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青年張文宏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作者:泰格烏

「小鎮青年,是個很深刻的符號」

戰疫期間,上海捨不得「送出去」的張文宏醫生,曾經是一位地道小鎮青年。

「我這種小鎮青年,來上海摔過很多跟頭。」

1969年,張文宏出生的故鄉「小鎮」,是溫州瑞安。

一位自稱是張文宏高中同學之子的網友回憶說,「張文宏是城關鎮的,不住校。我爸住校,爺爺去世時我爸耽誤了幾天,他主動過來給我爸補習。」

張文宏高中,畢業時只有4個班。兩個文科,兩個理科。城鎮學生住家,農村學生則住校。那時候沒有私立中學,也沒有出國讀書。高考在1980年代是唯一的「跳龍門」。

其規模和細節,符合那個年代很多縣城的現實。

城關鎮N久前就是瑞安政府所在地,並不小。 所謂「小鎮青年」的自嘲,是針對上海來說的。

遠在賈樟柯、羅振宇等人追尋、消費小鎮青年之前,這一符號本身就包羅萬象,具備極強的中國意義。

在中國這樣農耕文明的國度,上溯三代,99%的人都來自於小鎮青年。

說白了,毛潤之,蔣志青也都是小鎮青年。

01

張文宏和一位「北漂」小鎮青年的過往

張文宏很牛,但其高中母校——瑞安中學更牛。

瑞中的校訓叫「甄綜術藝、以應時需」,聽起來是不是很怪?

1896年三月,創辦人孫詒讓寫下這八個字時,五味雜陳。

1848年孫詒讓出生於瑞安潘岱鄉硯下村。他和他的父親,也是鄉村青年,或小鎮青年。

孫衣言進士,入翰林,歷官二十年;在此之前,他仍然是一個小鎮青年。

1851年洪秀全陷南京,三歲的孫詒讓隨全家去了北京。後來其父多地為官,他都跟隨。

▲孫詒讓畫像

孫衣言仕途亨通,1869年他做過江寧布政使,從二品。曹雪芹的祖先為漢軍正白旗包衣,三代先後有四人擔任江寧織造。

但由於漢軍鑲黃旗人英廉曾以江寧布政使的身份兼任江寧織造,也許現代人看到這個官職時似曾相識。

孫詒讓作為一個GUAN二代,從舉人到進士考了五次,均無法完成這一晉級。

我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有兩個感覺:第一,對於官員子弟考進士科,亦不能「從心所欲」。

梅祖芬1946年考清華大學落榜,校長梅貽琦也沒破格降分,只是安排女兒就讀一年預科。第二,孫詒讓極為豁達,覺得這個進士科五次不中沒有再考的意義,索性就不考了。

「官刑部主事,旋歸不復出,專攻學術」,與俞樾、黃以周合稱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經學後殿」、「樸學大師」之譽,章太炎稱他「三百年絕等雙」。

孫詒讓的灑脫,有他對時局和世界的體會。

1865年,他的父親曾應浙江巡撫馬新貽之邀請,主講杭州紫陽書院。馬新貽後來被刺,成為晚清四大名案之一。

你們看的《投名狀》,據說龐青雲的原型就是馬新貽

1884年,中法宣戰,沿海戒嚴,孫詒讓與裡人籌辦團防。1894年,中日甲午戰起,孫詒讓負責瑞安籌防局,戰敗後他痛心地說「時局多艱,此後恐無復仰屋著書之日」。

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孫詒讓聞而感憤,力倡興儒救國之論,撰《興儒會略例》二十一條並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覺得讀過的書,並不能解決新問題——他將瑞安算學書院改為瑞安學計館,學計館以致用為本——「甄綜術藝、以應時需」,這就是瑞安中學的前身。

