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家訪納入考核,不是只讓「老師到學生家打卡」

2020-12-14 新京報

▲圖文無關。圖片來自影視劇。

日前,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則新聞,會疑惑「原來現在還有家訪」。其實,作為家校聯繫的一種必要手段,家訪一直存在。特別是在一些邊遠農村,家訪的老傳統保持得很好。多年前我在礦區任教的時候,也會經常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學生家裡去坐坐,與家長聊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等。而被家訪過的學生,也會拉近與老師的距離。

此次新教改方案明確倡導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在我看來,應該算是一種價值回歸,大方向值得肯定。畢竟,教育的主體是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人與人交流、溝通與互動的成色,直接決定了教育的效果。

中小學生正處於人生的青春期,不管是性格、情緒,還是思想、意識等各方面都會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也容易出現異常的波動和反覆,這可能跟家庭不無關係。很多時候,及早介入,了解原因,呵護幫助,很有意義。解開了學生思想上的疙瘩,學業上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說到底,教育和幫助學生,很多功夫「在課外」,教師多一些與家長的互動,學校與家庭能夠建立起順暢的溝通機制,對於學生成長大有裨益。

但也應注意到,即便把家訪、家校聯繫情況作為對教師的考核,也應充分考慮教師、家長雙方面的具體情況,靈活應對,別因為過分強調「留痕」而淪為形式主義,防止一刀切。一項原本很有人情味、很溫暖的行為,不能因為缺乏彈性的制度設定而走形變味,從而使得家訪變成「到學生家打卡」。

一者,現在學生家長忙,教師也忙,大家一起湊一個對的時間,往往很困難,如果單純是為了家訪而家訪,相互耽誤時間不說,也會讓彼此感覺到彆扭。而如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加碼設限,必然會讓家長和教師都疲累不堪,最終或許只剩下應付了。

再者,也有家長擔心,教師家訪會不會增加孩子的負擔?畢竟,現實中,大家還是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那些家境差一些的學生,難免會出現某種顧慮或者焦慮。

此前有媒體就曾報導「尷尬的家訪:家長糾結要不要送禮,學生驚慌被告狀」,稱有些家長很糾結,到底該怎麼接待老師。

其實,此次教改方案更多強調的強化一線工作,即以家訪而言,初衷也是要加強家校聯繫。而家校聯繫也該與時俱進,不一定非要走一條路,更不能片面理解為物理性的「到達」。

比如,教師是不是可以把一部分有同樣情況的學生的家長請到學校,做小範圍的交流溝通?這樣,目標也明確,效率也高,大家也都不會覺得是負擔。

再如,也可以採用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家長交流。此外,微信群的交流、電話交流等等,都應該算是家校密切聯繫的一種。不可厚此薄彼,更不能只認同「到學生家打卡」。

時代在變化,但教師與家長增進聯繫仍十分重要。只要能夠增進了解、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不妨多一些渠道和方式,多一些真誠的交流和互動,少一些形式主義。

□胡麥(媒體人)

