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中的正則化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1-03-06 七月在線實驗室

是否:

經常在各種文章或資料中看到正則化,但一直沒有一篇好的文章理清到底什麼是正則化?

說到正則化,得先從過擬合問題開始談起。

1)  The Problem of Overfitting(過擬合問題)

擬合問題舉例-線性回歸之房價問題:

a) 欠擬合(underfit, 也稱High-bias,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機器學習第七課「正則化」)

 

b) 合適的擬合:

 

c) 過擬合(overfit,也稱High variance)

 

什麼是過擬合(Overfitting):

如果我們有非常多的特徵,那麼所學的Hypothesis有可能對訓練集擬合的非常好(

),但是對於新數據預測的很差。

過擬合例子2-邏輯回歸:

與上一個例子相似,依次是欠擬合,合適的擬合以及過擬合:

a) 欠擬合

 

b) 合適的擬合

 

c) 過擬合

 

如何解決過擬合問題:

首先,過擬合問題往往源自過多的特徵,例如房價問題,如果我們定義了如下的特徵:

 

那麼對於訓練集,擬合的會非常完美:

 

所以針對過擬合問題,通常會考慮兩種途徑來解決:

a) 減少特徵的數量:

-人工的選擇保留哪些特徵;

-模型選擇算法

b) 正則化

-保留所有的特徵,但是降低參數的量/值;

-正則化的好處是當特徵很多時,每一個特徵都會對預測y貢獻一份合適的力量;

所以說,使用正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是為了防止過擬合。

如上圖所示,紅色這條想像力過於豐富上下橫跳的曲線就是過擬合情形。結合上圖和正則化的英文,直譯應該叫規則化。

什麼是規則?比如明星再紅也不能違法,這就是規則,一個限制。同理,規劃化就是給需要訓練的目標函數加上一些規則(限制),讓它們不要自我膨脹,不要過於上下無規則的橫跳,不能無法無天。

 

L1正則化和L2正則化

機器學習中幾乎都可以看到損失函數後面會添加一個額外項,常用的額外項一般有兩種,一般英文稱作ℓ1-norm和ℓ2-norm,中文稱作L1正則化和L2正則化,或者L1範數和L2範數。

L1正則化和L2正則化可以看做是損失函數的懲罰項。所謂『懲罰』是指對損失函數中的某些參數做一些限制。

對於線性回歸模型,使用L1正則化的模型建叫做Lasso回歸,使用L2正則化的模型叫做Ridge回歸(嶺回歸)。

下圖是Python中Lasso回歸的損失函數,式中加號後面一項α||w||1即為L1正則化項。

 

下圖是Python中Ridge回歸的損失函數,式中加號後面一項 即為L2正則化項。

 

一般回歸分析中回歸w表示特徵的係數,從上式可以看到正則化項是對係數做了處理(限制)。L1正則化和L2正則化的說明如下:

L1正則化是指權值向量w中各個元素的絕對值之和,通常表示為 

L2正則化是指權值向量w中各個元素的平方和然後再求平方根(可以看到Ridge回歸的L2正則化項有平方符號),通常表示為

 

一般都會在正則化項之前添加一個係數,Python中用α表示,一些文章也用λ表示。這個係數需要用戶指定。

那添加L1和L2正則化有什麼用?

L1正則化可以產生稀疏權值矩陣,即產生一個稀疏模型,可以用於特徵選擇

L2正則化可以防止模型過擬合(overfitting)。當然,一定程度上,L1也可以防止過擬合

稀疏模型與特徵選擇

上面提到L1正則化有助於生成一個稀疏權值矩陣,進而可以用於特徵選擇。為什麼要生成一個稀疏矩陣?

