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商報記者 林超連
通訊員 梁少輝 文/圖
9日,南安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教育工作會議。會上,500多位優秀教師代表及教育工作者獲得表彰。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南安要建設教育強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必不可少。
作為建設教育強市的人才支撐,這支「精幹之師」該怎麼打造?自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三年行動啟動以來,南安緊扣「促進均衡,提升質量,樹立形象」工作主線,持續開展「師德鍛造工程」「師能提升工程」「名優培養工程」「活力增強工程」等四大工程,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管理、不斷規範教師從教行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動全市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穩步提升。
在此基礎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精幹之師」業已成型,並為南安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圖為獲評南安最美教師的丁金章課後指導學生。
【技能練兵】
為教育質量保駕護航
「這個細節還可以再完善一些!」8月下旬,在南安實驗中學圖書館,該校物理教師陳開福和他的同事正在實驗室裡調試著實驗設備,為即將開賽的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做最後的準備。
今年8月,曾在2019年南安教師技能大賽說題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的陳開福,被委以重任,代表南安角逐泉州及福建省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大賽。最終,他不負眾望,斬獲初中物理組的一等獎,並贏得了參加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的資格。
為了這一系列比賽,陳開福在暑假期間幾乎沒怎麼休息。為了把參賽的實驗磨合到最好的狀態,他前前後後把自己關在學校的實驗室裡近10天時間。「以賽代練,提升教學技能,這本身就是我的本職工作。」談及此,陳開福說道。
陳開福是南安在教師技能提升工程中的一個縮影。在今年泉州市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中,南安市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其中,共有14名老師在2020年泉州市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中獲獎,這是南安市強化師資力量、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三年行動成果的有力體現。
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南安市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大力優化師資結構、提升教師素質、完善管理機制,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據了解,南安市逐年加大教師招聘力度,加強新教師培養,3年來共招聘新教師1122名,並組織學科教師緊缺的學校到省內外高校舉辦專項招聘,累計籤約引進高學歷優秀教師38名,為教師隊伍注入新的活力。
好的人才,只有在好的制度下才能「人盡其才」。為了助力教師素質快速提升,南安制定出臺了《南安市2017-2020學年度教師教育實施方案》《南安市初中「壯腰」專項培訓實施方案》等文件,為打造品行高、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提供強力的制度保障。
3年來,南安市在教師獎勵和補貼補助機制上也在不斷發力,一方面,設立名優教師培養基金,營造教書育人良好氛圍,三年累計頒發獎金1000多萬元;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教師工資福利待遇,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發放資金2000多萬元,惠及學校近300所、教師5000多人。
【名優培養】
打造南安教育「領軍隊伍」
火車跑得快,還得車頭帶。南安要打造「精幹之師」,除了一線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升,教育領軍人才也不能少。
這不,為了發揮名教師及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及輻射指導作用,8月28日上午,南安市名師工作室啟動儀式暨名師工作室建設培訓會在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召開。儀式上,來自南安教育系統的28個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和團隊成員代表共145人參加了活動。
這是一場會聚了南安教師隊伍領軍人才的名師盛會。即便到場的都是南安教壇裡的行家裡手,但三人行必有我師,來自福州福州市倉山區金港灣實驗學校的福建省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吳雲開帶來的一場專業講座,依舊讓南安的名師團隊們聽得如痴如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省會專家帶來的指導經驗,讓南安在名師工作室打造、名師教育靈魂的鍛造上,給南安教育界帶來了很多啟發,更為南安在名優教師培養上注入了更多有價值的能量。
在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校長陳照星看來,這場活動開啟了南安市教師專業發展研訓的新裡程碑,為南安教育創建了教師「領軍隊伍」,將快速提升教師隊伍專業水平,促進南安教育高質量發展。
記者獲悉,為了培育一支講情懷高素質專業化的「精幹之師」,3年來,南安先後印發《南安市2017-2020學年度中小學名教師培養實施方案》《南安市名優教師、名校長(園長)考核管理意見》等文件,切實做好名師培養培訓和推優參評。
目前,南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優秀教師1人,省傑出人民教師3人,省特級教師25人,省級名校長(名園長)2人、骨幹校長15人、教學名師3人,泉州市級名校長13人、名班主任11人、教學名師7人、學科教學帶頭人59人、領航團隊培養對象30人,南安市級名校長37人、教學名師82人、名班主任157人、中小學學科帶頭人393人。
【縣管校聘】
全面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大家好,今天,我要競聘的崗位是三年級語文科任教師這個崗位。」近日,一場「縣管校聘」工作崗位全員競聘公開述職會在南安市第二小學召開。
競聘現場,學校75位選聘對象和14位競聘對象依次走上臺前,自信滿滿地闡述了近幾年的工作總結、崗位的工作職責,並進行師德師風的莊嚴承諾。
每一位上臺的教師言語真誠,又不乏真正的競聘「乾貨」:除了總結自身的任職優勢,每個教師對下一學年的工作設想也都提出實打實的規劃,這些內容讓臺下的「縣管校聘」競聘小組工作人員頻頻點頭。
從以前的「鐵飯碗」,到如今的「一年一聘」,南安的教師隊伍建設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今年8月,南安正式在包括第二小學在內的10所學校裡開展「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自此,教師從「學校人」開始向「系統人」轉變。
「『縣管校聘』改革背景下,更能讓老師們樹立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水平,做一名智慧型、創新型、快樂型的好老師。」南安第二小學校長洪慧敏表示。
近幾年,南安實施了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教學質量得到較大提升,進入重返福建省教育領跑地位的快車道,這些離不開教師隊伍的努力。但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年齡斷層現象比較嚴重;老師學歷結構和學科結構不合理,結構性超編及結構性缺員現象並存;校際流動不夠,「天花板效應」帶來的教師職業倦怠心理突出等問題,造成老師積極性無法調動,教研科研活力無法激發等。
如何改變教師結構不均衡的現狀?如何突破教師的職業倦怠?如何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教研活力?南安一直沒有停止過思考和探索。早在2017年,南安就已經開始探索小片區教師資源交流政策,這一政策不僅對一些區域內學校結構性的教師超編缺編問題有所緩解,更成為「縣管校聘」改革的先行探索。
如今,「縣管校聘」的改革試點工作的穩妥推行,如同一尾「鯰魚」,將在南安教師隊伍這個巨大的「人才池」裡面注入更多活力,在讓南安縣域內師資配備得到優化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片區師資交流有序推進,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增強教師隊伍的活力,為南安邁向「教育強市」打造起一支「精幹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