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青年,可我不想被「後浪」所代表

2020-09-19 相思罐頭


看了小破站的五四青年節宣傳視頻《後浪》——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我沉醉於何冰老師投入而有感染力的表演。但當我仔細看了一下對青年一代無盡的讚美之詞,竟然感到了自去年入冬以來從未有過的孤離感。

我一度懷疑25歲還算不算青年了。

朋友圈裡同齡人相繼轉發《後浪》的視頻並配以「心裡有火,眼裡有光」、「全文背誦」這樣激勵人心的話語,讓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萬千青年中只有我被排除在了這青年的群體之外。我沒有經歷過視頻畫面裡的青春激昂。考研二戰上岸北京某高校並將於今年六月畢業,目前無業,就像是被青春浪潮裹挾著隨波逐流的沙粒,只有短暫的安全和無盡的彷徨,高燃的BGM從來不屬於我。



人人都喜歡美好與活力,那是青春的代名詞,也是青年這個群體的象徵。

以前我被告知要去創造與與追求這種美好,要保持活力、鼓起力量永不放棄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可如今卻被告知:孩子,這些東西你們已經擁有了。我心裡納悶:難道這些好看的,光鮮的東西已經成為主流了?

是的,這個視頻讓也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其中的每一句話都讓我腦門兒疼。

我不得不承認,《後浪》的臺詞中所讚美的青年們在現實生活中個個都頂天的優秀,都足以成為我仰視和羨慕的對象。

可即使如此,我也不想被他們所代表,因為我不是他們。


中國很大。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童年就獲得「不惑」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值得分享與展示的青春,不是每個人的青春時代都是精彩的。更多的青年們依然踽踽而行,依然迷茫,但也依然咬牙堅持,從不曾想過放棄。

這是獻給「新一代」的演講。

「新」是一個充滿了進步感的詞。b站這個所謂獻給「新一代」的演講似乎是在給青年人頒獎,告訴他們,你們太棒了,你們是前所未有的驕傲。

b站是年輕人的主場(年輕人是b站的流量主體),沒有人會拒絕恭維,青年人也是。

沒錯,我就是那個習慣否定的「小人」 。

祝每一位青年,青年節快樂。

(首發於b站,來自專欄up主:痛飲山人)

