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建構主義視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

2020-12-13 依能科技

一、引言

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快速更新,學校3.0時代提上日程,混合式教學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綜合運用不同學習理論、不同技術與手段和不同應用方式,集班級授課制群體學習優勢與網絡學習個性化為一體,成為教師研究的新型教學形態。

二、實施背景

(一)宏觀層面

「十二五」期間,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推進速度加快,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斷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紮實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積極組織推進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教學活動,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推動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

以信息技術引領教育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正在改變師生的互動、課堂的教學,也對教學的組織和管理產生深刻影響。

(二)微觀層面

2001年,美國的馬克·普倫斯基提出「數字原住民」 和「數字移民」 概念。「數字原住民」生活在一個被數字科技包圍的時代,慣常使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和人際互動。「數字移民」 生於網絡時代之前,靠後天學習融入數位化生活,習慣於文本閱讀。當下學生正是「數字原住民」,習慣屏幕閱讀,數位化是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催生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誕生,該模式體現學校環境下新與舊、傳統與創新、技術與人文諸因素之間的結合,是「一種將面授教學與基於技術媒介的教學相互結合而構成的學習環境」,是面對面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兩種方式的有機整合,目的是實現信息化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優勢互補,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在皮亞傑的「認知結構說」的基礎上,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基於此心理學觀點,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下,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等,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獲得意義建構。

面對網際網路時代學習信息超載和知識碎片化兩大挑戰,王竹立教授提出了選擇原則和零存整取學習策略的新建構主義教學法。他認為根據個人興趣和問題解決需要,選擇相關的信息與知識,採用零存整取式策略進行學習,可以建立起個性化知識體系。基於此,學生在課外通過網絡開展自主學習;通過課堂上的分享與交流,選擇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內容開展協作與探究,在教師示範與指導下,逐漸實現知識碎片的加工與整合,開展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最終實現知識創新。傳統教學注重信息傳遞,並把這一過程放在最重要的課堂環節上,學生的吸收內化過程大多選擇放在缺少幫助的課後環節,導致課堂缺乏師生互動,同伴協作和交流。

四、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構建智能化的教學平臺

教學平臺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條件保障,根植於校園信息化建設。校園智能化建設則是信息化校園建設更高層次的需求,不僅強調教學內容的數位化,還包括教師的教學管理與教學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態跟蹤與學習評價等智能化教學系統。

為了保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首先要推動無線校園網(數位化校園)建設,建設全天候、全覆蓋、全應用的無線校園網,實現「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網絡教學環境;其次要構建學校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教學平臺,支撐教學空間課內外相互轉變。當下的教學平臺,大致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與傳統課程教學模式相適應的網絡平臺;第二類是現實課堂的教學互動交流平臺;第三類是在建構主義、聯通主義等學習理念指導下的多元化MOOC平臺。這些平臺相繼推出了PC端和手機客戶端教學平臺,滿足教師實現師生之間互動、課程資源即時分享和課程及時反饋評價等功能的需求,但還缺乏特色性,從學校層面還需要做好智能校園頂層設計,布局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和服務的「一體化」雲端集成式管理;第三,要建設滿足信息化網絡環境教學的實時課堂直播(錄播)系統和先進的電子雙板教學系統。硬體系統和環境建設,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和保障,突破了教學時空限制,改善了人才培養的生態環境。

(二)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2006年米什拉和科勒在舒爾曼的教學內容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了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即TPACK)。TPACK是由技術知識、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效的教學是三者之間整合的結果。

依據TPACK理論,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使其成為教師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成分,融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為一體的信息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網際網路時代的優秀教師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通過網絡檢索前沿知識,能熟練操作電腦,會使用常用軟體如PPT、微講師微課製作工具、喀秋莎等製作課程內容,用錄屏、截屏等軟體製作視頻,具有大數據分析等能力,更要具有整合技術、內容和教學三個因素的協調能力。

(三)開展雲環境教學活動

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了可能。藉助信息技術(「雲端一體化」的教育雲服務體系),推動交互式、體驗式、混合式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一統天下的格局,教學形態從一元化轉向多元並存,傳統實體課堂、網絡課堂(在線學習)、混合課堂(傳統面授課堂與網絡課堂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等課堂形態多元並存。

數位化課程資源是混合式教學模式高效開展的保證,微課程資源以有效的課程整合和重建課程生態,實現教學內容最優化,成為數位化資源建設的核心內容。包括微課在內的課程資源包,即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與之相配套的教學輔助資源如教學任務單、課件、測試等,以一定的結構關係營造了開放交互、相對完整的教與學的應用生態環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動態化優質課程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激活「數字原住民」運用網際網路學習的內驅力。

