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 i7 8700K i5 8400理論應用測試(全文)_華碩 ROG GX800VH...

2020-12-23 中關村在線

       第八代酷睿桌面版本系列四核、六核處理器已經問世有一段時間了,多核心與高主頻的完美結合讓八代酷睿桌面版在諸多應用中獲得優秀的表現,給用戶帶來不同於一樣的使用體驗。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i7 8700K和i5 8400的理論與應用測試。 


利刃出鞘 i7 8700K/i5 8400理論應用測試

       第八代酷睿是幾個CPU平臺家族的集合體,包括已經發布的筆記本四核Kabylake -U低電壓家族,今天我們將要測試的Coffee Lake 桌面六核家族,也包括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將與我們見面的移動Coffee Lake 六核、Conolake 雙核10納米家族等等。目前已經發布的第八代酷睿在同頻同規格情況下與前代產品基本沒有性能差異,主要是核心增多、維持頻率的優化版本。

         


最新路線圖

      根據外媒整理的路線圖,Coffee Lake-S 系列處理器將在桌面平臺堅持接近一年的時間,對應晶片組包括Z370和即將到來的Z390、H370、H310等等。與前代相比,第八代酷睿桌面版的最大特點是核心數量的增多,不論i3 、i5 還是i7 都增加了兩個物理核心,這是對AMD Ryzen銳龍系列處理器掀起的「核戰」的正面回應。


第八代酷睿桌面版睿頻規則


8代酷睿擁有強悍的製程保障

      由於Intel掌握最先進的14納米製程工藝,在能耗比、高頻特性方面擁有AMD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最近發布的i7 8700K憑藉更強的單線程絕對性能,具備了與8核心銳龍越級比較的實力,在三千元以內的市場上重新佔據了制高點。

       今天,我們就將藉助常用的理論測試工具和應用軟體,為大家詳細展開第八代酷睿桌面版i7 8700K與i5 8400的理論與應用性能解讀。

2測試平臺詳細信息

 測試平臺詳細信息

         第八代酷睿桌面版的代號為Coffee Lake ,不過他與X299平臺的Skylake-X系7代酷睿發布時間幾乎重疊,並不是前後相繼的繼承關係,在核心內核微架構上沒有本質區別,在總線後端等部分與高端X系i7、i9 處理器略有區別。


i7 8700K ES 正顯實物

         再考慮到偏向主流的售價定位,i7 8700K 和i5 8400等Z370平臺處理器其實是X99平臺和Z97\Z170平臺處理器的對位替換目標。我們的兩顆處理器均為ES正顯版本,來自Intel官方,除了i5 8400不能運行3DMartk Time Spy Extreme 測試以外與正式版完全一致。

圖片說明

i7 8700K 等CPU 理論規格(來自Anandtech)

        為了對比驗證這兩顆CPU的實力,我們選擇前代對位的i7 7700K、i5 7600K、AMD 競品R7 1800X 以及最近價格暴跌的i7 6800K X99平臺入門CPU, 讓他們同臺競技各顯神通,以饗讀者。


測試平臺信息

         測試平臺的Z370主板來自技嘉,型號是AORUS GAMING 7。Z370 AORUS Gaming 7配備了十相伺服器級數字供電,在平臺超頻及滿載狀態下穩定性方面表現上佳。這款主板採用Killer+Intel雙網卡設計,還自帶燈光調節軟體RGB Fusion,可以實時調整主板燈光的顯示模式,燈光絢爛。


Z370 AORUS Gaming 7


Z370 AORUS Gaming 7

         我們的測試在Windows 10 1709版下進行,搭配NVIDIA GTX1080Ti公版 385.92驅動,強制使用系統高性能電源管理模式。測試內存統一為芝奇DDR4 3200 CL14幻光戟雙通道,開啟XMP 模式。

         由於i7 8700K 為不鎖倍頻CPU, 我們加入對他的超頻測試項目,超頻設置為1.42V 5.0GHz, Ring 頻率自動。我們拿到的這款i7 8700K 體質並不好,不如手中的i5 7600K,但強於多數過手的i7 7700K。 