後面的小鎮青年,正是踩在了這些小鎮青年巨大的肩膀上。

02

張文宏的時代,小鎮青年的取捨

張文宏出生於1969年。

地球的另外一邊,這一年的伍德斯託克音樂節,45萬多人在紐約蘇利文縣一片牧場上。 在四天裡,這個地方成了反主流文化的烏託邦,身體和思想都是自由的。

1969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是《午夜牛郎》。

中文實際上應該翻譯為「午夜牛仔」,但那個年月,「牛郎」才是大家可以理解的「牛仔」;今天牛郎成為敏感瓷,也是1969年的中國人始料未及的。

1969年的這邊沒有什麼娛樂,甚至沒有正事。三年前「文化大革命」爆發,瑞安中學停止招生,「停課鬧革命」。

在那個時代,不讀書的小鎮青年可以從事的職業,很狹隘——大體上,工或農。

賈樟柯在《三峽好人》的電影裡還指出了小鎮青年後來的另外一種發展方向:閒。

閒則生事。等我回來哦,我去雲陽砍個人就回來。

但我們必須指出,瑞安在教育上有巨人——而且得到了地方平民的衷心擁戴,為人身體力行。

因為他們看得到代有才人啊——中科院院士孫義燧是1954屆的瑞中校友,他不久前回到學校,回想瑞中讀書生活,唐贄、餘振棠、李方成、張德坤等老師當年對他的寬容、愛護讓他無限感激,情至深處幾度哽咽難言。

他談到素質教育時說,

當時學校實驗室對學生開放,他在實驗室裡解剖自己抓來的青蛙了解動物心跳;用燈泡玻璃、鐵絲和馬糞紙自製顯微鏡觀察蒼蠅的帶菌情況,這些實驗培養了他的好奇心和刨根問底的品質,讓他終生受益。

他說,只要堅持這種教育,瑞安中學一定會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孫義燧,是孫詒讓的曾孫。

1976年,張文宏的小學啟蒙教育,發端於玉海中心小學(原城關一小)。

學校前身是縣城西南隅蒙學堂,也是在孫詒讓的倡導下,書法家池志澂、鄉哲洪炳鏘於1902年創辦。

張文宏給小校友們的寄語。

玉海,得名於玉海樓——坐落在瑞安古城東北隅,是中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

玉海樓實際上是孫詒讓家族私人藏書館,原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其三面環水,前後兩進。由於古代的消防確實是個問題, 所以一般藏書樓除了近水,還要取帶水的名字。

孫詒讓的兩個要求,對於瑞安人,其實從來都是心有靈犀:第一,要讀書;第二,學以致用。

舊友回憶,張文宏高中時期,就決定要當醫生。

從骨子裡說,這是孫詒讓等人給桑梓種下的「百年樹人」計劃成功了。

學生時代的張文宏

因為,張文宏自己和家人都覺得,這是一條實實在在的道路。

上海醫科大學舊日校門,因成績優秀張文宏被免試保送到這所大學,開始學醫生涯。

瑞安醫院創辦於1937年,創辦人洪天遂其實就是當時瑞安中學的校醫兼衛生課教師。

據悉,創辦時所缺的蒸餾器就是瑞安中學提供的。瑞醫建國後的首任院長王湘衡和瑞中高中部創辦人王超六校長,為兩兄弟。

在學醫這條道路上,瑞中在外校友名醫很多。

除了張文宏教授(87屆,復旦大學醫學院內科系主任、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還有吳繼敏教授(89屆,火箭軍總醫院胃反流中心主任)、章建梁教授(80屆,海軍醫科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心血管專家)、周雷教授(90屆、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外科副主任)、吳應盛教授(94屆、浙一醫肝膽外科專家)、陳俊教授(92屆,杭州艾維齒科董事長、留德牙科博士)等瑞中校友。

瑞安中學88屆畢業照,比張文宏低一級,但你可以看出當時學子的衣著和風貌。

據說瑞安人有錢,但從來不說是溫州人。

估計是想讓大家記住,瑞安有才。

03

小鎮青年之「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鎮青年,知道什麼是「受欺負」。

張文宏這次說了一句,「像我們在社會上,大家經常感覺老是被人欺負。事實上我也是一路被人欺負過來的。

你被人欺負慣了,就知道這種欺負人的嘴臉是什麼樣子,那你就要善待比你年資低、權利沒你大的人」。

陳丹青說,他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大吃一驚,因為他看到街上的年輕男女,人人長得一張沒受過欺負的臉。

這句話被人較真了,有人專門去問,陳丹青回覆說,「網絡轉發,從未準確的。我的原意是:那裡滿街的人,都是沒給侮辱過的樣子。」

「身為一個中國人,最大的痛苦是忍受別人『推己及人』的次數,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這話是王小波的。

如果你將這三個人對「欺負」的東西串聯到一起,那就是50後到60後的集體記憶之一了。

有些小鎮青年對此的反應很J賊——1973年的「高考」,遼寧興城的小鎮青年張鐵生不會做題,感覺被欺負, 但他選擇成為「白卷英雄」,導致學生考分越高越是沒有學校敢要,被錄取者多是成績平平甚或中下者。

