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6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踏入2014年,「漲聲」持續不絕於耳!馬來西亞中藥藥材不敵氣候影響而歉收,以致大馬消費者被迫食用「貴藥材」,其中以玉竹、黨參及田七等價格的趨漲最明顯,漲幅介於20至50%之間,老洋參和洋參須價格更是暴漲逾100%,令大馬中藥材商家大喊吃不消,紛紛罷賣洋參須。
記者4日走訪八打靈再也一帶了解中藥藥材的最新行情時,商家異口同聲告知,除了中國生產地宣告歉收,在供不應求之下抬高價格,再轉賣給大馬商家外,人民幣和馬幣兌換率差距多少也加劇了貨價攀升情況,其中以洋參須的漲幅最為驚人,且商家預計漲幅會持續趨高。
預計會持續漲價
練永森(45歲,中藥材小販)指出,過去洋參須約每公斤兩百多令吉,如今價格卻雙倍起跳,變成每公斤約400令吉。他說,據行內人透露,短期內洋參須的價格或繼續攀升每公斤近500令吉;至於老洋參,也從每公斤逾100令吉漲至每公斤200多令吉。
「所以我現在都不再拿洋參須和老洋參的貨,直到中國那裡跌價為止。」
他續說,大部份藥材都難逃漲價的連鎖效應,漲幅介於20%至50%之間,事因包括中國商家炒高價錢及運輸費增高。
中藥材行老闆娘王女士(60歲)說,中國四川和雲南屬最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地之一;惟受地震影響,其他地方面對水災問題,以致收成不如預期。
中國商家炒高價
「中國當地也無法足夠供應自己所需,更何況要外輸給國外市場?所以現在部份我國商家親自上門談生意和取貨,以免貨價經過多次轉賣而不斷增加。」
王女士也是罷賣洋參須的商家之一。從事中藥材行逾30年,她指出,如今她建議顧客煲湯時以加拿大泡參取代洋參須,因前者價廉物美,味道理想。
她補充,隨著中藥材價格居高不下,生意額也開始微幅下滑。她也分析,中國藥材價格起伏不定,若貨量有限,價格就會上漲;反若貨量充足,價格自然下滑,不如西藥價格只漲不降,因此中藥材價格攀漲屬暫時性。
老闆秉持「舊貨舊價貴來貴賣"
中藥材行老闆蕭嘉裕強調,他秉持的經商手法是「舊貨舊價,貴來貴賣」,即所有舊貨將依照原來的價格售賣,惟新貨就根據當今的行情定價,他相信顧客也能夠諒解目前的市場行情。
他補充,雖中藥材起價,惟顧客也不會因此大量購入和囤貨,他們都是依照自己所需而購買。
陳碧雲(26歲,中藥材小販)說,她都是從中藥材行取貨,因此中藥材價格經多手轉售後,成本也自然水漲船高。她舉例,黨參每公斤起價十多令吉,一包北芪潤肺湯藥材也從9令吉漲至12令吉。「洋參須每50克價格從15令吉起價到18至20令吉,誰還會要買?所以我都不敢拿洋參須來賣了。」
很多人以為中藥行起價讓自己賺更多,其實他們賺回的利潤由始至終都一樣,甚至連自己都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