3西洋棋 Wprime

 西洋棋 Wprime

          西洋棋和Wprime 都是CPU理論測試軟體。前者代表處理器的整數運算能力,後者是多線程圓周率測試軟體。我們此次測試兩者的版本號分別為4.3和2.10,都是最新版。




i7 8700K 5GHz Wprime 


西洋棋測試


Wprime 測試

      Ryzen 系列在西洋棋中歷來表現不佳,與架構適應性有關。Intel 家族內部內戰的結果表明8代酷睿憑藉高頻有著極強的基礎實力。 

4多線程3D渲染測試

 多線程3D渲染測試

      在專業的圖形渲染方面,我們使用著名的Cinebench R15和Corona Benchmark進行對比測試。CINEBENCH是業界公認的基準測試軟體,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多數系統性能測試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該公司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


i7 8700K 5GHz Cinebench R15


i7 8700K 5GHz Corona Benchmark 

     Corona Render渲染器是業界後起之秀,在渲染質量和速度上其實非常優秀,可以直接類比的對象就是Vray。他可以在3Dsmax 和C4D等軟體中渲染使用,代表性很強,效率也還不錯。重要的是,這款軟體目前提供了1.3版本的獨立Benchmark,體積僅有200MB左右。對那些執著於評判CPU綜合性能(不僅僅是多核優化或者頻率高低)的愛好者來說,也算是「不服跑個分」主義的良好載體。


Corona Benchmark 


Cinebench R15 單核


Cinebench R15 多核

      在渲染測試中,多線程和高頻率的重要性基本相當,所以i7 6800K 仍然遠強於i5 8400, i7 7700K 在這種場合下勉強和i5 8400打平, i7 8700K 面對Ryzen 7也沒法翻盤,被牢牢壓制在五指山下。 

5X264/X265視頻轉碼

X264/X265視頻轉碼對比

        視頻轉碼方面,我們將利用如下軟體進行對比測試,測試具體設置如下:

   一:X264部分

         運行獨立的X264 HD Benchmark ,得出幀率,相互驗證。


i7 8700K 5GHz X264 HD Benchmark 

  二:X265/HEVC部分

     1:運行X265 HD Benchmark,得出成績進行對比。

     2:  運行Hwbot 265 Benchmark,得出成績進行對比。    


HWBOT i7 8700K 5GHz    


X265 HD Benchmark 


X265 HWBOT


X264 HD Benchmark

      在AMD 與Intel 的2017大戰中,AMD在X264編碼中基本已經戰平了最新的7、8代酷睿,同頻同核心毫不遜色,但在AVX 256指令集優化的新銳編碼器中 Ryzen 遠遠不敵新銳I7。同時, i7 6800K 這種頻率略低的老產品,由於架構優勢,已經不再能夠憑藉超線程壓制i5 8400了。

6Adobe MeiaEncoder轉碼

 Adobe MeiaEncoder轉碼

         轉碼不僅要理論對比,還需要實戰,正好10月18日Adobe 更新了麾下家族軟體,我們就使用Adobe MediaEncoder CC 2018將一段《守望先鋒》視頻轉為HEVC 1080P模式,源視頻解析度為2560X1440,碼率7MBPS左右。


原始視頻信息


視頻轉碼設置


視頻轉碼結果

      Adobe Media Encoder CC 2018是支持AVX 256指令集的,不過其解碼器顯然並沒有將Intel 優化到部分理論測試中那麼強悍的程度。

      i7 8700K默認和R7 1800X 水平接近, i5 8400 默認和i7 6800K 水平相當,體現出8代酷睿的製程與架構雙重優勢。


77 ZIP Winrar壓縮應用對比

 7 ZIP Winrar壓縮應用對比

        解壓縮是高性能PC繞不過去的典型應用,也非常考驗綜合實力。我們選擇的兩款測試軟體中7ZIP 自帶Benchmark,對多線程優化力度非常好,Winrar 更加偏向高頻但應用廣泛。

       Winrar 5.50 測試中我們的方法是使用軟體將Adobe Media Encoder 2018CC、Premiere Pro 2018 CC、Photoshop 2018 CC、Lightroom 7.0 CC Classic的安裝文件一同打包,記錄時間進行對比。


Winrar 壓縮測試


i7 8700K 5GHz 7Z Benchmark


7Z 測試成績


Winrar 5.50 測試成績

       實踐證明,7Z 這種偏向理論多任務並行的解壓縮軟體不太能代表實際情況。i7 8700K 依舊需要5GHz 才能在7Z中追平R7 1800X, 但Winrar 中Core 系列普遍表現更強,實際應用場合高頻仍然更具價值。 

8Adobe Photoshop 堆棧

Adobe Photoshop 堆棧

        圖像處理是高性能處理器最容易體現自身價值的場合之一,乘著Adobe 發布CC 2018家族的東風,我們更新了圖像處理部分的測試方法,採用Adobe Photoshop 2018 CC 和尼康D850進行測試。


