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要有表現與再現的統一,以及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2020-12-13 圓圓視界

我們都知道主觀表現是作品的靈魂,沒有這個靈魂作品將不知所云。體現這個主觀表現的藝術形式.尤其是外形勢,則是作品的生命,沒有這個生命,靈魂則無所依附。但是,再好的主觀表現也得找到理想的形式才能實現。此外,不少優秀的藝術作品,儘管當初創作時的實用性,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薄以至消失,作品的具體人物,事件故事情節也難以為後人所了解。這就是所謂包含在兩圈的重疊部分的時間性。但是它的藝術形式卻是永恆的,也即未重疊部分的相對獨立性。

看敦煌藝術,早已拋開了當年的宗教說法,而主要是欣賞其藝術形式甚至是外形勢。所以就這個意義上說,藝術作品的外形勢的好壞,是作品能否具有長久生命力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3.表現與再現、抽象與具象、內容與形式的同成功的藝術作品,尤如一個相貌出眾而又目傳情的美人。其中包含兩個要素,一個是相貌,一個是傳情這裡,首先要弄清楚,「畫一個很美的人」與「很美的畫一個人」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是指被畫的人是美的,後者是指根據一定的立意去畫一個人。

「畫一個很美的人」,也許是能把一個很美的對象如實地描繪下來,雖然可能是準確地再現了對象的形式美,但這不見得一定就是美的藝術。很多大美人畫片並不都討人喜歡就是這個道理。而「很美地畫一個人」,對象的外貌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甚至是醜的。在再現客觀對時,也許不一定完全與客觀對象一模一樣,甚至會進行較大的主觀加工。但是,在這再現中卻往往包含了較強的主觀表現,因而也往往使作品產生深刻的感染力,珂勒惠支的版畫就是一例。她大量描寫婦女戰鬥、生活和幻想。

在她那變形的婦女的醜陋面貌中,往往更深刻地表現了在痛苦中掙扎著的母親的偉大的母愛。我們不但需要練就準確地「畫一個很美的人」的技術基本功更需要提高「很美的畫一個人」的藝術水平。黑格爾說:「只靠學來的熟練決不能產生一種有生命的藝術作品」。又說要用感性材料去表現心靈性的東西」。那遠遠就使人一怔的作品外形勢,也就是這個美人的相貌,這個外形勢給觀者的感受即形式感,也就是這相貌所傳的情在偏重於寫實的,情節性比較強的作品中雖然主要靠再現的、具象的人物表情、故事情節來表現主題,外形勢的作用似乎顯得不那麼直接,但它本身的意義並不因此而消失。

沒有理想的外形勢,很難設想作品能夠引人注目、能夠具有感染力、能夠達到表達主題的預期效果。就是最寫實的人物畫作品,那對象形式結構的處理,也是作品感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強調主觀表現的作品以及後來趨於抽象性的作品中,它們不完全依賴情節的處理和人物的再現,甚至有的本身就並不著重說明一個什麼故事或道理,而是側重於一種情感的流露,所以,外形勢的作用顯得更為直接。從總體分析,造型藝術總是以特定的表現與再現,抽象與具象的關係構成的,只是有的更強調客觀再現,以具象地展現對象和故事的手法為主,抽象因素相對地居於輔助的地位了。

而另一種則是更強調主觀表現,以抽象的形式結構為主,具體對象有時卻僅僅成了一種物質媒介。在歐洲的繪畫史上就有過這兩個極端的情況,表現在或則非常具象、或則非常抽象的流派上,即有時候往往會躍出圖上的圈圈的上、下的界線。文藝復興以後的繪畫都是非常寫實、而且多有故事內容,所謂富於「文學性」的,而到了十九世紀末以後,尤其康定斯基、蒙德裡安的作品,變成了完全抽象的單純強調所謂繪畫的「音樂性」。現在,又出現了相反的極端,即所謂照相現實主義,比原來的具象還具象。

