盛行的現在,他回歸傳統教育方式,引來點讚。2015年,23歲的葛盛來到紫東分校當初一語文老師,兼班主任。
  • 教師全面家訪 做幸福的「引路人」
    為加強學校與家庭的交流,落實「萬名教師大家訪」行動並助力脫貧攻堅工作。11月23日至24日,平江縣石牛寨鎮大坪中學全體教師利用雙休日進行了全面家訪。該校政教處於11月22日下午,組織召開全體教師會,學習「萬名教師大家訪」方案,並把全體教師分為三大組。九年級組由胡多根老師帶隊,八年級組由周長春老師帶隊,七年級組由鄧同新老師帶隊。每個年級組又分為三個小組,由班主任老師帶隊。
  • 「家校共育」出實招:大學教師家訪送「成長足跡單」
    7月18日,距離上海5000餘公裡的新疆喀什地區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生凱麗比努爾·艾力木家裡突然來了三位不速之客:學校黨委學工部部長許繼亮老師、國際經貿學院吾木提老師等一行3人,帶著《成長足跡單》家訪來了。
  • 教師家訪遇尷尬:實現全員家訪應首先考慮教師家訪中的困難
    教師家訪遇尷尬:全員家訪應首先考慮教師家訪的困難家訪,是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的一項任務。家訪的作用,在於讓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特別是其成長環境、家庭狀況、課外生活等,同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教育鋪路。一些學校希望通過家訪,來實現教育學生的目的,因此很重視家訪工作。有些學校明確提出要實現實地家庭「全覆蓋」,也就是「全員家訪」。
  • 家訪現場父母和孩子同做一份「試卷」,老師「監考」之後點評
    距離開學還有十來天,杭城不少中小學老師開始家訪。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年級組的十多位班主任,最近不是在家訪,就是在去家訪的路上。有位班主任蘆琴燕設計了一份「默契試卷」,到了學生家裡,家長和學生現場「測試」5分鐘,老師「監考」,之後面對面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