稀疏矩陣指的是很多元素為0,只有少數元素是非零值的矩陣,即得到的線性回歸模型的大部分係數都是0. 通常機器學習中特徵數量很多,例如文本處理時,如果將一個詞組(term)作為一個特徵,那麼特徵數量會達到上萬個(bigram)。

在預測或分類時,那麼多特徵顯然難以選擇,但是如果代入這些特徵得到的模型是一個稀疏模型,表示只有少數特徵對這個模型有貢獻,絕大部分特徵是沒有貢獻的,或者貢獻微小(因為它們前面的係數是0或者是很小的值,即使去掉對模型也沒有什麼影響),此時我們就可以只關注係數是非零值的特徵。這就是稀疏模型與特徵選擇的關係。

L1正則化和特徵選擇

假設有如下帶L1正則化的損失函數: 

 

其中J0是原始的損失函數,加號後面的一項是L1正則化項,α是正則化係數。注意到L1正則化是權值的絕對值之和,J是帶有絕對值符號的函數,因此J是不完全可微的。

機器學習的任務就是要通過一些方法(比如梯度下降)求出損失函數的最小值。當我們在原始損失函數J0後添加L1正則化項時,相當於對J0做了一個約束。令L=α∑w|w|,則J=J0+L,此時我們的任務變成在L約束下求出J0取最小值的解。

考慮二維的情況,即只有兩個權值w1和w2,此時L=|w1|+|w2|對於梯度下降法,求解J0的過程可以畫出等值線,同時L1正則化的函數L也可以在w1w2的二維平面上畫出來。

如下圖:

 

圖中等值線是J0的等值線,黑色方形是L函數的圖形。

在圖中,當J0等值線與LL圖形首次相交的地方就是最優解。上圖中J0與L在L的一個頂點處相交,這個頂點就是最優解。注意到這個頂點的值是(w1,w2)=(0,w)。可以直觀想像,因為L函數有很多『突出的角』(二維情況下四個,多維情況下更多),J0與這些角接觸的機率會遠大於與L其它部位接觸的機率,而在這些角上,會有很多權值等於0,這就是為什麼L1正則化可以產生稀疏模型,進而可以用於特徵選擇。

而正則化前面的係數α,可以控制L圖形的大小。α越小,L的圖形越大(上圖中的黑色方框);α越大,L的圖形就越小,可以小到黑色方框只超出原點範圍一點點,這是最優點的值(w1,w2)=(0,w)中的w可以取到很小的值。

類似,假設有如下帶L2正則化的損失函數: 

 

同樣可以畫出他們在二維平面上的圖形,如下:

 

二維平面下L2正則化的函數圖形是個圓,與方形相比,被磨去了稜角。因此J0與L相交時使得w1或w2等於零的機率小了許多,這就是為什麼L2正則化不具有稀疏性的原因。

PRML一書對這兩個圖是這麼解釋的

 

上圖中的模型是線性回歸,有兩個特徵,要優化的參數分別是w1和w2,左圖的正則化是L2,右圖是L1。藍色線就是優化過程中遇到的等高線,一圈代表一個目標函數值,圓心就是樣本觀測值(假設一個樣本),半徑就是誤差值,受限條件就是紅色邊界(就是正則化那部分),二者相交處,才是最優參數。

可見右邊的最優參數只可能在坐標軸上,所以就會出現0權重參數,使得模型稀疏。

L2正則化和過擬合

擬合過程中通常都傾向於讓權值儘可能小,最後構造一個所有參數都比較小的模型。因為一般認為參數值小的模型比較簡單,能適應不同的數據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過擬合現象。

可以設想一下對於一個線性回歸方程,若參數很大,那麼只要數據偏移一點點,就會對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如果參數足夠小,數據偏移得多一點也不會對結果造成什麼影響,專業一點的說法是『抗擾動能力強』。

那為什麼L2正則化可以獲得值很小的參數?