但有些小鎮的青年,一直以學習好為榮。

學生時代的張文宏

17歲那年,張文宏憑藉著論文《論溫州模式》在華東地區「中學生政治論文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有機會見識到來自全國各地優秀的高中生們。

來自小城鎮的張文宏不但絲毫沒有自卑和膽怯,反而給自己訂下了目標:「瑞安中學不輸給上海和杭州等地全國級名校,我也不輸給這些名校的學生。」

年紀輕輕的他,已經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和明確的定位。

他說的「欺負」,並不是學術分數上的落後,而是……你自己理解吧。

小鎮青年張文宏,一直是上進青年。

1993年本科畢業之後,張文宏選擇了繼續深造的求學道路,2000年又從復旦大學拿到了醫學博士的學位證書。

畢業後長期在華山醫院感染病科從事臨床工作。其後還曾分別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BI醫學中心、UIUC,香港大學瑪麗醫院等國內外知名機構進修。

華山醫院感染科有多厲害?

這裡是全國疑難感染病會診中心,來這裡求治的感染疾病人數之多、病種之豐富、病情之複雜,一直高居全國之首, 8成以上感染患者都被疑難雜症折磨得痛不欲生。

未知原因的發熱病人也會被推薦到這裡就診,這是醫學上的頂尖金字塔。

一以男子去沙漠旅遊後回來,手腫厲害,美國當地醫生都告訴他只有截肢,沒有別的辦法。

但是,華山醫院感染科再次創造了奇蹟,他們在24小時內確認了創傷孤菌引起,馬上給患者用了有效的抗菌藥物,讓患者的手很快的 恢復了。

原本要截肢,硬是被張醫生團隊拽了回來!

對團隊,他很挑剔,要求極其嚴格;在病人的眼裡,張文宏其實很「軟和」。

有一回,有個沒家人陪同,耳朵不好的奶奶找他看病。他寫下看病的流程,交給奶奶:

1.先去掛號收費處繳費;2.去1樓抽血;3.下禮拜一再到1樓拿報告;4.拿到報告後到X號診室給我看 5.不要再掛號!

平時,他寫字很潦草。那一回,他一筆一畫,寫得又大又工整。

還有一回,有個小男孩的病被治好了,可男孩的家人還是悶悶不樂。

張文宏一追問,才知道,為了給男孩治病,家裡把姐姐學費都花光了。張文宏當場決定掏5000元。再三叮囑這家人,一定要讓姐姐上學!

30多歲起就有了「張爸」這個外號。據同事說,這是因為他果敢又細心,凡事都要照顧到位,就像爸爸一樣。

一路被欺負過來,而沒有「媳婦熬成婆」的套路,這就是小鎮青年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04

寫在最後

這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待在小鎮上不要出來。

但我們都將出來,都會在摔跟頭中明白。

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立足,每一步都很艱難,每一步都要學會自我保護。

我們試圖搞懂,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中國人的精神衣缽,究竟如何傳承?

實例是張文宏醫生,和他身後的瑞安人。

上次有人說,教育減負,是一場寒門的災難,我們在此重申,知識改變命運。

要在常識和邏輯中活著,一代一代。

張文宏戰疫金句

01

「前些日子中國疫情嚴重時,不少友國給予了援助,也沒有禁止我們入境。如今我們疫情稍微好轉,但還沒有清零,不讓別國的人入境,無論從事實還是道義上,都說不過去。你自家的火還沒有撲滅,也不好意思嫌棄別國防火不嚴,何況還總有人指責我們是『放火人』。」

02

「現在的美國就是2009年的中國。當年中國嚴防美國禽流感輸入,嚴陣以待,以為是颱風、颶風,最後卻是雷陣雨。川普之所以和新加坡一樣,沒戴口罩,也沒有像中國一樣去救災。是因為美國的醫療體系和中國不一樣。2019年冬季到現在,美國已有2800萬人感染流感,2.8萬人住ICU,1.6萬人死亡。美國醫療體系可以很從容地應付過去,中國人無需為美國著急」。

03

「什麼時候疫情會下來,這個時間點已經不掌握在中國人民手中了。我非常明確地告訴你,歐洲什麼時候到了高峰,美國什麼時候到了高峰,就是我們開始吃定心丸的時候了,這個時候我可能會考慮買一點股票。」

04

「還得保持警惕的心態,像這個時間點就不要出去到處瞎玩,還沒到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步。比如我今天跟你聊天,大家都很高興,跟大美女一起聊天,大家把口罩摘了,說得興起。其實這種都不合適。」

