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2020-12-20 上遊新聞

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

「現代農業是多元產業融合、多功能拓展。怎麼做到?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全社會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在致辭中表示,科學家與阿里要努力解決技術關、市場關、效益關,做價值的整合者、放大者和共享者。

「數字農業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先導力量,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制高點。」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將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生產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在技術創新方面,將支持農業科學家激活農業大數據,幫助農業生產者精準規劃管理,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益和資源利用率;在業務創新方面,將推動13個涉農業務,對接農業科學家的全產業鏈創新系統,用數位化打通「研-產-供-銷-服」全鏈路;在模式創新方面,與農業科學家將著眼破解農業關鍵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共同探索農業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2020數字農業50人論壇

現場的30位院士專家,來自我國動植物遺傳育種、植物保護、土壤肥料、農業工程等研究領域,是我國農業科研的領軍人物和首席科學家。他們在多年的科研和生產實踐中深切感受到,如何讓農業高新技術和新品種新產品直達消費者,如何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始終是中國農業「最頭疼」的問題。

「我們專家始終覺得,差了一口氣!」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政策與實踐研究院院長劉豔曾經長期在農業農村部從事農業科技管理工作,參與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她發現一個現象:科學家研製的品種好、技術好,農民種得也好,就是賣不出好價錢,等於科學家最終沒幫到農民。「農業科技和網際網路技術緊密結合,初心就是要解決中國農業最難、最頭疼的問題。」她說。

當天,科學家與阿里的第一個正式合作項目「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在手機淘寶首頁「土貨鮮食」正式上線。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等13位科學家首批入駐,他們帶來各自新技術示範基地培育的遼寧大米、雲南青提、四川紅原犛牛奶粉等新品。

除了產銷對接,院士專家與阿里還將聯手探索數字農業創新,共同推動農產品產地、生產過程等多要素的數位化,為農戶和農業生產企業賦能。

今年,阿里已初步建成以大數據、雲計算支撐的數字農業基礎設施: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從源頭組織「數位化生產」;670多個菜鳥縣域物流共配中心、5大產地倉和全國各地的銷地倉及盒馬、大潤發門店構成「數位化流通」網絡;淘寶天貓領銜「數位化銷售」矩陣。

李少華介紹,農產品上行最難的是「最前一公裡」,阿里重投入自建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產地倉),是數字農業的核心。阿里在雲南、廣西、四川、山東、陝西的5個產地倉,今年全部建成投用,輻射中國核心的農業產區。

論壇的舉辦地昆明倉,是阿里第一個產地倉。這個一萬多平米的倉庫,是農產品轉化為標準商品的樞紐。通過數位化智能分選,雲南的沃柑、百香果、糯玉米、冰糖橙、雪蓮果等18種特色農產品有了分級標準,僅百香果就分了8個等級。