以線性回歸中的梯度下降法為例。假設要求的參數為θ,hθ(x)是我們的假設函數,那麼線性回歸的代價函數如下:

 

那麼在梯度下降法中,最終用於迭代計算參數θ的迭代式為: 

 

其中α是learning rate. 上式是沒有添加L2正則化項的迭代公式,如果在原始代價函數之後添加L2正則化,則迭代公式會變成下面的樣子:

 

其中λ就是正則化參數。從上式可以看到,與未添加L2正則化的迭代公式相比,每一次迭代,θj都要先乘以一個小於1的因子,從而使得θj不斷減小,因此總得來看,θ是不斷減小的。

最開始也提到L1正則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過擬合。之前做了解釋,當L1的正則化係數很小時,得到的最優解會很小,可以達到和L2正則化類似的效果。

最後再補充一個角度:正則化其實就是對模型的參數設定一個先驗,這是貝葉斯學派的觀點。L1正則是laplace先驗,l2是高斯先驗,分別由參數sigma確定。在數據少的時候,先驗知識可以防止過擬合。

舉兩個最簡單的例子。

1 拋硬幣,推斷正面朝上的概率。如果只能拋5次,很可能5次全正面朝上,這樣你就得出錯誤的結論: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過擬合!如果你在模型裡加正面朝上概率是0.5的先驗,結果就不會那麼離譜。這其實就是正則。

2. 最小二乘回歸問題:加L2範數正則等價於加了高斯分布的先驗,加L1範數正則相當於加拉普拉斯分布先驗。

參考文獻:

1 史丹福大學機器學習第七課"正則化「學習筆記:http://52opencourse.com/133/coursera公开课笔记-æ–¯å¦ç¦å¤§å¬¦æœºå™¨å¬¦ä¹ ç¬¬ä¸ƒè¯¾-欣则化-regularization

2 機器學習中正則化項L1和L2的直觀理解:https://blog.csdn.net/jinping_shi/article/details/52433975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24039

4 機器學習中使用正則化來防止過擬合是什麼原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00829

5 七月在線機器學習第九期 第1課 回歸問題與應用:https://www.julyedu.com/course/getDetail/110

6 L1正則化與L2正則化: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56992

因為機器學習是一門實戰性極強的學科,所以看一個課程是否有真正的工業實戰,一看講師團隊是否是公司裡多年實際帶隊做機器學習的,二看教學理念/側重。

第一方面,本課程的所有講師均全部來自BAT + Google的一線技術大咖親自授課,是真正工業人士授課的工業課程,幫助學員實際理解這些機器學習理論模型算法到底是如何應用在工業實踐中的。

第二方面,如上所說,網上視頻很多,但由於沒有個性化的內容、輔導、答疑,導致不少初學者看再多視頻,視頻看再多次,都是迷迷糊糊、不成體系,故本課程除了直播答疑之外,首次新增每周作業和階段考試,且作業和考試均一對一批改,更針對性的提供面試輔導、推薦就業,助力找/換工作和升職加薪。