05

「每個人都是『戰士』,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你覺得很悶麼,病毒也被你悶死了」「大家只要悶兩個星期,少說話,你知道伐,語言少了,思想就出來了」。

06

「現在臨床試驗結果沒出來前,試用藥就是你的女朋友,等結果出來後,你就知道她是不是你的老婆了。」腦海中瞬間浮現兩個年輕人談戀愛的場景:沒有結婚之前,一切都有變數。立馬心領神會。

07

「你能不能告訴我中性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區別呢?姑娘,這些你都懂嗎?(不懂)那我們怎麼討論呢?我的意思是說,今天去武漢支援的都是各級醫院最厲害的醫生,要相信他們在具體治療中會有具體方案」「我跟你講一定聽不懂的,因為我們讀的書不一樣,我講的每一個漢字你都能聽明白,但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

08

「世界上不會有你電影裡面看到的,把康復期的血漿輸進去以後,病人就神奇般地開始恢復,從床上坐了起來,然後開始吃飯行走,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09

「你們別期待啊,在我這兒估計看不到肌肉。運動很好,但是太累了。我記得我買過幾次健身卡,可最後吃虧的永遠是我,基本上一年也就去兩三次,還有一次用了幾個月,健身房卻關門大吉了。所以都是把我的錢給捲走了。我就愛看『無聊』的連續劇,像《羋月傳》這種,不會太費腦,能讓自己放鬆下來。」

10

「專家到了這份上吧,我看了,脾氣沒有一個好。每個人都極端自信,吵架是經常的。大家看到醫生都是文質彬彬的,那都是假的。水平越高的醫生脾氣越大。但是有一點,每個人都抱著對病人極端負責任的態度,否則我們吵什麼呀,你好我好大家好,對不對。最後達成一致,怎樣對病人最有利就怎樣去做。」

11

「我就知道你們這些記者採訪時,想窺探人家隱私,我偏不接。」

記者緊追不捨:「那您想念母親嗎?」張文宏反問:「哪一個正常人會不想念自己的母親呢?」

12

「共產黨員的口號你平時喊喊可以,這個時候,我不管你有什麼想法,對不起,現在你馬上給我上去」。

「像我們在社會上,大家經常感覺老是被人欺負。事實上我也是一路被人欺負過來的。你被人欺負慣了,就知道這種欺負人的嘴臉是什麼樣子,那你就要善待比你年資低、權利沒你大的人」。

13

「我不是非常鼓勵大家加班加點,這本身也不怎麼人道。我們沒有理由叫人家拋棄自己的家庭,在這裡無休無止地工作。除非你熱愛得不得了,但對很多普通人來說,它也就是一份工作。你不能用高尚啊這些詞來綁架別人。」

那麼,醫護人員最需要什麼?張文宏回答:「有免於受傷的權利。」

14

「這事兒出來,因為我懂這事兒,所以大家喜歡聽我的。你以為大家愛聽我講話啊?等這個事情過了,大家該看電視的看電視,該追劇的追劇,誰要看我啊?等疫情結束,大幕落下,我自然會silently(安靜地)走開。」

在張文宏的辦公室中,常掛著一塊牌匾,是一位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患者送的,上面寫著這麼一句話:

「我只是你們工作中的匆匆過客,而你們是我的人生轉折。」

參考資料:

[1].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圈丨專訪張文宏:你相信我就好了,我的預測一定是對的

