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高考,學校、省份、錄取分數線、題目難度等等熱門話題,都會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而眾所周知的是,河北、山東、江蘇等高考大省,每年的高考人數多達幾十萬,而考試難度也是一等一的讓學生頭疼。
根據去年的數據統計,山東省共有56萬名學生參加了高考,而其中一本錄取率僅有18%。對於山東考生來說,激烈的競爭催化的是各大高校對學習任務的重視,甚至很多高中都會採取封閉式學習,讓學生能夠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到學習上去。
對孫祺冬來說,在高中3年的學習,似乎是自己這18年來,最努力的一段時光。從一開始的成績只能在班裡排在中下遊,到最後以654分成功考上985大學,成績的「逆襲」背後,其實是這3年來學習習慣的堅持,堅持做好4件小事,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模擬問答法
在高一的一次偶然交談中,孫祺冬了解到自己的很多同學都在用一種模擬問答的學習方法。這種模擬問答的學習方法,本質與費曼學習法類似:想像自己是一名教師,要將知識點講給學生聽,這樣角色的對換,既能製造學習的緊迫感,還能調動大腦思考,最大限度的回憶所學知識,記憶效果極佳。
2、溝通答題法
很多同學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某個知識點自己無法完全理解,但是當別人向自己詢問時,反而能夠慢慢的理清其中的關鍵,等到解答完後,反而能夠直接掌握知識點。
在交流溝通過程中,將大腦中自己的理解程式語言,其實就是進一步的吸收、理解過程,而別人的思考方式,也能帶給自己極大的學習靈感,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3、提高專注度
在孫祺冬看來,學習效率不高,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導致時間白白消耗,記進大腦裡的知識點卻沒有多少。
從一開始給自己制定30分鐘高效率學習時間,到最後能夠連續學習3小時,不出現走神等問題。鍛鍊自己的注意力,首先要給自己設定學習時間節點,這樣既能提高緊迫性,又能減輕心理的牴觸情緒,反而有利於在短時間內集中於學習上。
4、學習未完待續
當新的一天開始,能夠去學習的動因,大多分為3種:一種是因為有需要必須完成的作業,所以才會做到書桌前;一種是因為前一天的學習沒有完成,需要繼續進行;還有一種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學習。
其實這3種動因的核心,都在於:有任務需要去完成,無論是自己主動,還是被逼被動,都是因為這1點。所以在前一天學習的時候,給自己留一道題目,做到一半,既能讓自己第二天連接上前一天的學習進度,又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而這也是孫祺冬能夠考上985大學的秘密「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