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2020-12-20 騰訊網

近兩年,許多幹實體商鋪的朋友反映,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

其實不僅是深圳出現這種現象,其他地區也基本一樣。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小廣告。甚至是一些人流最多的步行街的門面,也能看到很多店鋪轉讓的廣告。

有人說,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會受到影響,曾經「一鋪養三代」的時代,將要終結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也就是說,在過去你只要能買一間商鋪,就能養活三代人的意思。顯然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觀的。因此,在過去幾年,許多人也非常青睞投資商鋪。

尤其是過去的近二十年,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經歷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商鋪投資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項目。

然而讓很多投資者意料不到的是,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和崛起,商鋪火熱局面似乎被澆了涼水。

近幾年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大量店鋪轉讓,許多人認為是電商害的。許多實體店老闆也認為生意不好做,電商是「罪魁禍首」。

誠然,伴隨著電商的普及和崛起,許多實體店的生意確實受到不小的影響,而且隨著電商市場規模不斷在擴大,實體店行業市場份額也難逃被擠壓的命運。

比如早幾年在電商平臺購買衣服鞋帽之類的人比較多,對服裝實體的可能影響比較大。但是近兩年呢?很多人開始在電商平臺購買瓜果蔬菜、化妝日用生活用品、家電、家具等數碼產品,甚至是我們周邊附近店鋪沒賣的商品,在電商平臺都能買到。

就目前來看,除了餐館、理髮店之外,其他行業都有可能會受電商的影響。而隨著實體店生意每況愈下,很多實體店主也就堅持不下去了,紛紛選擇了轉讓。

但問題在於,現在很多人都不再熱衷開實體店,因此避免不了會出現鋪面租不出去也賣不掉的現象。

現在的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和電商的崛起肯定有關係。但是,如果把全部責任都推卸給電商,也有點說不過去。「一鋪養三代」可能將過去,和以下兩點也有著直接的關係。

一、房租居高不下

在過去近二十年,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房價也不斷攀升,與此同時房租也跟著上漲,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比如在一些大中城市,租個10幾平米的商鋪,有的月租金就要三四萬元。試想下,一個十幾平米的鋪子一年租金就要幾十萬元,一年能賺多少錢呢?

久而久之,很多實體店就被拖垮了,許多人明白開店還不如打工賺錢輕鬆,也就避免不了大量的店鋪轉讓。

雖然許多人認為開店房租太高不賺錢,但是一些房東們可不這樣想。有些房東認為實體店生意不好與房租沒關係,如果你覺得租金太高,在合同結束後可以退出,自然會有別人來接盤。就這樣,想要讓房租下降是不可能的。

甚至有一些房東不但不降房租,如果看到你生意不錯,還想給你漲房租。其實高房租也肯定會影響到實體行業生意,畢竟房租高了,所賣的商品成本自然就高了,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因為一直以來,消費者青睞的也是物美價廉的商品。

二、商鋪逐漸增多

如今雖然我國的住房價格居高不下,而我國目前也不缺住房,毫不誇張地說目前我國有很多「空置房」。殊不知,現在商鋪也很多。雖然現在商鋪有很多,有的商鋪被稱為「旺鋪」,有的被稱為「傷鋪」。

所謂「旺鋪」指的是人流量大、地段位置比較好的商鋪。而「傷鋪」指的就是無人問津的商鋪,這類商鋪一般地理位置都沒啥優勢,許多人投資了這類店鋪,沒賺到錢還虧錢,把它稱之為「傷鋪」。

近幾年,許多新建的小區商鋪,很多都是冷冷清清的,無人問津。可以說,現在的「旺鋪」還是比較稀缺的,但那些普通的商鋪,不僅不賺錢,反而有可能成為砸在手裡的「高危資產」。

總的來說,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與電商有關係,也與房租高有關係。之所以很多店鋪出租轉讓,也說明現階段商鋪變多了,不像前多年想到街面上開個店,卻不好找店鋪。當然了,房東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與租戶商談房租,如果能適當降低店家租房成本,或許也能避免商鋪長期閒置,「一鋪養三代」或許還能持續!

