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越發具有吸引力 英媒敦促英國需緊跟潮流

2020-12-20 海外網

春節無疑是世界關注中國的一個重要節點。外媒對中國春節的報導,也逐漸走向深入。2016 年,英國廣播公司推出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的盛會》,成為東西方民眾熱議話題。2017 年,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刊發題為《中國最大的節日正走向全球》的文章,剖析中國春節「紅」遍全球這一現象。2018年,中國狗年春節到來,外媒則把鏡頭轉向了中國春節之「變」上。

更多樣選擇

外媒發現,中國民眾歡慶春節的方式正在越來越多樣化。

紅燈籠、祈福、廟會……埃菲社的報導描繪出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報導稱,北京和其他中國城市到處都掛著紅燈籠。人們通過傳統儀式和慶祝活動送走雞年,迎來狗年。

天還沒亮,北京雍和宮門前就排起了長隊,人們這麼早趕到這裡是為了在新年開始之際許下自己的美好願望。在地壇,成千上萬的民眾觀看了傳統廟會。一位北京市民說,廟會能勾起人們的美好回憶,有些傳統民俗現在只有在廟會上才能找到。人們也希望讓家裡的孩子通過廟會了解寶貴的傳統文化。

「過年最重要的是家人團聚。」這一觀點深入人心。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導注意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過年已不再意味著一定要返回故鄉,把原本在家鄉的親人接到城市裡過節的「反向春運」盛行,更有人舉家出遊來個時髦的「旅遊過年」。這些新形式可以解決「人在囧途」的春運交通困難,也能化解「到誰家過年」的夫妻矛盾,因此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有學者指出,現在很多「農二代」已不像父輩那樣能通過回鄉尋找精神上的慰藉,返鄉過年也不再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人們心目中具有濃厚的歸鄉情感。

由於「反向春運」與旅遊「過大年」日益火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春節期間人氣漸增,已不再是「空城」。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外省到北京過年的遊客人數持續增長,去年達到149.8萬人次,同比增長3.6%。拉美社引用中國國家旅遊局提供的數據稱,2018年春節假日前三天全國旅遊收入同比增長9.9%。日本經濟新聞網也引用數據稱,今年春節中國各地共接待遊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出境遊人次預計達到創紀錄的650萬。

此外,外媒還注意到,人們在休閒娛樂上花費不菲,看電影就是人們青睞的休閒方式之一。據電影行業研究機構統計,春節長假期間,中國國內電影票房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超6成。

更添時代感

在報導過程中,外媒發現中國狗年春節的時代感極為強烈。冬奧會、環保、微信紅包成為關鍵詞。

拉美社報導,中國正在籌備2022年冬奧會,冬奧會的氣息和中國傳統春節在狗年融合在一起。第24屆冬奧會將在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中國北京和張家口兩地舉行。北京龍潭廟會上,冰凍的湖面成為宣傳冬季運動的舞臺,湖上懸掛著各種奧運宣傳圖片以及相關活動介紹。冬奧會精神在北京傳揚,並帶動了中國冰雪主題的旅遊。數據顯示,在2018年年初和春節期間,冰雪主題旅遊人次較往年增長30%。

環保也是狗年春節被熱烈討論的話題。埃菲社報導認為,今年的春節對首都北京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因為沒有了煙花爆竹的聲音。北京為了治理汙染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中國已經有444個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以為治理環境汙染作出努力,其中包括天津、合肥和長沙等城市。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導稱,今年北京實施禁令以後,PM2.5同比降幅超過五成,除夕當天五環內「零傷情」「零火情」,效果明顯。也有市民表示,過年不一定需要放鞭炮這種形式,應該回歸根本,一家團聚就好。

自4年前微信紅包出現以來,就成為春節期間出現最頻繁的詞語之一。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導,中國兩大科技巨頭之一騰訊表示,從除夕零點至初六零點的6天裡,有7.68億人通過其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微信支付發送和接收紅包。報導指出,科技繼續向甚至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中滲透。

更具吸引力

隨著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中國春節也開始越來越有吸引力。這其中,中國消費者驚人的購買力最是吸睛。

日媒注意到,中國春節期間的長假是15日—21日的7天時間。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今年春節期間訪問海外的遊客預計達到650萬人,將創歷史新高。從熱門的旅行目的地來看,泰國與日本位居前兩名。這兩個國家也努力做好了準備。

據泰國旅遊部門預測,僅春節假期來泰國旅遊的中國人就將達30萬人次,同比增加20%,泰國春節期間的旅遊收入有望達200億泰銖(約合40.58億元人民幣)。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曼谷中心地區的商業設施為迎接春節的到來掛起了燈籠。一些泰國商家自13日至18日舉行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表演舞龍舞獅等迎接中國遊客。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商家引進了中國的行動支付服務。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導,2月1日起,丸井今井札幌總店和三越札幌店開始支持支付寶付款。永旺北海道也將以訪日遊客眾多的店鋪為中心,引進行動支付服務。