學校採用自建、引進、共建共享等多元協同方式推動資源庫建設,推動混合式教學模式廣泛展開,推動信息化建設,實現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

(四)構建有效信息化教學策略

實施混合式教學,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主動性與創造性,體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和深度學習的特點,提高課堂參與度,優化學習效果。簡單說,教學可以分為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環節。課前自主學習,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學習水平及學習特徵確定三維教學目標,篩選網際網路教學資源形成課程學習資源庫,發布到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教學資源可以是視頻、音頻、文檔、圖片或者網頁連結,設計資源包的同時,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計相應的在線檢測題,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自主學習情況,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課前學習情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利用教學平臺答疑解惑區,教師隨時解答學生問題,並針對共性問題進行二次備課,為線下教學做準備。課中知識內化,教師設計案例、情境、問題、檢測等任務,發現學生自學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目標,運用頭腦風暴、答疑討論等板塊,開展小組內及班內的思維對話與交流,通過協作探究實現問題共振、情感共鳴和智慧共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解決重難點。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發揮了引導者作用,並及時根據後臺數據分析結果,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予具體化指導。課後知識拓展,在完成課前學習和課中知識內化基礎上,利用課後時間進行學習反思,有任何問題可以繼續藉助答疑討論、私聊等板塊進行討論和交流,師生間、生生間展開深入互動。教師提供輔助性拓展材料,程度高學有餘力的學生可進一步探究學習,實現課後學習的延展和擴展,構建學生探究知識能力。

(五)評價手段融合創新

混合式教學評價,採用任務上傳和在線測評的方式,課堂反饋即時完成,測評數據便捷準確而詳實,提高了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同時,針對典型任務,可以進行現場講評,即時矯正教學,嵌入性評價與終結評價相輔相成,知識內化與建構相統一,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

五、結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遵循「學為中心」 的現代教育理念,將技術、知識、方法有效融合,提升了學生知識和技能,是課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文章已刊發於《中國培訓》雜誌,轉載於此惟望使廣大讀者受益。

