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家務,主要是培養能力還是品格

2020-11-13 八公山視界

德國一貫重視培養孩子「勤奮、正直、可靠、樂於助人、作風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從不包辦孩子的事情。他們將子女視為獨立的個體,給他們空間,讓他們獨立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在孩子一周歲左右,父母就鼓勵他們自已捧著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還向孩子道謝並加以讚許。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父母再引導他們完成一些更難做的事情。這樣,當他們進入社會時,在別人的眼裡就不會成為低能的怪物。

在德國,不僅父母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立能力,法律也有這樣的要求。法律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國人常說,他們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條文中,有一個有趣的規定,要求孩子要幫助父母做家務。條文的內容是:

六歲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務。

六至十歲:偶爾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

十至十四歲:要割草坪、洗碗、掃地、給全家人擦皮鞋。

十四至十六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

十六至十八歲:如父母上班工作,要每周給家裡大掃除一次。

對於不願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向法庭申訴,以求法庭督促孩子履行法定義務。

當然,在我國,我們並不提倡中學生都去勤工儉學。獨立的精神、獨立的生活能力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各種活動中培養的,關鍵是你要有一顆要求獨立的心和相應的行動。

學著獨立解決問題。在生活或學習上碰到問題,要學習儘可能自己解決,不依賴父母和老師;與同學、朋友或家長間發生矛盾,也要自己想辦法去調整關係。如果感到束手無措,可以向老師、家長請教。如果你的選擇與老師、家長說的不一樣,可以多徵求不同人的意見,若你想堅持自己的選擇,不妨按自己的意見去做,當然你也應該做好承受最後結果的準備。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定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早些年,一家媒體披露了一組數據:各國小學生每日家務勞動時間,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中國0.2小時。在不少中國家長眼裡,孩子學習任務繁重,家務事自然都由家長包辦,導致孩子從小就缺乏必要的勞動意識和自理能力。
  • 三招教你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優秀
    文/阿凱媽媽在父母的心裡,孩子永遠都是小朋友,需要家長幫助和照顧。不忍心讓孩子受到一點點的勞累,所以把所有的家務活動都由自己承擔。其實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讓孩子適當地參加到家務勞動當中,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好處,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會更加的優秀。
  • 培養孩子獨立,從做家務開始
    從小就鍛鍊幹家務的孩子,社會和環境適應能力強,往往比不會幹家務活的孩子更懂得照顧自己和別人,這種人更受別人喜愛和歡迎。家務能讓培養孩子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集中力,能讓孩子富有責任感和義務,能培養孩子獨立處事能力……;這些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 培養孩子習慣-從做家務開始
    從小就鍛鍊幹家務的孩子,社會和環境適應能力強,往往比不會幹家務活的孩子更懂得照顧自己和別人,這種人更受別人喜愛和歡迎。家務能讓培養孩子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集中力,能讓孩子富有責任感和義務,能培養孩子獨立處事能力……;這些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 哈佛調查表明:從小鍛鍊娃做家務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而這些瑣碎的事情,體現在家庭之中,必然是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對於現今多數的家庭而言,家長們對於孩子學習方面的期待更高,並沒有對孩子的家務能力有所要求。許多孩子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家務活是專屬家長負責的,自己坐享其成就可以。
  • 父母想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懂得利用做家務,讓孩子的人格更優秀
    想讓孩子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發展人格,父母這些「代勞」不可取1不能作為大事小情都由自己父母做決定有時候需要我們學生認為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都還不健全,對事物發展沒有進行判斷企業能力,所以在遇到學習一些其他事情的時候,父母就會替孩子「代勞」做出對於一些問題選擇過決定,其實這無可厚非。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答案是否定的,這樣只會培養出高分低能兒,將來遭罪的還是父母,父母可以包辦一時,但能包辦一生嗎?將來孩子也要獨立生活,父母們也會離去,那麼他們將會怎麼辦呢?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家庭幸福指數。研究還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朱棣文有三個兄弟,他們都取得了博士學位。
  • 要適當培養孩子做家務!
    如今的孩子,不聞世事!日常生活都被親人包圓,一心撲倒學習上,因此,很多孩子在家是不做家務的,其實,這種教育方法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積極參與日常生活中,包括自己吃飯,陪媽媽做家務,幫爸爸拿拖鞋……因為很多事實證明,適當做些家務的孩子是有好處的。
  • 希望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通過做家務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和獨立性
    想要讓孩子做事不拖沓,並且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父母就應該從小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多讓他們做做家務勞動,包括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教育專家曾經指出:「一個孩子從小具備做家務的能力,那麼他就贏得了培養自身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從而有利於增強他做事的條理性、秩序性,以及培養其獨立性。」很多西方國家的父母會早早的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性。