Photoshop 提亮暗部需要寬容度支持 堆棧有利於降噪

        我們使用Ps打開14張攝於哈爾濱松花江岸的尼康D850 14bit 無損壓縮Raw文件,加載後進行自動對齊、平均值堆棧操作,以得到消除暗部噪點、水面光滑的影像。整個過程中,加載圖片時CPU佔用率在百分之五十到一百之間波動,自動對齊時不足百分之五十,堆棧時不足百分之十,不同階段對多線程性能和單線程性能的要求不同,整體很有代表性。


堆棧過程是對CPU的綜合考驗過程


Photoshop CC 測試結果

      由於我們測試項目的複雜性,結果呈現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局面。R7 1800X 、i7 6800K和i7 8700K 默認耗費時間在同一級別,i5 8400稍微慢一些,兩顆四核處理器依舊大幅度掉隊。

     從實際情況來看,六到八核,高頻與多核兼顧的CPU才是Photoshop 首選,四核以內性能不足,多於八核邊際效應凸顯。

9Adobe Lightroom CC測試

 Adobe Lightroom CC測試

         相比於Photoshop 的設計傾向,Lightroom 是前者ACR 插件的獨立優化版本,帶有照片管理功能,在攝影領域更有建樹。

          我們使用Lightroom CC 7.0 進行導出測試,測試文件為50張攝於嘉蔭縣黑龍江中心航道的D850 14bit 無損壓縮Raw文件,進行百分之四十一比例的壓縮後直接導出,記錄時間進行對比。


Lightroom CC 7.0 Classic 


50 張Raw 文件 單張容量約50MB 


lightroom 堆棧測試

        相比於Photoshop 的複雜操作,純為照片管理而生的Lightroom 對架構和頻率更加敏感,第八代酷睿優勢非常明顯。

        當然,這並不是說Lightroom 在導出環節的多核心優化不足,以筆者的經驗來說,i9 7900X 和E5 2666 V4在LR 導出環節都能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佔用率,八核以內的CPU幾乎都會被斷續佔滿。

10刃寒勝水 測試評價總結

 刃寒勝水 測試評價總結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從發燒友的普遍情感傾向上來說,2017年的AMD代表這種手持快劍,斬斷世間不平的俠客形象。


測試數據總結

           不過話說回來,AMD 目前在Ryzen的市場推廣上面臨著不小的困難,這與他仍然落後的單線程性能有直接的關係。從技術脈絡上來看,X299 平臺上的i7 7820X、Z370 平臺上的i5 8400、i5 8600K、i7 8700K 才是真正終結用戶高頻、多核糾結禍患的均衡型殺手代言人。


Intel 的工藝革新緩慢而堅定的前進著

           AMD引領的性價比潮流引爆了2017年的PC界,Intel 以更強、更均衡、更符合主流市場多數人群實際需要的產品回應之。一片刀光劍影中,8代酷睿桌面版無疑是其中最為鋒銳的款式。

          就我們的實際評測對比來看,默認狀態下的i7 8700K 能夠在多核渲染、理論多線程計算方面接近Ryzen 7 系列的1700X和1800X, 打平R7 1700。 如果更多考慮主流軟體的實際應用,在解壓縮、影音處理和遊戲層面上,8代酷睿桌面版的領先幅度不小。


Coffee Lake 家族還有筆記本產品 生命力旺盛

         目前Ryzen 7 1800X 的實際市場流通價和i7 8700K 的散片價格基本相當,平臺成本上AMD擁有更低的門檻和更貧瘠的主板功能性。由於Z370以下晶片組還沒有普及,i7 8700K 和Z370 組合更加適合資金壓力中等又對單線程性能頗為敏感的用戶,競爭力並不弱。

         在更親民的2000元內市場領域,i5 8400在某些偏向理論的多線程應用測試中確實不及擁有超線程技術的i7 6800K和R5 1600X, 但擁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性能,在配套低門檻主板普及後適度調價,錢途大有可為。 