本文由社區智庫首發,任何媒體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文:林蕭 「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簡單點來說,就是你買下一間鋪子,然後出租出去,基本上就可以養活三代人。這說明,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長期以來,不少人手裡有餘錢的人,都非常青睞投資旺鋪。
  • 「一鋪養三代」早已成為過去式,投資需謹慎!
    最近很多年,普通住宅價格飛漲的同時,曾經宣揚著「一鋪養三代」的商品房,仿佛在很多城市都出現了難賣、難租的景象。記得十幾年前還沒有網購、還沒有微商、更沒有直播的情況之下,朋友們無論是買衣服還是生活用品,都要去街上的實體店購買。
  • 「一鋪養三代」成為過去式,現在好多商鋪租不出去,也賣不出去
    在傳統住宅失去了盈利「光環」的情況下,很多投資者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了商鋪上面,因為商鋪未被列入調控政策之內,它也沒有限購措施,況且自古以來很多中國人就深受「一鋪養三代」觀念的薰陶。所以,能夠在繁華的商業街擁有一套商鋪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當很多投資人實際了解了當下的商鋪行情後,卻紛紛打消了購買商鋪的念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商鋪「窘境」:出租難、賣不掉,滿大街都是「餐飲店」和「藥房」
    社會中一直流傳著「一鋪養三代」的說法,很多開過店的個體戶老闆都深有體會,自己投資開店辛辛苦苦掙的錢,一年下來基本上都交了房租。所以在過去,對於投資商鋪,人們的投資興趣一直都很高,很多商鋪還沒開盤基本上都被預訂完了。特別是位於核心區域的商鋪,雖然價格是天價,但是依然擋不住人們投資的腳步。
  • 商鋪「窘境」:出租難、賣不掉,滿大街都是「餐飲店」和「藥房」
    社會中一直流傳著「一鋪養三代」的說法,很多開過店的個體戶老闆都深有體會,自己投資開店辛辛苦苦掙的錢,一年下來基本上都交了房租。所以在過去,對於投資商鋪,人們的投資興趣一直都很高,很多商鋪還沒開盤基本上都被預訂完了。特別是位於核心區域的商鋪,雖然價格是天價,但是依然擋不住人們投資的腳步。
  • 大量商鋪「降價」轉租,店主:生意不好做
    對於不少做生意的人來說,需要承受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加上電商平臺的崛起,對於實體業也造成了巨大衝擊,不少商鋪生意經營不下去,開始清倉甩賣甚至轉讓。「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也早就成為了過去式。不少實體店老闆表示,好不容易賺點錢,其實都是在為房東「打工」。因此不少人將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的原因,歸結於電商。
  • 「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到處是「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
    摘要: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人工成本、房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生意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實體店的生意還不如從前了。不少人都說,「一鋪養三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存在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實體店的老闆來說,感覺壓力都「壓在」了自己的身上。
  • 實體店原本生意就不好,疫情期房東沒減租還想漲,就要租不出去了
    看到一則消息,一個實體店老闆到網上大倒苦水。說他們店的房東收店租要漲價,而且合同續約要一下了三年,還要把三年的房租一次性交齊了。這位小老闆苦口婆心,跟他商量,今年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容易,能不能不要漲,先再交一年的店租,就一年,一年後生意好了,要漲租就漲租,要交三年就三年。
  • 高價購置的商鋪竟然成了庫房,「一鋪養三代」是否不靠譜
    有句話說:一鋪養三代。 真的是這樣嗎?小編最近在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就看到了一則「商鋪變庫房」求助留言。 但是,恆大的開發商和物業不作為鎖住了我們七八號樓的北門,並且3456號原本的一層住宅都開門做了商鋪。問開發商開發商的意思是他們沒有說3456號樓可以做商業用是物業沒有管好。物業說是他們賣的時候就有問題商住兩用,所以人家做商業,他們物業也沒有辦法。於是,我們這些人變成了最終的受害者,求助無門。懇請領導幫我們解決,我們所有的家庭感激不盡。
  • 大量實體店迎來「倒閉潮」,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會時不時地看到一家家商場掛出閉店清倉大甩賣的牌子,然后里面的商家撤櫃,整個商場或改造或倒閉!我國的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縱觀那些曾經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的各種品牌服裝店,比如貴人鳥、德爾惠、真維斯、拉夏貝爾等等,都因為生意不景氣而深陷困境,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不知從何時起,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