編輯:陳靜 校對:陳荻雁

相關焦點

  • 家訪進考核,難道讓老師去學生家溜圈打卡不丟分嗎
    教師家訪不是新鮮事,一直存在著。過去,很多老師在沒有學校和上級要求的情況下,主動家訪,了解學生和家庭的情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和困惑,讓學生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家庭是「好孩子」。日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正式出臺,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將「教師家訪」納入了「教師考核」體系,一石激起千層浪。
  • 家校聯繫納入教師考核,家訪成強制要求?中小學老師吐槽:並不現實
    在這份方案中,涉及到了各級各類學校,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內容涵蓋非常廣。其中,有一條格外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家長的老師的關注,那便是關於家訪工作的。內容中提到要「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 「家訪納入教師考核」,你覺得怎麼樣?
    老師發現孩子在教育過程出現了異常,需要了解更多的情況,就會主動去學生家裡,和家長進行溝通。那時候,老師在晚飯後敲開學生的家門,和學生家長聊聊孩子、拉拉家常,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但近年來,老師主動去學生家進行家訪的情況越來越少了。一方面,現在通訊手段發達,電話、簡訊、QQ、微信等大大方便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繫,以前很多需要去學生家裡才能搞明白說清楚的事情,現在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就解決了。
  • 國務院:中小學老師家訪將納入考核!
    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鈎。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
  • 家訪成老師考核要求 你覺得家訪有必要嗎?
    近日,上面出了關於家訪的一些要求,比如說對於中小學的老師來說,要有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納入了老師的考核當中。而這個規定也可為一石激起千層浪,家訪都要考核,不只是家長感覺心累,連老師也是瑟瑟發抖:最怕家訪的不是學生,是老師!
  • 老師家訪,家長到底怎麼接待比較好?國務院最新文件:將家訪納入教師...
    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關於家訪,其實很多家長的心情複雜。甚至有不少年輕家長問課代表,老師家訪怎麼接待?會收禮嗎?想要了解些什麼?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也就是說,小學、初、高中入學,從政策上要求老師把家訪工作落實到位。 在上海,家訪成為一種傳統文化保留下來。
  • 國務院最新要求,事關全體中小學教師,將直接影響教師的個人考核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要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 落實家訪制度,為何家長、學生、老師三方都有擔憂?
    文 | 徐媛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要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述職,要把上思政課、聯繫學生情況作為重要內容。
  • 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不應該只是形式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述職要把上思政課、聯繫學生情況作為重要內容。
  • 家訪入考核「兩頭不討好」?
    中新網客戶端10月13日電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述職要把上思政課、聯繫學生情況作為重要內容。來源:中國新聞網
  • 孩子老師來家訪 家長都期待解決啥問題?
    1月24日,記者從南昌市教育局了解到,寒假期間,南昌將採取多項措施提高「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質量,讓教師樂於家訪、善於家訪。    家訪時不接受學生及家長的宴請饋贈    南昌市教育局要求,各縣區各學校在組織教師家訪時應從解決家長關注的問題入手,確保廣覆蓋、見成效。
  • 既然教師家訪已成規定動作,那老師們期待已久的車補還會遙遠嗎?
    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其中提到要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這是從國家層面強化教師家訪制度化。
  • 山東出臺中小學家訪八條 將家訪工作納入教師工作量管理
    聯合網訊 12月11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該廳制定出臺了《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明確學校要保障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實地家訪;每學期班主任要採用電話或網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1次;對於重點家訪對象要每學期至少入戶家訪1次。
  • 暑期將至 教師家訪要講些啥?
    該負責人介紹,家訪對落實教育精準扶貧,促進家校教育的融合和樹立我省教師良好形象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我省將推進「萬師訪萬家」活動常態化制度化,擴大家訪活動的社會效應。    力爭家訪100%覆蓋7類人群    我省將依託「萬師訪萬家」活動,讓廣大教師走訪每一個貧困學生,對接每一個貧困家庭,建立完善《貧困學生檔案》,做到不漏一戶,不錯一個。
  • 青島受訪學生覆蓋率達100%,今天你被家訪了嗎? 探訪小家訪裡的大學問
    在部分地方和學校在推行家訪過程中,還存在簡單化、形式化的問題,引起家長和教師的不滿;對於為什麼訪、訪什麼、誰來訪、怎麼訪等問題認識還比較模糊。教育部此前更是將家訪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必要舉措,列為健全中小學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日前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也明確提出「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 中央要求落實教師家訪制度
    中新網客戶端10月13日電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述職要把上思政課、聯繫學生情況作為重要內容。來源:中國新聞網
  • 成長丨「心」家訪 零距離
    近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出臺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方案明確規定「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節目簡介: 提及「家訪」二字,想必每一個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都不陌生。
  • 山東中小學家訪新規: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
    家訪時要全面了解學生在家表現、家庭情況和家庭教育情況,給予學生發展指導和家庭教育指導,特別是對學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勤儉節約、體育鍛鍊、勞動教育等方面進行引導,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要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向家長介紹學生取得的成長與進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與不足,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與家長一起商討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五、突出重點家訪。
  • 在學生家門口被拒絕 老師堅持傳統家訪不容易
    在市南區一所小學當六年級班主任的李老師告訴記者,自己每學期都要和學生家長聯繫家訪,每次班裡都會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委婉拒絕,有一次和一個家長都約好了時間和地點,結果到了學生家門口,給家長打電話,家長明明在家裡,居然說不在家。
  • 學生上課經常遲到,老師抽空去家訪,家長的一席話讓老師陷入沉思
    家訪,是家校溝通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老師與學生家長溝通的一種相當結實的「橋梁」。在家訪中,學生存在的問題迎刃而解;在家訪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擰成一股繩」,學生的成長可以「換擋提速」。但是這只是相對於那些對孩子的成長較為在意的家長和老師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