  •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竟然這麼多?孩子做家務可以鍛鍊這些能力
    01 做家務有助於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總是會長大的,將來在離開了父母的時候,什麼都得自己來。做家務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04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這個時候媽媽們不要著急。
  • 小的時候做家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培養孩子,從做家務做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都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家裡的活,能不讓孩子做就不讓孩子做,但其實讓小孩子做家務,對孩子而言是有好處的,不用十年,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就能看出差距,那麼,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教育:培養良好的品格,引領孩子走向陽光
    當下,家長們普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這些教育主要體現在文化知識、藝術、技能等方面。條件好的,從幼兒園就開始讀國際學校,哪怕要支付昂貴的學費,他們也願意。周末報各種興趣班,鋼琴、畫畫、舞蹈……但卻忽視孩子的道德品質教育。
  • 寒假家務清單:生活能力要從小培養,你家孩子適合做哪些家務活
    過年,你會讓孩子一起參與家庭大掃除嗎?要說到做家務活,家長們要麼以耽誤學習為藉口推脫,要麼就嫌小孩「不夠添亂的」。小孩的動手能力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現在放寒假了,正好能利用這個機會,培養一下孩子的家務活技能,好好充實孩子的寒假生活。那麼,我們的小孩適合做什麼樣的家務活呢?
  • 李玫瑾主張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學做家務好處多,能提升孩子能力
    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庭糾結的問題,糾結的點在於,孩子多大能讓他做家務呀?孩子那麼小都能做什麼家務呀?要是不小心受傷怎麼辦?家長們都習慣性的認為,孩子還小屬於弱勢群裡,是需要被保護的。有些危險能避免就避免,能讓孩子遠離就要遠離。既盼著孩子能長大,又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曾經也有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做家務是大人的事,不應該讓孩子來做。 而且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做家務耽誤學習時間不說,他做完一遍之後我要花2倍的時間重新做一次,只會幫倒忙。 可多個研究數據,狠狠地打了那些家長的臉。
  • 孩子常做家務好處多,巧用「5+3法則」,培養愛做家務的勤快娃
    盧梭說過: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勞動訓練,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好吃懶做的人,是不可能成為有用之人的。孩子不能只一心學習不愛勞動,勞逸結合才能發揮潛能。通過做家務這件事,孩子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能培養動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負責特定的工作,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 幼兒園溫馨提示:暑假幼兒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自理能力巧培養!
    原創永興縣便江鎮小榕樹幼兒園2020-08-07說起做家務,很多父母往往認為離孩子很遠,家務活當然是家長的事情,幼兒年齡都很小,做起家務來不僅不安全還會給大人添亂。其實從小培養做家務的習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長環節,對孩子也能產生很多積極的影響和幫助。
  • 孩子的任務不只有學習,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十年後差距立顯
    我覺得這位媽媽特別智慧,也知道自己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有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每天做家務的時間,只有12分鐘。而很多家庭,是達不到這個平均數值的。家長覺得,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沒必要做這些事情。而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家長在偷懶罷了,並不想去踐行家庭教育,能省事兒就省事兒了。
  • 【初三大吉】劍橋幼兒園@您 |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做家務開始
    親自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來,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具有自理能力的,離開了父母他們依舊生活的很好。從由父母「領著走」到「自己走」,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過程中的巨大進步。2.成就感來自於參與家務勞動的過程 看我把盤子刷乾淨啦!我是生活小能手!
  • 學會這幾招,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做家庭的小主人
    您的孩子有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的意識嗎?他認為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嗎?讓孩子學習一些生活技能,經常和父母一起做家務,不僅是對能力的鍛鍊,更是對責任感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很有益。在幼兒園裡,只要是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老師都注重培養孩子自己學著做,而且會鼓勵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做更多的事,比如照顧幼兒園的花花草草,當午飯小值日生,檢查玩具擺放情況,等等。一旦孩子回到家中,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一些父母或者孩子的祖父母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辦了,不給孩子自己動手做事的機會,更別說讓孩子參與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