而中國繪畫藝術則基本上在二者之間,基本上一直保持著既有具象又有抽象,既不見極端又偏重於主觀表現的統一和諧的境界,即基本上在圈圈以內上、下搖擺。如果說找到表現與再現、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一關係之「恰好」的那個「焦點」為最美的藝術境界的話,那麼,任何一方面的過分或不足都將會使作品距離這個「焦點」越來越遠,甚至最終破壞這個境界。我認為過分強調表現而排斥再現,往往會導致以形式代替了內容使作品流於抽象,甚至怪誕而令人難以理解,過分強調再現而棄表現,又容易導致以內容代替形式,使作品成為客觀對象的機械模仿,缺乏藝術形式本身所具備的感染力。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專業一藝術概論考研例題分析——再現與表現
    2.要分析目前所存在問題出現的原因。這個部分,基本可以通過對課本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總結而成。 3.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議。 答題示範 例如:結合如何理解藝術的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係? 1.闡釋藝術內容與形式的定義。
  • 中國書法作品的篇章形式的構成要去有哪些?有何藝術價值?
    中國書法作品的篇章形式的構成要去有哪些?有何藝術價值?藝術形式在史前人類並不存在,他們在將自然進行某種加工時並沒有想到形式,因此他們刻劃下的某些線條就當時而言談不上美感的產生,但現今的我們去欣賞時總是賦予它們形式美感,實際上這是我們審美感覺移位所導致的。某一種形式的出現,長期反覆運用含義逐漸定劃,在民族的文化共同體中,形式的結合、蛻變、轉化,便逐漸向符碼化轉化。
  • 孔子真善美統一的文藝審美觀既有積極的意義,也有消極的影響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論詩三十首》這首論詩七絕,則主要是受了孔子文藝真實觀中真實地再現一面的影響。 元好問認為,詩歌必須真實地再現,即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描繪自然景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者就必須親臨實地進行觀察;暗中摸索,便會失真成偽,不親至長安的人,便不能真實地再現秦川的美景。
  • 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內容與形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形式受內容支配,但反過來又影響內容的 表現。一切美的內容必須由一定的形式表 現出來,一定的形式美也不能脫離內容而 存在。就是抽象的形式美,也要通過人的 生理機能引起人的情感活動。美術作品的 美應是形式與內容有機統一,並隨時代的 變化而發展。
  • 水族景觀設計原則,多樣與統一
    導語:水族景觀設計原則,多樣與統一水族箱的景觀設計是將觀賞水生動物、山石、水草等合理配置,通過藝術創作,人工創造水域的微型自然景觀,體現魚與景融為一體的自然美和形式美。以及人們欣賞時的意境之美。景觀布局應科學、藝術。既要注意觀賞水生動物的品種、大小、色彩搭配,了解其生活習性和飼養特點;又要採用藝術手法,巧妙地充分利用水草的姿形、色彩、線條進行有機的構圖;突出主題,層次清楚,布局合理,造就一幅生動迷人的藝術品,給人以美的享受,增強水族造景的觀賞效果。
  • 數據新聞不是文字報導的「翻版」 應統一內容與形式
    本期我們邀請到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請韋院長分享對數據內容發展的看法,以下為訪談實錄:優質數據內容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主持人:請您用兩三句話來概括什麼是數據內容? 韋路院長:簡單來講,數據內容就是把數據變成內容,並用數據的方式來講故事。
  • 數據新聞不是文字報導的「翻版」應統一內容與形式
    本期我們邀請到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請韋院長分享對數據內容發展的看法,以下為訪談實錄:優質數據內容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主持人:請您用兩三句話來概括什麼是數據內容?韋路院長:簡單來講,數據內容就是把數據變成內容,並用數據的方式來講故事。
  • 論稿|書法的內容與形式
    『』書法藝術『』是『』塑造漢字藝術形象和表現書家審美意識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書法作品『』則是書法藝術與文字內容的綜合產物。前者的外延大於後者,前者的內涵大於前者。這也像繪畫藝術與具體一件國畫,油畫作品一樣,二者所指的是不同的。
  • 一切藝術都具有形式美,圖案形式美有三大基本法則
