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訓練營——作文篇之六(江蘇卷)
專注高中語文教育,助力學子金榜題名
高考巧遇端午,2019年高考江蘇學子們又迎來了一道風韻別致、與眾不同的高考作文題。筆者總是和同學們強調,寫作文的第一步必須先審清題目,哪怕是再簡單的材料也很難說你一眼就看得清楚。
題審偏了,往往作文的分數就不會高,這一點大家都明白。但今年高考單獨命題的江蘇卷卻有些不一樣,筆者和同事們討論後總結了兩句話八個字:很難跑題,高分不易。江蘇卷的作文題目和那些指向性、寓意相當明確的作文題目不同,它的開放性很強,這個大籮筐幾乎是什麼都可以裝進去,但裝什麼好像又都不那麼合適。
角度多,容易立題,但過多的角度又會使問題變得難以把握,這就是今年江蘇卷的最大特點,這就要求考生們必須要更加仔細的審題,不放過其中的任何一個細節,選你最擅長的角度。
這裡筆者沒有用「最優」而是用了「最擅長」,這是因為應試作文幾乎沒有雕琢修飾的可能,只有最為擅長的方面才能讓文章一氣呵成而不至於出問題,而一味的求新求變對於積累不是很多,文筆不是很優秀的同學反而會弄巧成拙。
筆者並不是反對寫文章要推陳出新,而是應試作文最為重要的還是要在穩中才能求勝的。接下來我們再來談一下材料的本身,開頭第一句便強調了事物各有特性,接著舉了鹽和水的例子:水至淡,鹽得味。水加再多的水還是水,鹽加再多的鹽也還是鹽,由此引出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共生共存的道理。
接著下來把這種道理加以推廣,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文為時而作,由材料我們不難引申出個人、團隊,再到國家間的互助合作才能共贏的道理。人不能離開集體,那你就是有再大的長處和優點也只是一己之力,國家不能離開世界,只有互聯互通取長補短才能實現多贏的發展。近年來,我們一再強調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這個意思了。
有考生給我留言說他寫了中美貿易戰的事例,這就很好。依筆者多年帶畢業班的經驗,往往能恰到好處地聯繫現實會給文章增光添彩,但這裡有個度的問題,畢竟我們是在寫高考作文,不是寫政論文,那種長篇大論就顯得沒有必要了,畫龍重在點睛,就是這個道理了。過多的贅述便會有畫蛇添足之嫌了。
先秦時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就要求我們在融入其中「百味紛呈」的時候也要保持本色,不隨波逐流迷失自我,如果連事物的根本都丟了,那就會成了現實中的邯鄲學步……
宋代學者姚勉的一首勸學示子元夫與諸位學子共勉:事業功名在讀書,聖賢妙處著工夫。區區只為潭潭府,不敢如韓訓阿符……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勤學多練才會有所成就,最後祝同學們都能金榜題名,如願考入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