33歲的廖夢夢,是雲南西雙版納倉地甜糯合作社創始人,6月起與阿里數字農業及盒馬合作,為小玉米建立了甜糯比的行業標準,農民開始按訂單、按標準生產。今年,廖夢夢在阿里平臺的銷售額突破一千萬,她計劃明年把種植面積從2400畝擴大到1萬畝,銷售目標提至5000萬。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韋玥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
    如何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18日,「2020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昆明舉行。來自全國的農業專家與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數字農業發展前景。  「數字農業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先導力量,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制高點。」
  •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農業院士專家呼籲,用科技讓農民富起來
    該論壇聚集了國內數十位農業科研領域的領軍人物和首席科學家,他們來自於動植物遺傳育種、植物保護、土壤肥料、農業工程等多個研究領域。而他們討論的核心話題就是如何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真正富起來」。
  • 讓農民富起來,阿里巴巴上線「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8日電 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
  • 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讓農民富起來
    本報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熊園)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
  • 讓農民富起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共探數字農業創新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趙培秋、記者劉穎報導 12月18日,主題為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的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
  • 河北鄉村振興如何破題?聽聽他們怎麼說……
    河北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才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正成為我省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何破題,我們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讓農業強起來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城子鎮八頃村,河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第一書記王永軍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贏脫貧攻堅戰關係密切,我們要從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中,找到精準脫貧攻堅的根本遵循和具體指導,從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推進產業扶貧,貧困戶才具有自我發展的『造血』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現代農業是多元產業融合、多功能拓展。怎麼做到?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全社會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在致辭中表示,科學家與阿里要努力解決技術關、市場關、效益關,做價值的整合者、放大者和共享者。
  • ...專家與阿里巴巴聚焦「三個創新」 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讓農民富起來
    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聚焦「三個創新」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讓農民富起來每日甘肅網12月19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熊園)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
  • 農村化糞池為什麼都是用磚砌的,聽聽老農民怎麼說
    農村化糞池為什麼都是用磚砌的,聽聽老農民怎麼說----QING味妙招第02期不知道大家對農村的化糞池有了解嗎?相信不少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見過化糞池,可能也都見過它是怎麼建成的。化糞池在農村地區所起著的作用可不小,對於農村居民來說這種廢物利用的方式大大便捷了他們的生活。那麼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農村地區的化糞池是怎麼建成的。目前在我國的大部分農村區域,基本家家戶戶都會建造專門的化糞池。我們知道,農村的建造技術並不是很發達,那麼,他們是如何建造一個磚砌的化糞池的呢?
  • 新農合真是「窮了農民,富了醫院」嗎,聽聽農民怎麼說!
    近年來,農村惠農政策在不斷加強改善,其中衛生問題最被農民們關心,近段時間,農民們相聚在樹蔭下,談論的話題恐怕也就是新農合了,因為再過十來天就要開始新農合的繳費了,眾所周知,新農合作為一個民心工程,一直以來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為目的!
  • 就是要讓農民富起來
    憑藉著公司擁有的25項專利技術,借著國家對湖北、湖南等省份泵站改造的東風,公司產品一舉創造了5個「世界第一」。在這個過程中,經常跟排澇灌溉等行業打交道的葉鋒也對農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17年5月,湖南靖州農戶積壓了6萬斤紅米,找上門來請求幫忙銷售,葉鋒二話沒說,就派人前去拉貨,通過電商平臺和市場商戶進行銷售,僅用7天就售賣一空。市場開業當天,中心就同步啟動了精準扶貧工作,投入3000萬元,開展扶貧活動,還為所有貧困縣免費提供一套150平方米的門面用於展示銷售農產品,免租3年。葉鋒笑著說:「農批是個苦差事,無論颳風還是下雨,一年365天只有大年三十休息一天。
  • 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發改委:統籌提高農民四方面收入
    如何讓農民富起來?要統籌提高農民的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四個方面的收入。資料圖:農民春耕。王超 攝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5月6日,發改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有關情況。
  • 【觀點】如何讓更多英才「西南」飛?聽聽他們怎麼說
    聽聽他們怎麼說 2019-11-09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農特產上線「土貨鮮食」頻道,用數位化打通「研-產-供-銷-服...
    據介紹,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 " 讓農民富起來 "。13 位科學家首批入駐 " 土貨鮮食 ",他們帶來各自新技術示範基地培育的遼寧大米、雲南青提、四川紅原犛牛奶粉等新品。記者注意到,甘肅蘋果、藥材、枸杞、花椒等特產已上線 " 土貨鮮食 ",還專門開設了 " 藥鄉扶貧暖人心 " 的渭源藥材專題頁面。
  • 如何在教育中把「智力」變成「智慧」?聽聽他們怎麼說
    如何在教育中把「智力」變成「智慧」?聽聽他們怎麼說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7月29日 09:49 A-A+   央視網消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人們更容易獲取知識。我們如何在未來的教育中把「智力」變成「智慧」?龍永圖和白巖松對此有著怎樣獨特的經歷和感悟呢?來看他們在《論道》欄目中的講述。
  • 如何看待姑嫂關係?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如何看待姑嫂關係?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原創|情感百草之園,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姑嫂和婆婆我在婆家是嫂子,在娘家扮演著小姑子的角色,很多的時候相處起來也很複雜。慢慢地我發現,和小姑子相處起來,沒那麼容易了。今天小編向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看待姑嫂關係,聽聽網友是怎麼說的?
  • 數位化能給鄉村振興幫上什麼忙?聽聽 7 位專家怎麼說
    現在,數位化發展、數位技術賦能鄉村經濟社會恰恰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機遇。可以用數位化技術手段、工具實現城鄉的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均等化,同時又能夠保持城鄉功能的差異化和景觀的差異化。數字鄉村發展需要協調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關係,需要構建與數位技術相適應的生產關係,需要「數字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有兩個方面值得重點關注:一是數據。
  • 農民手裡有錢先留著,別急著買車,什麼原因?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導語:農民手裡有錢先留著,別急著買車,什麼原因?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現在農民們外出打工都賺到了錢,而有了錢就想著要怎麼花,所以看著別人都買了車了,那麼就也想買輛車開開,大家知道在農村的攀比現象也是很多的,只要是誰家買了輛車,那麼緊跟著就會多了起來,但是買車就真的好嗎?農民手裡有錢先留著,別急著買車,什麼原因?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 湖南稅務的「頂流」是如何煉成的?聽聽他們怎麼說
    會上,全國先進工作者劉瑩和湖南省先進工作者李軍英、於已斐、焦易模、唐雲武作為湖南省稅務系統的傑出代表,分享了他們的感受。湖南稅務的「頂流」是如何煉成的?一起聽聽他們怎麼說。劉瑩:16年堅守 她把青春獻給脫貧攻堅事業「16年的扶貧工作生涯,我收穫了與扶貧村老百姓的魚水之情;為了幫助他們發展,城裡姑娘變成了『知識農民』;至今孑然一身的我,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是不完美的,但我把對孩子的愛留給了扶貧村的留守兒童……」全國先進工作者、永順縣稅務局駐西岐鄉瓦廠村扶貧工作隊員劉瑩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