    圖案形式的表現,不論平面構成或是立體構成,都必須在物質和工藝的特殊手段以及人們對生活不斷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運用美的形式法則。工藝美術中構成圖案形式美有哪些普遍性的規律呢?圖案的表現必須要以想像為前提。想像屬於一種高級認識過程。
  • 文學作品中,內容與形式的含義是?中國古代和西方學者各有見解
    「內容」和「形式」是哲學上探討事物構成的基本範疇。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事物都有其內容和形式,都是兩者的統一體。所謂內容,指的是構成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所謂形式,指的是事物內在要素的組織、結構或表現形態,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 新時代藝術繪畫主要的主要表現形式及表現手法
    在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下,文學藝術以及各種思想流派強有力的推動下,湧現了藝術的各種類型和派別,隨後又隨著區域風俗人氣的差距,出現了東西文化異同的根基。直接影響了本區域類的藝術表現形式,最終形成了頗為特色的表現手法。
  • 關於木刻藝術,多調基礎和概括表現,求構圖完美多樣統一
    多調子刻作本身是一種表現形式,同時也為進行概括性刻作,奠定堅實的刻作基礎。多調子的刻作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基本力。但這並不是說今後的創作必須是多調子的,或認為多調子是最高的表現形式。現在同學們畫的人物頭像素材,還是一般的素描效果。即使是多調子刻作,也不能照摹素描畫稿,還需根據木刻特點及其刻作特點進行藝術的處理和加工。
  • 李芳:對藝術創作中的線的認知與表現
    在藝術創作中,線具有無限豐富的表現形式,可以說,有多少件作品,就有多少種線的形態。但是,只要暫時忽略藝術家、藝術作品之間的個性差異,那我們還是可以尋找到一些相對穩定的形式規則。在藝術作品中,它們構成了線的基本屬性。
  • 重慶2019高校招生藝術類專業統一考試大綱
    (二)考試內容與形式1. 音樂學類考生自選曲目1首,音樂表演類考生自選曲目2首,作品內容積極健康;2. 現場演唱。(三)考試要求1. 曲目為中外歌劇、音樂劇選段,須按原調演唱,否則將予扣分;2. 考生須背譜演唱,否則將予扣分;3. 考點統一提供鋼琴伴奏(樂譜自備),通俗演唱自備伴奏。
  • S1 藝術本質論-藝術的認識本質03
    這是一般再現型或再現性藝術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徵。(2)再現性藝術【1】再現的內涵「再現」是指藝術家在其作品中對他所認識的客觀對象或社會生活的具體描繪,在創作手法上偏重於寫實,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現象的真實;在創作傾向上偏重於認識客體,模仿現實。
  • 書籍封面表現形式
    文/郭玲 書籍封面設計就像為書量身定做衣裝,內外兼修成為傳播審美的載體,書籍封面設計不是越華麗越好,越醒目越好,而是要與書籍內容的表現風格統一,努力去捕捉書中的神韻,書籍封面設計源於書籍的內容,並且服從於書籍的內容。
  • 書畫苑·夏雄論劍|書法的有法與無法:以辨證法為法,和諧統一
    只有當所有的書體與碑帖都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之中,統一在自由書寫的狀態之中,才可能真正獲得屬於自已的書寫規律與書寫方法。學習書法必須要臨摹許多碑帖,但臨摹的方向與目的,不只是要得到或重複前人的方法,而是要在臨摹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與提升自己審美的能力,對用筆與結體的掌控能力,以及書寫的準確性與和諧性。
  • 淺探歐洲油畫表現形式與藝術內涵的關係
    一、古典主義美術   在古典主義風格盛行的時期,各個民族和地區的藝術流派都呈現出獨特的表現形式與精神意義。以古希臘、羅馬神話、歷史事件以及聖經故事為繪畫題材,表現某種哲理觀念和社會問題,宣揚一種理想化的崇高境界。
  • 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對立與統一
    辯證邏輯是關於辯證思維的規律、方法和形式的科學。二者的共同點的都認可思維是有規律可循的,思維的形式和內容是可以作為對象來進行科學研究的,而不同點在於具體內容上、規律和作用方面有著根本的分歧。第一是內容上的差異性,形式邏輯是從具體思維中抽出思維形式作為研究對象,只是研究思維形式而不設計思維內容。起點是概念,但是並不關心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 藝術概論試題及答案
    內容與形式統一(1)藝術作品的內容,是指經過藝術家體驗、加工和創造的人類生活,其中包括客體世界和人的主觀世界。內容主要指題材、主題、人物、環境、情節等諸多要素的總和;(2)藝術作品的形式,是指藝術作品內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內部聯繫和外部表現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