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25日訊(宋得恩)認真貫徹落實大邑教育綜合改革「1511」發展思路,助推「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信息化課改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信息化課改學校教師對混合式學習理念的理解,穩步實施「管理促推進,教學進常態」的中心工作。12月23日,成都市大邑縣教育局在安仁中學組織開展「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觀課、評課大賽暨教學研討活動。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黃祥勇,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改革發展所副所長、科研室主任陳宇燕,縣教育局副局長顧劍波、教育科科長楊波、中學教研室副主任鄧子祥及各教研員,參與實施「基於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信息化課改的學校領導及老師參加本次活動。
開幕式上,顧劍波向與會專家介紹了大邑縣「基於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區域推進策略」的研究狀況,同時對活動的目進行了闡述,即助推課改工作繼續由1.0向2.0縱深發展,構建「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回歸學科本位、發展學科素養、提高綜合素質」的高效課堂;全面提升育人質量,打造精品信息化課改品牌,提升大邑縣信息化課改教師對混合式學習理念的認同;增進課改教師對混合式學習教學的理解,提高課改學校領導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增進大邑教育人之間的交流,互學共研共成長。
安仁中學初中部李柳、張誼和謝林伶三位老師,展示了「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課堂範例,內容涵蓋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課堂上,師生藉助101智慧平臺,通過前置性學習的展示交流,呈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給予了學生極大的信心;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來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巧妙引導,讓學生在交流分享、探究體驗中獲取知識、內化知識結構,提升思維品質和綜合素養,充分體現了課改班「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教促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評課環節中,各校參賽的領導和老師分別從管理視角和學科視角對三堂展示課進行現場評課。學科組老師對教學本質和學科本質與混合式學習的課堂模式深度融合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評議;管理組領導從學校教學管理如何助推信息化課改的角度進行了研討。老師們各抒己見,思維碰撞,學其所長,思己之短。
陳宇燕對大邑教育局引領的基於「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改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她表示,大邑教育局整體謀劃、大膽創新、課題引領、科學施教,課題研究和學校信息化課改工作務實、落實、紮實,凝心聚力,成果顯著,希望各學校認真思考「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與當前教育需求的深度融合,對標找差距,分步落實,促進大邑教育進一步發展。
黃祥勇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動的引領價值和安仁中學在踐行「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高效課堂中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他指出,評課應做到「一改二促三提」:「一改」指改實踐,「二促」即促進學生成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三提」指提出共性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育品質。他希望教師要具有高階思維,努力實現從訓練者到教學者,再由教學者到教育者的轉變,從而構建有趣、有效、有思的高效課堂,助力學生實現「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顧劍波充分肯定了安仁中學「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領頭雁」作用,並結合信息化課改2.0版提出工作要求:要繼續轉變觀念,努力增強教師對混合式學習理念的認同和落實;建立和完善混合式學習相匹配的教學「六認真」制度,收集教師混合式學習的典型案例;建立學校信息化課改校本資源庫,助力「網際網路+混合式學習」的有序、有效推進,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促進大邑教育向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