[2].閒時花開,張文宏的15句大實話:待疫情結束,在悲喜交集處等我

[3].溫州人張文宏,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相關焦點

  • [人物]張文宏「逆襲記」:從小鎮青年到男神「硬核醫生」
    撰文|泰格烏 戰疫期間,上海捨不得「送出去」的張文宏醫生,曾經是一位地道小鎮青年。 「我這種小鎮青年,來上海摔過很多跟頭。」所謂「小鎮青年」的自嘲,是針對上海來說的。 遠在賈樟柯、羅振宇等人追尋、消費小鎮青年之前,這一符號本身就包羅萬象,具備極強的中國意義。在中國這樣農耕文明的國度,上溯三代,99%的人都來自於小鎮青年。 說白了,毛潤之,蔣志青也都是小鎮青年。
  • 「網紅」醫生張文宏有個外號叫「張爸」,同事誇他果敢又細心
    小鎮青年 「我這種小鎮青年,來上海摔過很多跟頭。」張文宏出生的故鄉「小鎮」,是溫州瑞安。 一位自稱是張文宏高中同學之子的網友回憶說,「張文宏是城關鎮的,不住校。我爸住校,爺爺去世時我爸耽誤了幾天,他主動過來給我爸補習。」
  • 張文宏:青年博士應衝在領域前沿 加強與世界溝通
    中新網廣州11月29日電 (蔡敏婕 楊芳)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29日在廣州舉辦的首屆青年博士未來論壇上,分享個人「從普通到優秀」的心得體會。張文宏在分享中提到,讓他比較自豪的是博士畢業以後一直有機會衝在醫學前沿。2003年,剛博士畢業不久的他,就參與了抗擊SARS疫情工作,當時他有兩個深刻的體會,中國在精準溯源方面才剛剛起步,技術力量也不夠前沿。從此,他也確定了新發傳染病是今後個人的研究發展方向。
  • 張文宏獲「2020年最美教師」,青年教師不淡定了,決定這樣做
    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最喜愛的、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獲此殊榮,看到這個消息,青年教師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仿佛一下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下定決心:向他學習,他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魯迅先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張文宏教授詼諧幽默句句經典,難怪人們把他稱為「全民講師」、「第二個鍾南山」。
  • 小鎮青年,困在賭博裡
    其他的小鎮青年,如果未婚,不做生意不進廠,成天晃蕩也不愁養不活自己。按照這些小鎮青年的說法,這些團夥開個場子,馬仔不夠用,就得請「臨時工」來幫忙。小鎮青年們在馬路邊站崗三個小時,就是300元,還有免費煙和水。一個月有那麼幾回,再做點別的事,幾千元收入是有的。
  • 小鎮青年心理畫像(04)
    一個小時的時間,小鎮青年不記得聊到最後是聊成了什麼樣子,只記得那個老師一直在提問,小鎮青年略煩躁。唯一覺得有用的就是認識了&34;這個字。小鎮青年只是單純想找人聊聊天。不過,從那次諮詢後起,小鎮青年明顯感覺到學校的輔導員對自己的關心加倍了。
  • 小鎮青年心理畫像(02)
    小鎮青年總覺得童話故事愛走極端,裡面的人物要麼像荷花一樣潔淨善良,要麼像臭水溝裡的垃圾袋那麼汙濁不堪。小鎮青年家附近有一條乾淨的小溪,小時候,她經常跟自己的玩伴在那裡撈魚捉泥鰍。小鎮青年喜歡這條小溪。不管後來離家多遠,每次回去都要去小溪那洗洗腳、灑灑水、說說話、哼哼小曲。狗咬事件後,小鎮青年覺得自己就是臭水溝裡的垃圾袋,誰靠近誰被汙。
  • 小鎮青年心理畫像(01)
    小鎮青年像往常一樣,跟在自己的一群發小後面,當好小跟班。今天帶頭大哥決定帶他們去幹一件大事:撿垃圾換零錢。親手勞動掙來的冰棍會顯得更冰力十足。與往常不同的是,今天小鎮青年帶上了自己唯一的小跟班——親弟弟。而這僅有的一次與眾不同的顯擺,就出了事,出了比上面說的大事還要大得多的事:她的親弟弟被狗咬了。
  • 三位創業者將親述「小鎮青年的燃點」
    無論是網絡海淘、電子遊戲、新能源汽車,還是知識付費、網紅經濟,小鎮青年在許多新興領域都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和多元化的價值觀。1月12日,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的2019紫荊·國際金融人才發展年會上,溫商青藍學院執行院長劉京靂以「小鎮青年的燃點」為題,分享了投資小鎮青年創業的三個案例,再次引發對小鎮青年的熱議。
  • 小鎮青年心理畫像(03)
