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理,現在實體生意難做,但是只是暫時的,因為好的品質只有在實體店有,網上只有便宜更便宜,而質量好的,有些東西比實體店賣的貴很多。
在一線城市,馬路面上基本都是店鋪一間接一間,尤基在老城區,旅遊業,藥店,餐飲業,房產中介,和各類的大小五金,日用百貨,菸酒銷售,應有盡有,生意難做,不見轉為住宅?青一色都是商鋪為主,如何解讀?不能維持下去,為何仍這麼多鋪面的存在?生意上一雞死,就意未著一雞嗚,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其實電商有個更大的致命打擊很多人還沒發現,就是比如一個城市假如單月產生一千萬的消費,其中八百萬到線上消費了,那麼只有二百萬在當地消費,時間一長,當地的各個行業都缺乏資金流動,長期之後就產生了大家都沒生意可做,都沒錢賺,都沒錢消費,形成了真正的惡性循環,這才是最要命的。
我是做實體店的,現在鋪面按30平米左右,一般縣城年租金在十五萬一年,老闆幾乎是沒有多少錢掙,弄不好,還賠點裡面,如果不堅持,回家呆家裡,錢就向流水,很快一家人一年十來萬生活費要花掉,開店的人就像做牢,一年四季呆在店裡,沒有什麼開支費用,只要吃飽,掙錢都是節約出來的,能堅持住的都是運氣不錯的,新開店的,更加困難,除非運氣很好,好地段人家不會讓出來,差地段經常轉讓鋪面,這就要看你做比較有特色的買賣了。要選擇市場上沒有的東西,競爭力小,才容易生存下來。
實體生意這兩年確實難做,可是做生意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大多數人都會被這種魅力吸引,那就是沒有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會讓人著迷,所以即使生意不好的時候,總是想著春天即將來臨。
實體店未來肯定不會倒閉。未來實體店模式將是整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品牌連鎖模式。單打獨鬥的實體店將在10年左右全部消失。
老店很多在硬撐,實在撐不住了有些轉給新手了,新店基本都是死,死了一個再來一個,房東在割韭菜。離我的店二十多米有個店面,三年時間換了四任接手的,基本做上三兩個月就會貼出來轉讓。最後一個接手的沒轉出去,現在房東在往外租。
開實體店的,誰沒有投10一30多萬錢的,,年輕人開店的,撐不下,轉行了還年輕,而且年輕人開店的不會是有大量存貨的店,轉手或閉店容易。而現在有的店主40多歲了,存貨如五金建材的東西,那有這麼容易說不幹就不幹了,還有40多歲不開店了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工作呢??只能苦苦支撐?你難道不知道中年人的苦逼嗎?上有老,下有小,兒女的大學生活費,娶兒媳婦禮金,房代,還有自己的養老,那敢輕言放放棄呢??兄弟姐妹們是吧。實體店很多東西都比網上好,還便宜。比如衣服,旗艦店打折?
其實平時線下也就哪個價。搞不好還是去年的存貨打折。電器現在網上都不靠譜了,冰箱洗衣機的升已經不是以前哪個升了。線下你摸得著,價格合適直接買回家,網上看似便宜,其實質量有區別。很多東西網上第一次買個第二次的質量差別非常大,搞得我經常沒把握就不買第二次。
房貸車貸壓垮一部分人,有項目無本錢,有本錢無項目。實體店擠垮一批,創業大多失敗,消費越來越高,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沒錢沒項目的只有幫人做苦力,這就是當今社會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