11華碩ROG GX800VH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Intel八代酷睿i7-8700K/i5-8600K最詳盡評測
    產品規格介紹:從產品規格上,八代酷睿還是看著非常爽的,i5和i7各增加了兩個核心。i7-8700K規格變成了六核十二線程,i5-8600K變成了六核六線程。另外,由於最近把CPU測試平臺做了更新,所以所有CPU要完整對比都需要重新測試。目前可以直接對比的對象也僅有i7-7700K和i5-7600K,R5 1600X和R7 1700實在來不及做了。
  • i5-8400性能對比i7-4790K
    時過境遷,在8102年的今天,八代處理器已經成為市場上的主流,以近段時間熱度高漲的i5-8400為例,i7-4790K與之相差多少呢?在第一款遊戲中i7-4790K加持下的1080TI的平均幀數為110幀,最低幀數為97幀,而i5-8400加持下的1080TI平均幀數為111幀,最低幀數為104幀。如果按一幀秒殺兩幀吊打的標準來看,i5-8400的性能超出i7-4790K不少,但鑑於兩款產品的幀數基數都在90幀以上,這次的差距就看做是0吧。
  • 四代i7-4770K對決八代i7-8700K!玩遊戲還能再戰三年
    TechSpot經常會拿一些老硬體尤其是CPU來做穿越性測試,從中可以了解到硬體行業在這幾年的進步到底有多大,非常直觀。這次的主角是Core i7-4770K,四代酷睿(Haswell)的旗艦型號,2013年第二季度誕生,22nm工藝,四核心八線程,主頻3.5-3.9GHz,三級緩存8MB,核芯顯卡HD 4600,熱設計功耗84W。
  • 四代i7-4770K對決八代i7-8700K!玩遊戲還能再戰三年-四代,酷睿...
    作為對比的則是Core i7-8700K,八代酷睿(Coffee Lake-S)的旗艦型號,2017年第三季度誕生,14nm工藝,六核心十二線程,主頻3.7-4.7GHz,三級緩存12MB,核芯顯卡UHD 630,熱設計功耗95W。
  • 酷睿i5-10500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溫度與功耗表現更好的酷睿i7-8700
    預覽SuperPi是一個完全比拼CPU頻率的測試,是單線程的測試,也是Intel的傳統優勢項目,在這裡酷睿i5-10500與酷睿i7-8700的表現比銳龍5 3600X都要好,不過由於酷睿i5-10500的頻率要略低於酷睿i7-8700,因此在這裡酷睿i5-10500的表現還是比同門遜色一點。
  • 6核標壓新時代 8代i7 8750H遊戲本首發橫評(全文)_華碩 GM501GS...
    Kabylake U Refresh 是四核版的移動低電壓處理器,主要應用在輕薄筆記本平臺;Coffee Lake s是目前桌面i7 8700K\ i5 8400等主流六核平臺和部分四核i3的統稱,即將獲得i5 8550等新兄弟的補充;Coffee Lake U 是目前已經基本確認存在的升級版Kabylake U處理器,代號以9結尾通常配有GT3E核芯顯卡。
  • Intel十代酷睿i5-10600K評測 勝過i7的中端神U
    今天則是為大家帶來i5系列中的主打型號i5-10600K的詳細測評內容。在第十代桌面酷睿家族中,英特爾首次開放了i5系列處理器的超線程能力,因此酷睿i5-10600K也擁有了6核12線程的規格,要知道這可是第八代旗艦i7-8700K的級別。
  • 秒殺i7?小惡魔i5-4690K對決i7-4770K
    接下來,我們就將對i5-4690K及i7-4770K分別作超頻測試,並將最高穩定運行頻率作為最終運行頻率,在此基礎上進行對比。●基準性能測試成績對比    以上是我們對運行在4.6GHz頻率下的i5-4690K和運行在4.5GHz頻率下的i7-4770K所做的應用對比測試,那麼接下來我們仍然將兩款CPU在基準性能測試下的成績做比較,給大家參考。
  • 14nm製造工藝終章 九代酷睿處理器首發性能測試
    這遠遠比此前的應用矽脂散熱更有效率。九代酷睿處理器晶片透視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布的幾款九代酷睿處理器中僅i9-9900K支持超線程。或許是為了讓這款最強遊戲處理器實至名歸,i7-9700k和i5-9600k均不支持超線程技術。首批公布的三款處理器均未鎖頻,這意味著用戶可通過超頻的方式獲取更高的性能表現。
