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是家校溝通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老師與學生家長溝通的一種相當結實的「橋梁」。在家訪中,學生存在的問題迎刃而解;在家訪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擰成一股繩」,學生的成長可以「換擋提速」。但是這只是相對於那些對孩子的成長較為在意的家長和老師而言。對於那些把自己的孩子當作「身外之物」,認為孩子學習沒有什麼作用的家長而言,老師過去家訪,有時候往往會「自取其辱」。
我一個朋友,他和我一樣也是老師。不過,當年畢業分配的時候,他被安排在某個海島的一所學校任教。
有一次,他所在班級的一名學生上課經常遲到,這位老師就抽空去學生家裡去家訪。但是在家訪的過程中,學生家長的一席話讓這個老師陷入沉思——
「xxx家長,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老師。您的孩子最近幾天為何一直經常遲到?您能說說是什麼原因嗎?」這位老師見到家長後直接「開門見山」。
「哦,你是老師啊!嗯,老師你要不要買魚?我看你工資那麼低,就買這種一斤2.5元的魚吧,比較貴的你應該也買不起。」
學生家長看到這位老師所穿的衣服很樸素,又了解了老師每個月的工資之後,直接怒懟:「老師,恕我直言,你工資那麼低,一個月兩千多,我孩子就算學得和你一樣好又如何?我一個月賣魚能夠賺五六千,你這麼辛苦地東奔西跑出去家訪能賺幾個錢?你只需要讓我的孩子知道一斤魚2.5元,2斤5元,3斤7.5元……就可以了,孩子遲到,那是因為他要幫我一起賣魚啊!」
我這個當老師的朋友直接愣住了,他知道有些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是心不在焉的,但是沒想到這位家長會「心不在焉」到了這個程度!
在海島任教的時候,這位老師的月薪確實還沒達到三千元。如果他當時的月薪不是兩千多,而是兩萬多,那麼他去家訪的時候應該底氣更足,他在對家長說「知識改變命運」的時候才可以說得更為理直氣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好面子的他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了這位同學的家。
回到海島的學校,這位老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曾和我聊天的時候說到要辭職,他準備下海經商賺錢。前幾年,在一次和他同一間考室一起監考的時候,他對我說他在網上賣東西一年賺了三十多萬,至於他現在有沒有辭職,我沒問,他也沒說。
當然,並非所有的鄉村教師都有我這位同學的賺錢能力和魄力,但我覺得鄉村教師在待遇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工資收入能夠讓鄉村教師不再為三鬥米折腰,能夠讓老師們過上體面的生活,能夠讓鄉村學校的老師有尊嚴地活著,鄉村的教育事業才會有蓬勃的生機,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