相關焦點

  • 基於建構主義的五大教學模式之:討論教學模式
    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更多是運用教練、引導促動、催化等技術,協助學員完成建構。討論教學模式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體現了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所以通常大家說到「建構主義教學",想到的就是討論教學模式,為了更強調「學習者為中心」,討論教學模式更多被稱為「討論學習法」",這個說法也更容易理解:學習者在討論中學習、成長、建構。討論學習模式是從教學策略的角度提出的,屬於更高的層級,包括了很多具體的、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方法。
  • 基於建構主義的五大教學模式之:問題教學模式
    一、問題教學模式的含義問題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中,圍繞某個問題,引導大家一起參與討論,共同找到解決方案的教學方式。圍繞問題教學是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最基本的特點,也是建構主義教學的共有特點,有時建構主義教學也稱為基於問題的教學。
  •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傳播學教學模式探析
    基於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傳播學課程教學中運用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小論文模式、學生上課+教師評價模式與「演示+講授+BB平臺+微信」的立體互動式教學模式,並提出實施了傳播學課程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傳播學;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進行教學工作設計的基本思路框架。
  •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   導讀:在傳統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是一種關於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於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教學模式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
  • 混合式教學 未來學校教學組織的新模式
    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原則關於混合式教學的概念眾說紛紜,但包含兩項共同的關鍵含義:一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知識與能力的習得是學生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完成的;二是學習方式是在線學習與線下學習的融合,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標誌。因此,開展混合式教學總體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 混合式教學,未來學校教學組織的新模式
    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原則  關於混合式教學的概念眾說紛紜,但包含兩項共同的關鍵含義:一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知識與能力的習得是學生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完成的;二是學習方式是在線學習與線下學習的融合,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標誌。因此,開展混合式教學總體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 iSchools聯盟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調研及啟示
    內容摘要:對國內LIS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四點啟示:線上線下交互式教學、教參資料引導式學習、平臺技術開放式創新、學習效果多維度考核。武漢 430072  內容提要:通過對74所iSchools聯盟成員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現狀的調研,為國內圖書情報學(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借鑑和參考。
  • 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人-基於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上)
    我們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講授式、情景式、體驗式、研討式等等,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基於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的情景教學法,一個能讓每一個學員都全身心地都能夠參與進來的教學方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建立在認知心理學基礎之上的。建構主義最經典的四個概念是「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
  • 混合式教學:未來學校教學組織的新模式
    說明基於網際網路的在線學習對學校傳統教學方式已帶來巨大衝擊,廣大教師普遍存在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意向,所以說混合式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01 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原則 關於混合式教學的概念眾說紛紜,但包含兩項共同的關鍵涵義:一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知識與能力的習得是學生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完成;二是學習方式是在線學習與線下學習的融合,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標誌。
  • 混合式教學如何設計?與歐亞3位教師一起探討
    10月23日,蘇靖涵老師以人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教學法》的課程實踐為例,基於混合式學習設計的三個要點,解讀了教學活動中的混合式模式的深度運用。混合式學習有三個重要的要求:第一,學習過程必須有在線學習的一部分。其次,學生可以自由地提交自己的學習時間表、學習地點和學習方式。最後,它應該有一個完整的制度來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
  • 格諾威知識課堂丨建構主義教學中的4個要素和5個原則
    在進行建構主義教學的時候,需要基於四個要素進行設計。(1) 情境建構主義教學需要設計一個情境,讓大家一起更好地學習。大家看到,很多基於建構主義教學的培訓模式,都非常重視情境的作用,如音樂、燈光、音響、各種貼紙、各色彩筆以及牆上的各種表格、圖表、圖畫等。
  • 混合式教學 未來將成學校教學組織的新模式
    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原則   關於混合式教學的概念眾說紛紜,但包含兩項共同的關鍵含義:一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知識與能力的習得是學生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完成的;二是學習方式是在線學習與線下學習的融合,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標誌。因此,開展混合式教學總體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區別
    建構主義在教育和心理學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課程改革、科學和數學教育、教師教育以及教育研究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文獻中也頻繁出現,而人本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那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兩者有什麼聯繫與區別。首先,建構主義不是一個學習理論,而是眾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很多研究都認為自己的理論是建構主義的理論,但他們之間卻有很多分歧和不同。
  • 2016山東教師招聘考試專業知識: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
    2016山東教師招聘考試專業知識: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 在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下。已開發出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支架式支架式教學是以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依據的。維果斯基認為,在測定兒童智力發展時,應至少確定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一種是潛在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應從兒童潛在的發展水平開始,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
  •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什麼?
    建構主義的三種主要類型是什麼?通常,這個統一體分為三大類:基於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建構主義,基於列夫·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社會性建構主義和激進的建構主義。根據GSI教學與資源中心(2015,p.5):認知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基於其現有認知結構主動構建起來的。因此,學習與他們的認知發展階段有關。
  • 深圳:基於網課的混合式教學實施路徑研究
    摘要:本文以深圳市福永中學疫情間的網絡教學為例,擷取網絡教學亮點,結合混合式教育理念,提出適合區域校情的基於網絡教學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旨在促進網絡課堂與傳統教學在中學課堂中的快速融合與高效應用以七年級為例,整體踐行卡甘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借鑑「組織行為學」、「自組織行為」等企業管理理論,結合「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融入小組合作模式,改進線下原有的小組管理方式,打造線上特色小組管理模式:一是以班級為單位,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將每個班劃分七個學生小組,每組7-8名學生,固定管理;二是結合線上學習特點,班內各小組組建本組的微信群、qq群、釘釘群,用於學生線上不定時溝通交流、課上小組線上討論和學生小組線上會議
  • 基於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人(下)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基於建構主義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學習發生的過程(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和四大要素(情景、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設計一個基於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項目。我們知道建構主義情境教學包含了四大要素,情景、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對應的一個基於建構主義的情景教學項目必要包含了情境共融、獨立探索、協作學習和意義建構四個階段。
  • 【好文共賞】新型建構主義理論——中國學者對西方建構主義的批判吸收與創新發展
    (二)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念是單純倡導自主、探究還是有其他內涵教育思想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指導思想,它是一切教育理論、教學觀念、教與學方式、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策略等方方面面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它對教學系統設計更是起著統率與引領作用,因而隨著以B-Learning為標誌的混合式教育思想被國際教育界普遍認同(逐漸 取代原來的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思想在全球範圍的統治地位),將會對整個教育領域的思想觀念
  • 建構主義:走向英語教學
    10年前,她對「建構主義」一無所知  課改的推進與教學科研向下延伸的結果,使「建構主義」這個從國外引進,過去只在學術圈子裡頻繁出現的概念,中小學教師現在都已耳熟能詳。但10年前李蘭英老師開始探索兒童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時,對這一概念卻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