相關焦點

  • B站《後浪》刷屏了,但我不敢苟同!
    正值五四青年節,被朋友圈一條視頻刷屏了,被朋友安利之後立馬去看看是怎麼一回事。這條視頻,就是B站聯合新京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由上海勝加馬曉波團隊帶領製作的《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顯而易見,這是」前浪「與」後浪「之間的良性互動,是極富資歷的過來人與正值年少的青年人之間的交高級 social。
  • 我的後浪們
    回到教室,我開始給學生上課。學生們一個個無精打採的,回答問題的聲音似貓叫,竟然有兩個學生在課堂上睡著了。每個星期一都是這樣,何況今年一周上六天課。雖然今年校外培訓機構沒開課,可據我所知,相當一部分學生都在上培訓機構的網課。學生在學校上六天課,星期天上網課,很多學生就沒有休息的時間,難怪星期一無精打採的。
  • 半月談|2021,「後浪」可期!
    2021,「後浪」可期! 半月談評論員 張婉禕 2020年,「後浪」成為熱門話題,一時間令全社會關注的目光投向當下青年的生存狀態。表面的種種爭議之下,仍是中國社會對青年群體的殷殷期待。
  • 「後浪」現形記:我用盡所有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 在案板下學習的小恩雅現代文明的成果,有人唾手可得,有人卻要穿山越嶺,才可窺見小小的一角。而她們,應該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或許我們,都不是《後浪》中的「後浪」。小城市可安生,大城市可追夢,魚和熊掌總是難兼得,青年們便只能在兩者之間搖擺、彷徨。這些青年,顯然不是《後浪》中的「後浪」。
  • 「後浪」現形記:我用盡所有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 在案板下學習的小恩雅現代文明的成果,有人唾手可得,有人卻要穿山越嶺,才可窺見小小的一角。而她們,應該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有人在網上吹噓「英語無用論」,遭到眾多網友的反對。這樣的花總和林生斌,大約算不上《後浪》中的「後浪」。這些年,微博的風氣變得越來越暴戾,許多人陷入了狹隘的飯圈思維。非黑即是白,不是粉就是黑的二元對立,使得自由討論的空間逐漸被人身攻擊的罵戰所侵佔,一個普通人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變得異常艱難。
  • 從「後浪」到搜索大數據裡的新青年,誰更真實?
    B站投餵給後浪的只是他們以為的、心目中完美的後浪,而後浪通過「搜索」形成的自畫像或許更為準確,畢竟真實最有說服人的力量。歷來大的思想碰撞,多由演講作導火索,從五四運動到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大抵如此。青年節前夕,一則由B站發布的青春宣言片《後浪——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在央視播出後又在朋友圈迅速刷屏。一時間,後浪成了五四青年節的「顯學」,正所謂承受多大讚美,就要能承受多大詆毀。
  • 五四青年的佔星「後浪」正在試著洶湧
    金亮後浪: 只憑金星相同的喜好就能結交火水瓶千萬個值得乾杯的朋友。 魚頭後浪: 金星雙子的各站後浪們, 以青年之名,為相同的水瓶理念,投入火星的激情與戰鬥中
  • B站《後浪》刷屏背後的冷水,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就在前一天,嗶哩嗶哩彈幕網(B站)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獻給新一代青年的宣言片《後浪》,並登錄央視一套的黃金時段。「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視頻中,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登臺演講,聲情並茂,認可、讚美與寄語當今年輕一代,「奔湧吧,後浪!」,引發了社會媒體和廣大青年的熱烈探討和深入思考。
  • 給我的後浪同學(給LEO的第二封信)
    這或許就是妻子說我和兒子是同學的原因吧。既如此,那就隨便寫點東西給我的「後浪」同學吧。純屬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只希望對後浪有借鑑意義而已。前幾日,和LEO跑步的時候,他忽然問我一個問題:如果我將來去做專業遊戲玩家,你怎麼看?我笑說,我怎麼看,用兩隻眼睛看唄。
  • 《後浪》刷屏:心急的B站
    註冊8年的用戶昔川直言,他不太相信這是B站的廣告,相比之下,他認為B站十周年時的紀念片《乾杯》更真實,也更加觸動人心,「反正我沒有《後浪》說得那麼好,這誇讚可承受不起。」另有許多網友發現,轉發《後浪》的都是70後、80後,反倒95後、00後很少轉發,B站策劃團隊則表示這只是一種錯覺。獻給年輕人的演講為何引發中老年人的集體共鳴?
  • 93 年的我是「後浪」嗎?不,我是前浪
    對縣城青年來說,這份演講詞和《小時代》沒什麼區別。文丨聞韶五月四日早上起床的時候,朋友圈「後浪」排了一屏。我沒點開看,想,後浪在 B 站打廣告了呀,效果不錯呀。我認知裡的後浪是一家圖書出版公司,我買過他們出版的拉丁語教材。中午的時候,各種「前浪」出現了。有人要對「後浪」吹毛求疵,有人說拒絕處於同一條河流。朋友圈裡的各種嘲諷也出來了。我只點進去看了「 bilibili 獻給爺一代的演講《前浪》」,笑得很開心。
  • 逐夢計劃丨 來聽聽後浪青年們的心聲
    後浪心聲 01 後浪心聲 02 左志焱 西南科技大學2018級學生實習單位:龍馬潭團區委志願服務點青春志願,愛在社區,這次我十分幸運能參與到瀘州市龍馬潭區團委的志願服務點位管理工作中,在實踐中所獲了更多的成長。
  • 五四獻禮,《後浪》刷屏,不用羨慕青年,因為青春無關年齡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顯得格外熱鬧。一大早,朋友圈裡就被B站的《後浪》刷屏,看得人是熱血沸騰,就像文案中所說,心裡有火,眼裡有光。截止今天中午12點,這支片子在B站上線19個小時,累計了507萬播放量,並收穫了66萬點讚,成為了全網爆款。
  • 專訪|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上場」的「後浪」
    今年8月12日聯合國國際青年日的主題是「青年參與全球行動」,多位中國青年通過騰訊與聯合國駐華機構聯合主辦的「中國青年對話未來」系列活動發表自己的聲音。其中,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作為青年代表在《2020青年聯議會》節目中發表關於環境保護的主題演講,這也是網絡文學作家首次登上聯合國舞臺,與當代青年代表共話可持續發展議題。
  • 《後浪》激起五彩浪花
    在這個五四青年節的前夜,一段由B站(嗶哩嗶哩)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後浪》進入大眾的視野之中。在《新聞聯播》播放前以及B站登陸後,迅速在朋友圈、微博等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視頻在B站上線3小時,播放次數就突破了100萬。截止目前,《後浪》在站內已突破了800萬播放量,點讚數也已超百萬。
  • 我不是前浪,也不是後浪,我就是沙灘
    《後浪》演講中,他慷概激昂,極具感染力,配上精心拍攝和剪輯的影像,的確能打動不少人的內心。但恕我直言,演講的觀點和內容乏善可陳,並不能直擊我心。剝去那些經過華麗的技巧包裝的辭藻和形式,剩下的只有情緒渲染。02 如何定義前浪和後浪這篇演講之所以刷屏,它點燃了年輕人的G點,又擊中了中年人的痛點,甚至後者對此的討論更勝於前者。
  • 寧靜官宣「浪姐」解散:我不想再蹦蹦跳跳,觀眾看法一邊倒
    徐崢含蓄表達說的那樣,「浪姐」只缺少了團魂,因為每個人都特別有主見,小傲嬌,大家都放在同一個層次上去聽一個人指揮,其實是不太有可能的。所以說「浪姐」解散,其實也是這個女團最終的走向。這不,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即將迎來2021年的時候,被邀請上臺表演的「浪姐」,便正式官宣了女團的散夥。
  • 「後浪」課堂丨黃婉露:「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後浪」課堂丨黃婉露:「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2020-11-05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浪未來可期!西南交大雲上畢業禮見證學子芳華
    殷殷寄語 後浪未來可期校長楊丹在雲畢業典禮上以《後浪奔湧,未來可期》為題發表講話,結合新冠疫情的時事背景,表達了對同學們的殷切期望,並分享了他的三點感悟:其一為靜水流深,實幹興邦。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無論是身處於臺前,還是躬耕於幕後,都要始終牢記自己所應擔當的使命與責任。
  • 感謝二十多年前的那首「後浪」,伴我一路前行
    02 求學往事我當年就讀的高中,是全縣唯一一所省級重點中學。學校與家之間,橫著幾座山。寫在後面的話最近幾天,何冰先生的《後浪》掀起了一場網絡熱潮。我第一次在微信群裡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感覺很是振奮激動不已,有一種當年第一次聽到《水手》的感覺。但隨後幾天,看到潮水般的負面評論時,感覺非常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