  • GTX980平臺對決 ROG水冷本大戰臺式機 (全文)_華碩 ROG GX700VO...
    兩款平臺中,桌面i7 5820HK的散熱裝置為獨立的九州風扇120冷排一體水冷系統,華碩GX700VO則以內置的熱管風扇為主,輔助以外置的水冷底座。 我們的理論測試都遵循平臺默認的自動最強性能設置(增強睿頻/極速頻率)。故i7 5820HK頻率為4.2Ghz搭配DDR4 2133四通道內存;i7 6820HK為4Ghz搭配DDR4 2400雙通道內存。
  • 這一次用最真實徵服你 2017高端遊戲本橫評(全文)_華碩 ROG GX501...
    我們手中的ZX8是GTX1070的子款,配備MXM卡槽,可以自行升級,標配處理器是性價比超高的i5 8400八代酷睿六核版本。存儲上,因為桌面CPU原生支持DDR4 2666, 所以神舟也隨之採用了這個頻率規格,但之配了一條8GB內存,可能是基礎款的緣故。
  • 6核標壓新時代 8代i7 8750H遊戲本首發橫評
    Kabylake U Refresh 是四核版的移動低電壓處理器,主要應用在輕薄筆記本平臺;Coffee Lake s是目前桌面i7 8700K\ i5 8400等主流六核平臺和部分四核i3的統稱,即將獲得i5 8550等新兄弟的補充;Coffee Lake U 是目前已經基本確認存在的升級版Kabylake U處理器,代號以9結尾通常配有GT3E核芯顯卡。
  • 選高性能i7還是高性價比i5 開學季酷睿筆記本總有一款適合你
    在性能上能夠很好的滿足遊戲玩家、圖形、設計工作者、視頻編輯以及有多任務處理任務等對性能有苛刻要求的用戶需求,目前標壓版i7-8750H在性能上與桌面級i7-8700相當,六核心十二線程的核心設計使得八代i7處理器成為追求更高性能的極致之選。     今天為即將開學的同學們推薦幾款非常適合在校期間使用的筆記本電腦,其中不僅有主打性價比的i5系列輕薄本,更有主打性能的i7高端遊戲本。
  • CPU-Z成績曝光 顯卡吧直播i7 8700K測試
    筆者很多朋友都表示在一段時間之前就拿到過i7 8700K 的六代酷睿ES處理器,但苦於Z270主板無法兼容不能測試。日前,顯卡吧「基佬」終於膽大包天對這顆處理器的部分測試項目進行了直播。不知道什麼原因,原作者發帖不久就「太監了」,我們只能看到CPU-Z 1.78.1的測試信息,手中有i7 6800K/7800X 六核CPU的朋友可以自行對比一下。
  • AMD銳龍2700X跑分曝光 多核性能穩壓i7-8700K
    生產力測試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以i5-7600K為基準線,生產力測試中2700X的性能達到了175%,而上一代1800X的性能為161%,1700X的性能為154%。遊戲測試  在遊戲方面,高主頻的英特爾仍然佔據較大的優勢,i7-7700K、i7-8700K和i5-8600K穩佔前三,而2700X相對於上一代的提升並不太明顯。
  • 現在裝機沒RGB可不行 華碩 ROG STRIX Z370-F GAMING開箱體驗
    I7 8700k國行馬來西亞產,狗東特價2840入的,可惜並不是大雕體質。幾年沒怎麼認真接觸DIY,發現現在的電腦硬體都玩起了RGB風了,主板也不例外。應該能餵飽i7 8700K 6核超頻後的供電胃口了。LanGuard網絡防護晶片利用貼片電容提高網絡穩定性,防電湧、防靜電元件保護主板避免雷擊和靜電傷害。音頻方面這主板採用SupremeFX S1220A方案,音效卡周邊配備尼吉康液態音頻電容。
  • i5-10600K評測:全面超越i7-8086K
    內容導航:第[01]頁:[前言:酷睿i5處理器首次加入超線程]第[02]頁:[理論性能測試:多核性能比
  • 圖釘快來,Z170成功點亮i7-8700K!
    小編很是懷念那段沒心沒肺折騰硬體的日子,現在歷史似乎又要重演了......有網友發現原來8代酷睿是可以兼容100/200系主板的,國外更是有網友放出了破解補丁,還表示理論上任何100/200系主板都能點亮8代酷睿。
  • 性價比派玩家的春天 華碩(ASUS)頑石6代 15.6英寸i5/i7遊​僅售...
    華碩(ASUS)頑石6代 15.6英寸i5/i7遊戲本學生商務辦公輕薄窄邊框筆記本電腦 冰鑽銀 i5-8265U/MX110 2G 配置三:8G/256G+1TB,目前在京東商城的售價為4799.00元。快速直達購買連結:點此前往京東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