機器學習第九期課程詳情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行查看,或者加微信客服:julyedukefu_02進行諮詢。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機器學習中的正則化
    Reference在總結正則化(Regularization)之前,我們先談一談正則化是什麼,為什麼要正則化。個人認為正則化這個字眼有點太過抽象和寬泛,其實正則化的本質很簡單,就是對某一問題加以先驗的限制或約束以達到某種特定目的的一種手段或操作。在算法中使用正則化的目的是防止模型出現過擬合。一提到正則化,很多同學可能馬上會想到常用的L1範數和L2範數,在匯總之前,我們先看下LP範數是什麼鬼。
  • 徹底搞懂機器學習中的正則化
    Reference在總結正則化(Regularization)之前,我們先談一談正則化是什麼,為什麼要正則化。個人認為正則化這個字眼有點太過抽象和寬泛,其實正則化的本質很簡單,就是對某一問題加以先驗的限制或約束以達到某種特定目的的一種手段或操作。在算法中使用正則化的目的是防止模型出現過擬合。一提到正則化,很多同學可能馬上會想到常用的L1範數和L2範數,在匯總之前,我們先看下LP範數是什麼鬼。
  • 機器學習 - 正則化
    什麼時候會過擬合呢?如果訓練集過於noisy,有很多幹擾項異常沒有清理之類;或者模型過於複雜,你只是為了擬合而擬合;或者有一些可能並不是很相關的變量與關係加入了模型裡,然而可能只是在你的樣本上有了數字上關係。
  • 徹底搞懂機器學習裡的L1與L2正則化
    特徵錦囊:今天一起搞懂機器學習裡的L1與L2正則化今天我們來講講一個理論知識,也是老生常談的內容,在模型開發相關崗位中出場率較高的,那就是L1與L2正則化了,這個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的概念,還是需要深入了解的。網上有蠻多的學習資料,今天我就著自己的理解也寫一下筆記。
  • 機器學習入門之範數與正則化
    1.範數範數(Norm)是具有度量性質的函數,在機器學習中,經常用來衡量向量的大小。範數把一個向量映射為一個非負值的函數,我們可以將一個向量x,經範數後表示點距離原點的距離,那麼L^p範數定義如下:其中p屬於R,p大於等於1。
  • 在機器學習的世界裡打怪升級——談談正則化
    在sickit-learn中,我們用嶺回歸(Ridge)來實現L2正則化,來看下它的模型參數: 可以看到,Ridge模型中的第一個參數alpha就對應了上面公式(2)中的λ,alpha默認值為1。
  • AMS機器學習課程:Keras深度學習 - 卷積神經網絡正則化
    儘管使用卷積和池化確實可以充當正則化器,但對於具有許多權重的網絡,可能需要其他正則化技術。我們將討論兩種常見的正則化技術:權重衰減 (Weight decay) 和丟棄法 (Dropout)。權重衰減權重衰減 (Weight decay) 是一種通過在損失函數中包含懲罰項來約束回歸模型權重的方法,該函數將權重的總大小最小化。 懲罰項的影響由參數 alpha 控制。
  • TensorFlow(Keras)中的正則化技術及其實現(附代碼)
    過度擬合:此問題涉及算法過於精確地預測在訓練過程中觀察和學習到的模式實例,從而預測向其呈現的模式的新實例。這可能導致機器學習算法無法準確地推廣到看不見的數據。如果訓練數據不能準確表示測試數據的分布,則可能會發生過度擬合。
  • 深度學習筆記4:深度神經網絡的正則化
    作者:魯偉 一個數據科學踐行者的學習日記。
  • Google上線基於TensorFlow的機器學習速成課程(中文版)
    線性代數相關的矩陣和張量等知識有助於讀者理解模型在計算過程中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例如矩陣乘法這種仿射變換在神經網絡中代表了神經元的線性組合或全連接。概率論與統計學也是有要求的,不過本課程僅僅需要能知道均值、方差等概念就行。對於微積分,我們只需要了解導數、偏導數和鏈式法則的基本概念就行,雖然最優化方法需要非常多的數學知識才能明確地推導出流行的優化器表達式,但在基礎階段只需要調用工具就行了。
  • 線性模型(二)正則化的回歸
    正則化的回歸正則化的回歸是在普通回歸經驗風險中加入正則項構成的回歸,如式(9-10)所示:正則化原理最常見的正則化方法是使用Lp正則化項,即Lp範數,其數學表達式為式(9-11):圖9-4描述了二維情況下Lp範數的幾何圖形:機器學習中最常見的是使用L1和L2正則化,即圖9-4中的兩條實線表示的曲線,一個曲線尖銳,一個則很圓滑。
