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
石家莊學院教師王曉勇做了一件「瘋狂」的事
開車走遍省內7個城市、25個縣(縣級市),
累計行程2807公裡,
到36位同學家進行了家訪。
作為一名教育學博士、教育專業老師,
家訪只是王曉勇將教育理論付諸實踐的「瘋狂」舉動之一,
他還帶領學生們做了很多額外的功課。
暑假駕車「瘋狂」家訪
34歲的王曉勇是石家莊學院的一名老師,教授外國教育史、基礎教育改革等課程,獲廈門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去年9月,他擔任2018級教育學專業本科班的兼職輔導員。學校一直有家訪的傳統,規定輔導員要利用假期走訪全班至少5%的同學。王曉勇所帶的班有45名同學,原本他計劃走訪6個貧困生家庭,但走著走著就停不下來了。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王曉勇花了5個整天的時間,開車走遍了省內7個城市、25個縣(縣級市),累計行程2807公裡,到36位同學家進行了家訪。最多的時候一天跑了600多公裡,去滄州鹽山縣,僅高速上就走了5個小時。有些偏遠的地方,導航都找不到,只能等待學生出來接。家訪是分三批進行的,有時妻子陪著他,有時他帶著親戚家的孩子,還有一次他獨自一人開車跑了一整天,擔心吃過午飯後容易犯困影響駕駛,一直挨到下午四五點才吃飯。
學生和家長大都是第一次接待老師家訪,新奇、激動,還有點兒緊張。
每到一名同學家,他都會向家長匯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再問問孩子中學階段的學習情況、思想狀態,以及他們對未來的規劃和打算。他拍了照片和視頻,還寫了總共近3萬字的記錄和感想。學生和家長基本都是第一次接待老師家訪,很多人用「震撼」來形容當時的感覺,還伴隨著新奇、激動和緊張。大家都很熱情,有的全家人跑到小區門口接老師,有的煮好十來穗玉米端上桌,有的特意把當老師的親戚叫來跟王曉勇溝通,還有的硬要把自家種的蔬菜、親手納的鞋底等送給老師,但學校規定老師不能收任何禮物,王曉勇全都婉拒了。
36個家庭,佔全班總數的80%,遠遠超出了學校要求家訪的數量。沒能家訪的同學,他也通過視頻與家長進行了溝通。王曉勇自己也沒想到,這個暑假竟做了件這麼「瘋狂」的事。
家訪揭開了孩子們的謎
在結束了前幾名學生的家訪後,王曉勇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千差萬別,家長的教育理念和閱歷、見識也不盡相同。古語說「因材施教」,他想去探究每一塊「材」究竟是什麼樣的。
這一大圈走下來,王曉勇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家庭: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只有老人在家的留守家庭、單親家庭、再婚家庭、剛剛遭遇重大變故的家庭……在學校裡大家都差不多,只有來到家裡,才能感受到每個孩子都更加「立體化」了,以後可以更有針對性、更準確地指導他們。
去年這批孩子剛入學時,王曉勇就注意到女生小音(化名)跟其他學生不太一樣。開班會時,她好幾次低著頭玩手機,對學業和活動也都不上心。王曉勇原本覺得小音學習意願不強,這次家訪才揭開了真正的謎底。原來,小音高中時成績非常好,模擬考試能上600分,不料高考卻比平時成績少了五六十分。眼看著那些不如自己的同學卻考上了更好的學校,小音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有些自暴自棄。女生小倩(化名)比小音更「慘」,中考、高考都發揮失常,上大學後也是對什麼都沒興趣。王曉勇打算找機會跟她倆好好談談。
小玲(化名)的家裡剛剛遭遇了大的變故,母親希望女兒畢業後趕緊工作,減輕家裡的負擔。王曉勇希望小玲考研,並告訴小玲母親,考研雖然要苦3年,但3年後就業情況會好很多,能更好地幫助家裡。後來,他在家訪筆記中寫到了小玲當時的反應:「坐在那裡的小玲眼睛裡從傷心到茫然再到無奈,開始變亮、放光芒,那種重燃希望的眼神,和篤定的繼續求學的表態,讓我覺得我們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家訪不僅讓王曉勇對學生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加強了家校之間的聯繫,形成了教育合力。
布置額外功課苦練「內功」
家訪,其實是王曉勇當輔導員一年來做的眾多「瘋狂」事情之一。原本學校規定兼職帶班一年就行,可王曉勇捨不得這些孩子,於是申請把這個班帶到畢業。這一屆是第一批「00後」大學生,去年剛入學,王曉勇就給他們布置了很多額外的功課,苦練「內功」。
每個學期初和學期末,同學們都要當眾錄一段視頻,主題分別是「目標」和「總結」。既是對他們的督促,也藉機鍛鍊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功——當眾講話的能力。四年後,這就是每位同學的成長記錄。
王曉勇帶領學生們整理資料室,給每本圖書分門別類,讓他們了解本專業的構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他要求學生們讀經典教育名著,真的要朗讀出來並錄音,一本書就能錄20多個小時的音頻。這個學期,他們又改用微信讀書,每周記錄讀書時間。他帶著全班同學背誦《千字文》等古文,為今後當中小學老師打好基礎。他要求學生們堅持看每期的《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了解行業前沿最新的動態和理念。他教給同學們寫論文、做學術的方法,讓他們準備教師招聘考試的題目。為了讓大家一次考過英語四級,他要求每周測英語單詞、做卷子……
如此多的額外功課,同學們不免有怨言——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但王老師顯然不會停下腳步。這次家訪後,他不無「得意」地對同學們說:「如今家長們都和我是一條戰線的,你們就乖乖聽話吧!」
「我自己的事,老師考慮得都比我多」
這次家訪對學生們有哪些影響?2018級教育學專業本科班的同學們都寫了自己的感受,以下是其中一部分:
來自學生的反饋。(手機截圖)
郭亞寧:輔導員真的是一個關心學生的好老師,希望我以後能成為像他一樣的老師。
劉林瑩:自從被老師開導之後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目標。有目標才有動力,所以這次家訪對我的影響特別深遠。
史紫柔:家訪當天我密切關注班級群的動態,看看老師到哪裡了,越看越激動緊張。當我真正接到輔導員的時候並沒有想像中的緊張,而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居然在邯鄲見到輔導員了,好神奇呀)。經過短暫的交流,我更加清楚了考研和考編直接工作的相關情況,頗有收穫。
王嘉儀:最多的還是感動,感謝老師不遠萬裡來親自指導,這種恩情銘記於心,所以要明確目標,更加努力。
嶽思嘉:老師真的挺負責,為學生著想,我自己的事,老師考慮得都比我多!希望不辜負老師的一片心意,更加好好學習!
小編手記:
感謝您,不遠萬裡,驅車來家訪;
感謝您布置的這些額外功課,讓我們開闊視野,提升格局;
感謝您,辛勤的付出,為我們著想;
謝謝您,敬愛的老師,
您給我們做了好榜樣,
今後,我們會像您一樣,
在共和國的教育史冊上,
留下我們努力為國育人的印記。
(據央視網、石家莊新聞網、河北日報微博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