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微信公眾號:smr8700
賺錢是認知變現,虧錢是認知缺陷。
加入「水木然學社」,來一場認知突圍!(文末加入)
著名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有個觀點:
人類要想繼續生存,成功的定義必須得修改。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一針見血:未來99%的人無論怎麼努力,都只能賺到辛苦錢,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
而果我們還是以賺錢多少定義成功,那麼99%以上的人都將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從而引發人類的集體憂鬱和焦慮!
20年前阿里的口號叫「讓天下沒有難做到生意」。從此做生意變得似乎更加簡單了,只要有一根網線就可以開張了。然而直到今天,我卻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現象:天下似乎沒有好做的生意了。
現在淘寶上開店,就是得比拼價格,否則很難有銷量;在拼多多上開店就更不用說了,完全薄利多銷。因為它們存在目的就是為了無限拉低商家的利潤率,將商家的利潤維持在僅僅能夠解決溫飽的邊緣線上。
因為隨著社會的開放,未來無論做什麼,競爭都會越來越激烈,而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所有的利潤都會無限接近社會的平均利潤率。
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利潤的紅利期,往往發生在一個行業的初期,處於爆發階段,當時從業人員較少,社會需求較大,這個階段的利潤率比較高。
由於利潤率較大,就會有很多人插足進來,隨著從業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開始趨向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於是利潤率就會大幅下降,降到什麼時候為止呢?降到接近整個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為止。
所謂社會的平均利潤率,就是這個社會上一個人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比如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這個收入水平在6000——10000之間,無論你之前是從事什麼暴利行業的,都會被拉到這個水平。
之前貼手機膜的,美甲的,開滴滴的,都曾是暴利行業,現在呢?都淪為了普通職業。
每個行業都會有一種自動調節機制,讓該行業的利潤水平回歸到折的平均利潤率,比如之前做培訓很賺錢,當時通過各地招商/電話銷售/搜尋引擎等形式獲取大量客戶,而現在電話銷售效果越來越差,招商越來越難,搜尋引擎越來越貴,因此獲取客戶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於是利潤率大幅下滑,直到回歸到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為止。
當然,當一個行業的利潤率回歸到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的時候,就不會再降低了,因為從業者的脖子雖然被平臺(比如百度/淘寶/滴滴)卡牢,但是他們不會卡死你,就只給你留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讓你疲於奔命,卻又只能賺到基本的利潤率,維持生存。
這真的離不開各網際網路大平臺的功勞,他們的誕生讓消費者比價更容易,讓產品的利潤透明化淘寶和拼多多先後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同樣的商品/服務/作品,只要你還有利潤存在,一定會有商家賣得比你更便宜;或者一定有平臺誕生,上面的東西更優惠。而且消費者比價會越來越方便,永遠都是全網最低價最受歡迎,這時就會有人低價搶市場,或者賠本賺吆喝,那麼你該怎麼辦?
因此,未來的競爭會越來越充分,而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一切利潤都會無限接近於0,甚至是負利潤的。
隨著商業的繁榮,未來無論做什麼,門檻都會越來越低,比如開直播/做短視頻/擺地攤等等,未來是人人都可以有商鋪/有產品/出作品的時代,這也是社會越來越公平的表現。
《國富論》裡有個觀點:利潤降低不是商業衰退的結果,恰恰相反,這是商業繁榮的必然結果。
賺錢將越來越難,是商業繁榮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2
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就是未來老闆和員工的收入也會被無限接近,一起接近一個社會的平均勞動收入。
做老闆很風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其實這兩年日子最難過的就是各種老闆,大到上市公司,小到家庭作坊,日子真的都很難熬,為什麼呢?