英國《衛報》網站發表文章《中國人的新年習俗在變遷,英國需緊跟潮流》稱,隨著中國全國假期的開始,遊客源源不斷地湧入倫敦西區。一些根據機票預訂情況作出的估算顯示,今年來的遊客數量會翻上一番。文章稱,殷勤招待中國人確實是划得來的,他們人均消費額是別國遊客的3倍。倫敦不僅要提供博柏利大衣,還需要學著用普通話跟遊客道一聲「新年快樂」。記者 張紅

原標題:世界睜大眼睛關注中國春節(國際論道)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2月26日   第 10 版)

責編:侯興川、總編室

31264963,.中國春節越發具有吸引力 英媒敦促英國需緊跟潮流,.2018-02-26 04:55:52,.204198,.侯興川、總編室

相關焦點

  • 中國駐英大使館駁斥英媒對中方抗擊疫情的不實報導
    新華社倫敦3月31日電(記者桂濤 梁希之)針對最近一些英國媒體對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舉措的不實報導和無端指責,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言人3月31日說:「中國的努力不容歪曲,中國的貢獻不容詆毀。」
  • 英媒:中國投資者「搶購」英精英私立學校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 英媒稱,專家們說,隨著投資者準備在英國脫歐問題塵埃落定後一決雌雄,更多的精英私立學校最終可能會落到中國所有者手裡。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月20日報導,一家中國公司擁有斯塔福德郡坎諾克的切斯文法學校和附近尤託克西特的阿博茨霍爾姆學校。
  • 英媒:英國寄宿學校進入中國市場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英媒:英國寄宿學校,進入中國市場英國《金融時報》12月25日文章,原題:英國寄宿學校學會如何打入中國市場 一群穿校服、系條紋領帶的學生從宏偉的建築前跑過去。這裡是位於中國東部的杭州惠立學校,卻仿佛是英國寄宿學校。
  • 英媒:中國成申請英國大學人數最多的國家
    原標題:英媒:中國成申請英國大學人數最多的國家 今年近2萬人申請  參考消息網7月12日報導 英媒稱,今年歐盟以外申請英國大學的人數創下了紀錄,中國也成為申請英國大學人數最多的國家。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1日報導,數據顯示,從2019年秋季開始,來自歐盟以外的申請者——81340人——創下了申請英國高等教育課程人數的紀錄。
  • 默克爾訪英國發表演講 敦促英在歐盟發揮作用
    默克爾訪英國發表演講 敦促英在歐盟發揮作用 前不久來訪英國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只在視察期間由首相卡梅倫陪著到某個鄉村酒吧喝了杯啤酒,而默克爾則被邀請與女王伊莉莎白喝下午茶。英國政府對默克爾此行的重視可見一斑。英國政府如此熱情也是有原因的,作為在歐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領導人,默克爾在英國與歐盟的一系列談判中將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演講伊始,默克爾就用英文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 英媒:一些製造工廠回流英國對中國來說是好是壞
    他在中國建有工廠,在倫敦和全球各地1000多家眼鏡商處擁有自己的商店。在那次偶遇中,他告訴我:他正在考慮把生產工廠從中國搬回英國。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便宜,「英國製造」也將成為一個很好的賣點。他現在這樣做了。他計劃到2017年底將30%的製造能力遷入英國,並在3年之內使這一比例增長至70%。這是近幾十年來工業史上的奇妙迴轉,中國工人開始來到英國培訓英國工人。
  • 駐英大使重申中國不會承認香港BNO護照,敦促英國不要被美國脅迫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當地時間30日在倫敦使館召開新聞發布會,並通過社交媒體對公眾直播。劉曉明說:「中英兩國應該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來處理分歧,而不是讓反華勢力和『冷戰鬥士』綁架中英關係。」他敦促英國在脫歐後保持獨立自主性,不要被美國脅迫,對中國採取「敵對」立場。在涉港問題上,劉曉明在發布會上重申,中國未來不會將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視為合法的旅行證件。延伸閱讀為香港BNO護照持有者提供移民路徑,趙立堅:問過英國人民了嗎?
  •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批英媒報導存在「雙重標準」
    7月6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舉行「香港國安法中外記者會」。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提到,日前,英國內政大臣對近期倫敦街頭「非法派對」和非洲裔人權運動中的暴力事件予以強烈譴責,並稱將推動對「襲警」者的加倍刑罰——劉曉明以此為據,駁斥了部分英國媒體在報導上的「雙重標準」。
  • 英媒稱上海對外國人仍有吸引力:自帶行李來打拼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英媒稱,在上海生活感覺像是在中國生活——只是沒那麼像。在很多方面,上海都是最不像中國的城市:外國人出入的很多商店、餐廳和小區普遍說英語(儘管往往說得很糟糕)。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但是,上海的計程車司機以不會說英語(甚至聽不懂該市最有名的酒店的英文名)而聞名,而在外籍人士聚集區以外很難找到說英語的人。總體上,在文化衝擊方面,上海給境外人士一種不友好的碰撞感——但比內地其他地方要好些。
  • 蓬佩奧打破外交慣例,「敲打」英國首相,中國大使這句警告很嚴重
