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破站的五四青年節宣傳視頻《後浪》——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我沉醉於何冰老師投入而有感染力的表演。但當我仔細看了一下對青年一代無盡的讚美之詞,竟然感到了自去年入冬以來從未有過的孤離感。
我一度懷疑25歲還算不算青年了。
朋友圈裡同齡人相繼轉發《後浪》的視頻並配以「心裡有火,眼裡有光」、「全文背誦」這樣激勵人心的話語,讓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萬千青年中只有我被排除在了這青年的群體之外。我沒有經歷過視頻畫面裡的青春激昂。考研二戰上岸北京某高校並將於今年六月畢業,目前無業,就像是被青春浪潮裹挾著隨波逐流的沙粒,只有短暫的安全和無盡的彷徨,高燃的BGM從來不屬於我。
人人都喜歡美好與活力,那是青春的代名詞,也是青年這個群體的象徵。
以前我被告知要去創造與與追求這種美好,要保持活力、鼓起力量永不放棄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可如今卻被告知:孩子,這些東西你們已經擁有了。我心裡納悶:難道這些好看的,光鮮的東西已經成為主流了?
是的,這個視頻讓也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其中的每一句話都讓我腦門兒疼。
我不得不承認,《後浪》的臺詞中所讚美的青年們在現實生活中個個都頂天的優秀,都足以成為我仰視和羨慕的對象。
可即使如此,我也不想被他們所代表,因為我不是他們。
中國很大。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童年就獲得「不惑」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值得分享與展示的青春,不是每個人的青春時代都是精彩的。更多的青年們依然踽踽而行,依然迷茫,但也依然咬牙堅持,從不曾想過放棄。
這是獻給「新一代」的演講。
「新」是一個充滿了進步感的詞。b站這個所謂獻給「新一代」的演講似乎是在給青年人頒獎,告訴他們,你們太棒了,你們是前所未有的驕傲。
b站是年輕人的主場(年輕人是b站的流量主體),沒有人會拒絕恭維,青年人也是。
沒錯,我就是那個習慣否定的「小人」 。
祝每一位青年,青年節快樂。
(首發於b站,來自專欄up主:痛飲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