  • 後悔買了個商鋪,租不出去,賣不出去,誰說的「一鋪養三代」?
    他說:「這些年最後悔的就是買了這個商鋪,現在商鋪租不出去,賣也賣不出去,自己還得交物管費和還月供,誰說的一鋪養三代?坑三代還差不多!」如果早知道是這樣肯定不會買,但是現在後悔又有什麼用呢?電商的普及已經影響了很多實體行業,讓很多商戶不得不關門歇業,這樣也導致很多以前不錯的商鋪變得不那麼搶手了。租金水平高說起租金,房東和租戶的感受完全不同,租戶會覺得租金太高了,房東卻覺得租金不高,甚至可以用不理想來形容。
  • 現在實體店生意難做,可是街上為什麼很少有門面關閉?
    言之有理,現在實體生意難做,但是只是暫時的,因為好的品質只有在實體店有,網上只有便宜更便宜,而質量好的,有些東西比實體店賣的貴很多。 在一線城市,馬路面上基本都是店鋪一間接一間,尤基在老城區,旅遊業,藥店,餐飲業,房產中介,和各類的大小五金,日用百貨,菸酒銷售,應有盡有,生意難做,不見轉為住宅?青一色都是商鋪為主,如何解讀?不能維持下去,為何仍這麼多鋪面的存在?生意上一雞死,就意未著一雞嗚,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 實體店賣家:別人要求減租自己卻不敢,害怕房東秋後算帳
    最近隨著疫情的好轉,各行各業都陸續復工了,只不過實體店的生意還是很冷清,不說賺錢了,就連人工以及租金都支付不起了。不少賣家就是想著讓房東減免租金,希望可以共渡難關。當然也有一些實體店賣家心裡有減租的想法,卻是不敢去跟房東提,原因也是挺現實的。就聽一位實體店賣家就表示,自己開的餐廳生意一直很紅火,房東就一直想著加租。如今雖然沒法正式營業,但也不敢去惹房東,就怕現在跟他提了也同意減租了,等疫情結束後直接秋後算帳,到時候報復性加租那是承擔不起的。所以沒法開業也只能夠自己抗了,畢竟說了也不一定就能夠減租的。
  • 實體店「倒閉潮」將至?馬雲五字箴言給出路,宗慶後悄悄「布局」
    這幾年實體生意不好做已經成為了現實,確實在電商發展如此迅速的情況下,實體店的生意是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實在多年前,一直是「一鋪養三代」的情況,不少人是會投資商鋪的,而且之前人們的消費基本上都是在商鋪裡面完成的,因此很多人都會購買商鋪然後租出去。
  • 為何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老闆5句話道出其中原因,太現實!
    常常聽到很多實體店老闆會這麼說:20年前或更早一點,一個鋪可以養活幾代人,10年前或更早一點,買了一個商鋪,過得節儉一點也能養活一家三口,實現小康,而現在還在做的就得幾代人來維持了。有的人現在有點錢,想做實體店的,那些老闆會建議他們做小鋪,不要最旺地段,選在那個地段前後,做新興加盟連鎖店。資金稍可以的話,就做不能掛平臺上賣的,比如火鍋店,沒有人叫火鍋外賣的吧!做成有服務性的,系統化操作的,不是夫妻店的,要有比較舒適的裝修的,目標客群是做生意招待客人、家庭周末、節假日聚餐的,要做市場的而不是天天叫親戚朋友來撐場面的。
  • 生意有那麼難做嗎?小超市老闆:不用轉讓費都租不出去
    為什麼現在空鋪越來越多,走在街上總是能看到不少店鋪大門緊閉,現在生意那麼難做?而且很多店鋪都是很難轉出去,就算不要轉讓費,都沒有人敢接手。在廣州獅嶺這邊開小超市的老闆說,他接手小超市才半年,現在就要轉讓了,沒辦法生意太差了,本來賣生活用品賺得不多,開小超市全靠人流量,也就是說這個地方要工廠多,工廠多了外來務工者也就多了,人多了生意才好,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感覺現在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別說晚上就是白天都靜悄悄的,你說沒有人了,這生意怎麼做得起來,我想繼續堅持下去啊,但關鍵是商鋪貴啊!
  • 除了實體店難做要馬雲「背鍋」,又一新問題出現了
    除了實體店難做要馬雲「背鍋」,又一新問題出現了推薦語:自從我國正式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娛樂項目也越來越豐富。不難發現,現在人們在購物方面已經習慣並且傾向於網購,受此影響,以前實體商業街逛街購物的人山人海場面也「沒了蹤影」。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自從電商行業出現之後,實體行業的發展就受到一定負面影響。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 關閉大量實體店真的是馬雲的錯嗎?其實這三點也很重要,希望周知
    關閉大量實體店真的是馬雲的錯嗎?其實這三點也很重要,希望周知!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過去相比,行動支付已成為我們主要的支付方式,網上購物也成為我們首選的購物方式。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量實體店紛紛倒閉,此時,許多人把歸根歸咎於馬雲,但是關閉實體店真的是馬雲錯誤嗎?其實這三點也很重要,希望周知!1、日益昂貴的租金我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一鋪養三代」,雖然這句話常被人笑話,但房租一直是實體店非常重要的一項支出,佔成本的很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