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半50斤」「3歲70斤」
「馬上突破100斤」……
一對父母在網絡上,肆意地販賣3歲女兒的「吃播戰績」。
真沒想到一個3歲的孩子,也會因為「吃」而淪為父母掙錢的工具。
「70斤3歲小胖妞,爸爸帶她吃飯,狂飲一瓶飲料半隻雞一碗粉,好厲害」「70斤千金剛買的衣服又小了,真的要買定製大碼女裝,她爸還一直餵」。
從這些視頻標題裡,看不到這對父母對孩子健康有半點擔憂,反而一直用「超重」、「能吃」、「太胖」等字眼瘋狂博眼球。
期間也有不少網友在評論裡提醒這對父母:孩子太胖了,不健康,要注意飲食。
結果父母嬉皮笑臉地回應稱:孩子太好養??
這是親爹親媽?怎麼比看客還冷漠?!
最終,一條充滿「金錢欲」的回覆,徹底激怒了網友。
這何止是爸爸沒用?這是夫妻兩人都沒用!拿孩子童真變現的人,實在不配當父母!
尼爾·波茲曼早在《童年的消逝》中說過: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得不眼睜睜看著兒童的天真無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漸退化。然後扭曲成偽成人的劣等面目時,這令人痛心,且尤為可悲。
01
誘人的名利場
讓無數孩子活成了「工具人」
把孩子當工具掙錢的悲劇,並非這一個。
在兒童模特行業,有大把小小年紀拍照拍到凌晨兩點的孩子。
「一般童模一個月收入兩三萬元沒有問題,紅一些的一年能賺300萬,一套房下來了」。
在暴利面前,還有更沒底線的。
還有些家長看似是在培養孩子,揭開面紗之後,皆是利慾薰心。
一個名叫曦曦的四歲男孩,在爸爸的「培養」下,搖身成了為他人解惑的「哲學大師」,還開起了粉絲會。
現場有粉絲提問:我每天工作都覺得好累,為什麼你這麼有活力?
曦曦解惑:為錢做事,容易累,為理想做事,能夠耐風寒,為興趣做事,則永不倦怠。
乍一聽,真了不起!
但很快,這個男孩更多的回答暴露出了本質。
現場有人問「遇到挫折該怎麼辦」時,4歲的曦曦並不明白「挫折」是什麼意思,一臉蒙圈看向爸爸。
這時爸爸提醒他:「挫折,逆境,就是沒有順境」。
沒想到「順境」這個詞,瞬間觸動了他的開關。
他立馬就說「順境的人生人人會走,只是速度快慢而已,人一定要學著走逆境,而且越年輕越好,因為逆境才是真正學習成長的機會。」
原來這孩子根本不是什麼大師,全靠記憶輸出!
而孩子的爸爸也被扒出自詡記憶大師,開了一家培訓班,其中的利益目的你細細品!
▽曦曦的爸爸陳光
這些父母真的不擔心過渡消費孩子,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嗎?
也許他們根本不明白這個道理:
得到的與失去的,從來都是守恆關係。
你讓孩子吃下肥膩的漢堡,他便失去本該有的健康;你讓孩子站上來錢快的T臺,他便失去本該學習的機會;你讓孩子接受虛有的掌聲,他便失去了辨別真偽的動力...
無視孩子成長規律,到頭來只有揠苗助長悔恨。
02
年少成名
實力才是有未來的底色
讓孩子從小成名,是不是一定就錯了呢?
並不是,朗朗就是我們最熟知的例子。
5歲時,朗朗第一次參加東三省少年兒童鋼琴比賽,獲第一名,賽後就舉辦了生平第一場個人演奏會。
7歲時,郎朗參加首屆瀋陽少兒鋼琴比賽,再獲得第一名,之後就是比賽個演不斷。
回顧自己早早出道的童年,朗朗含蓄地給出了認可:
「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是天賦並不意味著你會通過更少的努力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
如今已娶妻成家的朗朗,名氣依舊不減當年。
所以同樣是「年少出名」,為何朗朗能贏得社會的高評價?
其實,有一點關鍵的不同:
出名的方式,是否有益於孩子成長,是否有可持續性發展的未來。
就如朗爸雖然也是個「狠」爸,犧牲了孩子快樂童年,但朗朗未來發展是有可持續性的,就算將來不能成大師,但這門手藝也能夠讓他立足社會。
在信息快捷的今天,走紅出名也變得更加便捷。
但對真才實學的人來說,「走紅」並非壞事,反而是一種鞭策。
8歲的Vita君,就是被B站百萬人鞭策的小紅人。
Vita君從3歲半開始,就和爸爸一起接觸許多和編程有關趣味知識。早在幼兒園畢業時,他就曾與爸爸共同開發了一個離園倒計時APP。
如今他才上小學二年級,就在視頻裡當起了編程小老師。
別看他年紀小,但他講課時表達清晰,講解十分到位。許多屏幕前的大朋友被這個小學生所折服,天天催著vita君更新教學。
所以同樣是小主播,為何vita君能收穫贊聲一片呢?
這是因為,縝密的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他成名的真正底色。
他憑藉這種實力滿滿的底色,在去年11月上海市計算機學會主辦的青少年算法競賽中(小學組),成了400多名參賽選手中唯一一名進入複賽的二年級選手。
vita君的爸爸則表示,之所以讓孩子錄製編程課,是因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二次梳理。
孩子也能因此獲得更多的認同感,從而獲得更強的驅動力。
即便vita君成了小網紅,爸爸也從未想過讓孩子去完成他未竟的夢想。
因為他認為,父母不是木匠而是園丁,不要試圖去打造孩子,而是提供適合栽培的好環境。
其實在B站,還有許多「身懷絕技」的00後UP主。
△B站裡會修手機的小學生
他們把自己的所學所知,通過一種新時代的方式進行分享、交流改進,這何嘗不是一種好事呢?
反過來看那些長大即悲劇的小紅人,究其根本會發現,網絡不是錯,直播不是錯,成名也不是錯。
錯的是,家長讓一己私慾蛀空了孩子的未來。
他們不知道築起一個孩子的未來,需要紮實牢固的知識、與時俱進的技能以及獲益一生的思維。
他們僅有的,只是一個被名氣衝昏了的頭腦...可無論在什麼時代,人們真正信仰的只有實力啊!
所以,想讓孩子年少成名,可以。
但請把實力,放在最前面!
戳下方藍字——【了解更多】,領取影響未來的好課!
↓↓↓↓↓