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家訪遇尷尬:全員家訪應首先考慮教師家訪的困難
家訪,是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的一項任務。家訪的作用,在於讓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特別是其成長環境、家庭狀況、課外生活等,同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教育鋪路。
一些學校希望通過家訪,來實現教育學生的目的,因此很重視家訪工作。有些學校明確提出要實現實地家庭「全覆蓋」,也就是「全員家訪」。
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有時候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只做硬性的要求和規定,沒有考慮到教師在家訪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家訪有哪些實際的困難呢?
一是有些家庭並不歡迎教師實地家訪這種教育形式。
例如,有些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出於自尊心,並不願意讓老師到自己家裡來,看到自己家庭的狀況。
同樣,有些家長也不願意在家裡接待老師,特別是有些做生意的家長,他們很忙,如果抽出時間來接待老師,就耽誤做生意。因此,這一部分家長更願意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和老師交流。
如果教師為了完成「全員家訪」的任務,硬是要到人家家裡「做客」,家長也許會接待你,但心裡是不舒服的。
有個班主任,打電話給家長,說是要實地家訪,打了幾次電話,都遭到了家長的婉拒,非常尷尬。
二是學生住得較遠且分散造成教師家訪出行有困難。
這方面的困難,也是老師們反映比較強烈的。一些家庭住得很偏遠,甚至沒有公交車可以直達,到學生家裡家訪一次很不方便。如果開自己的私家車去,費用的報銷又無法落實。
試想,一個班級至少有40名學生,每個學生都需要教師實地家訪,教師要走多少路?要花費多少時間?
有時候,遇到幾個住得偏遠的學生,教師家訪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很大。特別是有些地方,老師也不熟悉路線,要找半天才能找到學生家,造成了時間和精力的耗費。
因此,教育主管部分或學校,在布置家訪任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
比如,全員家訪是否有必要?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對學生的了解?是否可以將教師在家訪中產生的實際費用予以報銷並給予一定的補助?
家訪對於促進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應關注、關懷教師在家訪中的實際困難並幫助解決,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保證家訪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