  • 谷歌今日上線基於TensorFlow的機器學習速成課程(中文版)
    線性代數相關的矩陣和張量等知識有助於讀者理解模型在計算過程中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例如矩陣乘法這種仿射變換在神經網絡中代表了神經元的線性組合或全連接。概率論與統計學也是有要求的,不過本課程僅僅需要能知道均值、方差等概念就行。對於微積分,我們只需要了解導數、偏導數和鏈式法則的基本概念就行,雖然最優化方法需要非常多的數學知識才能明確地推導出流行的優化器表達式,但在基礎階段只需要調用工具就行了。
  • 谷歌免費開放基於TensorFlow 的機器學習速成課程 適合於國內初學者
    線性代數相關的矩陣和張量等知識有助於讀者理解模型在計算過程中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例如矩陣乘法這種仿射變換在神經網絡中代表了神經元的線性組合或全連接。概率論與統計學也是有要求的,不過本課程僅僅需要能知道均值、方差等概念就行。對於微積分,我們只需要了解導數、偏導數和鏈式法則的基本概念就行,雖然最優化方法需要非常多的數學知識才能明確地推導出流行的優化器表達式,但在基礎階段只需要調用工具就行了。
  • 【入門】機器學習中的線性代數
    數據集和數據文件在機器學習中,你可以在數據集上擬合一個模型。這是表格式的一組數字,其中每行代表一組觀察值,每列代表觀測的一個特徵。該方法通常在機器學習中用於預測較簡單的回歸問題的數值。描述和解決線性回歸問題有很多種方法,即找到一組係數,用這些係數與每個輸入變量相乘並將結果相加,得出最佳的輸出變量預測。如果您使用過機器學習工具或機器學習庫,解決線性回歸問題的最常用方法是通過最小二乘優化,這一方法是使用線性回歸的矩陣分解方法解決的(例如 LU 分解或奇異值分解)。
  • 正則化方法小結
    Reference在總結正則化(Regularization)之前,我們先談一談正則化是什麼,為什麼要正則化。個人認為正則化這個字眼有點太過抽象和寬泛,其實正則化的本質很簡單,就是對某一問題加以先驗的限制或約束以達到某種特定目的的一種手段或操作。在算法中使用正則化的目的是防止模型出現過擬合。一提到正則化,很多同學可能馬上會想到常用的L1範數和L2範數,在匯總之前,我們先看下LP範數是什麼鬼。
  • 一文概覽深度學習中的五大正則化方法和七大優化策略
    選自arXiv 機器之心編譯 深度學習中的正則化與優化策略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模型的泛化與收斂等性能。本文主要以深度卷積網絡為例,探討了深度學習中的五項正則化與七項優化策略,並重點解釋了當前最為流行的 Adam 優化算法。
  • 機器學習 梯度到底是什麼
    梯度,到底是什麼?很容易混淆。站在山底,哪個方向爬坡最快,這個容易想像,但問題是,如果所在的高度是我們優化的目標的話,這個爬坡的方向並不是梯度的方向,這個是我們的目標值(函數值)的變化趨勢。我們先看一下定義:即:梯度是一個向量,而向量就有方向,該方向是方向導數取得最大值的方向,那方向導數是什麼?
  • 【深度學習】正則化入門
    SRM——>防止過擬合——>SRM等價於ERM+正則化。正則化是結構風險最小化策略的實現,是在經驗風險上加一個正則化項(regularizer)或懲罰項(penalty term)。regularizer一般是模型複雜度的單調遞增函數,模型越複雜,regularizer越大。
  • 【機器學習】今天詳細談下Soft Margin SVM和 SVM正則化
    昨天詳細談了談最簡單的SVM,相比較於今天要講的Soft Margin SVM來說,昨天講的其實是Hard Margin SVM,沒看過的朋友們可以點擊這裡:【機器學習】今天想跟大家聊聊SVM還是舉一個例子吧
  • 谷歌上線機器學習速成課程
    目錄簡介:機器學習概念:框架處理(15 分鐘)機器學習中的監督學習深入了解機器學習(20 分鐘)什麼是損失函數,權重和 bias在測試和訓練集外多弄一個驗證集表示法(65 分鐘)特徵工程,75% 機器學習工程師的時間都在幹的事特徵組合(70 分鐘)明白什麼是特徵組合,怎麼用 TensorFlow 實現正則化:簡單性(40 分鐘)L2 正則化,學習複雜化和普遍化的取捨邏輯回歸(20 分鐘)理解邏輯回歸,探索損失函數和正則化分類(90 分鐘)評估一個邏輯回歸模型的正確性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