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絡消息:京東雙11一小時戰報:開場5分鐘筆記本電腦銷量超9萬臺,18秒麥出上萬臺手機,65英寸大屏幕電視20秒銷售破萬臺……
11月1日0:00---11月1日1:00京東超市火山爆發般的態勢開場,10分鐘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00%! 11.11預售期間,華為、聯想、海爾、小米等知名品牌預售成交金額均已破億!
今天是11月1日,才僅僅一天時間,京東就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不得不感嘆網絡時代的銷售魅力如此強大!
那麼,為什麼現在大街上很多商店,包括很多連鎖店都沒有聽說銷售金額有這麼高的,反而是很多的實體店鋪都接連倒閉,這是什麼原因呢?據了解,實體店比不過網絡銷售,原因很簡單,實體店的所要承擔的成本費用太高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實體店首先要承擔的是房租成本,其次是人力成本。相比網絡銷售,不需要承擔很高的實體房租成本,也不需要很多的人力成本。這就是網絡銷售的優勢。
常聽到有實體店老闆嘆氣,生意不好做!開實體店也不是不賺錢,不賺錢的話早就關門了,是老闆不勤勞嗎?開實體店的老闆要經營好店鋪應該比誰都勤勞。純粹的實體經營已經不能順應時代,改變為線上銷售和實體店體驗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才是未來。
實體店比不過網絡銷售,又有那麼多的門面房空置,房租為什麼居高不下呢?
實體店房租居高不下,首先商鋪買賣稅費一般在2%左右,無論買方出還是賣方,這比費用最終會加在實體店的房租裡面。門面租金在網際網路衝擊下,實體店盈利是越來越差,店鋪空置率越來越高,實體店的收益也會隨著降低。你看看身邊的小店開業,鑼鼓宣天,鞭炮齊鳴,過不了幾個月,門口開始冷靜,即使勉強經營,盈利狀況也不是太好,這就是實體銷售的現實狀況。
雖然網絡銷售一片紅火,但我們也要看到,在全世界範圍來看,我們的品牌影響力,產品的利潤率並不高,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有很多的實例證明,往往做產品的公司最後都會死得很快,比如說我們中國人照了全世界的鞋子,我們造了全世界的雨傘,在了全世界的打火機。但是當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時候,首先倒閉的都是咱們那些大量的生產廠家。為什麼呢?當你能夠把一雙鞋的成本造到50塊錢一雙,而且質量還很好的時候,有可能也會賺不到錢!因為你的競爭對手會在隔壁開一個店說,我49塊錢就行,然後你說那我48,我47,到最後是你不接單企業會倒閉,那員工就得解散,你接單生產就得賠錢。中國大量地做生產型的企業到最後的結局都是這樣,因為我們沒有話語權。那麼,什麼樣的企業有話語權?事實證明只有那個有自己品牌的人才有話語權,品牌的影響力能帶來產品的溢價,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雙十一臨近,我們往往看到了銷售額不斷被刷新,各種促銷手段讓更多的人自願掏錢夠買,給更多的人們帶去了實惠和歡樂!
站在企業和實體店生存的角度,採用低成本的線上銷售,加上實體店的體驗銷售,雙管齊下來促進銷售額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增加企業的利潤狀況,畢竟企業要靠利潤來存活。放眼全世界,利潤高的企業品牌影響力也是很強的,反過來說,企業品牌影響力強的企業利潤也會很高。我們現在還拼的是價格,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樹立自己的品牌,並加強品牌影響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