因為企業的管理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的人力成本也不斷提高,而商品的利潤率卻越來越低,即:商品越來越便宜,而人卻越來越貴。企業遭遇兩頭難,兩頭都在擠壓。
現在很多老闆整體忙的團團轉,為了找出路整體急得滿頭大汗,而大部分員工卻依然很清閒,朝九晚五的坐著班。究其本質,是絕大部分企業的體制無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所以效率緩慢。
現在不像以前了,之前隨便拉攏一幫人就可以攬活賺錢去了,現在作為老闆必須極其善於管理,要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一定賺不到錢。
那麼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不能賺錢的企業總有一天會倒下,擁有獨特技能的企業,雖然還能繼續賺錢,但是扣去各種經營成本後,老闆也勝不了多少錢,我一個朋友做工廠的,年產值幾個億,辛苦一年下來才幾百萬利潤,他一個高管都四五十萬收入了。
因此,未來老闆的收入也會無限接近員工的收入,雙方一起無限接近社會的平均勞動收入,比如一年10萬——20萬。
未來只有「平臺型企業」和「頭部企業」才能賺到大錢,因為他們依靠這「消費大數據」可以精準的洞察每個人的消費傾向/特徵/需求等等,牢牢佔據商業和財富的制高點。
而普通的商家賺錢將越來越難,因為「消費數據」都集中到了平臺或頭部企業手裡,商家自己掌握的「消費數據」(自己的消費者/會員等等),這在平臺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趨勢:網際網路越發達,財富越往大企業手裡集中,這是歷史的必然。「算法」越發達,頭部效應將越明顯,馬太效應越來越加劇。
未來只有在某個領域遙遙領先才能賺到錢,他們將賺盡整個行業的錢。社會的科技水平越高,貧富差距就會越大。因為科技水平越高,社會的流通性就會越好,此時財富會加劇流向更有錢的地方。
3
未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那是一個三無的世界:無生意可做、無工可打、無機可投。
所謂無生意可做,傳統社會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這導致社會的「供給」和「需求」始終是錯位的,這就需要「生意人」去對接,並從中謀利。而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變的對稱又透明,「供給」和「需求」都被精準連接,已經不需要生意人去對接了,於是「中間環節」和「賺差價」都不存在了。
所謂無工可打,傳統社會遵循的是大工業邏輯,很多人作為員工只需要執行公司命令就可以了,他們並不需要承擔結果,這就是打工的本質。而在未來的時代,隨著個體開始崛起、公司開始平臺化,你必須主動思考和去解決問題,並發揮特長為社會創造價值,否則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未來你還是抱著打工者的心態,一定會被淘汰。
所謂無機可投,傳統社會裡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導致每個行業都有潛規則,這讓很多人可以通過不正當途徑獲得灰色收入。而在未來,隨著中國法律、法規變越來越完善,投機的空間會越來越少,未來每個人都應該適應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展開活動。
4
未來,我們究竟該怎麼辦呢?
先舉一個例子:
凡是在大海中遊過泳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風平浪靜的時候,應該使勁往前遊,一旦遇到浪頭打來,千萬不要再繼續撲騰,而是應該讓自己平靜下來,休想一下,等浪過去再使勁遊。
如果這時你一個勁的跟浪頭拼搏,不僅會被折騰的精疲力盡,而且很容易被掀翻。
同樣的道理: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我們應該大膽的出來賺錢,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我們應該讓自己更值錢,而不是不是胡亂折騰,病急亂投醫。
現在很多人的狀態就是這樣,胡亂折騰,反覆的嘗試,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加速倒下。
我真心奉勸大家,最近這兩年不要胡亂折騰,而是應該沉澱下來,好好的給自己補補課,努力的提升一下自己的認知和格局。等經濟好的時候,再大幹一場。
這已經不是那個靠膽大敢闖就能賺到錢的時代了,這也不是那個任你投機倒把的時代了,未來比拼的是真正的實力。
未來是價值決定一切的時代,這個時代很美好也會殘酷:你若不能創造價值,就沒有存在價值。
唯有價值創造者,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寫作是一種修行,度己度人
有緣人可以在文末打賞
(打賞後可添加私人微信)
要想走的快,就一個人走;
要想走的遠,就一群人走;
認知改變命運,圈層決定命運。
歡迎加入「水木然學社」微信社群!
(長按圖中二維碼,付費後便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