    近段時間以來,出於對意識形態的偏見,美國一些政客在對待中國問題上頻繁做出抹黑打壓的行為,不斷操弄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不僅如此,他們還試圖在國際社會上拉幫結派,組建所謂的「反華國際聯盟」一起針對中國,其中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現最為突出,而英國就是其最先拉攏的對象。
  • 英媒:中國赴英留學人數大增 帶來巨額學費生活費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 英媒稱,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來到英國大學讀書,他們也帶來了巨額的學費。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月31日報導,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大學一年級的中國學生數量一年之內增加了1萬人,達到7.6萬人。
  • 英媒:英國拒絕接納學習「敏感學科」的中國留學生
    【文/觀察者網 齊倩】繼美國後,英國也被曝開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留學生出手了。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本周四(當地時間10月1日)起,英國政府加強了對外國學生在英大學學習科目的安全審查。此舉措會導致數百名中國研究生被禁止在英國大學學習所謂的「敏感學科」。英國外交部證實了這一消息,並回應稱,英國歡迎包括中國學生在內的所有外國學生前來學習,但「不會接受有損我們國家安全的合作項目」。
  • 英餅乾品牌搶灘中國市場 英媒:皇家認證很重要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英媒稱,受益於出口激勵政策,不起眼的英國消化餅乾已經成為世界最暢銷的餅乾之一,如今甚至在中國最大電商網站阿里巴巴(Alibaba)旗下天貓有了一個網店。麥維他旗下有多個英國著名品牌,包括佳發餅(Jaffa Cakes)、企鵝餅乾(Penguin Biscuits)和Jacob's餅乾等,但該品牌稱,原味消化餅乾是其明星出口產品,在2.5億英鎊的海外銷售額中佔三分之二。聯合餅乾去年被土耳其的Yildiz Holding收購,上周該公司在阿里巴巴開設了網店,因為網絡是連接3.86億潛在中國消費者的重要方式。
  • 英媒:中國房地產銷售預計將「見頂」
    英國《金融時報》7月22日文章,原題為:中國房地產銷售預計將 「見頂」,並遭遇銷售額下滑。近年來,中國經濟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不斷下降,但建築業仍是重要增長支柱,創造2000多萬個就業崗位,並拉動對鋼鐵、銅和水泥的需求。房地產銷售額也一直堅挺。但政府為購房者提供支持的補貼項目從2014年開始逐漸削減,這成為房地產市場承受壓力的結構性因素。
  • 英媒稱中國推動獻血制度改革 鼓勵利他主義獻血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多地宣布停止互助獻血,政府正通過推動利他主義的獻血活動等措施改革獻血制度。據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3月22日報導,血液短缺在中國是常事,尤其是在春節前後許多潛在獻血者離開城市回家鄉過年的時候。
  • 英國炸魚薯條店成中國「網紅」 英媒:有望在成都開店
    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導英媒稱,英國的經典食物炸魚和薯條受中國遊客青睞。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26日報導,英格蘭北約克郡的一家炸魚薯條店由於大受中國遊客歡迎而成為網紅。據悉,這家名為Scotts的炸魚薯條店每星期接待100多名來自中國的遊客。目前,該店老闆託尼·韋伯斯特已經同意計劃在中國成都開設一家一模一樣的炸魚薯條店。據報導,炸魚和薯條堪稱是英國的「國菜」。許多中國人早在國內時就通過課本以及其他途徑有所耳聞。人們在英國倫敦街頭食用炸魚和薯條。
  • 英政府被敦促小學全面複課
    英政府被敦促小學全面複課Drop plan for full reopening of primary schools, ministers urged英國政府被敦促放棄原有計劃,使英格蘭所有小學在暑假前恢復正常。
  • 英媒:背棄中國,我們承受不起代價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英媒:背棄中國,我們承受不起代價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8日文章,原題:英國承受不起背棄中國的代價 副題:我們與中國的共生互惠關係之深,遠超聒噪的批評者所願意承認的 當前,英國在對華關係問題上正進行某種認真反思
  • 【英國重罰使用華為設備者 中方表態】據英媒報導,英國議會24日...
    2020-11-25 18:41:59來源:FX168 【英國重罰使用華為設備者中方表態】據英媒報導,英國議會24日提出一項立法草案,要求英國電信企業遵守國家安全法,不要使用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設備,否則就會面臨高額罰款。
  • 【全英春晚】2020年全英中國留學生春節聯歡晚會圓滿舉辦!
    他首先向全英各地中國學生學者社團組織、所有在英留學生、學者以及他們的親友致以新春祝福和美好祝願。    劉大使表示,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也是彰顯中國風採、中國力量的一年。2019年也是中英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65周年。65年來,中英教育交流合作蓬勃開展,不僅加深兩國人民的友誼、增進兩國人民的福祉,也有力促進東西方文明對話和交流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