    三、泡桐樹友誼春夏秋冬,四季輪轉,日子一年比一年過得快,小鎮青年一級一級地往上升學高一那一年,小鎮青年離開了小鎮,去到一個更喧譁、更熱鬧的城鎮。她進了一個新的班級。她的同桌是一個戴著眼鏡、性格豪爽的姑娘。這是她在這個新地方認識的第一個朋友。她所理解的朋友。她的同桌還拉著她,跟後桌兩個男生一起成為了朋友。還有隔壁組的那個眼睛小小的、臉上肉嘟嘟的本地女生。
  • 海爾專賣店-小鎮青年迎來創業黃金期
    為更好地響應國家的號召,海爾專賣店將加速布局三四級市場,大力推進「小鎮青年計劃」,幫助更多有志向的小鎮青年實現創業夢想。 小鎮青年主動出擊,線上引流實現銷量逆襲 在時事的影響下,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不斷拓展,海爾專賣店也在發展中積極探索轉型,全員直播零售、線上社群秒殺、雲上購物節等新型消費方式,促進門店數位化轉型,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保證終端的市場競爭力。
  • 張文宏:「90後」要保持好心態
    這次直播讓我了解青年的想法,也知道他們在這次抗疫中作出了很多特別貢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3日在上海青少年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系列直播活動中,與青年對話,聊生活、談使命。
  • 電動牙刷收割小鎮青年
    從輕奢品到普及至三五線打起價格戰,電動牙刷讓小鎮青年們過了把癮。而新型電動牙刷品牌借著電商、社交媒體的紅利瞬間逆襲,收割了一大撥小鎮青年——這一群體人口數量比早些年國際大牌電動牙刷的購買人群要大得多。但在萌牙家創始人陳茂輝看來,熱鬧只是表象,電動牙刷普及率迄今只有5%,這一數據在美國、日本分別為42%和40%。
  • 喝咖啡刷網養蜂 小鎮青年重新定義「農民工」
    喝著咖啡,刷著網,養著蜂——小鎮青年重新定義「農民工」閱讀提示結束了21年的北漂生活,小鎮青年楊經挺回到福州永泰洑口一頭扎進「蜂群」裡,開始創業。回到小鎮,他想為生長於此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創造新的價值。而回到小鎮的青年不僅成功創業,也給當地帶來新變化。
  • 從社畜青年到小鎮青年必看的書《從早「茫」到晚》
    從社畜青年到小鎮青年必看的書《從早「茫」到晚》這是為都市青年所作的繪本,西沃恩·加拉格爾(SiobhánGallagher)加拿大的插畫師,她日常做的事情是畫畫、旅旅遊、品品酒做白日夢,書中的主兒可能和今天的你一樣,在工作日掙紮起床
  • 提醒| 關於零星病例,張文宏這樣說
    提醒 | 關於零星病例,張文宏這樣說 2020-10-19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誰說這屆新青年不行?張文宏:我對90後充滿希望和敬畏!
    今天是充滿希望的2020年的「五四」青年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這一屆新青年做出了評價:這屆年輕人更加無畏、有擔當、有創造力。這一批人如果『熊』了,國家就沒有希望」。這次疫情是一次非常好的表達機會,讓社會重新認識了祖國新青年。每一代人似乎都被貼上過標籤,但是我們這一代人真的垮了嗎?真的是最差得一代人嗎?想起小說裡一段話: 我們都是少年。輸時不悲,贏時不謙。手中握劍,心中有義。見海遼遠,就心生豪邁。見花盛開,不掩心中喜悅。前路有險,卻不知所畏。有友在旁,就想醉酒高歌。
  • 2020鄂旅投文旅小鎮旅遊節即將啟動,招募十位小鎮青年!
    2020鄂旅投文旅小鎮旅遊節即將啟動,招募十位小鎮青年! 鄂旅投來源/鄂旅投原標題:《2020鄂旅投文旅小鎮旅遊節即將啟動
  • 張文宏科普成人應該打哪些疫苗
    張文宏醫生表示,每年冬季都會有流感的大暴發,今年新冠的暴發,再夾雜流感的暴發,對老年人、成年人都是極大的風險。(成年人應該打)流感季節的疫苗,青年女性在成年之前最好打預防宮頸癌的HPV疫苗。總結一下張文宏醫生的成人要打哪些疫苗:1、每年都要打流感疫苗(9月最佳),打近幾年最流行的流感疫苗。2、中青年女性都建議要打HPV宮頸癌疫苗,未成年女性和首次x行為前打效果最佳。3、成人B肝疫苗需要打。4、老年人打23價肺炎疫苗(尤其60歲以上)。5、帶狀皰疹疫苗(尤其50歲以上,目前還不行,不過即將上市)。
  • 張文宏「金句」又來了:哪天我消失在屏幕上,大家就覺得世界美好了!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受邀與青年代表對談,引來網友強勢「圍觀」。「年輕人『熊』了,國家沒希望」「有人說這屆年輕人不行?完全是瞎掰。我對90後充滿希望和敬畏。」張文宏說,此次疫情中,90後的表現顛覆了人們對年輕人的印象。「以前,你很難給90後定義,感覺他們還是需要呵護的孩子,現在,無畏、擔當和創造力完全是90後配得上的形容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